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51

  四莫要淫人妇女,哪个不是父母生?
  通过唱歌,说书或是给军士们讲课的方式,这支军队慢慢的从农民蜕变成了合格的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支训练优良有着良好纪律的军队慢慢的成型了,如今的他们缺乏的只是一场铁与血的战斗而已……
第八十三章
这个锅我们不背
  公元1625年5月1日北京
  清晨,街道上的五更鼓响过之后,原本寂静的城市从熟睡中醒了过来,街道上开始有了动静,然后开始热闹起来。城内的百姓们开始纷纷走上街头,开始了自己或是悠闲或是忙碌的一天。
  身为皇城,住在北京的老百姓生活其实是很悠闲的,许多身家稍微富裕点的百姓或是商贾吃过早餐后便三三两两的来到了茶馆跟熟悉的邻居或是友人聊天,很快便将京城里的各大茶馆给挤满了。虽说这些年北方的旱情越来越严重,京城里的流民也越来越多,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这些住在皇城根下这些百姓们的生活。
  但是此时在皇城的文渊阁内却没有这种悠闲的气氛,几个阁臣坐在大厅之内,看着下面送来的几封奏章只感到头大不已。这些日子许多狗屁叨叨的事情都凑到了一块,首先是就在几天前贼酋努尔哈赤把自己的京城迁都到了沈阳,并改名为盛京。
  这件事可不是小事,要知道沈阳可是大明在辽东最重要的重镇,现在被满人堂而皇之的占据不说,竟然还被人家定为了京城,这样的耻辱不亚于被人在脸上狠狠的扇了一记耳光啊,只是这个时候的大明国力早已衰退,打又打不过人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鸠占鹊巢并大肆的屠杀汉人。
  好吧,如果说这件事还不算什么,那么发生在南直隶吴县,也就是后世的江苏苏州的事情就引起了满朝文武的震动了。
  原因是这样的,魏忠贤自从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华中、周朝瑞、顾大章等跟他做对的六名东林党弄死后,他的恶名可谓是达到了巅峰,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空前的膨胀。
  对于一般人来说奉行的是杀人不过头点地的原则,最算是最恶心的电视剧,演到这里后坏人也该休息了。但是我们的魏公公他不是坏人啊,他是坏人里的太监,所以见好就收这种事根本就不存在与他的字典里。
  对东林党恨得咬牙切齿的他又炮制出了一份名单,这份名单上又七个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高攀龙、李应升、黄尊素、周宗建、廖昌期、周起元、周顺昌七个人。
  按理说这七个人在朝廷里也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东林党的代表性人物,也就是平日里骂魏公公骂得狠了点,但魏公公这人记仇啊,杀东林党人杀得兴起的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这七个人一起组团送到阎王爷那里去。
  但是魏公公却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兔子急了也会踹人的。自从魏公公不断举起屠刀后,东林党人也急了,你杀我们几个人也就算了,现在还想继续杀下去,你这是想赶尽杀绝吗,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就不客气了。
  当魏公公派出的东厂番子来到了苏州抓周顺昌的时候出事了,我们的魏公公靠着天启皇帝威风了好几年,可他却忘了苏州可是东林党人的地盘,在这里东林党人的势力也是最大的。更加糟糕的是他派出的那位名叫文之炳炳的东厂头目也是要钱不要命的主,他将周顺昌抓住后原本以为能顺便发笔小财,可惜周顺昌这个人家里很穷,榨不出什么油水,恼羞成怒之下文之炳便公开扬言,如果周秉昌不交钱就在半道上把周顺昌给做了。
  你还别说,他这么一宣扬后不少在苏州的东林党人还真凑了一笔银子给了文之炳,请他高抬贵手放过周顺昌一马。按理说拿了钱的文之炳应该满足了吧,可惜这个文之炳是个王八蛋中的王八蛋,这厮拿到了银子后竟然临时加价,这样的性质就太过份也太恶劣了,愤怒之下的东林党人第二天就发动商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市活动,一天之内原本繁荣的苏州市面上立刻就变得人迹罕至。
  按说要是换了个聪明点的一看势头不对低低头或是赶紧跑路就好了,可这位文之炳大人估摸着是在北京城作威作福惯了,竟然下令巡抚毛一鹭下令苏州强行停止罢市,这一下彻底激怒了苏州的百姓,于是十多万百姓在东林党人的带领下将文之炳所在的县衙给围了起来。
  要说这位文之炳也是蠢到没谁了,勒索、收钱不办事、欺负老百姓,看到十多万百姓包围了县衙后竟然还威胁着要抓人,于是这十多万百姓彻底暴动了,他们在东林党人的带领下冲进了县衙。直到这个时候文之炳才感到了害怕,只可惜已经来不及了,被十多万人围住的他混乱中被活活打死,他带来的几十名东厂番子在混乱中也被打死了好几个,剩下的也全都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这下事情闹大了,东厂抓人,人不但没抓到,反而还被打死了几个,这在魏公公的太监生涯里估计还是头一次,整个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也是第一次。
  事发后京畿震动,内阁震动,就连朱由校也知道了,毕竟事情实在太大,魏忠贤已经兜不住了,不过魏忠贤也刷了小聪明,他把这个黑锅甩给了首辅顾秉谦,向朱由校打了小报告说原本他是不想抓人的,但后来听了顾秉谦的馊主意才去干的,以至于捅出了大娄子。
  朱由校听了魏忠贤的话后罕有的把首辅顾秉谦给召进了宫里对他训斥了一顿,并责令他马上把这事给摆平。顾秉谦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啊,明明是魏忠贤捅出来的篓子,凭什么让我来替他擦屁股,可这年头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既然朱由校发了话他就算再委屈也只能执行啊,于是这才召集了几名内阁成员要对这事进行讨论。
  此时,在文渊阁开会的有内阁首辅顾秉谦、吏部尚书崔景荣、户部尚书李启元、礼部尚书林尧俞以及兵部尚书赵彦等五人。
  “诸位阁臣!”顾秉谦沉着脸道:“吴县之事陛下已然知晓,适才陛下责令我等务必将此事处理好,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众人面面相窥,吏部尚书崔景荣眼皮子都没抬就说道:“阁老,此事乃是九千岁一手办理,咱们压根就不知情,怎的却让我等来处理,这于理不合啊。”
  “正是,于理不合啊!”崔景荣的话音落下,周围几个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你……”
  顾秉谦一时间哑了,崔景荣这几个人分明是在说这个锅我们不背啊。
  这时,一个年轻的声音传了过来,“尔等身为内阁大臣,却遇事推诿,尔等就是这样做事的吗?”
第八十四章
口误的魏公公
  众人回头一看,正好看到一身黄袍的朱由校正站在门口目光不善的盯着他们,在他的身后则是跟着一名穿着蓝色首领太监服饰身材微胖,且一脸阴沉的太监,这名太监就是如今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被吓了一跳的众人赶紧纷纷站了起来朝朱由校跪拜下去,顾秉谦更是吓得说道:“陛下,臣等不知皇上驾到未曾远迎,恕罪恕罪!”
  朱由校快步走到了众人面前,扫了众人一眼后才在为首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看到朱由校到来,众人的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朱由检自登基以来连早朝都很少上,就更别提来文渊阁了,今天怎么突然有兴致跑来了,莫非是出了什么天大的事不成。
  坐在椅子上的朱由校扫了眼众人,淡淡的说道:“诸位爱卿不用感到惊讶,朕今儿个过来就是想来看看咱们大明的内阁是如何的处理朝政的,没曾想却是让朕大开眼界啊!”
  朱由校这话一出,顾秉谦等人脸色都有些不自然起来,尤其是刚才那嚷着不背锅的崔景荣、林尧俞两人脸色更是忽红忽青的,刚刚还说不踢魏公公背黑锅呢,可一眨眼人家来到自家面前了,这场景简直尴尬得不行。
  此时,站在朱由校身后的魏忠贤脸色也很难看。如果他不来的话,还真不知道这些家伙在背后竟然这么不给他面子,不就是替咱家背一会锅么,至于反映这么激烈吗?越想越气的魏忠贤不假思索的就骂道:“林尧俞、林尧俞,你跟咱家说说,咱家那对不起你了,你竟然如此诋毁咱家,什么叫此事是九千岁一手办理,这件事你们内阁难道就真不知情吗?现在出事了,一个个都赖在咱家身上了,咱家告诉你……没门!还有你顾秉谦,你身为……”
  魏忠贤在朝中嚣张跋扈多年淫威甚巨,别看林尧俞等人身为各部尚书,可在这种场合下都不敢多言,没看到就连顾秉谦这个内阁首辅都没做声吗?
  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响了起来。
  “魏忠贤,你闭嘴!”
  “啊……”
  骂得正痛快的魏忠贤话突然被打断,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自打抱上了天启的大腿后咱们这位魏公公已经记不清有多久自己的话没被人打断过了,等他回过神来后才发现朱由校正瞪着自己,只见朱由校冷着脸道:“魏忠贤,是谁给你的胆子辱骂一国之重臣?”
  “陛下……奴婢……奴婢……”看到朱由校突然发怒,魏忠贤有些发懵,这些年朱由校对魏忠贤一直很信任,对他说话一般都是和颜悦色,象这样当众责骂他的情况几乎就没发生过,没想到今天却朱由校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当众责骂,这对于魏忠贤来说绝对是头一遭。
  惊讶过后就是极端的恐惧,别看魏忠贤现在被称为就千岁,满朝的文武百官他也可以随意叱喝,但他心里却深知,他的权利是完全建立在朱由校对他的信任上的,一旦朱由校对他有什么不满意的话,那么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全都会付诸东流。
  惊恐之下的他也突然明白,朱由校之所以骂他那是因为他已经踩过线了。平日里他可以想骂谁就骂谁,想杀谁就杀谁,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朱由校的默许或是不在场的情况下才行,因为那时候他代表的是朱由校这位大明皇帝,可现在朱由校还在这里,他却当着朱由校的面当众叱喝诸位大臣,那就是逾越就是大不敬了,没有哪个皇帝会喜欢自家的奴才当着自己的面替自己叱喝自家大臣的。这种行为要是碰到开过初期的朱元璋和朱棣俩父子这对狠人,绝对是被立刻推出去杖毙的下场,绝对没有第二个结果。
  “噗通……”
  明白过来的魏忠贤重重的跪在了地上,朝着朱由校磕起了响头。
  “皇爷爷,奴婢失言……是奴婢失言了……适才奴婢……奴婢……”说到这里,魏忠贤却卡壳了,因为他发现自己无论用什么借口也无法掩饰自己擅自替朱由校叱喝大臣的行为,主子都没开口呢,你这个奴才却替主子做主了,这样的行为即便是在民间那也是要被主人重重处罚的。
  看着跪在地上不住磕头的魏忠贤,朱由校眼中的神情却在不断的闪动,心中却想起了回京之前杨峰对他谈起过的那番话。心里不由得暗自想道:“看来那个杨峰说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自己对魏忠贤的放纵应该是有些过了,有必要收一收这个缰绳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有心把喊人进来把魏忠贤拖出去处置一番,但看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魏忠贤,他的心不由得又软了下来,心里又想到这些年都是魏忠贤在替他处理大部分的朝政,又帮他挡住了朝臣们几乎全部的火力,如果自己对他处理太重的话势必会被朝臣们看不起,这会对魏忠贤的威望造成严重的打击,想到这里他的面容便缓和了下来。
  只见他摆了摆手,“罢了,你也不是故意的,这次就算了,若有下次的话朕绝不轻娆。”
  “呼……”
  跪在地上磕头的魏忠贤如蒙大赦般长舒了口气,熟悉朱由校脾气的立刻就知道这一关他又过了。
  看着脸上露出如同大赦神情般的魏忠贤,已经气消的朱由校笑骂道:“你还杵在那里做什么,还不赶紧滚起来。”
  “是……”
  魏忠贤赶紧站了起来,垂手站在了朱由校的身后,这一次他是下定了决心打死他也不再随便插嘴了,而这一幕看在一旁顾秉谦等人的眼中不由得暗自可惜,刚才要是朱由校能趁机把魏忠贤给干掉那就太好了,不过他们也知道这种事是不可能的,魏忠贤可是朱由校制衡朝臣的一个重要手段,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会被处死。
  就在顾秉谦等人心中浮想联翩的时候,朱由校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诸位爱卿,南直隶吴县的那件事朕已然知晓,对于此事应该如何处理诸位有没有拿出一个章程来啊?”
  众人对视了几眼,最后都将目光投在了顾秉谦的身上,谁让他是首辅呢,顾秉谦无奈之下只得站了出来……
第八十五章
卷土重来
  只见顾秉谦拱头道:“陛下……据查,吴县之事实乃东厂大档头文之炳在抓捕周顺昌之时肆意妄为对吴县百姓勒索钱财,触怒吴县百姓后又惹得吴县商贾集体罢市,按说发生了此等恶劣之事后文之炳应该尽快回京才是,可此人不但不回京,反而勒令巡抚毛一鹭要将闹事之人抓起来,最终逼得吴县百姓闹起了民变,最后被民变百姓活活打死。虽说此事确实是吴县百姓做得过了,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文之炳太过贪婪所致,所以臣等认为此事不宜闹大,下旨将毛一鹭训斥一番并安抚吴县百姓就是。”
  “唔……”朱由校没有发表一眼,又对崔景荣、李启元等人问道:“列位臣工也是这般认为的吗?”
  崔景荣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后齐声道:“陛下,臣等对顾阁老所言附议。”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魏忠贤看到这些家伙那异口同声的态度后心里那个气啊,这些混蛋,竟敢公然在陛下面前给咱家上眼药,你们等着,看咱家日后怎么收拾你们。
  朱由校心里一阵暗叹,如今的朝臣敢于任事的人几乎都没有,碰到这种时候一个个都唯恐躲避不及,就连当朝的尚书乃至首辅都一样,而魏忠贤这个人虽然能替自己挡住了朝中文官们的火力和口水,但为人却太过贪婪,实在是不让自己省心啊。
  说起来朱由校也是挺难的,按理说一个太子在登基前前任皇帝都会亲自教授他治国以及驾驭文武百官之道,并请来最优秀的大儒和重臣为他授课,而且太子在登基前也会笼络一批臣子为自己效命,这样一来太子在登基后就能很快接手朝廷的事情并处理朝政了。
  只是朱由校的爷爷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要把皇位传给朱由校的老子明光宗朱常洛,至于朱由校这个皇太孙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没有读过几天书。以至于朱由校在登基后连大臣们的奏章都不大会看,所以他不得不退居幕后将魏忠贤推了出来跟朝臣们打擂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是有的,这些年朝臣们都将火力对准了魏忠贤猛烈,这才使得朱由校得以在幕后默默的观察学习,正好和他的爷爷万历皇帝简直就是一脉相承。从这点来说朱由校绝非史书上所说的只是成天做木匠的糊涂皇帝,正好相反他是个很聪明的人。
  按说这样施政方针应该是没什么错的,不过最近朱由校发现随着魏忠贤势力的大涨,这个由他一手推出来的太监开始有些膨胀。平日里大肆捞钱也就罢了,竟然开始以九千岁自居,还要在各地建自己的生祠,这样一来他树敌就太多了,搞不好惹起太多众怒就会被掀下来,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可就被动了。
  朱由校沉吟不语,一旁的顾秉谦等人也是心怀忐忑,虽然明朝的文官势力越来越大,文人士子公然喊出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但天子毕竟就是天子,在法理上他就是这个国家唯一的统治者,从理论上来说整个大明帝国的人都是他的子民,他有权利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罚。
  看着垂头不语心中忐忑的顾秉谦等人,朱由校突然展颜一笑:“顾卿此事做得很好,此时确实是文之炳做差了。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文之炳祸害地方勒索钱财,从而引起公愤遭报应也是罪有应得。”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顾秉谦等人全都面露喜色,而魏忠贤却是脸色惨白。文之炳是他派出去的,现在出了事他自然也有责任,看来朱由校对他已经有了不满之心了,但是让魏忠贤想不明白的是以往的朱由校对他简直就是言听计从,对于他的话和建议很好会驳回来,可今天却是一反常态的表明了不满的态度,难道这些日子有人在朱由校的耳边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了吗?想到这里,魏忠贤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狠厉的眼神。
  朱由校自然是没有留意到站在他身后的魏忠贤的眼神,说完了这件事之后,他又说道:“还有,前些日子贼酋努尔哈赤公然在窃据的沈阳城定都,这实在是我大明的耻辱,诸位身为朝廷栋梁,难道就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女真人占据辽东屠戮我大明子民么?”
  “陛下,臣等知罪!”
  “臣等罪该万死!”
  朱由校的话刚说完,顾秉谦等人就跪了下来齐声请罪,毕竟他们一个个不是首辅就是尚书,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自然是难辞其咎。只是看着跪在面前的一名名大臣朱由校的心里却是一阵恶心,这些大臣动不动就说知罪,罪该万死,可事实上他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却又不能真的把他们全都打发回家,毕竟要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他离不开这些人的帮助,而这些人也正是因为知道这点才会如此的有恃无恐。他们依附在大明的身上,贪婪的吸食着大明的血肉,却浑然不知一旦大明倒下,他们这些人也将会成为外族人的刀下之鬼。
  朱由校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阵的感触,此时的他突然响起了在那个略显简陋的千户所里那名叫杨峰的千户说的话:“看来还是那个杨峰说得有道理啊,如今的文官集团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大毒瘤,若不尽早将这块烂肉给割掉,这个国家迟早会毁在他们的手里。”
  就在朱由校感到一阵无奈的时候,一名小黄门匆匆从门外走了进来,只见他双手捧着一个锦盒,进来后噗通跪倒在地高声道:“启禀陛下和各位大人,南京魏国公府和兵部急报,十多日前一伙倭寇伙同沿海一带的贼寇驾驭着十多艘船只突然出现在镇江府一带,他们登陆后在镇江府一带大肆掠夺屠戮百姓,当地官府一筹莫展,南京守备魏公爷与镇守太监曹公公联名发来急报,请求朝廷出兵镇压贼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