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751

  钱谦益的建议一出,立刻受到了众人的交口称赞。如果是打仗、治国或是清查贪腐,东林党的人或许不敢自夸,但若是抡起打嘴炮,他们什么时候怕过什么人啊,昔日浙党、楚党、齐党这些人今何在?他们能把这些人全都赶回老家吃自己,这次也一定行。
  意见一旦得到统一,东林党的行动速度也变得飞快无比。他们立即对取名、纳址、人员招募乃至稿子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短短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里便商议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三天后,东林党便宣布要在京城成立一个报社,这个报社的名字就叫做《儒报》。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得出如今的东林党已经有了以儒家正宗自居的架势。
  地址办好了,但是《儒报》的开张却遇到了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印刷的问题。
  众所周知,报纸可不比刊印佛经或是印刷子集经史这些名著,可以用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固然有做工精致,印刷出来的字体工整好看的特点,但就是太过费时且话费巨大,动辄就是数月甚至数年的耗时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东林党这些江南士绅商贾的代表固然有钱,但奈何时间上耗不起啊。
  用活字印刷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活字印刷固然方便,但目前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字体不好看,而且排版的时候也不能跟雕版一样整齐美观,这才是目前限制活字印刷的最大原因。
  不过谈到这里时,又有人问了,为什么《真理报》上面印刷那么整齐美观呢?
  好吧,这个问题把所有人都难住了,良久才有人说道:“根据下面的人来报,据说杨峰从海外拉来了一台新式的印刷机,这个机器不仅排版方便,而且印刷速度非常快,一个时辰可以印刷两千道三千张报纸,真理报之所以取得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这台印刷机。”
  “印刷机?”
  李启元喃喃的说了一声,随即恨恨的说:“上次咱们派人到各个书局进行了警告,京城已经没有哪个书局和排版师傅敢同真理报合作,原本以为能趁着真理报还未开办时将其扼杀在胎儿当中,没曾想杨峰竟然弄来了一台印刷机,又招收了多名学徒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才让真理报如期开张,看来这个什么印刷机倒真是一个宝贝啊啊,咱们能不能想法子把那台东西弄过来?”
  众人闻言齐齐给了他一个白眼,这台机器既然如此重要,肯定会被重点保护起来,他们除非派人去抢,否则绝无可能把这个机器弄到手。可问题又绕了回来,要是他们能把那个机器抢到手,他们还用得着怕杨峰吗?
  这个问题似乎成了一个死结,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最后高攀龙才说道:“这样吧,鸿泰(李启元)先紧急调派一些排版师傅尝试着进行印刷,看看效果如何?受之(钱谦益)则是发动一些士子和同僚为咱们的儒报写稿子,十日后咱们就将报纸发行。最后……”
  说到这里,高攀龙的脸上闪过一丝狠辣之色,将目光投向了房壮丽:“房大人,老夫听闻你有一批特别擅长打听和办事的下手,最近这些日子你马上派人接触真理报的印刷厂的那些印刷工匠,看看能不能将他们机器的秘密问出来,若是不能问出来的话。老夫以为可以收买其中的一些人,对那个印刷机器弄点小动作也是可以的嘛。”
  高攀龙说完,众人沉寂一会后才哄然叫好。
  “妙……妙不可言……”
  “云从先生此计甚好……学生佩服!”
  “不愧是我东林党的魁首,这话简直就是一针见血啊!”
  满屋子都是赞叹的声音,不少人拼命的拍起了马屁。
  面对众人的奉承,高攀龙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右手轻轻的捻须,只是眼中闪过了一丝历芒……
  东林党的反击还是很快的,十天以后,东林党办的《儒报》也正式在京城开始了发行。
  东林党出手,气势自然不同反响,《儒报》发行的当天,高攀龙不仅亲自来到报社总部为《儒报》站台,几乎半个京城的官员都来了,其规模之宏大几乎堪比皇帝老子宴请百官的架势,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文官圈子都掀起了一股看《儒报》的风潮。
  由于有《真理报》的榜样在先,高攀龙让人印刷了一万份,满京城的免费散发,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将《真理报》给打压下来,而京城的百姓也很给面子,对于免费奉送的东西自然是来者不拒,反正他们即便是看不懂拿回家包东西也是不错的嘛。
  不过当一些识字的百姓们将《儒报》拿到手一看,发现上面通篇都是用文言文来书写的,整片都是之乎者也。许多文章写得异常的晦涩难懂,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根本就看不懂。
  这下不少百姓有些坐腊了,你妹的。哥们不过是上过几天学堂而已,上面的字单个看哥几乎全都认识,可将它们这么一组合起来后就全看不懂了,你确定不是在糊弄我们?
  其实这些百姓也是冤枉了高攀龙和那帮子的东林党们,作为东林党自己发行的一份报纸,他们怎么敢敷衍呢。而是那些有资格为报纸撰稿的东林党人和官员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这些文章可是要发行天下的,他们如果不尽心的话那可是把脸都丢到全大明了。所以这些文章在发行之前都经过了他们的精雕细琢,用词也极为谨慎,唯恐写得不好让人嗤笑,有些人甚至绞尽脑汁的尽量用生僻字,生僻的典故和说辞,在他们看来不这么写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可恰恰就是因为他们太过用心了,反倒让普通的老百姓们看傻了眼。你们的,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第一份的《儒报》免费发放完毕后,许多有身份的东林党人都聚集到了高攀龙的家里,望眼欲穿的等待传来的消息,可是等来的消息却是喜忧参半。
  钱谦益微笑着拱手道:“云从先生,朝廷的百官和同僚们看了咱们的《儒报》后全都一致夸奖这份儒报办得好,尤其是您亲自撰文写的那篇文章更是犹如洪钟大吕震人心魄,想必那杨峰在看到您的文章后一定会羞愧得陶陶大哭吧!”
  李启元也恭维道:“那是,云从先生是什么人啊,亲自撰文写出来的东西又岂能不一鸣惊人?”
  高攀龙谦虚道:“诸位过奖了,老夫不过是将心中所思所想写出来而已,又岂敢等诸位的夸奖。不过据说也有一些不好的消息传来啊,尤其是不少人声称咱们“儒报”上的文章晦涩难懂,他们甚至看不懂,对这点诸位有何高见啊?”
  钱谦益不屑的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咱们写的文章乃是君子之文,自然也应该由君子来看,又岂是那些贩夫走卒能够欣赏得来的?”
  “就是,牧斋兄说得有理,咱们的文章原本就不是给那些泥腿子看的,那些泥腿子也不配看咱们的文章。要我说啊,咱们这些报纸原本就不应该发给那些泥腿子,没的玷污了咱们的文章。”
  一群人在那里齐声符合,一排曲高和寡的模样。看到众人不以为然的样子,高攀龙也感到有些不安,《真理报》可是非常的接地气,全篇都是用白话文来写,上面的文章只要是稍微识字的人都看得懂,可他们办的《儒报》却显得曲高和寡、孤傲异常,通篇的文言文,这样的文章一般人肯定是看不懂的,这样的话对于《儒报》的传播是很不利的,可这样的担心他又不能说,否则那就是在和大部分的东林党人做对了。
  “昔日有一人者,名杨峰也。其自称来自海外,但却从未有人为其证明身份……《赋税说》一文全篇皆为歪理邪说,殊不知优待士子乃是太祖皇帝开国之初便定下的规矩……”
  “相公,这个高攀龙也太气人了,这篇文章通篇都是在骂您的,而且许多东西全都是胡编乱造,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还东林党领袖呢?我呸,原来他也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啊。”
  江宁伯府的后院里,大玉儿愤怒的声音在偏厅响彻,小手上还不停的挥舞着一张刚到手的《儒报》。
  郑妥娘也是一脸的不甘,她仰头问道:“夫君,这个高攀龙既然如此肆无忌惮的污蔑您,您为何不禀报皇上,将这个他们的报社给封了?”
  “对,这样的报社就应该封了!”大玉儿犹自不解气的附和道。
  一旁的海兰珠和哲哲则是有些担心的看着自己的夫君。
  “这可不行。”杨峰摇头道:“咱们办报纸的初衷是什么?”
  不待众女回答,杨峰便说道:“言论……自由的言论,我要做的就是要让大明的百姓都知道大明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我们即将面对的危机,而不是堵塞言论。当然了,绝对的言论自由那也是不行的,否则一个个都胡编乱造的那不就乱套了?
  不过现在我们却不能动那些东林党和他们的《儒报》,因为咱们若是动用了官面上的力量来对付他们的话,那么就等于开了一个恶行的先例,将来他们也可以动用官面上的力量来对付我们的《真理报》,要知道如今的我们在江南的力量还是很弱的,《真理报》想要发行到江南区就不能和他们撕破脸,否则他们若是也把心一横,动用他们在江南的力量来对付咱们的话,咱们一时间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
  “哦……原来如此啊!”
  听了杨峰的解释,众女这才理解杨峰为什么没有理会《儒报》的原因。
  “况且,我可是听说《儒报》可是遇到了难处了。”杨峰又说道:“根据下面的人禀报,这些日子东林党可是花了大价钱请了京城最有名的排版师傅和工匠来为他们刊印报纸,而且他们使用的还是用木字活雕,这样一来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之他们可没有咱们那么先进的印刷机。
  我派人打听过,他们的《儒报》定价也跟咱们一样每份三文钱,但是他们的成本就不止三文了。可以说他们印的越多亏的也就越多,长此以往下去的话可就有好戏瞧啰,况且咱们也不会闲着,下一期的头版我已经想好了,保证会让他们看得很过瘾!”
  就在东林党人拼命给《儒报》捐钱捐物加油打气的时候,《真理报》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由杨峰亲自操刀写的《朋党说》新鲜出炉了,这片文章开篇将将矛头指向了东林党。
  “昔日《尚书·洪范》有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数年前,我大明有楚党、浙党、齐党以及东林党等数党并存与朝廷,而今天除了东林党外其余各党今何在?”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爆炸
  “我朝太祖高皇帝曾说过,严禁朝中结党营私,但为何我大明朝廷依旧朋党横行?思前想后无非便只有一条原因,抱团取暖而已!”
  在金源茶楼的大厅里,说书先生老王正手捧一份《真理报》摇头晃脑的读着,而茶楼的大厅里则是坐着上百名前来喝茶的茶客,这些茶客面前的桌子上如同以往一样摆放着瓜子、茶水以及水果,只是这个时候茶客们谁也没有心情去吃这些东西,全都张大了嘴吧看着老王在那里念报纸。
  “何谓抱团取暖?所谓抱团取暖原本是指在寒冬季节,人们抱在一起,相互取暖。比喻互助协作、积聚力量共度最困难的时期。可对于朋党来说抱团取暖却变了味,读书人自成圈子,他们当中的关系有同乡、同年、同一蒙师、同一座师乃至同党,他们就是靠着这这样的圈子来划定彼此的身份的。
  当读书人当了官以后,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件事是否对朝廷有利,而是对自己以及身后的那些朋党有利。若对己方有利,即便这件事是错了也无关紧要,是可以原谅的。若对己方不利,那就不好意思了,不管这件事于国于民如何的有利,我都要拖你的后腿,否则我如何向我身后的朋党们交待?”
  老王一边念,脑门上的汗珠也一边流下来。而距离他不远的地方,肥胖的老板娘也停止了嗑瓜子张大了嘴巴,一张满是肥肉的脸不停的抖动。
  来到大明这么多年,这位老板娘自然知道在这个国度里读书人有着怎样崇高的地位,写这篇文章的人简直就是自绝于读书人啊。也就是那个杀人恶魔了,换做另一个人敢写出这种文章绝对活不过三天,她转过头对身边的金老板道。
  “当……当家的,咱们让老王这么当而皇之的将公然将这篇文章念出来真的没事吗?”
  “怕什么?”金老板此时的脸上满是兴奋的表情,而且由于太过兴奋导致脸庞都有些扭曲了,只见他狞笑道:“人家敢写出来,咱们念一念又怎么了?整个京城的茶馆都在念这片文章,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三万也有两万,有本事他们把这些人全都抓起来啊!”
  在金老板看来,杨峰已经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没有人能够救得了他了,他不过是在后面轻轻的推了一把而已,至于后果如何这就不关他的事了。
  几乎同一天里,整个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的酒楼、茶肆和大街小巷里都有人在朗读这篇新鲜出炉的《朋党说》。
  “如今朝堂上只有一个朋党,那就是东林党。何谓东林党?东林党便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一个新兴朋党,他们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
  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表面看起来堂而皇之的口号,但实际上却沦为了江南各大地主,各大富商利益的代言人,对我大明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所谓空谈误国说的就是他们这么一群人……”
  “好……好一个《朋党说》啊!”
  坤宁宫里,朱由校看着这一期的《真理报》一边大声念着,脸上满是赞叹的神情,他对静静坐在旁边的皇后张嫣赞叹道:“梓童,杨爱卿可真是大才啊,先是一篇《赋税说》,现在又是一篇《朋党说》,这两篇文章简直就将东林党和那些富绅以及大地主的真实面目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回朕倒要看看那些东林党人有何面目在朝堂上义正言辞的指责别人?”
  张嫣微微一笑,一时间雍容华贵的风情立刻就散发了出来,她有些担心的轻启樱唇道:“陛下,江宁伯这两篇文章一出固然是大快人心,但无疑也是将东林党和江南的那些人得罪得死死的,臣妾就怕那些人会对江宁伯不利啊。”
  “怕什么!”朱由校把手一挥,大声道:“他们想动江宁伯那也得朕同意才行,江宁伯可是上天赐给朕、赐给大明的人才,朕绝不允许他们对江宁伯不利!”
  看到丈夫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张嫣为丈夫高兴的同时也柔声劝道:“陛下乃我大明雄主,自然不会惧怕那些跳梁小丑,不过老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些小人若是躲在暗处施放暗箭,江宁伯即便再受陛下重新也南面会中招啊,所以臣妾以为陛下有空还是嘱咐一下江宁伯,让他莫要再挑衅那些东林党了。”
  朱由校冷哼了一声,有些不甘的握紧了双手:“这些党争误国,将来朕一定要将这些人全都从朝堂里清扫出去,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张嫣看着自己的丈夫,眼中露出爱慕的温柔:“陛下英明神武,臣妾相信陛下一定可以做到的。”
  “哈哈……那朕就借梓童吉言了!”
  俩人说了一会话,朱由校将话题转移到了宫中的情况。
  “梓童,不知最近后宫的情况如何啊?有没有拿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烦你啊?”
  “回陛下的话,最近后宫并无什么大事发生,您的那些嫔妃最近都迷上了江宁伯带回来的那个叫电视的东西,每天晚上都要追剧呢,最近放的那部叫宝莲灯的片子可好看了。”
  “这就好……这就好嘛。”朱由校闻言十分的高兴,他是一个很注重家庭亲情的人,虽然他对其他的几名妃子感情不像对张嫣这么深,但他依旧希望自己的女人能够过得快乐一些。
  “对了!”朱由校突然想起了什么,问张嫣道:“梓童,最近这段时间朕怎么没看到杨爱卿来朕这了?他在忙什么呢?”
  张嫣娇嗔的给了丈夫一个白眼:“陛下,您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您忘了,江宁伯的那位抢来的小妾这几天就要临盆了,这可是江宁伯的第一个孩子,他自然要在府里陪伴她了。”
  “诶呀……”
  朱由校不禁一拍自己的额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