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6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0/751

  “下官在!”
  王恒壮赶紧站了出来向朱国桢施礼,要知道今年已经74岁的朱国桢可谓是三朝元老,资历高得吓人,又是当朝阁老,面对着朱国桢,王恒壮等官员哪敢放肆。
  “王恒壮,适才本官听说尔等弹劾信国公有拥兵自重之嫌,要将他革职查办,并另遣良将前去接管江宁军,是这样吗?”
  “正是!”王恒壮朗声道:“下官知道信国公为我大明立过大功,但下官以为功是功,过是过,决不可混为一谈,如今江宁军已有尾大不掉之势,朝廷……”
  “好了,你可以闭嘴了。”
  朱国桢不耐烦的打断了王恒壮的话,立刻就问道:“既然如此,那本官便举荐你去江宁军大营宣旨,将那信国公押解回京,你看如何?”
  “啊……”
  王恒壮一听立刻就愣住了,随后脸色刷的一下变得苍白,杨峰是什么人啊,那可是手握重兵的国公爷,而且这位的脾气那也是出了名的横,自己真要带着几个人去江宁军大营的话,能不能将杨峰押解回京不好说,但被那些愤怒的江宁军将士剁成肉酱却是肯定的。
  “大人,下官……下官……”
  王恒壮一时间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还有你们。”
  朱国桢指着站在王恒壮后面的那些官员,“既然你们都支持王大人的话,那这次宣旨你们就一起去吧,也好跟王大人做个伴,可好?”
  “我&&……%……&%”
  一众官员一个个全都傻了眼,朱阁老,俺们只是负责打嘴炮兼围观起哄的,这种跟人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活我们不擅长啊。
  “怎么,刚才一个个不是叫得挺欢的吗,现在动真格的怎么就不说话了?”
  朱国桢走到这些人面前指着他们大声道:“信国公率领数万将士正在前方浴血奋战,尔等不支持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将人家革职查办,若是传扬出去岂不让天下人寒心,本官倒要问问,尔等到底是何居心?”
  别看朱国桢已经七十多了,但精神头还是不错的,说话中气十足,震得面前那些官员的耳朵嗡嗡响。
  不过,被朱国桢这么喷,王恒壮还是有些不服气的道:“朱大人,下官认为我等此举并无过错,江宁军乃是信国公一手创立,至今已有五六载,十数万江宁军只知有杨峰而不知有陛下,下官请问,若是有朝一日信国公一旦有了不轨之心,那朝廷将如何自处?陛下将如何自处?若不趁着现在……”
  “住口!”
  朱国桢发出了一声厉喝,大步走到王恒壮跟前,指着他厉声道:“信国公为我大明立下如此大的汗马功劳,你却在这里口出秽语污蔑与他,到底是何居心?还不速速退下!”
  “我草,这家伙是要搞事啊!”
  文华殿上的官员们看着那名官员,不少人张大嘴巴,还有人则是露出兴奋之色,终于有人朝杨峰开炮了吗?这个炮开得好啊,最好能把他的名声搞臭,甚至让皇帝对他起了猜忌之心,这才是最好的。
  也有一些人看向了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却发现这位皇帝的脸色已经有些发黑,放在扶手上的双手也有些微微颤抖。
  而站在朱由校下手的魏忠贤则是看着那名自以为“仗义执言”的王恒壮眼中露出了钦佩之色,我们的九千岁的心里此刻正对着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位哥们真是好样的,这种话连魏公公我都不敢说,你居然敢当着百官的面说出来了,真是太特么有种了。
  而王恒壮今天估计也是影帝附体,演到深处后也被自己给感动了,居然一个箭步扑到前面朝朱由校跪了下去,大声哭泣道:“陛下,微臣今日所言句句发自肺腑,江宁军如今已然有尾大不掉之势,他虽然奉命剿匪,却坐视流寇茶毒江南,若是任由此人这样下去,江南将会变成一片废墟不说,大明也要国将不国啊!”
  听到这里,朱由校站了起来,他的脸色已经变得异常的冷峻,语气冰冷的说:“你的意思是说,若是朕今日不答应尔等的请求,那么朕就是列祖列宗的不肖子孙,也是一个昏君啰?”
  王恒壮哭泣道:“臣不敢这么说,但臣的拳拳赤子之心却是真的,陛下明察啊!”
  “好……好一个赤子之心啊。”
  看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王恒壮,朱由校只觉得心里一阵愤怒,这些官员一个个口口声声高喊着为国为民的口号,整天里弹劾这个弹劾那个,但却从来就没有几个是秉持公心来办事,这些人所做的事情全都是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
  看看今天弹劾杨峰的这些人吧,这些官员几乎全都是出自江南,或者是江南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之所以发疯般弹劾杨峰,无非就是看到杨峰坐视流寇肆虐江南,为了自家的身家性命,他们背后的那些人逼迫他们做出的反映而已。
  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朱由校的心里想起了杨峰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嘴里不禁喃喃的说了句。
  “还是杨爱卿说得对啊,朕还是太心慈手软了!”
  “嗯?”
  距离朱由校最近的魏忠贤耳朵动了一下,只是似乎听得不是很清楚,自家老板在说什么呢?
  “来人!”
  这下魏忠贤听清楚了,这句话是身后的朱由校说的。
  “把那王恒壮给朕拿下!”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享受大明的恩典和关怀
  随着朱由校的声音落下,立刻就有两名大汉将军从殿外大步走了进来,来到大殿上不由分说便将那王恒壮按倒在地。
  王恒壮大惊,一边挣扎一边高喊:“陛下,陛下……微臣一片赤胆忠心,完全是为了陛下为大明着想啊!”
  朱由校冷笑道:“为朕着想?王恒壮,你身为礼部郎中,本应知书达理,可朕却没从你身上看到任何一点知礼之处。你适才也说了,信国公这些年为大明东征西讨,北灭建奴、南收台湾,拯救大明于危难,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却因为你一句莫须有的江宁军只知有杨峰而不知有朕,便要将其调回京城革职查办,你等就是这样对待功臣的吗?
  你有没有想过,若朕真的听了你的话,果真将信国公革职查办会有什么后果?轻者整个江宁军将会群龙无首,导致江南流寇可以放开手脚肆虐江南。
  届时整个江南势必会落入流寇之手,一旦江南这般富庶之地落入流寇之手则大明危矣?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你这个蠢材!”
  听着朱由校的话,文华殿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看着站在宝座上怒目圆睁的朱由校,众人的心中升起了一股陌生的感觉,这还是那位只知道在宫里摆弄木头,遇事只知道和稀泥的木匠皇帝么?
  “来人!”
  只听到朱由校喝了一声。
  “喏!”
  下面的两名大汉将军则齐齐应道。
  朱由校指着王恒壮冷声道:“将这厮的官袍官帽给扒了,拖下去给朕重重的打!”
  大汉将军没有二话,一个人一把扯掉了王恒壮的乌纱帽,另一个人则是扯下了他的官袍和腰带,随后便将他拖了下去。
  “陛下,陛下,微臣冤枉啊!陛下……”
  听着王恒壮那越来越远的声音,文华殿里一片寂静,不少官员噤若寒蝉。
  良久站在下首的魏忠贤轻声问道:“陛下,不知要责打王恒壮多少庭杖?”
  朱由校冷笑道:“朕听闻,自打神宗以来,咱们大明的官员挨了庭杖后不但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他们,传朕旨意,狠狠的打,什么时候打死什么时候停!”
  而文华殿上的群臣们则一个个面色大变,就连孙承宗、朱国桢、韩爌等三名阁老也被吓了一跳。
  孙承宗赶紧出列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朝廷自由制度,庭杖最多只能打一百下,陛下此举实在不妥。”
  朱由校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杀意:“既然如此,魏忠贤那你就亲自去监督庭杖,着实用心的打一百下,明白吗?”
  “喏!”
  魏忠贤应了一声,冷笑着看了孙承宗等人一眼,大步走出了文华殿。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
  到了明朝,庭杖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按理说被皇帝老子处罚应该是一种耻辱,但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却变了味道。
  在明朝的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明之廷杖虽酷,然正人被杖,天下以为至荣,终身倾慕。”
  大明的庭杖从朱元璋时期便开始,前后持续近三百年时间,期间死者无数。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明的官员们对廷杖这种事,由最初的畏惧竟然渐渐地变成渴求。尤其是中后期,臣子们纷纷以受过廷杖为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到了明朝的中后期,明朝的皇帝为了避免被史书或是后人病兀,庭杖之时通常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被庭杖的官员们鲜有被打死的。
  这样一来庭杖的味道就变了,官员们迅速发现了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便可以快速出名的方法,只要想办法触怒皇帝,让自己挨板子,挨完了板子,只要修养个两三个月就又可以活蹦乱跳了。
  而一旦有了挨庭杖的经历,自己立马就会摇身一变称为天下人敬仰的名士,成本小而收获大,这样的买卖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试问这样的事情怎么不受到官员的喜欢呢。
  不过今天这件事却变了,文华殿里的官员只要眼睛不瞎就知道朱由校已经动了杀心。
  虽然就象孙承宗说的,庭杖最多只能打一百下,但通常皇帝下旨打庭杖也就打个二三十下而已,今天朱由校却一反常态的指明了要打满一百下,这简直就明着要王恒壮的命啊。
  虽然明知道朱由校动了杀心,可孙承宗却还不能说什么。韩爌有些不忍,想要站出来说话,却被朱国桢给拉住了,他对着韩爌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在这个时候再去触怒皇帝。
  王恒壮被打了庭杖,那些站出来支持他的官员们开始慌了神,不知道这时候是继续出言反对还是赶紧缩回去。
  不过也轮不到他们考虑了,朱由校已经看向了他们,问道:“现在,尔等还坚持将信国公革职查办么?”
  “这……”
  朱由校的话把这些官员们逼到了墙角,从这件事里他们已经看出了朱由校对于杨峰的回护之心是多么的重,王恒壮已经为此丢了小命,他们若是再继续坚持处置杨峰的话搞不好就要步王恒壮的后尘。
  可若是现在改口,后果就更糟糕了。
  一旦改口,他们的名声就全完了,试问一个在威胁之下便能当着皇帝和满朝百官的面随意改变立场的人,有什么资格继续穿这身官服呢。
  思虑了良久,这些官员最终一咬牙做出了决定,反正咱们有那么多人呢,皇帝就算是再残暴也不可能把咱们全都打死吧,他还要不要名声了?
  很快,文华殿上便响起了一阵整齐的声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0/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