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751

  江浙向来是大明最为富庶之地,而湖广又是大明最大的粮仓,可以说在杨峰出现之前,就是他们撑起了大明的半壁江山,如今就连他们也开始喊着要朝廷下拨赈灾银两,这不是开玩笑吗?而且据他们所知,如今的江南等地并没有发生什么灾情啊?
  “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孙承宗三人心中立刻涌起了一阵危机感。
  韩爌顾不上发火,立刻追问道:“还有什么事情,你一并说了。”
  “当然还有。”
  王永光道:“信国公也发来了折子,他们刚在河南府的孟津大败贼寇,不但将贼酋高迎祥斩首,而且还全歼了近三十多万贼寇,俘虏近二十万,现请求朝廷下拨犒赏银两和粮饷,毕竟数十万贼寇每天要吃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听到这里,孙承宗三人又感到头疼起来。
  江南等地闹着要粮饷赈灾他们可以勃然大怒,但江宁军催促粮饷这件事却不能等闲视之,更何况个人家还是打了大胜仗的,若是连军队的肚子都不能填饱那还了得,以后还有谁敢为国征战?
  韩爌有些苦恼的摸了一下胡须:“信国公上报说需要多少粮饷?”
  “信国公在折子上说,需要粮食五万石,银子三十七万两。”王永光飞快的报出了数字。
  “嘶……”
  孙承宗三人只感到一阵牙疼,新年刚过,如今的户部空得可以跑耗子,你让他们拿什么拨款。
  “唉……”
  孙承宗不禁长叹了一身,感到一阵悲哀,诺大的大明居然连犒赏三军的银两都拿不出来,大明到底是怎么了?
  看到孙承宗三人难看的脸色,王永光也知道这件事确实让这三位大佬为难了,他叹了口气拱手道:“三位阁老,下官以为此事只能请陛下开內帑了,毕竟不能再拖了。”
  孙承宗和其余俩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这样吧,待会王大人就跟本官三人一起求见陛下吧。”
  王永光躬身道:“下官遵命!”
  “阁老……阁老……”
  伴随着声音,大门被推开,一阵冷风立马吹了进来,孙承宗年纪大了,被冷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心情原本就不佳的韩爌气得指向了推门进来的官员骂道:“混账,还有没有规矩了。”
  来人是外头负责处理杂事的一名小官,他没有理会韩爌的喝骂,跑到三人跟前单膝跪了下来有些着急的说:“三位阁老……信国公回来了。”
  “不好!”
  这一次包括王永光在内的四人全都面面相窥起来,心里打了一个激灵,这位该不会是追银粮追到京城来了吧?
  天子脚下压根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峰刚进入正阳门,他到来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京城。
  进京后的他没有回府,而是第一时间就来到皇宫外递牌子求见,很快就有一名太监出来亲自迎接他。
  看到来人,杨峰不禁大感惊讶。
  “三德子公公,怎么是你亲自出来了?”
  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由校身边的管事太监三德子。
  按理说,三德子身为朱由校的贴身管事,平日里只负责伺候朱由校,像是迎接人这种粗活随便派一个小黄门就够了,怎么也轮不到他亲自出马。
  三德子一脸的笑眯眯,“信国公为国征战劳苦功高,能出来亲迎国公爷那可是奴婢的荣幸,怎敢说辛苦二字。”
  杨峰也不客气,拱了拱手:“那就有劳公公带路了。”
  三德子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哪里的话,国公爷请随奴婢来。”
  杨峰跟着三德子来到了后宫,熟门熟路的杨峰一路跟着三德子来到了御书房。
  当杨峰进入御书房后,发现不但是朱由校,就连孙承宗、韩爌、朱国桢等三位内阁大佬也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他没见过的的官员也在这里。
  三德子进去后,立刻禀报道:“启禀陛下,信国公到!”
  他的话音刚落,杨峰的身影便出现在门口。
  当杨峰进入御书房后,看到朱由校正坐在龙案后面微笑着看着他,孙承宗三位阁老也向他行注目礼。
  他停下了脚步躬身道:“臣……信国公、三省总督、征南大都督杨峰拜见陛下!”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怼人
  看到杨峰到来,朱由校显得很高兴,他站了起来走到杨峰面前双手虚扶,“刚刚还跟孙阁老他们谈起爱卿呢,没曾想爱卿就到了,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咳咳……”
  一旁的朱国桢不禁轻咳了两声,朱由校这才醒悟过来,这年头说人家是曹操可不是什么褒义词,尤其这句话还是从一个皇帝的嘴里说出来就更容易让人误会了。
  他有些尴尬打了个哈哈:“那啥……朕不过打个比方,爱卿不用放在心上。”
  杨峰笑了笑:“陛下,臣明白,陛下不是那样的君主,臣也不是那样的人。”
  “你能明白就好。”朱由校也笑了起来,心里暗自松了口气,说实话他还真怕杨峰心里有疙瘩。
  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韩爌作为阁老转移了过去,“信国公,此番你在外统帅大军剿灭贼寇,不知为何擅自丢下大军返回京城,难道不知道这是大忌吗?”
  “本公自然知道。”对于这个问题杨峰并没有回避,而是对韩爌道:“此前本公已然派人送来了公文向陛下禀明此事,想来陛下应该收到了,既然陛下没有派人驳回本公的奏折,本公自然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这一回轮到韩爌无话可说了,三位堂堂的内阁阁老居然被下面的几个小小的官吏用小手段给刷了,将堂堂以为国公送来的公文愣是拖延了七天才送上来,说出来还不够丢人么?
  孙承宗摆了摆手,示意韩爌不要再跟杨峰怼了,他轻声道:“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信国公,此番你进京想必要事吧。”
  “确实有要事要跟陛下商议。”杨峰点点头。
  孙承宗捋须好奇的问道:“哦……到底是何要事,居然能让信国公丢下数万大军特地跑了一趟京城?方便跟老夫几个人说说么?”
  “不能!”
  杨峰很干脆的拒绝了,这也使得孙承宗一下就闹了个大红脸。
  这下孙承宗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此时的孙承宗跟昔日那位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辽东督师可大不一样,如今的他身为内阁首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说整个大明他不能过问的事情已经很少了,刚才之所以这么问杨峰,不过是出于礼貌而已,没想到却被杨峰一口顶了回来。
  看着老脸憋得有些通红的孙承宗,韩爌也不禁怒了,叱喝道:“信国公,正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本官相信你此番回来必然是有重要的国事要与陛下商议。孙大人身为内阁首辅,如何没有资格知晓,你眼里还有首辅么?”
  “我眼里为什么要有首辅。”
  杨峰奇怪的打量了韩爌一眼。
  “本公的这个信国公是陛下册封的,效忠的也是大明朝廷和陛下,而不是什么内阁首辅和什么阁老。这件事等到本公奏秉陛下后,再由陛下决断是否告知尔等,而不是像你们这样喧宾夺主,还是韩大人以为自己当上了什么阁老便可以跟陛下平起平坐了?
  你们不要忘了,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尔等有何权利让本公向你们禀报国家大事?”
  “你……”
  韩爌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
  杨峰说的没错,内阁成立之初的功能缺失只是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不过这只是老黄历了,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内阁早就发展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作为内阁首辅的孙承宗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这也是孙承宗有底气询问杨峰的理由。
  按理说杨峰将这次返京的理由告诉他们也无妨,但这件事实在是太过重大,他不想在没有跟朱由校通气之前将事情和盘托出,谁知道告诉这几个老头后消息会不会泄露呢。
  再有一个,杨峰不想惯这些文官的臭毛病。
  历史已经很好的告诉了人们,一个国家文武分治才是最好最科学的办法。
  文官和武官任何一方都不应该越权,大家管好各自的那一摊子事情就好,如果非要凌驾于对方的头上,其结果往往都不会太美妙,唐朝的安史之乱和宋朝的悲惨结局已经很好的给了人们于警示。
  不过后来的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些,这点就连向来精明能干的孙承宗也不能免俗。
  不过面对向来行事强横霸道的杨峰,韩爌虽然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但也拿他没办法,毕竟他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杨峰身为前线统兵大将,要向皇帝禀报紧急军情是合情合理的,他们内阁没有任何理由让杨峰向他们汇报。
  孙承宗深深的看了杨峰一眼,他很想告诉杨峰,你知不知道这么做会没朋友的,而且把内阁的几个阁老全都得罪了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做人还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好。
  只是最后这些话全都化成了一声叹息,无奈的摇了摇头:“罢了,既然信国公想要单独跟陛下禀报,那就让他跟陛下先说好了,随后陛下再向我们说也是一样的。”
  杨峰微微一笑,孙承宗的潜台词他听得很明白,别看你现在不跟我们说,但你别忘了我们可是内阁阁老,陛下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要通过我们来执行,想要瞒过我们是不可能的。
  不过即便是听懂了杨峰也不在乎,老子可是能在两个时空来回穿梭的开挂大佬,会怕你们不成?
  这个时候朱由校再也不能坐在那里看热闹了,他忍着笑道:“孙阁老、韩阁老、朱阁老,你们三位先回去吧,待到信国公向朕说完后,朕再将事情告知尔等。”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孙承宗三人也不好在留在这里了,齐齐起身对朱由校躬身道:“既然如此,臣等告退。”
  说完,三人连看都不看杨峰一眼就转身出了御书房。
  看到三人出去,朱由校无奈的对杨峰道:“你呀你,让朕说你什么好,有什么事即便不想告诉他们,难道你就不能说的委婉一点吗,非得把他们气成这样才甘心?”
  杨峰耸了耸肩膀:“臣就是看不管这些文官整天一副牛皮哄哄的样子,好像能够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人家要不要放屁,谁给他们的勇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