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51

  资本论里说得好,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的时候,资本家几乎愿意践踏世间的任何法律,这一次看到这么多红彤彤的钞票后,杭卫湖原本坚持的信念开始动摇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内心已经开始构想如何制作出线膛枪和火炮了……
第八十章
练兵开始(四)
  除了1120名军户之外杨峰还招了五十名骑兵和五十名家丁,加起来就有1220人。
  发放完武器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杨峰这才下令解散队伍开始吃饭。
  在校场旁的军营里,每一排的百户营房旁边都有一个大伙房,而在伙房的旁边则是盖了一间四面透风的大房子,这栋被命名为餐厅的房子很是宽大,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的桌子和凳子,足以容纳上百人同时用餐。
  此时,军士们正在各自总旗、小旗的带领下排着队从站在餐厅旁边的伙夫旁经过。军士们拿着发下来的铝制饭盒从伙夫的面前依次经过,看着摆放在面前的那一桶桶几乎要冒尖的大块肥肉、米饭、汤水以及青菜萝卜等菜肴,而那些菜肴光是看表面都是那么的油汪汪的,可以肯定一口下去肯定满嘴是油,看着这些菜肴许多军士都在不停的咽着口水,不少人连眼睛都红了,这样的饭菜对于他们来说这辈子估计也没吃上几次,对于一般人来说,除了逢年过节之外他们哪里有机会见到那么多的油荤。
  好不容易轮到了自己,军士们纷纷将铝制的饭盒伸了过去,伙夫们便舀起一勺勺的饭菜放到了他们的饭盒里,然后便挥手让他们自己去盛饭,想吃面还是吃米饭自己选,军士们一个个飞快的冲到木桶旁,拿起勺子将自己的饭盒盖得满满的全是米饭,然后众人纷纷坐到旁边的桌上,没有人说话,全都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说话,整个餐厅里全都是稀里哗啦的咀嚼的声音,在其中的一间餐厅里,杨大牛一边抑制着心中的惊讶一边大口的吃着饭盒里的饭菜,这样的伙食他在辽东三四年也没能吃上几次,即便是能吃得上那也是在朝廷犒赏三军或是打了胜仗之后上头发了赏银兄弟们自己出来打牙祭才能吃到,可在这里竟然只是一顿普通的饭食,这个杨大人难道就不怕这些大肚汉把他给吃穷吗?
  一连添了三次饭,总算是吃饱了,不少军士摸着鼓起来的肚子左看看右看看,不少人都笑了起来,这一顿吃得可真饱啊。
  一名军士摸着鼓囔囔的肚子爽快的说道:“真是舒坦啊,这日子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要是天天能吃到这样的饭菜就算是在这里干一辈子我也乐意啊!”
  看着一旁不停附和的军士,杨大牛却没有发笑反而变得有些严肃起来,在辽东干了那么些年,他很清楚天下就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个刚认下来的少爷话费这么大的财力物力来安置他们这些人绝不是让他们来享福的,接下来肯定有得他们好受的,到时候有的这些一脸满足的菜鸟们哭的。
  杨大牛的想法很快就应验了,分发完了武器装备,让军士们好好休息了一个下午,第二天天还没亮军士们一个个还沉浸在梦乡中的时候,一声声尖锐的哨声就在屋外响起,然后就听到一声声宏亮的声音在外头吼道:“起来,都起来,你们这些懒货都给老子起来!”
  随着吼声的响起,紧接着就是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一名名如狼似虎的家丁手持棍棒冲进了军士们的营房里,手持木棍对着刚从床上蹦起来的军士们就是打了下去,把这些浑身光溜溜的家伙们打得四处抱头鼠窜。
  而杨大牛作为一名老行伍,尤其是夜不收的精锐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早有了预感,就在昨天晚上的时候他都和衣而睡的,当他刚听到外面的动静后他就起了床厉声对旁边的军士喊道:“都起来,如果不想挨棍子的都给老子起来,否则待会挨打的时候可别怨我没提醒你们!”
  由于有了杨大牛的事先提醒,当家丁们冲进他们房间的时候便看到这个房间的军士一个个都已经穿好了衣裳开始收床叠被,然后在杨大牛的带领下跑到外面去洗漱起来,十多分钟后杨大牛率领的骑兵小队是最先赶到校场集合的,而早就站在校场的杨峰看到这一幕后也在心里暗自点头,看来经历过实战犀利的精锐跟一般的菜鸟就是不一样。
  又过了十多分钟,一千多人的队伍这才陆陆续续的全部到齐,不过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军士身上的衣服穿得歪歪斜斜,有的人甚至连鞋子都穿反了。看着面陈似水的杨峰,站在他旁边的几名百户羞得差点把头都缩进了裤裆里,因为此时看过去就属他们统领的队伍队形最乱,到现在有的队伍还是一团糟,甚至更有不少人还在说话,气得他们几乎要拿刀砍人。
  当然了,拿刀砍人自然是不行的,不过却有人替他们代劳了,只见早已黑着脸的齐岩率领十多名军法官拿着木棍冲进了队伍里,将还在窃窃私语或是东张西望的军士身上打了下去,只打得不少人哀嚎连连。
  等到队伍整理完毕后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这时候天色已经开始亮了起来。
  站台上的杨峰拿着一个铁皮喇叭黑着脸吼道:“怎么样?军棍的滋味很不错吧,今天本官先给你们上第一课,教教你们什么是令行禁止,什么是鸣号起床,如何可以快速而又整齐的列队,当你们能做到这点后本官再带着你们进行真正的训练。”
  杨峰说到做到,随后一整天杨峰都带着这些军士们练习站军姿、列队以及向左向右转身。
  从现代社会过来的杨峰深知,站军姿、列队以及左右转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却是一支部队的灵魂和基础,只有练好了这些基础的东西才能再谈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杨峰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年代的部队由于文盲太多,绝大多数军士连左右都分不清楚,这也给部队的训练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过这也难不倒杨峰,另一个时空的前人早就告诉了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杨峰给所有的士兵手手脚分别绑上了红布和黑布,当军官们喊向右转的时候就朝系着红布的方向转去,当军官们喊向左转的时候就朝着系着黑布的方向转,如此下来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训练,几乎所有的军士都知道了左右的区分。
第八十一章
练兵开始(五)
  原先不知道,直到练兵的时候杨峰才知道练兵的辛苦,把一名名刚放下锄头的军户和流民训练成一名合格的军人需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花了一个星期让军士们学会了分清左右,让他们知道了如何列队,再接下来就是让军士们牢记军规了。
  何为军规?在杨峰看来,所谓的军规就是由军队的统帅者制定的一套规范制约军队各级军官和士兵的一套规定了。
  在这套规定里统帅者会将自己的意志加注在上面,里面林林种种的规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规定,如果有人违反了这套规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军队这个职业以来军规便开始存在,别看这些条条框框的军队好像有些多余,但是恰恰正是这些东西才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保证。
  不过制定军规这种东西杨峰也是头一次,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索性他打算将如今大明的军纪军规拿过来借鉴一下。刚开始杨峰原本以为在明代这样的封建社会军规一定是很少也很粗糙的,但是当他翻开明朝有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亲自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后才发现自己错了,错得还十分的离谱。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就明确的强调要从严治军,提出了创立兵营、选兵、练兵的三部曲,并制定了整顿军队的六条措施:“一曰首正名分,使指挥千百户旗军丁舍,秩然有序,而卫所之号令,必行于上下;二曰拿治剥军贪官,以苏久困之卒,使士气渐裕;三曰重治刁军刁官,使卫所之官,敢于任事;四曰禁所伍越序文移,无印白呈,以肃军政;五曰谕以忠义,厚恤战亡,以劝亲上使长之念;六曰清磨户口,均编差役,以养荷戈之力。”
  而在《练兵实纪》里也详细的说明应该如何练兵,并将其详细的总结为九点:分别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操)、练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
  杨峰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些书详细的阅读之后又将千户所的军官们召集了起来,众人商议了好几天才制定出了一套军规。
  比如,奸淫汉人妇女,偷盗他人财物者斩,以上有犯,但系同伙同旗之人有一举首,余皆免罪。首者行赏,若互相容隐,同旗之军俱以军法连坐。
  再比如若有两名军士互殴,不论曲直捆了就打,然后查其所由加治。若是军士与别个百户的军官对打,不论曲直先将军士捆了再治其个卑者不守本分之罪,然后另论曲直。若是同个百户中,军士们与上官对打,或是小旗、总旗与百户对打,不论曲直以殴父母论,交行军法从事。
  再有闻鼓前进鸣金后撤,旗帜在哪则部队立即相随,鸣笛则要开火。再比如若有军士逃跑地则整个小旗全部连坐,一半送监一半保拿,革去月粮。一年不获,本旗地小旗长从重捆打等等。
  杨峰之所以制定出这么繁琐的军规就是要在军队里树立起一套严格的等级尊卑的严格纪律,在他看来军队原本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若是强行搞什么官兵平等的那套只能跟说明这个人是脑残了,这个世界上哪来的那么多平等,在社会艰苦打拼了那么多年的杨峰深知无论是封建社会宣扬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或是现代社会宣扬的平等自由什么的不过是统治者用来哄骗百姓的谎言而已。
  若是世界真的人人平等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试问如果一个皇帝或是总统的权利和生存环境真的跟大街上那些辛辛苦苦求生存的平民一模一样的话那他还那么辛苦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
  经过一番努力,军规是制定出来了。可如果谁以为军规制定出来后就万事大吉的话他就错了,后来杨峰又发现,最困难的不是制定军规,而是如何让军士们记住这些军规,因为在这些军士里文盲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个恐怖的比例简直能让人崩溃。
  当军规条例编订成册后,众人才发现这些军规条例竟然多到可以编成一本小册子。制定出了这么多的军规条例,不要说普通的军士们,就连杨峰自己也是看得有些眼晕。为了把这些军规背下来杨峰足足花了五六天时间才把它啃下来,就更别提那些大字不识的军士了。不过熟背军规是军队中必要地领军手段,在这个时代,如果军士连军规都背不了那这些军规制定出来的又有何意义?
  看到军士们一个个背得痛苦的模样,杨峰最后发了狠。规定若有军士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熟背军规则扣粮饷一个月打十军棍,若在限期内还不能背出来则要扣粮饷半年打二十军棍,第三次若是还背不出来就要革除出军队,绝对没有人情可讲。
  有了惩罚自然就有奖励,军士若能在规定时间内熟记军规的话则会多发三个月的军饷,奖励与惩罚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军士们纷纷咬着牙,每天除了训练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背诵军规了。在金钱的刺激下,军士们发挥出了惊人的毅力,半个月过后,整个千户所除了极个别的军士外,绝大多数的军士竟然把那本小册子军规全都背了下来,这也让杨峰不得不惊叹金钱的威力。
  训练很艰苦,即便是那些从小就吃苦的军户和农家出身的子弟每天训练下来也累得不行。
  每天,除了生病请假以外的所有军士都要准时进入教场点卯,如果等鼓声敲完之后还不到者,要严格追究。鼓声停下来后,校场就会被封锁,不准有闲人和军士在校场内闲逛,否则都会被军法处的人抓起来打板子,齐岩这个面冷心更冷的镇抚是不会对任何人手下留情的。
  经过大半个月的训练,军士们总算是有了一丝军人的样子,不过在列队、鸣鼓前进或是鸣金后撤以及看旗帜行动这些科目上还是不大像样子,还有偶尔个别军士在列队时还是会转错方向,这个时候齐岩率领的军法队就会冲进队列里,将犯错的军士拉出来就是一顿乱走,只打得犯错的军士哭爹喊娘,而齐岩他们也不是只打普通军士,就连小旗、总旗乃至百户做错了他们也照打不误,所以如今可是有不少人私下底将齐岩他们恨得牙痒痒的。
第八十二章
练兵开始(六)
  “咚……咚……咚……”
  一阵激昂的鼓声在校场上响起,一排排全身披甲的军士随着鼓声踏着步伐一步步的前进,虽然如今已经到了四月份,但天空中依旧还是飘着一丝丝冷风,不过对于正在校场上训练的军士来说,即便是有这些冷风不断的刮过,但他们的身上还是被汗水给打湿。身上顶着三十六斤重的铁甲,手里拿着沉重的兵器,背后还背着装着毛毯、棉被、饭盒、水壶等物品训练了一个上午,任是再强健的人也有些吃不消。
  杨大牛手持着斩马刀站在骑兵小队的最前面,看着前方的旗帜不断移动,对于每天都要进行的队列练习说实话他早就烦透了,要知道他们可是骑兵啊,什么时候混到要跟步兵们一起做列队了,不过杨峰却早就有言在先,不管是什么兵种,都要先进行两个月的队列联系,两个月后骑兵小队可以去进行骑兵训练,步兵就惨了,估计要练到退役为止了。
  “咚咚咚……”
  连续几声急促的鼓声响起,这是下达快速前进的意思,听到这个鼓声后不少人都在心里暗暗叫苦。因为这个快速前进不比刚才的缓步前进,快步前进的要求要高得多,它不仅要求军士们加快速度,而且还要保持队形的整齐,如果是摆开战阵队列的话队列更加不能乱,以往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队列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混乱,到了这个时候总会听见有军士们发出惨叫,那是镇抚官们在对那些排不好队列的军士们执行军法。
  这个时代的军法很简单,那就是打军棍。方向站不对要打、走错队列要打、口号没喊对也要打,违反所有的条令也要打,唯一的区别就是打多打少的问题,如果是在战场上他们就不打军棍了,那就是斩首了。
  “哔哔哔……”
  三声尖锐的哨声响起,杨大牛立即条件反射般的向后转,对着身后的军士们做出了一个散开的手势,下面的49名军士赶紧忙不迭的分散开来。不过远处一些动作慢的军士就遭了殃,他们的动作明显要比周围的同伴慢了不少,站在周围的镇抚官们看到后立刻就冲了过来,不由分说举起手中的军棍打了下去,一时间校场上到处都是惨叫的声音。
  这段时间以来镇抚官们成了军队里最不受欢迎的人,每次看到镇抚官不少军士都会下意识的身体打颤,训练那么久以来,没吃过镇抚官军棍的人几乎找不出来,不少军士看到镇抚官要么会打颤要么则是恨得咬牙。
  除了镇抚官外,校场上响起的最大的声音就算旁边的军官了,看到自己的下属们排出的队列歪歪斜斜,不少军官们也是恨得直咬牙。是以不时会响起军官们嘶哑的吼声。
  “走好,不要乱!”
  “蠢货,快散开,你的位置在哪里?”
  “说你呢,这个孬货,草I你I妈的快点!”
  军官、镇抚官的怒吼,以及军棍的啪啪声构成了校场上的主旋律。
  杨峰站在校场的校阅台上冷冷的看着场下的训练,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不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开始逐渐接受了这一切。今天艰苦的训练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军士在战场上活下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不止是一句口号,等上了战场后它就会变成血淋淋的事实。
  “当啷……当啷……”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很快就到了中午。就在军士们咬着牙训练时,一声声锣声响了起来,听到这个声音后不少原本咬着牙坚持的军士们纷纷露出了喜悦之色。果不其然,杨峰的声音立刻就响了起来,“今天上午的训练结束,所有人解散休息!”
  听到这个声音后,所有人如同遇到大赦的犯人般纷纷瘫坐在了地上,原本咬着牙坚持不吭声的军士们也都发出了哀嚎的声音,不少人甚至脱下了身上的铠甲和衣服露出了身上的一道道被军棍打肿的伤疤让同伴帮忙按摩以减轻痛苦,一时间校场上到处都是嘶嘴咧牙倒吸凉气的声音。
  这个时间可谓是军士们最喜欢的时间了,因为杨峰规定每天的军事训练只有半天,也就是上午军训下午休息。这可不是杨峰大发善心,而是杨峰明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军士们的训练非常辛苦,若是一味的高压训练军士们就会受不了,这对于军队的训练也没有好处。所以每天上午训练完毕,军士们享用了一餐丰盛的午餐后杨峰便会亲自带着军士们在校场上吼歌。
  是的,在军队里不叫唱歌而是叫吼歌,因为军队的歌声是用吼出来的。杨峰还特地从现代弄了好些军队歌曲教给军士们,比如北洋时代的《劝兵歌》或是《知识青年从军歌》都被他给剽窃了过来,不过还别说,这些歌曲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军士们学会了这些歌曲后杨峰发现这些歌曲不仅可以感染士兵,激励士气。同时也包含了作战要诀,将步兵操典融于其中,使士兵边唱边学习熟悉作战规范,令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比如这首北洋时代的劝兵歌就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为子当尽孝,为臣当尽忠。
  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饷来养兵。
  一兵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
  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自古将相多行伍,休把当兵自看轻。
  一要用心学操练,学了本事好立功;
  铠甲是尔护身物,时常擦洗要干净。
  二要打仗真奋勇,命该不死自然生;
  如果退缩干军令,一刀两断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粮饷全靠他们耕;
  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相助功自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