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530

  见陈平摆摆手,示意自己退下,杜苗眼睛滴溜一转,试探着开口道:“丞相,那田氏?”
  见陈平没有反应,杜苗只好继续道:“说来惭愧,小人特意召其登门,未想那田老儿吃多了酒,竟溺死于田渠之中。”
  嘴上说着,杜苗豆眼微咪,紧盯着陈平的面庞,意图从陈平那张苍老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只见陈平疲惫的叹出一口气,抬起头,眼色古井无波的看着杜苗:“怕杜先生欲言者,非田氏之事吧?”
  杜苗赶忙一喜,像没听出陈平冷淡下来的语气般,讪笑道:“小人非别有所想,实在是……”
  “小人担心,廷尉卿新官上任,威严正盛,揪着小人这商籍不放啊……”说着,杜苗做出一个十分为难的表情。
  话音未落,就见陈平原本慵懒疲惫的目光猛然一厉,杜苗赶忙住口,像个做错事的孩童般低下了头。
  轻哼一声,陈平端起茶碗,目光再度回到案几上的竹简之上。
  “啊恩!”
  极为刻意的两声干咳,杜苗顿时了然,赶忙一拜,若丧考妣的退出书房。
  陈平的注意力却依旧集中在手中竹简之上,那一行令人困惑的文字。
  ——侍郎秦牧至箫关外,久滞而不过……
  ※※※
  ‘关中’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时值秦国战略扩张期,秦惠王当政;张仪在提出关于其余七国的战略——‘连横’之计中,便对关中盛赞不已。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而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之所以被张仪称为‘关中’,则是因为:如果以上帝视角来看的话,整个关中就像个碗,被四面怀绕的山脉紧紧包裹在内。
  四面环山,形成天然的军事屏障,在保证了关中的军事防御的同时,又为关中带来了充沛的降水。
  若想出入关中,除非翻山越岭,跨过从未被开发过得深山老林,否则,便只有四处可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以及北边的箫关。
  不严谨的说,关中就像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巨大城池,而东南西北四关,就是出入‘关中’这座城池的大门。
  箫关,大概位于后世宁夏固原东北方向,汉北地郡、上郡以及左内史交叉口,六盘山山口处,倚泾河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出关中的通道。
  出了箫关,往西可达陇西、北地,往北可达上郡,王东北可至代国,乃至于云中、燕国。
  而汉长城,便是自陇西郡起,直到燕国;唯一的一处缺口,便是云中郡。
  在陈平的猜想中,秦牧被小皇帝派去调兵,最大可能便是北出箫关,至陇西一带,召某支边军入关。
  原因很简单:西出散关,再沿秦直道走上数百里,便是西南夷;南出武关,则是汉中乃至于巴蜀……
  东出函谷,那就更不可能了——出了函谷关,过了大河,便是河东;再往外,便是赵、齐等关东诸侯王国……
  唯有北出箫关,才能最快速度召那支神秘的边军入关,解小皇帝之困局。
  但秦牧却在箫关前徘徊不前,这就让陈平很疑惑了——小皇帝现在应该像热锅上的蚂蚁般,日思夜盼秦牧招来的边军为自己解困才对!
  左思右想,陈平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秦牧手中,没有传、引!
  唯有这种可能,才能解释秦牧在这种生死攸关的关头,丝毫不顾时间流逝,停滞在箫关前。
  可这就更让陈平想不明白了:若不是为了传、引,那秦牧出发之前,去找长陵脚下那个守灵户做什么?
  总不会是在那种紧急关头,去探望人家吧?
  越想,陈平便觉得越不对劲;感觉思绪好几次摸到了真相的衣角,却都没能抓住。
  沉思许久,还是没能得出结论,陈平只好暂时放下这件事,
  修书一封,用涂泥封住卷尾,陈平唤来亲信家奴,令其将竹简送去少府衙门,再三强调:一定要亲自交到少府卿本人手上。
  处理完琐事,陈平刚走到后院外,先前去送信的家奴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回来,目光中满是惊骇。
  陈平心中猛然一紧,赶忙上前,问道:“可是有边军叩关?”
  那家奴却是狠狠摇了摇头,满脸慌张道:“主公!北阙外,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第0067章
登闻鼓响(上)
  时间回到清晨。
  天刚亮,田府大门外便已集结了数百人的出殡队伍。
  汉承周礼,丧葬之礼也基本遵循周礼的五服制度,以血缘亲疏远近,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以及缌麻这五中服制。
  按周礼所规定,与死者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反之则越轻。
  出殡队伍中,最靠前的田兰、田蔷作为亲子,身着纯白孝服;旁系表亲叔伯们,则是穿深蓝色的厚衣。
  至于出了五服的远房表亲,今日还愿意前来的,则身穿墨绿色孝服。
  所有人的孝服外,都披上了一层粗麻。
  大门处的巫医①长长一声诡调,一只木棺便从大门内抬出,来到了队伍最前端。
  而后,第二个棺材也被抬了出来……
  注视着一前一后两只木棺,田兰面色满是木然,拍了拍身旁泣不成声的胞弟田蔷,对门前的巫医稍点了点头。
  “起……”
  随着巫医一声长调,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动了起来,沿着戚里外的街道,缓缓向武库方向而去。
  ※※※
  走在队伍最前端,田兰目不斜视,目光紧锁在约一里外的武库上。
  走过戚里,本该继续向前行走的队伍却突然一停,队伍最前的田兰身边,数十粗壮家丁手持棍棒,疾驰向队伍末尾。
  队伍中的众人皆一头雾水,就见队伍又开始前挪。
  只不过……
  队伍并没有继续往北,向章台街的方向行走,而是就地右转,向约五十步外的未央宫北阙而去!
  待等田氏众人发现路线偏差时,队伍最前端的田兰、田蔷,以及被奴仆抬着的两只木棺,已经来到了北阙外不足十步!
  在队伍末尾,管家亦是率家丁数十人,与一路尾随出殡队伍的一队地痞流氓较上了劲!
  将手中短棍规律的敲在左手手掌,田管家面色阴沉的望向那伙地痞中的一人。
  “阁下监探田氏府宅,已有三日了吧?”
  闻言,那人便也不再躲藏,从流氓群中站了出来,面色一片凝重——正是昨日于田府侧门外,被田管家注意到的那个地痞。
  “田氏之事,非杜公之过也;汝若尚存忠义于心,当劝田少君莫行差就错,免遭杀身之祸!”
  田管家却是冷笑一声,满是讥讽道:“阁下如此心忧田氏家事,若不好生待客,倒是吾田氏不识礼数了……”
  言罢,管家回过头,见少主已经接近了北阙,便放下最后的疑虑,目光决绝起来。
  多日来的压抑终于找到了发泄口,老管家长出一口气,咬牙切齿道:“二三子,动起手来,万莫伤了人命!”
  语落,老管家抡起一根短棍,便一马当先冲向二十步外,正错愕茫然的地痞游侠之列。
  “事后,少主赏人千钱!”
  随着一声厉喝,老管家手中短棍狠狠砸在了先前那地痞的肩胛骨,一声清脆的断裂声传出。
  身后反应过来这次行动有‘酬劳’的家丁们也缓过神,嗷嗷叫着冲了上去,对着地痞们就是一顿乱锤。
  被突然一棍打中,地痞头子肩胛骨被打断,他却仿佛感受不到疼痛般,怒目圆瞪着拔出腰间长剑:“刁奴贱户!!!”
  ……
  等刘弘听闻击鼓声,并在虫达的提醒下出现在北阙时,北阙外,已是乱成了一锅粥。
  宫墙脚下,那枚由太祖刘邦所设,至今足足蒙尘二十余年的登闻鼓,正被一个一身缟素的青年奋力敲打着。
  青年身后,一众官兵围着两棺灵柩,人员组成极其复杂:有身着赤红战袍的军卒、皂色役服的廷尉捕役;甚至在人群中,刘弘看到了身批黑甲,头顶铜盔的禁军武士!
  宽大的街道已经被闻声而至,聚集在北阙围观的百姓塞了个满;街对面的戚里巷口,数十个衣衫褴褛的人被北军巡卒押跪于墙根……
  饶是远在百步开外,刘弘也能粗略看见:巷口到处都是鲜血;更是有几具尸首被抬到了路边——蒙尸布都已经盖上了!
  看着这一切,刘弘极力压抑着激动,摆出一个困惑的面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