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51

  “什么?竟有此事?”
  朱由校不由得大吃一惊,自从嘉靖年间一些战败的日本武士伙同大明的海盗频频入侵大明内陆后,倭寇这个词汇才在大明正式宣扬开来,经过了以戚继光为首的大明军民的努力奋斗,终于重创了那些倭寇,使其不敢再骚扰大明边界,可今天这些家伙却再度出现了,难道如今已经内忧外患的大明又要重现倭寇之祸吗?
第八十六章
唯你是问
  顾秉谦作为首辅自然有资格阅读这封加急奏折,他将锦盒接了过来用最快的速度看了一遍后递给了周围的几名大臣,几个人很快便将奏章看了一遍,看完后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兵部尚书赵彦的脸上,这种涉及到兵事的问题向来归兵部管辖。
  赵彦将奏折双手递给了朱由校后沉吟了一下才说到:“陛下,镇江府重现倭寇踪迹,此事非同小可,按理说朝廷应派遣大军前往围剿,可如今朝廷精锐多聚集在九边,难以一时抽调兵力前往镇江府,看来只能下令镇江府等地暂且紧闭城门等待后续大军抵达后方能开始清剿了。”
  听到这里,朱由校不由得豁的站了起来,厉声喝道:“岂有此理,朕记得南京可是屯有数万兵力的,难道连区区数百名倭寇都对付不了吗。各地方的官府都是干什么吃的?徐弘基呢,他这个南京守备难道是摆设吗?”
  众人听后不禁苦笑起来,顾秉谦无奈的站了起来拱手道:“陛下有所不知,虽说按照祖制南京周围应该有三个卫所,共有卫所军一万八千余人,加上南京城内的营兵共有兵马四万六千余人,可如今的卫所恐怕连一半的兵力都没有,加之卫所早已糜烂不堪,别说打仗了,若是让他们御敌的话恐怕连人都没看到就全跑光了。”
  “卫所竟然如此糜烂么?不至于吧?”朱由校有些疑惑的打量了一下顾秉谦,“顾爱卿,咱们大明的卫所好像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吧?”
  看到朱由校脸上那将信将疑的神情,顾秉谦无奈的拱手道:“陛下,卫所糜烂之程度比起老臣所言只有更甚,这么跟您说吧,如今的大明有的卫所甚至连一个人都没有了。早在嘉靖年间,卫所便已经不复开国之初的战力,当初倭寇入侵江南,就是因为卫所已然全部糜烂不堪一战,戚少保(戚继光)这才不得不重新在金华、义乌等地招募兵勇抵御倭寇,这才有了后来戚家军的威名。”
  “不对啊!”朱由校一脸疑惑的摇了摇头:“朕分明记得,南京城的卫所做得也挺不错的,他们也是天天操演训练,那也是有模有样的。”
  “南京的卫所天天操演?”顾秉谦和旁边几名大臣对视了一眼,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兵部尚书赵彦的脸上,对于这点他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赵彦的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神情肯定的说:“绝无此事,即便是按照军制卫所军也不过是一个月两操演,依如今卫所的糜烂来看估计几年也未必操演一次,若是日日操演的话那就更无可能了,就连九边的精锐也做不到这点,臣却不知陛下是从何处听到的这个消息?”
  “朕是亲……”朱由校刚说了一半便哑了,他总不能说是自己亲眼看到他们进行操演的吧,如果此事真的暴露出来恐怕非得引起轩然大波不可。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魏忠贤也急了,要是满朝的文武知道朱由校前段时间偷偷溜出了宫,还到南京转了一圈非得炸了不可,到时候他这个司礼监首领太监也吃不了兜着走,情急之下他轻咳了两声赶紧说道:“这个……陛下聪敏好学,最近看了一些咱们大明开国时期的史料,所以一时还沉浸在那时卫所取得的成就中,一时有些失言了。”
  “啊……对对,朕近段时间以来看了不少太祖高祖时期的史记,然后心中很是疑惑。为何太祖时期咱们大明的卫所战力为何如此之高,连蒙古鞑子都被咱们打得节节败退,可到了后来却糜烂成这个样子,不知诸位何以教朕?”
  “这个……”
  这下轮到顾秉谦等人坐腊了,卫所为什么糜烂成这个样子,他们当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卫所之所以糜烂不就是因为卫所的土地全都被那些军官、豪强和士绅给吞并瓜分了,以至于卫所军户活不下去了几乎逃亡了大半,这才衰败下来吗?
  但是知道归知道,可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你可以知道但是不能说的,你要是说了出来那就是跟全大明的卫所军的既得利益集团做对了,虽然那些卫所在他们看来就跟乞丐没什么两样,但谁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树立敌人不是。
  看到顾秉谦等人全都哑口无言,朱由校不禁长叹了一声,虽然他从小没有受到过太多的教育,但是在南京江东门千户所的时候杨峰已经不止一次说起过卫所制度的优劣以及如今衰败的原因。他之所以叹气是因为他看到自己依为栋梁的几名朝廷重臣竟然如此畏首畏尾,一点担当都没有,这如何不让他难过。
  朱由校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站了起来便走了出去。看着消失在门口的朱由校那略消瘦的身影,不知为什么顾秉谦等四人的心里涌起了一丝丝的愧疚。他们这些人宦海沉浮了几十年,又身为大明帝国除了朱由校之外地位最高的人之一,大明的弊端他们看得比谁都明白,可他们对此却没有什么办法,或许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对这个国家是有害的,看身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他们却毫不犹豫的去做了,最多也就是事后发出一声叹息而已,这就是大明后期大部分官员的心态。
  朱由校走出了文渊阁,背着在走廊里走了一段路后突然说道:“魏忠贤。”
  “奴婢在。”紧跟在他后面的魏忠贤赶紧应了一声。
  “朕记得朝廷对熊廷粥已经下了秋后处决的旨意了,是这样吗?”朱由校的声音幽幽的响了起来。
  魏忠贤赶紧回答:“奴婢记得是这样的,再过四个月就是处斩他的日子了。”
  朱由校沉默了良久才说道:“把他放了吧,广宁之败其实跟熊廷弼没有太大的关系。”
  “啊……”
  魏忠贤一听冷汗立刻就流了下来,结结巴巴的说道:“皇……皇爷……这……圣旨都下了,突然更改不大好吧?”
  “下了也没事,朕将他改过来就可以了。”朱由校猛然赚了过头看着魏忠贤一字一句的说道:“你马上亲自去将他放出来,若是他有什么闪失朕唯你是问。”
第八十七章
何等的愚蠢
  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原本在天启二年广宁惨败后被大怒之下的朱由校投入大牢,并于今年八月问斩的熊廷弼竟然要被朱由校放出来了,这个消息对于魏忠贤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魏忠贤是很恨熊廷弼的,我们这位魏公公恨熊廷弼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在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的时候,由于广宁惨败,朝廷逮捕了王化贞并罢了熊廷弼的官,让他听候查考。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可后来快到行刑时,熊廷弼托了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了魏忠贤请求暂缓执行,魏公公一听,有人要送他四万两金子,这可是笔大生意,于是乎我们的魏公公高兴之下直接就对朱由校说熊廷弼的事情另有隐情,能不能暂缓执行死刑,朱由校听后很给面子的答应了。
  好了,人是重新押回了牢房了。按说熊廷弼捡回了一条老命就应该很识相的把金子送给魏公公才是,说不定收到金子的魏公公心情大好之下会饶了他一条老命。但是事情又出乎了魏忠贤的意料,熊廷弼竟然食言了,他并没有把金子送到魏忠贤的府上,在得知自己竟然被耍了之后,魏忠贤的气愤就可想而知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如今的大明朝竟然还有人敢赖他的账,这还了得,于是暴跳如雷的魏公公立刻动用所有的力量对熊廷弼进行了全力的打击,试图把熊廷弼尽快处决。
  经过魏公公的努力,朱由校终于重新在处决熊廷弼的公文上签了字,时间就定在今年的八月,可今天朱由校竟然说要放了他,这对于魏忠贤来说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啊,看着朱由校略显单薄的背影,魏忠贤几乎傻了,良久他才反映过来,这肯定又有人在朱由校面前替熊廷弼求情了,而且还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求的情,这对于原本自认为已经掌控了内廷的魏忠贤来说不亚于当头一棒。
  当魏忠贤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朱由校已经走远了。脸色变得异常狰狞的他转过头对自己身后的一名太监厉声道:“查……给咱家查,最近到底是谁在皇爷的面前说了熊廷弼的好话了?”
  “喏!”
  这名身材消瘦的太监应了一声,很快就消失在魏忠贤的身后……
  倭寇重新入侵内陆的消息很快在京城传播开来,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投入到了江南南京和应天府这两个地方。
  “徐公爷,如今倭寇正在镇江府大肆屠戮我大明百姓,你身为南京守备、左军都督,南京的兵权尽归你手,如今倭寇来了难道你不应该出兵剿灭倭寇吗?”曹大忠尖锐的声音在魏国公府的大堂上响了起来。
  曹大忠如今所在的大堂名为白虎节堂,按理说白虎节堂乃是军机重镇,怎么也不可能设立在魏国公府内,不过魏国公府自徐达起便对大明有大功,这大明第一功臣的名号不是白叫的,所以朱棣登基后便下旨允许将白虎节堂设立在魏国公府内,意思就是允许魏国公府永镇南京的意思。
  今天的徐弘基并没有如同往日那样身穿锦袍,而是穿着一套红黑相间的蟒袍,腰间还系着一条玉带,头上带着金狮冠,腰间还挂着一把龙泉剑。在徐弘基的旁边还站着南京兵部尚书廖永权。
  只见徐弘基皱着眉头对曹大忠道:“曹公公,南京的情形您是知道的,本公手里只有不到四千的营兵,凭着这四千营兵加上三千多的守备兵丁守备南京也只能说是勉强,又如何有多余的兵力出城与那倭寇交战,若是在与倭寇交战中折损太多,倭寇趁机直扑南京怎么办?若是丢失了南京,咱们三个又如何向皇上交待?”
  “可是一旦镇江府有失难道咱们就能向皇上交待了吗?”曹大忠尖锐的是声音响了起来:“要知道镇江府可是漕运要道,一旦镇江府有失漕运堵塞,朝廷追究下来咱们可是吃罪不起啊!”
  听了曹大忠的话,徐弘基的脸上露出了烦躁之色。其实根据情报,此次入侵的倭寇人数最多不超过两千人,根本就没有攻打南京的能力,只是魏国公传到了他这一代,若是抡起做生意吃喝玩乐的话肯定要比前几代的魏国公强的太多,但若是抡起行军打仗的本事恐怕连当初徐达一成的本事都没学到,现在让徐弘基率兵出城跟倭寇作战着实是难为我们这位徐公爷了。
  “兵力不够?”曹大忠冷笑道:“徐公爷,据咱家所知,应天府和镇江府的周围可是驻扎着四五个卫的兵力,虽然如今的卫所很是糜烂,可咱家就不信连几千人都抽调不出来?”
  “卫所?”
  徐弘基先是失笑出声,随后才摇头道:“曹公公,您从未掌兵,所以对于卫所认识还不够深,如今的卫所早已不复开国之初的骄悍了,若是让那些军户种地估计他们都是把好手,可若让他们打仗的话估计还未走出南京地界恐怕就会一哄而散了。”
  曹大忠脱口而出道:“谁说的,咱家看那江东门千户所练兵就练得不错,只要其他卫所的兵有他一半就可以了嘛。”
  “江东门千户所?”徐弘基一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就沉了下来,冷声道:“哦……若非曹公公本公还不知道咱们南京的卫所还有这么一支精兵呢,不过卫所的人本公可管不了,这应该是廖尚书管辖的吧。不过既然曹公公都这么说了,咱们也不能辜负了曹公公的一番好意,廖尚书不妨给江东门千户所下道军令,让他们立即点兵前往镇江府剿灭流寇也是好的嘛。”
  “嘶……”
  曹大忠这句话一出口后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此时的他恨不得当场给自己两记耳光。他怎么忘了这一茬呢,徐弘基已经将杨峰当成了眼中钉,而了自己竟然还眼巴巴的将把柄递了过去,而廖永权跟徐弘基又是私交甚厚,自己竟然还好死不死的提出这一茬,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第八十八章
兵部衙门来人了
  天启五年五月六日江东门千户所
  天色微微发亮的时候,一声声悠扬的军号声就在军营上空响了起来。
  杨峰的亲卫队长宋烨睁开了眼睛后便条件反射般的坐了起来,随后开始铺床叠被,屋子里其他的家丁也同样如此,一时间整个屋子里都是紧张而有序的忙碌声。
  “快……所有人起床,立刻洗漱。”
  虽然众人的动作已经很快了,但宋烨催促的声音依旧不断响起,身为杨峰的亲卫和家丁,他们的要求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加严格,这点不用说亲卫们都明白,否则他们凭什么拿着比其他军士多一倍的粮饷,装备着更精锐的武器和铠甲。
  穿衣、洗漱前前后后他们只花了不到十分钟,然后众人开始披甲,这是所有人每天都例行的事情。首先众人要先把重达十多斤重的最大的两块精钢做的前后胸甲拼好后套在身上,接着再将其余十多块铁甲一块块拼接起来,这点跟拼图很象。
  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穿起铠甲来很是费劲,弄了很久才能铠甲穿起来,不过正所谓熟能生巧,穿惯了也就没那么困难了。披戴好了铠甲后众人最后走到门口前那块一人多高的玻璃大镜子前开始相互整理军容仪表,另外则有亲卫开始打扫房内的卫生,其余的人则是擦拭兵器。
  这点不得不说杨峰做得很到位,作为一个卖镜子出身的人,有了好处自然要先想到自己人,不过若是让南京城里的那些达官贵人知道自己奉若珍宝的大镜子竟然连连那些满是丘八的军营里也随处可见估计得气疯不可。
  杨峰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也不是什么惊才绝艳的人才,不过谁让他的背后站着一个成熟的世界体系呢,得益于发达的网络和资讯,杨峰将后世的军事条例修改了一番后照搬到了这个时代里。无论是军内的内部关系、礼节、军容风纪、作息、日常制度、值班、警卫、点验、紧急战斗准备和紧急集合以及装备还是军马、伙食和财务、卫生、营产、野营的管理等等,都在严格的管理之内,每个百户,总旗、小旗的内务,每月都要进行一次评比,评比不合格的都要处罚。
  杨峰向来信奉的格言就是即便是最糟糕的秩序也要比没有秩序强一百倍,而且他也丝毫没有小看这个时代的人,他相信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只要是人那么许多东西都会有共性。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训练,江东门千户所的军容军纪可以说全都达到了焕然一新的结果,虽然这支军队还从未见过血,但军士们无论是走路、说话还是行动都隐隐有了那么一股彪悍的味道。
  二十分钟后,整理内务完毕的军士们开始出现在校场上,首先是每天例行的全负重越野徒步五公里行军,披着沉重的铠甲和数十斤重的武器以及背囊越野行军回来后每个人的身上都被汗水给打湿了,简单的休息了两刻钟后众人开始依次到营房的餐厅里吃早餐,等到吃完早餐后整个天空已然大亮起来,而这个时候也到了军士们开始锻炼的时候。
  长枪兵练习刺杀,重盾手练习举盾抵挡冲击,刀盾手练习搏杀,而火铳手自然是练习射击了。
  杨峰制作的滑膛枪是另一个时空一款著名的褐贝斯燧发枪,这款枪以可靠、耐用以及大威力而闻名,将他仿制之后,杨峰这厮又厚颜无耻的将其命名为杨氏燧发枪。
  现在火铳手冯德贵的手里就拿着这么一杆燧发枪,它的铳管是高强度钢管所制,口径0.76英寸也就是19.304毫米口径、158.75厘米长的枪身,铳管106.7厘米。枪管上有准星,安装木托上,铳口长出木托三寸,木托后部分向下弯曲,铳管底部以螺栓封闭,铳下有通条一根,枪管后半部有有个鹤嘴头和一块火柴盒大小的钢挡板。
  经过实验,这款杨氏火铳的最大射程两百米,有效射程约为一百米。每名火铳手配备弹药袋一个,里面装有六十枚纸装弹药,加上盔甲、干粮、水壶等东西,整个人的负重不下于六十斤,当然了这只是平日里的训练,到了战时许多东西自然会卸下来。
  此时,站在训练场上的冯德贵熟练的从腰间的弹药袋里掏出一枚纸装的定装弹药,这枚定装弹药外表是用桑皮纸包裹,用嘴将桑皮纸的外表咬破,然后将一点黑火药倒入火药池里,然后合上挡板将火药密封,然后将剩余的火药连同里面的铅弹塞进了枪管里,再从枪管下放抽出通条将火药和铅弹杵实。
  做好了这一切后冯德贵左手托住枪腹,右手握着枪托,拇指将夹着火石的鹤嘴击锤拉到击发位置,眼睛、照门和准星三点练成一线,瞄准了一会后扣动扳机,只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一股刺鼻的火药味伴随着黑烟冒起,前方那个充当靶子的木头已经多了一个小黑洞。
  冯德贵高兴的咧嘴笑了起来,他在他们的百户当中可是出了名的神枪手,百步内的距离他可以十发八中,这样的准头对于滑膛式火铳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他的射击速度也很快,基本上一分钟他可以射击三到四次,这样的速度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他从一名菜鸟到神枪手只花了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速度已经很了不起了。
  看着射击场上一阵阵清脆的枪声,全身披甲站在射击场旁的杨峰看得暗自点头,热火器之所以能取代冷兵器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啊。在火器出现之前,培养一名合格的弓箭手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而且一名精英弓箭手一般也就能开一石弓(120斤),射程也不过七八十步左右,而且最重要的是一名弓箭手在连续射出十多支箭矢后力气就会衰竭。
  反观火铳手就没有这样的弊端,培养一名火铳手所需要的时间也不过三四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而且只要弹药没有打完他们想开几枪就开几枪,并且随着火器的发展,火铳无论在射程还是射击精度上都完暴弓箭,完全没有力竭之忧虑,这样一来火器取代弓箭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就在杨峰沉吟的时候,一名军士匆匆跑了过来大声道:“启禀千户大人,兵部衙门来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