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30

  “朕在也!”
  “何人击登闻鼓?”
  洪亮而又略显稚嫩的嗓音传出,响彻北阙天空。
  只见那巨鼓前不顾军士阻拦,只自顾自猛敲着鼓的青年闻声,费力的缓冲下鼓锤的惯性,狠狠跪倒在地上。
  咚!
  饶是站在三丈高的宫墙之上,刘弘也清晰地听见,青年的膝盖与巨鼓下的石阶发出的撞击声。
  “草民冤屈,万望陛下做主啊!”
  闻言,刘弘看了看身边的虫达,目光中的喜悦再也掩盖不住了!
  自那日,郎中令曹岩以‘有刺客潜入未央宫中,下落不明’为由,封锁未央宫之后,刘弘对外界的消息几乎一无所知!
  就连虫达,也只是在宫门处,见到前来探望的子侄晚辈时,得到了模糊几句‘粮价暴涨’、‘民不聊生’的消息。
  而这对于刘弘来说,无疑是催命符!
  诚然,刘弘早就猜测到无论自己做什么,关中粮价鼎沸都是不可避免;刘弘唯一能做的,就是下令开少府粮仓。
  刘弘甚至都无法确定,少府究竟有没有按照他的吩咐,将那十五万石米粮按照‘持乡啬(sè)夫所开具之户籍证明,每日每户购粮不得超过十石’的方式撒入市场。
  随着虫达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糕,关外甚至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重大事件之后,刘弘便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以沐浴斋戒为由,躲到太庙去!
  谅陈平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进太庙拿刘弘——到了这个地步,刘弘又如何不明白,陈平已经打算对他动手了?
  刘弘甚至严重怀疑,秦牧和王忠,就是陈平周勃故意放出去,去送那封衣带诏的!
  至于目的,也是浅显无比:分清敌我阵营,借着关中粮价之事清洗敌对势力。
  关中之地先乱后安,陈平力挽狂澜、杀鸡儆猴的时候,刘弘地死期,也就不远了……
  如此危机关头,登闻鼓居然被敲响了!
  刘弘甚至暗自决定:无论这个认识谁,都要给他打个大大的‘刘氏忠臣’奖章了!
  ……
  PS:百般查阅,最终得到的最靠谱的说法:汉室巫、医尚未分家,也就是说,方士术士多少也会点把脉之术,乡村野医也都兼职跳大神。所以,以巫医来负责出殡礼仪,最为合理。
  
第0068章
登闻鼓响(中)
  在原本的历史中,未央宫北阙外的登闻鼓,得等到四年后的汉文帝前元三年,才会被孝女——缇萦第一次打响。
  而在后世的记载中,关于那次登闻鼓事件的结果,能看到的就只有文帝刘恒感动于缇萦的纯孝,便赦免了缇萦之父:太仓公淳于意,并顺势废除了肉刑。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次事件中的其他人物,落到了什么下场。
  ——污蔑淳于意的那家权贵,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被强迁至关中霸凌邑!
  ——收受贿赂,治罪淳于意的那个官员,终生未再升迁!
  ——在未央宫北阙外,试图阻止缇萦敲响登闻鼓的廷尉役卒,尽流千里!
  朝堂为之一靖!
  从那以后,就连地方豪强权贵也是收敛了许多,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也都从光明正大的做,转变成了暗地里苟且。
  在现在这个时空,那枚径约一丈的大鼓却在今天,在这个朝局扑朔迷离的时间点被敲响,所产生的影响必然不会小。
  这,也是刘弘地机会!
  且先不论别的,光是借此机会出现在长安百姓面前,对刘弘来说就已经弥足珍贵!
  如是想着,刘弘看向不远处,着急忙慌入宫,又赶忙从阶梯爬上宫墙的陈平,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然后,在陈平呆滞的注视下,刘弘缓缓抬起头,看向宫墙之外,那个手持鼓锤,身着缟素的青年。
  “尔何人?”
  那青年深深一叩首,便直起上身,满目悲壮:“草民田氏子兰,谨拜陛下,唯陛下长乐未央!”
  闻言,刚来到宫墙上的陈平纵是万般不愿,也只能咬着牙,对刘弘一拜:“丞相臣平,谨拜陛下……”
  刘弘亦是侧过身,微微弯腰对拜:“丞相安好。”
  目睹这一切,宫墙下的士卒、平民,哪怕是大脑再迟钝的,也都跪倒在了地上:“草民等恭迎陛下驾临……”
  回过身,看着宫墙下跪作一片的士卒、百姓,刘弘气息不由粗重了起来,面色也不可避免的微微涨红。
  ——天见可怜!
  做皇帝都半个多月了,这还是刘弘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对哈,爷们儿还是皇帝来着……
  在此之前,刘弘就像是被丢进兽圈里的孩童,无时不刻绞尽脑汁,试图逃出这个危险之地,或者弄死圈内的野兽!
  片刻之间,刘弘便调整好了情绪,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来到宫墙边:“平身。”
  此时跪在宫墙外的,除却不能确认成分的士卒外,寻常百姓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刘弘真正意义上的子民!
  ——粮价飙升,可不是这几天才有的事!
  自九月末吕太后驾崩,长安陷入混乱开始,关中粮价就从没有哪一分一秒是在下降的!
  十月中旬开始,更是已经超过了原本粮价的两倍:一百七十钱!
  所以,现在跪倒在北阙外的百姓,很有可能是挨着饿,却依旧对刘弘弯下了自己的膝盖。
  要知道此时还不是元清,汉人血脉中的骨气还相当硬朗!
  寻常时日,即便是身处最底层的贫农甚至佃农,碰到大汉政权的二把手——丞相召见,也都不会下跪的!
  至于影视剧中那般,随便一个小县令出巡,道路两侧便有百姓跪迎、或朝会中百官跪地叩首,口称奴才的场景,更是完全不可能在汉时出现。
  ——前者如若真的发生了,那这个‘作威作福’官员就离‘羞愧自尽’不远了。
  后者如果发生……
  那刘弘就可以从‘荒’、‘炀’、‘厉’、‘幽’等谥号中,提前为自己预定一个了。
  此时的汉人,只跪天地君亲师。
  上跪天神太一,下跪土地灶王;跪君主,跪父母长亲,跪授业恩师。
  身为皇帝的刘弘,虽然是大汉江山的主宰,天下万民之君主,但这并不表明,见到刘弘的人都必须下跪。
  即便在朝会中,身处最低一级的百石小官,也不用对刘弘下跪,只需要深深弯腰,拱手拜之即可。
  到了九卿、三公甚至丞相,刘弘更是要如方才陈平到来时那般,微微躬身回礼。
  战国刚过去不久,汉又初立,战国遗风尚浓厚,百姓的膝盖还是很硬的!
  但凡能不跪,那即便是在皇帝刘弘面前,寻常百姓也会尽量避免下跪。
  若是有年过七十的老者,那更恐怖——人家刚做出要跪的动作,刘弘就得要赶紧上前扶起,表示自己‘不敢受老者之礼’。
  而此时,北阙之外,无论男女老幼,上千士民皆跪倒在地,拜厄自己的君王,这便是对刘弘最大的认可。
  当然,也有可能是百姓对刘弘地期许,比如‘陛下,粮价要不出手管一管啊?’之类的。
  但这都无所谓。
  如果粮食就能换来忠诚,那刘弘绝对愿意把手上那三十万万钱全部换成粟米,全天下百姓每家每户发个十石!
  看着宫墙下,饥饿都快被写上额头的百姓,刘弘不由暗自感伤起来。
  无论是吕后驾崩,还是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亦或是刘弘如今与朝臣勋贵暗中角力,其实与这些百姓,都没有什么关系。
  吕后没死,粟米就煮不熟了?
  诸吕未灭,柴火就点不着了?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天下兴亡,皆唯百姓承其哀苦。
  想到这里,刘弘便放下了‘趁此机会掀桌子’的打算。
  只见刘弘面色一沉,侧过身,对身边的陈平冷声道:“朕观百姓民皆面呈菜色,若久未饱食?”
  “朕交代少府之事,丞相可曾亲视?”
  放到正常年代,这顶天了,也不过是皇帝对臣子的一声责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