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30

  与一旁的虫达安慰刘弘坐下之后,心中疑虑的柴武灵机一动,决定试探一下刘弘。
  “陛下,臣率部伏于长安东郊时,见一颔首欲损山木,遂缚之。”
  说着,柴武装作不经意间,打量着刘弘地面色:“依陛下之意,此人当如何处置?”
  正在虫达安慰下暗自抹泪的刘弘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私损山木’是怎么一回事。
  想到这里,刘弘不禁为广大的皇帝同行们感到悲哀。
  ——在封建社会,天地之间,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理论上都属于上天创造;而皇帝作为‘天之子’,天然的拥有者天地间得万物!
  夸张点说,百姓呼吸天地间得空气,理论上都要得到皇帝的应允——因为空气也属于皇帝!
  而柴武提到的这个‘损山木’,在此时可是重罪!
  放在后世,甚至是几十年之后,这件事根本不值一提:小老百姓拿把看到,背个筐子,去山上砍砍枯木,捡点柴火罢了。
  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任何破坏生态的举动,都属于‘盗窃’的范畴。
  还不是一般的盗窃,而是偷皇帝的东西!
  因为自然诞生的一切,都属于皇帝的个人财产;私自砍伐树木,就等于是偷皇帝的东西!
  真要上纲上线,摁个‘大不敬’都不为过!
  笑着摇摇头,刘弘再擦擦眼角的泪,略整一番面容,便轻声道:“且唤入帐内,朕欲一见。”
  作为后世人,刘弘对这种闲着蛋疼的操作相当鄙视。
  说到底,这件事只是皇帝们为了加深皇权在百姓心目中的神圣性,而故弄玄虚,整出来的把戏。
  但皇权的合法性,真能靠着一句‘天授’,就深入人心,让天下百姓心甘情愿的被奴役?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会有三百年王朝周期率了;百姓们活不下去,也不会提着锄头造反,而是乖乖蹲在家里等死,不给安坐未央宫的‘天之子’添麻烦。
  刘弘也从未想过,通过这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以几句神秘神圣的外纱,去统治治下子民。
  诚然,作为封建时代,皇权的神圣性是需要维持的;但在刘弘看来,皇帝的神圣,并不是几句空洞飘渺的‘天授之’‘天之子’来证明的。
  原本的历史上,文帝刘恒掌权之后,下达‘许民驰山泽’令,以皇帝的身份,允许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日,自由上山捡柴、捕鱼打猎,来维持生活。
  然后,刘恒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圣人!
  刘恒有提到过他是上天之子吗?有高高在上的命令百姓听命于他吗?
  没有!
  是他切实的政策,使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好转,百姓对其感恩戴德,才将其称为圣人在世。
  在西汉寻常百姓心中,文帝刘恒的地位,甚至比入关中而秋毫无犯,与民约法三章的刘邦还要高!
  所以说,皇帝的神圣性,还是要靠切实的举动,给治下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才能得到保证。
  真到了崇祯那个地步,即便再怎么声嘶力竭的喊‘朕是上天的儿子’‘尔等刁民乖乖跪下’,也终究躲不过找根歪脖子树吊死的命运。
  看着一个衣衫略有些破旧,面色枯黄的中年男子被士卒押入账内,刘弘不由盘算起来:禁山泽令,究竟要不要取消。
  现成的例子摆在面前,刘弘没有道理舍近求远,再去摸索出一个新的模式。
  但文帝的许民弛山泽令,也不是全无坏处的——山川开放,百姓自然是得以喘息,家里没粮了,还能去山上逮个兔子摸个鱼,捡点柴火拿去卖,也能换回些吃食。
  但比起形单影只的百姓,真正收益的,是那些财大气粗,拥有着强大组织能力的诸侯、勋贵,以及豪强巨贾!
  在原本的历史上,文帝开山禁,刘邦长兄刘忡之子,吴王刘濞便开始在吴地开山挖铜,不过几十年间,便将吴地从穷乡僻壤,开发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
  传言刘濞在位时,吴国百姓不需要承担任何税赋,一应税赋都被刘濞承担;正因此,刘濞才能在举兵发起吴楚之乱,以‘清君侧’的名义进逼长安时,得到整个吴地百姓的支持,拉起一支号称一百二十万人的庞大军队!
  而刘濞之所以有底气,自掏腰包承担整个吴地百姓要交给朝廷的税赋,就是因为从山矿中开采出来的铜,给刘濞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财富——铜融化铸炼,那就是钱啊!
  自文帝许民弛山泽,到文帝彻底清除勋臣势力,掌握大权,不到十年间,刘濞的财富便已经膨胀到能和长安朝堂抗衡的地步;当时甚至有传闻:天下铸钱,半出于邓通②,半出于刘濞。
  ……
  PS:1.该典故出于刘邦立国出,就在刘邦登基称帝前几天,大将奚涓战死,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对这个勇武的大将十分思念,想将奚涓的战功封到他的家人身上,但奚涓有没有血脉,刘邦便不顾朝臣阻拦,封了奚涓的母亲刘疵为鲁母侯,排名西汉开国功臣排名第七位;也是西汉少有的女性侯爵。
  从第七位这个比灌婴还高的排名可以看出,奚涓生前,应该也是战功赫赫的猛人。
  2.邓通,文帝刘恒宠官,坊间传言为文帝的‘蓝朋友’,是刘恒的亲密心腹,为刘恒打理着铸钱产业;景帝刘启登基后将其处死,得以立威、得钱,对此史学家普遍认为,邓通就是文帝留给景帝登基后宰了吃肉的‘遗产’。
  
第0090章
空手犒军(下)
  “要不,只开山,依旧不让开采矿石?”
  毕竟对寻常小老百姓来说,挖矿什么的,还是太遥远了些;百姓最在意的,还是吃饱肚子。
  对豪强巨贾而言,就截然相反了:什么打猎捕鱼,砍柴捡木之类,根本没有什么诱惑力。
  开山而禁矿,不止可以起到扶持百姓的目的,还可以压迫豪强勋贵借此牟利,与中央作对,一举两得。
  暗自下定决心,刘弘抬起头,望向眼前,正局促的捏着袖角,满脸忐忑不安的中年男子。
  微翘起嘴角,刘弘尽量以最温柔的语气开口道:“汝……”
  刚开口,中年人便仓皇跪倒在地,言辞杂乱而又慌张:“陛、陛下,草民罪该万死,陛下赎罪啊!!”
  一副坦白从宽的模样,惹得刘弘一愣,旋即摇头失笑。
  “朕是说,汝姓甚名谁,乃何方人士?”
  刘弘话还没说完,中年人已经是满头大汗:“民乃长安何家寨人,贱名广粟……”
  闻言,刘弘暗自点了点头——广粟,相当浅显通俗的名字,与后世近乎烂大街的若男、发财一样,都属于老百姓最纯粹的表达自己的期望:广粟,多点粟米。
  再打量一番这个自称何广粟的中年男子,头顶黑白相间的枯发被束起,以一根木簪固定,面上胡须似是从未被打理过,显得杂乱卷曲;略黑的面容带些枯黄消瘦。
  这,应该就是此时底层百姓最真实的写照: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专注于生存,对其余的事根本无暇他顾。
  打量着何广粟,刘弘余光瞥了一眼紧盯自己面色的柴武,心下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温和一笑,刘弘令何广粟起身,柔声问道:“前时少府放粮,汝家可买到口粮?”
  闻言,何广粟慌张的面色稍归淡定,语气也从容了些:“陛下仁慈,开内粮以拯民于水火,坊间皆称陛下乃圣德之君!”
  “民幸甚,购得粟米四石许。”
  说着,何广粟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刘弘亦是淡笑着点头:“如此便好。”
  言罢,又话头一转,面色依旧和蔼温煦:“家中既有余粮,汝因何私损山林?”
  情绪逐渐平复的何广粟顿时一慌,刚忙低下头:“陛下饶命……”
  “唉……朕又未言欲怪罪于汝!”
  强行打断何广粟喋喋不休的求饶声,刘弘稍吸一口气,略显严肃道:“朕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不知民何其乐、何其苦、何其哀。”
  “老实作答便是:因何伐木损林?”
  忐忑的抬起头,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刘弘地面容,何广粟又赶忙低下头,强自镇定道:“禀陛下,民自少府够得粟米四石,然家中无甚余财。”
  “小女年近二八,按制,当为婚配之龄;然小民家贫,勿有钱财置陪嫁物什,欲寻亲事,亦是难上加难……”
  说着,何广粟的语气便带上了哽咽:“小民家中唯薄田三十亩,所产不过粟米百石,堪足家中用度;积财根本无从说起……”
  “小女无亲可寻,官府又催之甚急,言再不嫁人,便要罚金。”
  “民别无他路,唯铤而走险以伐山木,以柴木贾于市,换些铜钱,以备官府罚金之用……”
  听着何广粟绝望的倾诉,本欲以此作为改良版‘许民弛山泽’令开端的刘弘,顿时默然不语。
  西汉初年,天下凋零,百姓十不存一;人口基数底下,国家的税收达不到标准,国家财政不足以维持庞大的官僚系统,就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能力迟迟无法提高。
  为了提高税收,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刘邦简单直接的下令:女子年满十五必须嫁人,否则就要罚款!
  这个规定,自然使得百姓为了逃避高昂的‘晚婚罚款’而早早结婚,然后在这个毫无避-孕措施的时代疯狂生孩子。
  有了不断出生的孩子,国家人口基数激增,税收增长,国家财政得以改善,但百姓家庭负担却越来越重,家中的百亩良田,更是经过一代代分家,而变成武帝朝时的‘一夫五口治三十亩田’。
  ——就那三十亩田,还是大多数人家可望而不可及的远大目标!
  在后世研究西汉历史时,这个政策就让刘弘纠结不已:不鼓励生育,国家就要贫穷,鼓励了,百姓又要越来越穷,究竟如何是好?
  但现在,亲自来到这个时代,成为皇帝之后,刘弘才发现:鼓励生育对百姓的伤害,还远不止于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