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751

  杨峰轻叹了口气,他也知道朱由校说得有道理,再加上这件事还是他提出来的,就算是再辛苦也只能咬牙干好。
  “行了,走吧。”朱由校摆了摆手:“你再呆在这里的话,你那位娘子恐怕要杀进宫里找朕要人了。”
  杨峰行礼后,便跟着一位太监出去了。
  朱由校看着杨峰走出了自己的视线,这才说道:“三德子,摆驾去坤宁宫!”
  “喏!”
  当朱由校回到坤宁宫时,正好看到皇后张嫣正在教丫丫学语的儿子朱慈杰说话。
  看到朱慈杰说着含糊不清的话语时,张嫣和周围几名宫女不时大笑起来。
  “哟……笑得这么开心呢。”
  朱由校的声音在旁边响了起来。
  看到朱由校到来,旁边的宫女们赶紧给他见礼,张嫣却依旧搂着朱慈杰,对他低声道:“皇儿,你父皇来了,应该怎么跟他见礼啊?”
  穿着一身明黄色常服的朱慈杰转过了身子,迈着小短腿跌跌撞撞的朝着朱由校走了过来,嘴里含糊不清的喊着“父皇……抱抱……”
  “哈哈哈……”
  朱由校哈哈笑了起来,抱起了朱慈杰,连续在他的小脸上亲了几口。
  看着朱由校和儿子玩的开心,张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过了一会才问道:“陛下,您不是在御书房跟内阁几位几位大臣们商议国事吗,怎么回来这么快?”
  朱由校闻言叹了口气,放下了朱慈杰,“梓童有所不知啊,信国公也回来了,找了朕谈了大半个时辰的事情,朕现在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这才过来坐坐。”
第一千零八十章
驱狼吞虎
  “信国公回来了?”
  张嫣有些疑惑起来。
  “陛下,信国公不是几个月前就前往河南府和陕西一带剿匪吗,怎么突然回来了,莫非贼寇已经剿灭干净了?”
  “那倒没有。”朱由校摇摇头:“虽然信国公击溃了贼寇主力,并杀死了贼酋高迎祥,但贼寇还是有一部分人逃往了长江以北,江宁军还在四处查探那些贼寇的消息呢。”
  张嫣不解道:“若是如此的话,信国公就应该留在河南府啊,怎么会回来呢,莫非……”
  说到这里,张嫣微微一惊,瞪大了眼睛看向了自家的丈夫。
  朱由校赞赏的点了点头:“梓童还真是聪慧呢。”
  张嫣凤目圆睁:“信国公到底有何要事,居然在大胜之后抛下前线数万大军独自返回京师?呃……妾身有罪,不该询问军国大事。”
  朱由校摇摇头:“这件事朕也不好说,若是能做成了对于大明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可若是办砸了……”说到这里,朱由校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担忧之色。
  “陛下!”
  张嫣握住了丈夫的手柔声道。
  “不管如何,妾身始终都会和陛下在一起,慈杰也是如此。”
  “嗯,我们一家都在一起。”朱由校笑了,反手握住了妻子的双手……
  “国公爷回府了……国公爷回府了……”
  一阵阵欢快的声音在后院里回荡起来,当杨峰给回到府邸时,海兰珠、大玉儿、哲哲、郑妥娘、线娘等一众妻妾全都迎了出来,当十数名妻妾分成几排迎接他时,饶是杨峰自诩身经百战也被吓了一跳。
  看着妻妾们看向了自己的那一双双炙热的目光,杨峰不禁轻轻打了个寒颤轻轻抚摸了一下自己的老腰,看来这两几天营养快线是停不下来了。
  接下来的这几天,杨峰除了呆在府里陪伴自己的一众妻妾以外,其他的时间全都进宫和朱由校呆在御书房里嘀嘀咕咕不知在商议什么,为了这个朱由校居然连早朝都停了三天。
  这种现象也渐渐被朝野议论起来,众人很好奇,这对君臣每天都在干嘛呢,什么事能够让他们商量这么久?
  这种好奇很快演变成了一种不安,尤其是文官集团开始变得焦躁甚至惶恐起来。
  说来也好笑,大明开国已经快三百年了,这数百年来经过文官的拼命打压,武官的地位跟开国初期比相差得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想当初,不提洪武年间时期的公侯将相,就连永乐时期的武官都是可以横着走的,可到了现在,连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都能对二品的总兵官鼻子大骂,这在开国初期简直就是难以现象的。
  文官的好日子过了这么久,如今却出了杨峰这么一个异类,他不但深得皇帝器重引为心腹,更是手握重兵能征善战,最要命的还是他还会赚钱,麾下的大明皇家商行如今已经开遍大明,每年上缴给皇室的利润都在逐渐增加,仅去年就达到了七百万两。
  如今的朱由校可谓是荷包鼓鼓,不仅重建了京营,还编练了数万精兵,在卢象升的带领下如今正在陕西剿匪呢。
  有了这六万精兵在手,朱由校无论说话做事比起以前可是牛气得太多,谁敢不听话试试?这位爷可是真会下狠手的?
  这也就罢了,如今这位皇帝还在跟杨峰密谋着什么,这如何不让众大臣们心惊肉跳。
  “爱卿,朕心里还是没底啊。这些人之所谓被称为流寇,那是因为这些人有着强大的流窜性,若是他们没有按照咱们的计划朝南边而去,而是分散后四处逃窜,那造成的危害可就太大了,搞不好整个大明都会变得糜烂啊。”
  御书房里,朱由校看着挂在墙上的那副巨大的地图眉头很是担忧的说道。
  “陛下,这点微臣也想到了。”
  站在他旁边杨峰拿起一跟小木棍,指向了地图道:“陛下请看,如今的形式是这样的。卢象升率领的三万新军分布在陕西、山西两地,微臣的两万五千江宁军则囤聚在孟津、济源一带,如今正在向怀庆府前进。
  一旦怀庆府被光复,贼寇的向西北的道路将被完全断绝,这样一来陆先生的新军便可以抽出手来,届时可命令其向顺德府、彰德府前进,如此一来贼寇除了向东南掠夺之外将没有任何路可走。”
  朱由校思虑良久后点点头,随后又突然问道:“可若是贼寇在向东南流窜的时候被江南的官兵剿灭了怎么办,咱们不是白白算计了吗?”
  “呵呵……”
  杨峰发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笑声。
  “陛下,您是不是对江南的那些卫所和守备官兵的战力有什么误解?”
  “呃,这话当朕没说!”
  朱由校也知道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江南向来就是文人荟萃聚集的地方,文风尤其鼎盛。让那里的地主士绅和士子们吟诗作对指点江山没有任何问题,可若是让他们提起刀子砍人,恐怕十个有九个半要吓得尿裤子。
  朱由校看着地图上代表江南的那一大片地区,眼中露出了复杂的神情,表情也是感慨万千,“爱卿,这件事若是透露出去,朕和你可都是要遗臭万年啊!”
  杨峰冷哼道:“陛下莫要忘了,如今的江南士绅已经完全占据了那里的话语权,他们牢牢的把控着当地的军政大权。底层的百姓只知有宗族的族老、乡老而不知道官府。朝廷下发的法令甚至还不如当地士绅的话有用,这样的地方对朝廷来说有何用处?
  为今之计只有将这些人通通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只有这样朝廷的力量才能够重新占据那里。”
  说到这里,杨峰不禁想起了现代的太祖,太祖正是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彻底的将盘踞在华夏数千年的宗族、和士绅势力消灭得干干净净,现在他不过是借鉴了太祖策略的皮毛而已,只要能把江南的士绅势力一锅端,即便是遗臭万年又如何?
  是的,杨峰进献给朱由校的策略就是想要通过驱狼吞虎的办法,将那些残余的贼寇赶向南边,让他们去杨峰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情。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拿下杞县
  远离京城的河南府杞县县衙的大堂里,一具无头尸体正躺在地上,泊泊的鲜血正从脖子处喷涌而出,而这句尸体的首级正则是被满脸杀气的李正提在手里,与此同时一阵阵欢呼声正从远处传来。
  李自成站在旁边,志满意得的看着诺大的大堂笑着对站在他旁边的一名年轻人道:“李贤弟,看来咱们能够相遇还真是老天爷的安排啊!你看看,咱们只用了半天就将县城给拿下了,而这个狗官县令也成了咱们的刀下之鬼。”
  这名年轻人不是旁人,正是前些日子和李自成在酒楼偶遇的年轻人,而这名年轻人的名字叫做李岩。
  李岩看着正得意的哈哈大笑的李自成心中也是百感交集,那日心情郁闷的他与好友在闻香来酒楼喝酒,随口发了几句牢骚,不料却被李自成给听到了。
  这家伙厚着脸皮过来搭讪,两人聊了一会后发现竟然意外的投机,只是谈到最后当李自成等人表明身份并邀请他入伙时,李岩还是被吓到了。
  他不是傻子,当明白李自成的意思。要么加入他们,要么就死。
  李岩怕死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快他也变成了流寇当中的一员。
  在这个时空里,李自成和李岩相遇的时间提前了九年。
  现在的李自成还只是一名拥有数百名手下的小流寇,而李岩也只是一名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或许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决定加入流寇的队伍后,李岩很快为李自成提出了好几个主意。
  李岩劝李自成,既然如今高迎祥已死,义军群龙无首之下,李自成可以自封为新的闯王,这样一来就有了名气名份。
  而前几次义军之所以频遭失败,便是因为义军的名声太差,这次趁着这个机会就应该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名声,自古的老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得到了民心,义军将来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
  听了李岩的话,充其量只能算是半文盲的李自成简直是如获至宝,当即封李岩为军师、三当家,除了自己和李过外,他就是第三号人物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岩也很积极的为李自成出谋划策。
  他不仅派人在杞县散步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
  甚至还编出童谣,让杞县的小孩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在没有报纸电视以及互联网的时代,这样的谣言杀伤力是惊人的。
  杞县的百姓日子原本就过得很苦,不少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不断涌入县城想要找条活路。
  由于时值严冬,每天都有人被冻死饿死,可张县令不但不派人搭棚施粥,反而派出了衙役兵丁试图将那些农民赶出去,这样的行为也导致了城中民怨四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