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746

  “这莫不是上古传说中,鬼谷子、孙膑等先贤已然散失的兵家技艺么。”
  然而在旁外形敦实的特殊代表钱具美,却是有些匪夷所思惊叹道。
  “你觉得呢。”
  周淮安胸有成竹的矜持一笑道。
  “道理说白了其实也没有那么神异和出奇,只是人在城墙后聚集的多了,不免长时间呼气成烟。又没有夜风来吹散,反而遇到下坠的寒流,就很容易形成相应一时成片的隐然烟云和霭气了。”
  说到这里,他又比划了一下自己营盘的方位,以及笼罩在上空各种活动所搅扰起来的烟尘。
  “只要用心观察的多了,自然会发现其中细微差别和端倪,无非就是观察是否足够细致,经验积少成多的过程长短而已。”
  “某,却是受教匪浅了。”
  钱具美不由拱手一礼道,心中却在感叹这位真是好为人师,这种军伍阵略之道也敢于坦然示之自家。就不知道是天性使然,还是根本就是成算在胸而无所忌惮呢。
  接下来周淮安却没有时间理会他的心情变化了,因为负责阵前作业的工程团校尉罗文,已经走过来汇报新近的进度和发现。
  “你说的是,三条主要的地道都已经差不多接近城墙了?”
  周淮安不由反问道。
  “正是,并且已经有一处挖到了疑似墙基的硬夯土所在了……这就是取样回来的结果。”
  作为桂阳矿户出身的罗文,生的一张古铜色的方脸,满身是经年的疤痕而手脚都积累了厚厚的茧子。手里还捧着一块物件。
  “如此甚好,”周淮安用力捏了捏手中的硬块,虽然是肉眼可见的土质成色但是居然硬实的很;掉下来的碎屑也不是粉末状而是剥落的片状。显然就是当初作为墙基时夯在深沟里作为地基复合土。他不由当即嘉勉道“从今天开始团中每人每天加一斤麦面或是米饭的配额,再添一两臊子或是油脂。接下来还需得烦劳你们继续加固下去,以待时机和号令了。”
  “俺们多亏领军恩德,才从山坑走出来,又有了现下卖力就能足饱的好日子。却怎敢不戳力以赴为本分。”
  罗文当即感恩戴德的拜谢和推拒道。
  “莫说额外讨什么犒赏了,传出去兄弟们可要戳我脊背的啊。”
  “你这般可不行……规矩就是规矩,功过赏罚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就算是尔等有心报效,也不能违背基本的规矩,不然又何以服众呢。”
  周淮安亦是打断道。
  “若是觉得心中实在过意不去,那就尽量从日常的行举中尽量提高效率和多出成果,来作为对我太平军的回馈好了。”
  “还是领军想的周全……我这就传告兄弟们。”
  罗文亦是感怀不减的连忙领命而去,而周淮安也不禁露出一丝会心笑容来。
  为了掩护这些地道的动静,这些天太平军可谓是煞费苦心了。不但日夜鼓噪骚扰之,还进行了大量真真假假的地面作业,比如用来压制城头兼带遮挡视线的土台,混淆人员调动往来的壕沟、胸墙。
  这就是古代穴地攻城法的精要,挖到墙根底下再慢慢逐步掏空,用木柱撑起来只待时机合适就将其拆掉或是烧断,以实现破坏城墙基础造成崩裂的效果。
  虽然理论上说起来很简单,只要堆积足够的人力就行。但是在这个时代实行起来却是一件技术含量颇高的事情,足以将大多数农民起义军给挡在门槛之外。
  首先要有相对精确的测绘和勘探手段来保证基本方位的准确,其次是要有足够数量经验丰富的人手和工程计算余量,来规避挖掘过程当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状况和意外。
  最后才是城池附近地理环境的可行性因素,地下水过于丰富或是土质过软的地段是不要指望了。就算是强行开工也不过是在渗水和坍塌中找死。
  而对于围城的太平军来说,并不缺乏讲习所培养出来的勘探和测绘人员;而横跨连州和郴州之间的矿山、坑场也提供了不少经验丰富的矿户。因此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丹徒城可能靠近江边所带来的渗水状况了。
  不过通过三个方向的多处尝试性挖掘,坍塌和渗漏了好几条地道之后之后;太平军的工程部队总算是发现,这丹徒城的核心其实是建立在用堤坝和城墙围起来的硬质台地上。只要肯逐一的多尝试一些时间,还是有概率找到穿过淤积的城壕,而比较稳定的通道和路线。
  而且与传统的穴地攻城手段不同,太平军无需将地道挖通到城池里去,或是将墙基下掏空的大量作业;这往往也很容易受到城内察觉而予以相应的反制。
  比如用地下挖坑的缸听法来确定方位和距离,再以反向地道或是其他破坏性作业来捣毁之。太平军只要挖到相应的大致地点就好,剩下的就交给相应跨时代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和补足了。
  当然了,虽然太平军在丹徒城下采取的是围而不攻、虚实相间的战术,但是相应攻城的准备却是不折不扣、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当中;无论是通过江宁转运过来的各种物料和器械,还从地方所征集和采买的物资用度,都是在确保一个目的。
  一旦分布在外围打援的各路兵马收聚回来,就可以迅速转入到较高强度的攻城态势中去。这样随着地道的接近完成,主要的菜色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最后一位客人前来上桌了。
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
  在柳絮飞扬而桃李璨璨的运河之畔,无数甲光烁烁着倒映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
  已然率军沿着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润州与苏州之间的水道,抵达了丹徒西南面小丹阳市的董昌;此刻也在一片余烬袅袅的废墟上,眺望着丹徒成所在的方向,以及那些远远跟随在天边的草贼骑兵。
  虽然,已经派人与那位太平贼之首虚和尚,暗中达成了某种默契和密约,但是他北上的这一路却是实实在在从各地势头再起的草贼之中,真刀真枪的打过来的。
  当然了,他并没有去强行攻拔那些被草贼大部队占据、或是与太平贼相干的城邑。而只是在一番“苦战”和“激斗”之后,从败退的贼军手中陆陆续续夺取了,沿着运河分布的多处大镇、市邑、作为后续的粮台和临时驻地。
  由此造成损失的大头,也主要是那些随行前来又被支派出去哨粮和肃清乡野,却时常被草贼的击溃,的常、润、湖地方土团、镇戍兵之属;前后加起来也有五六千人之众。
  而就在数日之前,随着另一只盖氏草贼残部南下湖州,攻掠太湖沿岸的消息传来;他聚附起来的这些地方武装中,陆陆续续又不告而别或是跑散了大大小小的十几股,约摸又有三四千人。
  所以能够随他坚持攻战到这里的,大都只剩下与杭州八都相关的人马了。
  而他所在的本部,亦是吸取了其他记录收拢下来的败兵教训,严厉约束部属放弃了沿途顺带劫掠地方和筹给军资的打算和好处;也严惩诸多可能的节外生枝行为。
  在日常行军布阵之间,更是一切都以随军携行的辎重粮草器械为依托,勿论怎么前来袭扰的贼兵是怎么撩拨和挑动,也大都坚决不为所动。
  因此,稳扎稳打和步步为营式的,基本保持大部建制齐整的推进和抵达了丹徒境内;这才派人沿着运河潜渡到大江里,又沿着岸边试图混进重围,而与丹徒城中取得一定的联系。
  然而,行事如此顺利之下,他反而是愈发提高了警惕和戒备;虽然一切消息都在直接或是间接的证明,那些号称贼中最为凶悍也最似官军的太平贼,俱在收聚兵马而只待决战之时。
  如今这一路上也只剩下零零散散,不停袭扰、牵制和变相监视的少许贼军骑卒,但是他还是谨慎有加而不厌其烦的,将各支人马驱使起来布阵立营,而丝毫不给对方任何阵战之外的可乘之机。
  而在他的不远处,来自杭州军中的堪舆师,正扛着水平、照版、度竿等测距之物,根据《海岛算经》中的地据法,在参照着远处的低矮群丘和道路交汇处的封堆(路标),重新计里和确定着立营方位所在。
  随后,在临时设立的牛皮覆布大帐之中,一张来自来自镇海节度使理所赐予的《浙西浙东宣歙镇烽戍道路等图》的精致蓦版,正摊在数只长案组成的桌面上。
  来自他麾下的吴繇、秦昌裕、卢勤、朱瓒、董庠、李畅、薛辽等军将部属,也团团围拢在这张可称是军机枢要的图版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什么,直到带着数名虞候和亲将的董昌走进来后,才亦是变得鸦雀无声起来。
  “如今的情势,诸君可有什么见底呼……尽可畅所欲言。”
  董昌大马金刀的坐到上首居中留下来的高脚绳床上,这才开门见山直接道。
  “不敢有瞒都团,眼下这太平贼想干的消息还是少了些,”随后在一片面面相觊觎之后,才有一名格外显老成的军将开口道,却是八都将之一的盐官都镇将吴繇,也是仅次于石镜都的富镇。
  “就算是有那些几路败卒的口述声称,但还不足以辨明和窥全其根本战力所在;只知晓其甚是善用骑卒,也能以舟船为折冲;在阵战中所用弓弩极多,又间杂以投火纵烟的器械。”
  “一旦所中便是四下糜烂而毒烟难挡就此乱了阵势,遂得马步掩杀其上;是以本地官军一旦令其聚附成势,便就是难逃败亡之厄了。”
  “你那头又有什么的消息么。”
  然后董昌又转向军中另一个上头,唐山(今临安昌化)都镇将秦昌裕道。
  “回禀都团,除了金坛城中,有人混进去得了些许确切消息之外,其他曲阿、延陵、句容各处,都是城防禁闭而不得出入……只要有人抵近城墙就被射杀无疑;连带我军先行潜入的惯用人手也被困住一时,无法递出消息了。”
  “虽说各处城中贼势不明,但无论虚张声势否,还是严阵以待呼,都不得掉以轻心……继续多派人手以为警哨。”
  董昌却是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
  “但真正的要害还得落在太平贼头上,只要能够击破当下或是重挫之,则余贼皆不足挂齿……愿诸君与某戮力共赴,”“都团,难不成真要与那太平贼做上一场。”
  待到众人散去之后,才有新任的石镜都副将薛辽低声请示道“当然是临阵伺机而为了。”
  董昌却是不以为然的摆手道“你们都听好了,若是贼势正强,我们就是好好依约做场局面交代一番算了;可要是贼势言过其实的话,那又何妨乘势为朝廷尽忠再三呢。”
  “但勿论如何行事都要记住,杭州八都各有所长,靠的是同心协力才打出来的赫赫威名;号令所向之处便是我的麾下,也要前赴后继、死不旋踵……才有将来的前程和指望。”
  然而,随后他又对走进来的亲将董嚣道“战阵中给我看紧了石镜、富阳、龙泉三都,若有异动就许你处置当场。唯有临安附近这三都子弟乃是我辈的根本所在,不到最后一刻不准轻动……其他的人马不妨令其阵前多多建功就是了。”
  最后,屏退了所有的左右和亲从的董昌,来到了一处独特的营帐当中;然后又在浓重的熏香和药味、焦臭当中皱了皱眉梢,才对着鸡皮鹤发赭色覆面的随军巫者韩媪道:“敌势当前,久受供奉的五官候和朱郎官,可有什么征兆和梦见示下么。”
  “禀告人主,此中乃大凶之中的大吉之兆……只消全力过了这一阵,人主便就是勃发冲天不可收拾,当主数道的格局了。”
  声音嘶哑的巫者摇头晃脑道。
  “那之前有贵人可为援引乘风而上的卜告,又是当应在何处呢。”
  披头撒发的巫者随即从烧灼的熏炉中,取出一大块剥裂的骨片来,用血淋过之后才在烟气中囔囔自语道“当应东北之所……有贵人翼助亦有灾劫难脱。”
  半响之后,已经改变了主意的董昌,对着重新被召集起来的部将们道,“谁能与我引精兵一支,往贼前邀战当下。”
  ……
  而在大多准备停当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丹徒城外,周淮安却在看着一份从江陵水路辗转呈送过来的南方各州通报。
  其中主要的问题,无非就是湖南衡州的到岭西桂州境内,各种山匪和江贼的残余在开春之后重新活跃起来;而与深入沿江内陆清缴的工作队和武装屯垦团,在山地水网间形成了某种拉锯和反复。
  而根据各种消息和情报的分析,这背后似乎有来自割据湘西三州的地方势力之一,某种间接试探和渗透的手段。需要用相应的军事行动予以震慑和威胁之。目前主要的怀疑对象是占据朗州(湖南常德)大部,而始终未曾与义军正式交涉的雷满。
  看到这里,周淮安不由在上面批注,确定江陵方面一旦稍有余力,就马上抽调出人手来以雷满为主要的打击和削弱目标;就算不是他也可作为一个杀鸡儆猴式的震慑靶子。而具体任务的把握和人员分派,就交给坐镇江陵的柴平了。
  在冬去春来的这段时间里,他后续主持的对襄阳方面反渗透和骚扰作战,也算是成效斐然而积累下不少相应地方上的处事经验了。
  而等过了桂州之后的主要问题,就变成许多新设屯垦点与附近山民、土夷,因为水源、田界、山林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当然相应规模都不大,吃亏的也大多是对方,靠半脱产巡护队和工程营团的编制就可以轻易收拾对方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