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仆人给两人碗里倒好汤,此时外院子里一阵冷风吹过,将房门吹开,只见院子里稀稀拉拉的下起雪粒子来,丝丝的冷气吹进门来,刘成禁不止打了个寒颤,站起身来:“竟然下雪了?”
吕伯奇讶异的看了刘成一眼:“怎么了,不过是些雪粒子而已,往年这个时候也差不多要下雪了!”
“吕公!”刘成放下汤碗,低声道:“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过两天我就要出塞东征了!”
“是吗?”吕伯奇倒是并不惊讶,他虽然是个庸才,但自从入秋以来大军集结、粮秣调运的动向他也都是看到了的,显然刘成秋后是要用兵的,南边是大明;漠北有一半是他妹夫占着,另外一半也自顾不暇,不再是威胁了;西边是固始汗和巴图尔汗的地盘,也对其没有威胁,唯一可能进攻的方向也就是东面了。他犹豫了一下,问道:“那可要我同去?”
“不用了,我出师远征,大同不能没有人,留守之事就有劳吕公了!”刘成摇了摇头,为了避免引起蒙古左翼各部的反感,更好的分化并吞其势力,他打算以蒙古大汗阿布奈的名义东征,而明军则是以大汗盟军的配角身份出现,自己以济农的身份代替阿布奈指挥联军。这场战争就成为了大汗征讨叛逆,而不是明国的征讨,如此一来带上吕伯奇就不太好了,有很多话,很多事就不方便说,不方便做了。
“嗯!”听说自己不用随之出塞,吕伯奇松了口气,他有过跟随刘成出援宁夏的经历的,那一仗虽然大获全胜,但战争上箭矢横飞,白刃相交,杀声震天的景象他始终无法遗忘,如果可能的话,他一辈子也不想再有类似的经历。想到这里,吕伯奇不禁又为刘成担心了起来。他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己的进士出身和平庸的才具,若是离了刘成,不要说保住荣华富贵,连回到故乡东门逐兔也是一种奢望了。刘成虽然行事专横跋扈了些,但待自己着实不错,不但立了什么功劳都没忘了自己,在银钱上更是大方的很。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这世上还是孔方兄最实在。功名利禄上都没有吃亏,这种好事这世上哪里找?
“刘将军!”吕伯奇看了看院子里那一层薄薄的雪,问道:“都已经下雪了,若是出塞是不是已经晚了些?”
“无妨!”刘成摇了摇头:“这不过是些雪籽罢了,过两天太阳出来,阳气上升,温度自然回升一些的。再说下雪也不一定是坏事!”
“为何这么说?”
第两百四十三章
送别
“你也知道,我麾下将士多半是蒙古人,他们喜凉而不喜热。其次这里既然下雪,草原的雪自然更大,为了让牲畜能够刨开雪层吃草,左翼各部必然往南边雪层较薄的牧场迁徙,这样我军就可以少走不少路;其三、我军秣兵历马这么久,无论是左翼还是女真人肯定有所提防,他们看到下雪了,必然以为我军不过是佯动,我军乘其不备,必获大胜。第四、下雪之后,迁徙不易,我军却是骑队,而左翼却带着牲畜老弱,相较起来,他们更难避开我军的追击!由此看来,若是下雪倒是对我军更为有利些!”
吕伯奇点了点头道:“刘将军精通兵法,本官是不及的。只是这世间事总有个万一的,出塞远征本就是极其凶险的,您这还是冒雪出塞,更是添了几分,可否先等等,选择一个更好的时机?”
刘成见吕伯奇言辞恳切,颔下胡须微微颤抖,以他的观人之术,能够看出对自己的关心之情不是伪装出来的,心中也微微感动。虽说两人初识的时候有不少支吾,自己对其也没少用各种权谋手段,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几年来如果没有对方与自己配合遮掩,以明末的政治生态,自己区区一介武将想在在西北赤手空拳打下这一片天地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刘成决定把自己远征的计划向吕伯奇透露一点,也让他宽宽心。于是刘成拍了拍吕伯奇的胳膊,笑道:“吕公,你也不用太担心了,这次东征我虽然不敢说必胜,但全师而退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哦?为何这么说?”
“塞外土地平旷,利于骁骑而短于步卒,今年来我从漠北、漠西购置了大批马匹、骆驼,都饲养在河套地区。此番东征,骑兵一人至少有两马,步卒亦有一马拖运辎重甲仗,驼队可供八十日之粮秣,加上士卒自己和从马携带的口粮,一共可有一百二十日,去四十日,战四十日,回四十日,必要时还可以杀驼马为食,纵然不胜,亦不用担心败了!”
“居然有这么多马匹骆驼?”吕伯奇听到这里,不由得大吃了一惊,中原王朝自唐后,由于人口日渐密集,马政衰败,再也没有本钱玩骑马步兵加一人多马这么奢侈的高级战术了。吕伯奇虽然对兵事不算了解,但好歹也是亲自上过阵的,很清楚刘成大军最大的优势就是火器,只要是两边摆开阵势对攻,十有八九是刘成赢。可无论是左翼蒙古还是后金都不是傻子,他们要么亲眼见识过,要么耳闻过刘成所部的火器的威力,只要他们的将军不是傻子,就不会与刘成堂堂正正的交锋,而会选择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屡试不爽的战术——将辎重和牲畜向后方撤退,派出骑兵攻击敌军脆弱的辎重部队,等到敌人抵挡补给的极限,然后再进攻。但刘成既然有这么多马匹和驼队情况就不一样了——马匹和骆驼不但能提高军队的机动性,还能提供一部分食物(奶和肉),再说追不上敌人的骑兵难道还追不上牲口和老弱?
“嗯,去年拿下和林格尔城,活捉岳托之后我就写信给固始汗、巴图尔汗以及西北与我们有贸易往外的各部酋长了,愿意以高价购买马匹和骆驼!”刘成笑道,不过他还有一种底牌没有暴露,那就是除了马匹外,他还向盟友们索要援兵、同时在各商站招募雇佣兵,为了避免暴露出来,这些军队都是在大青山以南、黄河以北的河套地区汇集,待到要出征时才到归化城汇合编组。
“既然你已经准备的这么充分我也就不多说了!”吕伯奇也被刘成的信心所感染,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呢?”
“两天!”刘成伸出两根手指:“两天后我就在校场点兵,然后出塞东征!”
两天后。
黑压压的士兵站满了北门外的空地,旁边是一片掉光了叶子的白杨林,稀疏的树杈遮挡不住灰暗的天空,虽然雪早就停了,但天气却越发寒冷。地面被冻得硬邦邦的。太阳被遮挡在云层后面,只能发出微弱的光,呼呼的北风吹的士兵们个个脸上发青,但这些都是老兵,许多人在宁夏时便跟随刘成了。没有千总把总的命令,每个人都在寒风中纹丝不动。
刘成戴着貂皮风帽,在护卫的簇拥下来到行列的前面。他在一身铁甲外套了一件厚重的羊皮披风。当他看见寒风中站的一动不动的士卒,身披铁甲,或手持十二尺长矛,或手扶钢刀,或背着火绳枪,宛如一群即将捕食的猛兽,他忍不住对一旁的吕伯奇笑道:“吕大人,健儿目光中亦似有铁呀,望之使人胆寒呀!”
吕伯奇笑道:“将军练的好兵,此去定能扫平东虏,立下封侯之功!”
“那就借吕大人吉言了!”刘成笑道,随即他沉声喝道:“开始点兵!”
刘成身旁有数百亲卫部曲,其中有汉人、亦有不少是蒙古人,不少人早在延绥镇时便跟随他了。他们皆身着铁甲,除坐骑外还有两匹从马,战马上也蒙有可以抵挡箭矢的马衣,头部和躯体还有皮制的马甲,看上去宛如一头头怪兽。由于杨嗣昌加税的奏议被阻挠的缘故,刘成编练新军的计划也停滞了下来,眼下他手中的步队除了原有的四个营之外,只从宣大原有的镇兵中编练了三个营,不过他并不打算将这些新军投入东征,而是让其担任留守,这样刘成就可以将三个营带走——除去一个留守朝邑根本之地的。这三个营中,有一个在归化城,剩余两个便在校场之中。
当点兵完毕,已经是午时了,士兵们排成纵队,开始向北出发,每个营的后面是马车与骆驼,里面是各队的辎重粮秣,还有征发的民夫和罪犯,作为军中的杂役。为了标记身份,他们的都用黑布裹头,刘成与吕伯奇从城楼上远远看过去就好像一群蚂蚁。
“大人!”郝摇旗将刘成的那匹青鬃马牵了过来。刘成点了点头,转身对吕伯奇道:“吕公,就此别过了!”
吕伯奇见刘成皮肤黝黑,宛如镔铁,眼角与额头多了许多皱纹,显然这些年他东征西讨,也吃了许多辛劳,心中不由得一暖:“刘将军,此番出塞也不知道何时还能再见,且让我再送你一程!”
刘成闻言一愣,他没有想到吕伯奇突然冒出这一句来,旋即笑道:“好,好,那就劳烦吕公了!”
两人上了马,并辔往北而行,巍峨的山脉向东西两边延伸,看不到尽头,天空中没有太阳,四周灰蒙蒙的没有颜色。山口处,一座石头佛塔矗立在荆棘之中,当地人一般送到此处,便告分别,故而又称伤心塔,又称两别塔。刘成勒住缰绳,对一旁的吕伯奇道:“便送到这里吧!”
“将军善自珍重!”吕伯奇伸手握住刘成的手臂,沉声道:“若是形势不利,退兵便是,千万莫要勉强!”
刘成对吕伯奇的关心也有些感动,他强笑道:“吕公何须如此,倒好似我此去兵败的样子。格根,来吹一首曲子!为我等壮行!”
一名亲卫应了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只胡笳来,呜呜的吹了起来,吕伯奇细听这曲调,除去塞外之音外,还颇有西北之韵,那声音浑厚质朴,清远苍凉,初听让人略有感伤,但细听却能听到钢铁金石之声,似有铁骑踏地,箭矢横飞,白刃相交,令人热血横流,有奋起之意。
曲音终了,一阵阵北风从山口外吹来,众人皆裹紧衣帽。刘成见吕伯奇没有说话,便手握住对方的手掌,以示离别之意。吕伯奇感觉到刘成的手掌坚硬而又有力,虎口手指上长满了老茧,这是长期射箭挥刀留下的痕迹。
“吕公,我此番出塞,宣大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说到这里,刘成突然压低声音:“当今天下纷纷,即便我此番讨平了东虏,大明的事情也未必能够好转。天子虽一心求治,但却不得其法。朝堂上的事情,千万莫要掺和,自保为上!”
吕伯奇吃了一惊,他与刘成虽然认识很长时间了,但像这么直白的话还是第一次听说,他想了想低声道:“多谢,我明白!”
“就这样吧!”刘成大声笑道:“吕公,我不通文墨,听说儒士离别之时都会做诗相赠,你也做一首吧!”
吕伯奇本来诗才就一般,加之现在心绪紊乱,哪里还能做诗,只得随口咏了一首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听罢了诗,刘成便与吕伯奇握手告别。他拨转马头,打马而去。吕伯奇眼看着一行人马向山口而去,很快就消失在地平线尽头,心中顿时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不知不觉间泪水已经盈眶而出。
卷尾语:
到这里,本书的第二卷便结束了。刘成此番东征是否成功?崇祯、杨嗣昌是否能中兴大明?皇太极、李自成的下场如何?郑芝龙是否能搭上江南复社的关系,为自己的儿子郑大木找个好老师?唐王是否像历史上那样被打入凤阳沦为囚徒?西班牙人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谁能赢得东南亚的海上霸权?巴图尔汗、固始汗与四世班禅、五世达赖的格鲁派联盟是否能战胜“四恶汗”?俄罗斯人是否能继续东进,将自己的国土拓展到太平洋岸边?叶尔羌汗国的黑山白山之争结果如何?欲知结果,请看下一卷《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二卷
终)
第三卷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一章
阿巴泰
盛京。
对于女真人来说,崇祯七年的秋天是一个平静的季节。大凌河之役后,辽西明军已经放弃了北进的企图,在辽西走廊的末端也只剩下了宁远、松山、杏山等寥寥几座堡垒,只有退守之力,没有进取之功。而在去年皇太极去年西征,将蒙古左翼各部都收至麾下,成为了博格达彻辰汗之后,女真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处于安全之中。人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农庄,或者自己动手,或者督促阿哈(农奴)们收割谷物,准备过冬。
“真是无聊呀!”阿巴泰打了个哈切,翻阅着书案上的账薄,上面的密密麻麻的数字就好像生了手脚,爬上爬下,让这位努尔哈赤的第七子只觉得额头隐隐作痛。终于他不耐烦的将账薄往旁边一丢,对站在一旁的工部启心郎(翻译官,辅佐官员)喝道:“算了,你念给我听听吧,不要太繁琐了!”
“是,贝勒!”启心郎欠了欠身子,捡起账薄讲述起来,阿巴泰越听越是犯困,到了最后干脆打起呼噜来,那启心郎见了也不敢停顿,只得继续念了下去,念诵账本的声音与呼噜声杂合在一起,传出去好远。原来自从皇太极登极之后,为了从其余三大贝勒手中集中权力,便从天聪五年(1631年)开始仿造明朝建立六部,阿巴泰虽然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年纪比皇太极还大,但他的母亲伊尔根觉罗氏只不过是努尔哈赤的第七房妻子,地位低下,也不得努尔哈赤宠爱,甚至连生卒时间在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所以阿巴泰虽然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但在努尔哈赤子侄中的地位颇为低下,不要说比不上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就连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敏和济尔哈朗都不及。因此皇太极便放心的将六部之一的工部交给他,以削弱其他大贝勒的权力,可皇太极没有想到的是,阿巴泰虽然是个出色的将领,但在账本和文牍着实没有什么天分,平日里就很少去工部,去了也是多半在打盹。
过了一会儿工夫,那启心郎已经将那本账薄念完了,眼见得阿巴泰睡得越来越香。他想了想,便将那账薄放回书案上,自己蹑手蹑脚的准备出去,带上房门让阿巴泰睡个痛快。此时外间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戈什哈冲上堂来,双袖一甩向躺在椅子上的阿巴泰打了个千,大声道:“贝勒,大汗召集众贝勒,说有要事相商!”
被从睡梦中惊醒的阿巴泰伸了个懒腰,扭了两下脖子,懒洋洋的说:“不去,大汗要议事,就让他和代善、阿济格、多尔衮他们几个商议吧!俺又不是和硕贝勒,有什么事情他们几个议定了,我照着做就是了!”
那戈什哈见阿巴泰犯了脾气,不由得大吃一惊,当时后金的律法极其严苛,即便是像代善、多尔衮这等显贵,触犯了律法也要受到惩罚。如果阿巴泰这么做,皇太极很可能会以蔑视大汗和众亲贵的罪名严惩他,轻则剥夺罚银、罚马剥夺爵位,重则囚禁甚至处死。像他这种亲信,也会遭到池鱼之殃。他赶忙上前几步,凑到阿巴泰的耳边低声道:“贝勒,抗拒大汗的命令,您忘了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下场了吗?就算您不在乎自己的安危,难道连福晋和几位格格也不在乎了吗?”
听了亲信这番话,阿巴泰脸色微变,原来此人虽然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但在家中却是个慈父贤夫,对妻子和几个女儿都十分怜爱,后来为此还吃了不少苦头。他想了想,站起身来道:“也罢,便去一遭吧!”阿巴泰拿起腰带束好,对那启心郎道:“你方才说的我都听到了,便这么做吧!”
那启心郎听了一愣,自己刚才念的是修筑盛京南面城墙的费用账薄,又不是请示,不过看贝勒这样子,自己还是莫要多嘴的话,想到这里,他赶忙甩了甩袖子,跪下应道:“喳!”
当阿巴泰抵达永福宫的时候,已经是巳时了,他看到宫门口的数十个拴马桩上已经拴满了马匹,显然其他亲贵基本都已经到了。阿巴泰的心里不禁有些慌张,唯恐自己是最后一个到的,遭到皇太极的斥责。他将缰绳丢给自己的戈什哈,喝道:“你快将马拴好!”自己便以最快的步伐往宫门走去。
当阿巴泰抵达正殿时,两厢已经站的满满当当,他看到皇太极坐在当中的位置,正用他那锐利的眼神四处扫视。阿巴泰赶忙低下头,向左边的行列跑去,在最后一个位子站好,他这才松了口气,向一旁的巴布泰低声问道:“老九,我来之前大汗没说啥吧?”
巴布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九子,与阿巴泰一样,他的母亲嘉穆瑚觉罗氏也只是个庶妃,他的军功不如阿巴泰那么显赫,连个贝勒都没混上。不过他性格和善,与阿巴泰又年纪相仿,两人平日的关系倒是不错。他笑嘻嘻的答道:“还好,大汗还没说啥。七哥你干啥去了,来的这么迟?”
“哼!老子可是有差使的,工部那么多账薄文牍都要批阅处置,忙的两只手都肿了,哪像你老九你这么清闲!”
“呵呵!”巴布泰笑道:“七哥你就是不会撒谎,你也不照照镜子,眼睛里都是眼屎,分明是刚刚睡醒。你说,是不是又在工部衙门里睡懒觉了?”
“啊!”阿巴泰赶忙用袖子擦了擦,一边擦还一边说:“多亏老九你眼睛尖,不然让多尔衮那几个兔崽子看到,又是一个失仪之罪,连这个贝勒都没了!”
“呵呵,七哥你又想多了!”巴布泰笑道:“去了就去了,你反正会打仗,下次出征立些战功不就又封回来了?反正咱们俩怎么也没法当上和硕贝勒,而大汗又要咱们去牵制多尔衮、代善他们几个,一个贝勒总会给咱们的。”
第二章
出援
这时阿巴泰已经把眼屎擦干净了,听了巴布泰这番话,用肘尖捅了一下对方的肋部,低声骂道:“就你小子鬼精灵,你七哥倒霉的时候也不提醒一句,你嫂子当真是白疼你了!”
“呵呵,这七哥你可怪不到我头上来。你那脾气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我说的话你能听得进去才见鬼了!”
两人正说着小话,堂上代善见人已经到齐了,便向皇太极看了一眼,他看到皇太极微微点了点头,便站起身来,沉声道:“堂上无关人员全部退到走廊下面去,这里无需你们侍候!瓦克达(代善的第四子),你去走廊上面守着,若有擅自上来的,就地正法!”
“喳!”瓦克达应了一声,走到门口站住了,右手扶在腰间的刀柄上,堂上的仆役、宫女、侍从、启心郎赶忙退了下去。阿巴泰与巴布泰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惊讶,显然接下来要商议的必然是机密,否则不会连承担书记任务的启心郎都不允许留在现场。
不一会儿,堂上的闲人走光了,瓦克达走出门外,顺手将门带上,自己盘膝坐下,将佩刀横放在膝盖上,一副守门人的样子。殿内代善看已经没有闲人了,向皇太极点了点头。皇太极低咳了一声,道:“大家都坐下吧!”
“多谢大汗恩典!”众人向皇太极长揖为礼,才纷纷坐下。
“我今日召集大家来,是收到一个紧急军情,想要与你们商议一番,拿出一个对策来!”说到这里,他向代善点了点头,代善低咳了一声,沉声道:“据大同的探子传来的消息,就在九天前,明国的大同总兵刘成率领大军出塞了!”
代善的消息就好像一块打破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了一片涟漪。对于殿内的后金亲贵们来说,刘成可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不光是因为后金一方出色的情报工作,更要紧的是此人在去年成功的攻破了和林格尔城,岳托被俘,孔有德战死,而且另外一个汉军降王耿精忠也死在围攻归化城的战斗中,这在过去后金与明军的交锋中是从未有过的,不由不让他们对其提高了警惕。
“那刘成出塞,兵锋是指向哪里?”说话的是阿济格(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他是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兄弟(三人是一母所生)的老大,虽然骁勇善战,但性格粗暴,是以第一个抢着说话。
“现在没有确定消息,不过应该是要进攻蒙古的左翼诸部!”代善答道。
听到代善的回答,众亲贵纷纷低声交谈起来,众人几乎都是水准以上的将领,对于军事都不是外行,对于刘成军事行动的判断都有自己的见解,各自说的头头是道。看到众人如此,代善皱了皱眉头,沉声喝道:“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