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30

  所以在前几日的家宴之中,张苍也已经隐晦的点了田叔一句:少府规模庞大,所司甚广,公初为少府,首当熟知政务,以全本职……
  但在今日常朝,张苍却发现,从朝会开始,田叔就抱着怀里明显藏着的一支竹简,目光中满带着决绝,等待着发言的机会!
  ——这可真是把张苍吓的老大一跳,整场朝会都在惶恐不安中煎熬!
  如今朝堂,可谓暗波涌动,虽然明面上还是一副和和气气的模样,但张苍为首的‘皇党’一系,和陈平为首‘逆党’一系之间的政治角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刘弘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就如同野兽般般,闻着一点血腥味就扑上去全力撕咬,将陈平一党的人员从朝堂中驱逐,借着一个又一个政治事件,一步步在朝堂之上安插党羽。
  不出意外,刘弘一系可谓胜利在望。
  对于近在眼前的胜利,刘弘的态度也让张苍很安心——以朝局稳定为首要目标,不可操之过急。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都是刘弘一系所不允许的,尤其是‘张敖究竟犯了什么罪’这种反动的话题,绝对不能出现在朝堂,成为陈平一系攻击刘弘的武器!
  ——异姓诸侯王,在汉室就是个不能碰的高压线!
  对于异姓而王的危害性,朝中百官自然也是看的清楚——自高皇帝以来的所有汉室异姓诸侯王,除了最特殊的长沙王一系,余者皆反!
  如果说太祖高皇帝前半生是在沛县混吃等死,临老征战天下逐秦之鹿的话,那坐上皇位后的几年,就几乎全是在平叛中度过!
  甚至最后几年,刘邦已经到了‘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的尴尬境地。
  在最后一次平叛,即镇压淮南王英布(黥布)的过程中,英明神武,在项羽面前都未曾倒下的高皇帝刘邦,仅因身中流失一支,便轰然倒下;随后不久驾崩,无奈的将天下交到了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太子刘盈之手。
  至于异姓诸侯王究竟为何要反,那更是不用多说——如今就连那些刘姓诸侯,也隐隐有了周室那般‘敬长安而远之’的趋势了!
  分封制的弊端,在汉初暴露无遗——对于任何一个立志做到中央集权的来讲,无论派多么亲密的人去做诸侯王,这些‘国中之国’也早晚会变成政权身上的恶性肿瘤!
  但知道归知道,这些话,却没有一句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正式场合说出口的……
  ——高皇帝令:凡有功之将士,皆为王侯;山河永固,与国同休!
  就这一句话,便足矣让任何一个不想被刘氏专政铁拳暴揍的人,对‘异姓诸侯王’这个问题三缄其口!
  在这种情况下,万一田叔真的为了报答故主知遇之恩,毅然要为张敖讨个公道,那陈平绝对不会放过这个良机,并借此恶心刘弘:高皇帝没能履行对异姓诸侯王的诺言,陛下难道也要整治吾等开国元勋,违背高祖皇帝对勋臣阶级的诺言吗?
  只要这句话从陈平嘴里说出口,那几乎等同于堵死了刘弘地路——为了保证不是陈平所说的那样,刘弘只能忍气吞声,给陈平一党善终。
  好在今日的常朝内容颇丰,没让田叔找到插嘴的机会……
  所以,张苍实际上是故意放缓脚步,在等田叔找到自己的——张苍真要走,如今朝堂这些个老匹夫,还真没几个能追上他!
  看着张苍目光中明显的洞悉,田叔几欲开口,终是不知从何说起。
  略有些尴尬的看了看一旁的吴公,见吴公礼貌的走到了五步开外,田叔才满带着迟疑,试探着开口道:“鄙人初入长安,于朝中之事所知无几,亦不知陛下之圣意,恳请张公解惑。”
  见田叔愿意自己开口,张苍心中稍松一口气——张苍最怕的,就是这头倔牛一声不响的回去,闭门不出五天,等下次朝会,继续以那副视死如归的眼神,等候着发言的机会。
  “请公试言之。”
  见张苍郑重的一拜,田叔亦是深深一拜回礼,忧心忡忡道:“今陛下临朝,却无改元之意,本已有违礼制。”
  “又今东宫无主,陛下亦视而不见,究竟是何章程?”
  
第0154章
省御监立
  痴愣愣看着田叔满是迟疑,又隐隐带着决绝的目光,张苍心中掀起一层惊涛骇浪!
  这厮居然……
  “张大夫,陛下口谕,召御史大夫、廷尉、少府至后殿奏对。”
  身后传来一声苍老而又尖锐的低语,总算是将张苍从骇然中拉回。
  回过身,看清来人之后,张苍亦是不失礼数的稍一拜:“劳宦者令引路。”
  言罢,张苍满是深意的瞥了一眼田叔,便跟着王忠的脚步,向温室殿后殿走去。
  一路无言,张苍正盘算着刘弘召此三人觐见的意图,王忠便轻声开口,打断了张苍的思绪。
  “陛下意,省御监之事,当于近日成行;来日,免不得要叨扰张大夫……”
  张苍自是淡然点点头:“既陛下有令,老夫自当助宦者令一臂之力。”
  朝堂翘首以待,坊间更是早有风闻的‘宦者御史大夫’之事,终于在最近定下了章程——新设‘省御监’属衙,名义上挂靠于御史大夫门下,主官由宦者令兼任。
  至于省御监的具体职责,刘弘对外给出的解释是‘监察宫中内宦,以肃禁中收贿之风’;如此一来,朝堂对这个‘专责处置禁中内宦’的属衙成立,完全没有了反对的立场。
  但作为省御监名义上的上级,张苍对与此事的内由,无疑知道的更多一些——在确定下该属衙的名称之时,刘弘就将张苍召入宫内,隐晦的表达出了一层令张苍毛骨悚然的信息!
  ——作为禁中‘御史’,省御监需要全面向御史大夫学习,为了让省御监更早的建立起框架,省御监应当共享御史大夫属衙的官员档案!
  当时刘弘话一出口,张苍就满是惊骇的跪倒在地,意图阻止刘弘行此‘乱命’——什么‘监察禁中内宦’,刘弘根本就是想要让其代替御史大夫,行监察百官之事!
  当时张苍都差点以为,刘弘这是对御史大夫的工作产生不满,想要以此警告他呢!
  好在张苍苦心相劝之后,刘弘回心转意,放下了让省御监共享官员档案的打算,转而让张苍配合宦者令王忠,将省御监的框架拉起来。
  但张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相信,刘弘真的放下了那个打算——按照刘弘地说法,省御监的人员组成,不全由宦官充任!
  此时连雏形都没有的省御监,已经在张苍心中烙下了一层深深地阴影;对于省御监未知的未来,张苍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宦官,本就属是皇帝家奴,外朝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
  看着眼前这道布履沉缓,不时发出咳嗽声的年迈背影,张苍莫名的感到一阵心悸,又为心中的恐惧感到诧异:区区一介宦官,怎就让吾如此胆战呢……
  ……
  “养气功夫还是没到位啊……”
  坐在温室殿后殿的御塌边,刘弘疲惫的揉着隐隐发胀的额角,暗自长吁短叹起来。
  今日常朝,刘弘原本的计划里,根本就没有大发雷霆这一项!
  按刘弘原本的计划,今日常朝,主要就是将羹颉侯刘信封为燕王的事通过,再让朝臣百官接受赵王之位暂且空置的现实。
  至于内史之事,刘弘原本只打算提一嘴,敲打一下刘揭:老子给你封了侯,你可别给脸不要脸啊……
  结果刘弘这边话还没说完,刘揭这匹白眼狼就把借口找好了——还找的那么合情合理,这就让刘弘不能忍了!
  ——爷们儿给你封侯,就是为了让丫明目张胆忽悠爷的?
  这不,一时没忍住,整场朝会,都在刘弘地怒火中过去了……
  不过这场计划外的怒火,也并非没有收获。
  “好歹没让田叔那头倔牛逮着机会……”
  刘弘心中不无得意的想着。
  思虑间,王忠便迈着缓慢的步伐,走进了殿内:“陛下,御史大夫等三者,已于殿外等候……”
  “喧。”
  看着一步步向殿外走去的王忠,刘弘不由思索着:要不要让王忠推举幕后,专门负责省御监之事?
  ——那次重伤,在王忠身上留下了无可磨灭的后遗症。
  在这个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时代,王忠侥幸躲过了伤口感染引发的并发症,得以活命;但腊月凛冬久居寒舍,却让王忠的肺腑受到无法逆转的伤害。
  接王忠回宫之后,刘弘特意找来那位曾拒绝医治的长乐宫太医令,给王忠把脉。
  最终的结果,并不很理想——王忠的腿在那次事件中受伤不轻,而后又在城外着了凉,落下了病根。
  最主要的是:寒冷的环境,以及营养严重不足的调养品,让王忠的腑脏也落下了病根;如刘弘亲眼所见,如今已接近开春,王忠却依旧里三层外三层,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一个路都走不利索的内宦,实际上已经不太适合随行皇家了——真让别人发现,贴身伺候皇帝的宦官是个瘸子,那刘弘这脸可就丢大发了!
  但对于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刘弘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才能让王忠不误解自己的意思……
  “再等等吧,等朕的‘克格勃’拉起架子,就可以让老太监安心去做特务头子了。”
  对于‘省御监’这个全新的机构,刘弘可谓信心满满!
  在这个还没有见识过宦官阶级潜力的时代,设立一个专责情报的部门,几乎没有任何难度——西汉的政体,本就不排斥宦官!
  每一个九卿属衙,都有相应的宦官群体任职!
  ‘宦官不得干政’的说法,在西汉也同样站不住脚;对于宦官受宠,朝堂顶多只能像文帝朝的袁盎那样,像个小媳妇哀怨般提一句:陛下如此信中宦官,难道是朝中没有可用之人了吗?
  刘弘很确定,待等省御监正是露出自己的獠牙时,无论是文人士大夫阶级,还是开国功臣武勋阶级,都不会再有心思去找刘弘的毛病——他们需要关心的,是如何躲过省御监的耳目,来保证刘弘无法得知,自己昨晚是在哪个妾室房内过夜的!
  特务政治,因为刘弘地到来,即将提前上千年出现在中原大地!
  不过,刘弘也没有傻到设立一个锦衣卫,或是血滴子之类不能见光的乐色——省御监,以御史大夫下属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建立‘采风团’,前往全国各地,光明正大的建立情报网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