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751

  “哈哈哈……”朱由校终于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速速道来
  朱由校大笑之余心里也异常的放松,自古以来上位者要做的事情莫过于平衡二字,文武不和才是皇帝乐意看到的,若是文武一团和气的话,皇帝才会睡不着呢。
  他回到了龙案后重新坐了下来,指了指旁边的锦凳道:“坐吧。”
  杨峰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下来,顺便还对旁边伺候的宫女说道:“赶紧给本公倒杯茶水过来。”
  “…………”
  这位小宫女有些懵了,她在宫里当差也有好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外官居然敢当着皇帝的面让她倒茶的。
  朱由校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指着杨峰失笑道:“信国公啊信国公,遍数满朝文武也就只有你敢这么不见外的吩咐朕的宫女给你倒茶了。”
  杨峰倒是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的表情,“陛下是此处的主人,微臣是客人。客人上门做客,主人若是连杯茶水都不给的话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一旁的三德子表面上眼观鼻鼻观心,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心里却是暗自咋舌,这位信国公和皇爷的关系还真好呢。
  平日里那些王公大臣们跟皇爷议事的时候,即便是皇帝赐座,他们也只是坐了半拉屁股整个人战战兢兢的,这位倒好,大马金刀的就坐下了,还不见外的吩咐宫女给他倒茶,这是把这里当自个家的节奏啊。
  很快,宫女便奉上了茶水,杨峰一口气把茶水喝干,指了指茶杯示意宫女再倒。
  朱由校也不催促,只是笑吟吟的看着他,一连喝了三杯他才擦了擦嘴巴长吁了口气:“总算是解渴了,这些日子一路上吃干粮喝白开水,嘴巴都快淡出鸟来了。”
  直到这时,朱由校才问道:“爱卿,你此番从河南连夜赶来京城,想必是有大事要告知朕吧?”
  “是的。”
  杨峰点点头,正色道。
  “臣此番前来,确实是有要事要禀明陛下,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所以还容臣单独禀报。”
  “唔……”
  朱由校点点头,挥了挥手,三德子立刻对周围的太监宫女使了个眼色,一屋子的人立刻井然有序的退了出去,三德子走在最后,出去的时候还将大门给关上了。
  等到众人全都退下后,杨峰才说道:“陛下,此次微臣前往河南剿灭贼寇,发现了一个问题,应该值得朝廷重视。”
  “哦,到底是何事?”
  “微臣经过调查,发现此番流寇作乱,固然有天灾的原因在里头,但其实大部分却是人祸的原因。”
  杨峰将自己的调查一五一十的向朱由校倒了出来,最后才说道:“陛下,大明开国之初人丁不过三五千万,可如今却有一亿五千万之多,足足比开国之初多了五倍。
  可人是增加了,但大明的土地却不会增多,原本一名壮丁可分到十亩地,如今连两亩都不到,何解?其中固然是因为地主士绅土地兼并严重,但其中又何尝不是人口增多的原因。
  加上这些年大明天气愈发的寒冷,灾祸频繁,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可那些地主士绅则不然,他们手握着大把的田地,手里有无数的佃户给他们种地,自然是不愁吃喝。
  但人心都是贪婪的,佃户也是人,他们也会娶妻生子,人口也会越来越多。可田就那么多,地主家的田地也是有限的,他们自然不会养闲人。
  那些多出来的人怎么办?自然就要被赶出来,这些没有田地又租不到田种的百姓自然就变成了流民,这些才是流民越来越多屡剿不止的原因。”
  朱由校一边听杨峰述说一边沉思着,良久才长叹了一声。
  “每次听爱卿谈古论今都有所得,如今也不例外,今日朕才知晓,大明流民之根源竟然在这里。那些地主士绅也太为富不仁了,居然恶意将手下的佃户驱逐致使其流落四方变为流民,难怪前几日陕西总督杨鹤来报,如今的陕西又出现了一大批的流民,若非有卢象升的新军在那里,恐怕用不了多久时间又会变成贼寇了。”
  说完,他又看向了杨峰,“杨爱卿,既然此事你已然知晓了原因,可有解决的法子?”
  杨峰缓缓道:“便是陛下不问,臣也正要向陛下进言。原本微臣拿来了改良的高产种子,以为凭借着这些种子可以大幅增加粮食的产量,让天下的百姓都有饭吃,但如今看来却是臣想得太简单了。
  高产种子固然能让粮食增加,但唯独不能让大明的田地多出哪怕一亩地来,大明如今的问题还是土地太少,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让大明的百姓走出去,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
  “走出去?”
  朱由校眉头一皱,立刻反映过来:“你是说将大明的百姓都迁徙到海外去?”
  “是的!”
  杨峰肯定的说:“陛下,海外的土地广阔无垠,别说区区数千万上亿的人口了,便是再多上十倍数十倍的人口也能养得下,只有这样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朱由校思索了好一会,缓缓摇了摇头:“此法固然是好,却不太好操作,若是此法一旦传扬了出去,恐怕天下的地主士绅全都要跳出来反对了,尤其是江南那边的士绅,这些人最为守旧势力也最庞大。
  你想想,若是大明的百姓都能自由的前往海外讨生活,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臣知道。”杨峰冷哼一声:“若是前往海外都成了风潮,人心思变。那些人便再也不能拿捏佃户了,他们还怎么坐享其成的吸食那些百姓的血肉。”
  朱由校叹道:“既然爱卿依然知晓,为何还向朕提出这个建议,须知如今朝廷虽然比起前些年好过了些,但若是江南等地一起造起反来,朕的这个江山恐怕就要坐不稳了。”
  “陛下放心,臣既然敢向陛下提出这件事,自然是有了法子,只不过这个法子有些吓人罢了。”
  “哦……速速道来。”朱由校大喜过望,赶紧催促养杨峰将方法说出来。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心绪不宁
  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位阁老以及户部尚书王永光一行回到了文渊阁,四人相继落座后自由仆役奉上香茗。
  烤着着四周熊熊燃烧的炉火,喝着滚烫的香茗,再吃了几块点心,四人这才感到身体逐渐有些暖意,只是四人谁也没有说话,全都皱起了眉头各自想着心事。
  将茶杯放在桌上,韩爌长轻哼道:“吾等身为内阁阁老、陛下钦封的大学士,享有拟票之权,他居然硬是将我等赶了出来,端的不为人子……不为人子!”
  朱国桢摇了摇头,神情凝重的说道:“本官倒是不在乎这个,适才我观那杨峰似乎要与陛下说什么要紧事,而这件事若是说出来肯定会满朝震动,甚至会让他称为众矢之的,所以他才会如此罕见的硬是将我等赶出来。否则,即便是凭借着他与孙阁老在辽东一起打鞑子打出来的交情,也不应该将事情做成这样。”
  “文宁言之有理。”孙承宗也捋须道:“你杨峰虽然平日里看似举止豪放不拘小节,动辄便会得罪人,但其人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象今日这种事老夫还是头一回碰到。”
  一旁的户部尚书王永光也忍不住道:“几位阁老,下官虽不知信国公此次突然前来有何要事,但下官预感到恐怕朝中要出大事了。”
  “唉……”
  几个人同时发出了一声叹息,总感到一股风雨欲来的感觉。
  御书房外,三德子已经站在门口半个时辰了,自打他担任了朱由校的贴身太监当上了内功的总管后,走到哪里不是一篇阿谀奉承的声音,更别提大雪天的在户外吹冷风了。
  但里面还是没传来朱由校喊他的声音他也不敢随便乱动,他扫了眼周围,一旁十多名宫女太监更是一个个在瑟瑟发抖。
  一阵冷风吹过,我们这位三德子公公忍不住打了个响亮的喷嚏。
  “呵呵……”
  一阵轻笑声传入他的耳中。
  “看来都是微臣不对啊,居然让诸位公公在门口吹了大半天的冷风,实在是罪过啊。”
  三德子赶紧回头一看,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杨峰和朱由校已经站在了门口含笑看着他们。
  看到俩人出现,三德子赶紧就要跑过去,不料站得太久,腿部有些发麻,整个人突然就这么朝着朱由校和杨峰趴了下来下来,变成了一个个标准的大字型。
  “哈哈哈……”
  这下更是引起了朱由校的大笑声,就连一旁的小太监和宫女也忍不住低下了头,一个个憋得满脸通红,肩膀耸动得格外的厉害。
  杨峰无奈上前一步,走到三德子跟前,将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身上的雪花,转头对朱由校道:“陛下,这都怪微臣。这外头天寒地冻的,站在外头这么久也太遭罪了。来来来……一点小意思,算是本公对你们的赔罪,都拿着吧。”
  说罢,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钱袋子,对着周围的宫女太监们招了招手,“都过来,没多少银子,就是意思意思。”
  这些太监宫女们看着杨峰手中的钱袋子,又看了看站在他旁边的朱由校,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朱由校扑哧一笑,笑骂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难得这位土财主大方一回,给你们发赏银,还不赶紧过来拿银子。”
  “喏!”
  看到皇帝发了话,太监宫女们全都大喜,一个个都走了过来排成一排站在杨峰跟前。
  杨峰也不客气,给他们每人发了五枚银元,就连身为内宫总管的三德子也不例外,弄得三德子有些哭笑不得。
  毕竟当官当到了三德子这份上,自然不缺这区区五块银元,不过周围的太监宫女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在宫里的俸禄并不高,每月到手也就一两左右,现在杨峰一出手就是五块银元,这已经相当于他们半年的俸禄了,一个个自然高兴得很,全都喜笑颜开的向杨峰道谢。
  发完了赏银,杨峰笑着对朱由校道:“陛下,打搅了陛下这么久,微臣也该告辞了。”
  “去吧!”
  朱由校应允了他的要求,“你也有好些日子没有见到你家的妻妾和孩子了,趁着这次回来好好聚一聚,不过明儿个你还得入宫一趟,朕还有好多事要跟你商议呢。”
  杨峰无奈道:“陛下,臣难得回一趟家,您就不能让臣歇几天吗?”
  “歇几天?”
  朱由校摇头道:“有些事越快做越好,迟了唯恐有变。”
  “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