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0/913

  之所以说周元是知州之中的野路子知州,主要是因为他没有京官的资历,这很愁人。大宋的文官地位很高,但文官也分三六九等。李逵在秘书省做过官,只要不作死,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周元一直在低级别文官之中混迹,京官没指望,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就像种师道,做官快二十年了,虽说之前在秦凤路混上了提举常平使的官职。但这已经是他在文官之中能够达到的巅峰了。
  知州,只有有贴职馆阁的知州,才是朝廷真正重视的精英官僚。
  而馆阁,龙图、天章、宝文这些馆阁,不去京城做官,怎么可能混的上?除非像章楶那样,用破天的功劳换来的直学士身份。要不然,转运使已经是仕途的顶点了。
  紧了紧大氅,周元看了一眼身边的种师道。有点气短,他是真的身子骨弱,属于正儿八经的文弱书生。
  可种师道呢?
  这位可是将门子弟,身材魁梧且孔武有力。当然,种师道家族是文武传家,在大宋也是非常稀有的一类。
  再看范纯仁,老范家很奇怪,明明是南方人,可是家族发迹在西北。从范仲淹开始,范家只要出仕的子弟,都会选择来西北做官。而且都会在庆州担任知州。范纯粹如此,范纯仁也是这样。这属于皇帝对范家的恩宠。范纯仁来到了西北,不仅没有不习惯,反而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更不惧严寒。
  呼出身体中残余的热气,周元哀叹,他的身子骨快顶不住了。
  “大人,使团回来了!”
  随着亲卫带着雀跃的喊声传来,范纯仁这才挪动了脚步。种师道急忙上去搀扶,就在城垛边上,努力睁眼,视线之中似乎看到了黑点,等了好一会儿,才看清楚迎风的旌旗。范纯仁大手一挥,对种师道下令道:“下城楼,迎接使团。”
  “恩相,折煞下官了。”
  面对范纯仁,安焘也不敢托大。这位的面子在大宋,绝对是一等一的,当初王安石变法,给王安石上眼药的官员很多,神宗谁也不听。可是范纯仁当初在御史台担任同知,接连给神宗皇帝上书打小报告,说王安石的坏话,可神宗却一个劲夸奖范纯仁正直。
  要是换其他官员,早就被皇帝贬谪了。
  要不是范纯仁越来越起劲,神宗皇帝实在受不了,才将他送去了庆州。
  明面上,这算是贬谪。可实际上,这是父子同时执政庆州,在大宋皇帝猜忌很重的时代,根本就算不上贬谪,反而是殊荣。
  可见范家在大宋多有面子了。
  就连王安石那么骄傲的一个人,面对范纯仁,也只有陪着小心的份。原因很简单,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是抄了范仲淹的变法,师徒名分说什么也逃不掉,根本就不敢在范家人面前傲慢。
  安焘在范仲淹面前,根本就不敢端着枢密学士的架子,远远的就从车上下来。
  “厚卿老弟,不知谈判可否顺利。”
  “不负重托,西夏虽不愿,但还是确认了四州之地归属我大宋。虽没有拿回宥州横山门户,但西夏承诺不在宥州驻兵。至少十年,只要陛下没有收复河西走廊的打算,战事恐怕起不了了。”
  “好,好啊!”
  范纯仁扶着安焘的双臂,不由的用力起来。从仁宗时期,西夏就一直成了大宋的心腹之患。他父亲范仲淹虽然用坚壁清野的办法,遏制西夏从大宋掠夺人口物资,但面对西夏,范仲淹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治理西北,稳定边疆,也是老范家的宏愿。
  可惜,庆历新政才短短几个月就失败了,之后范仲淹彻底失去了回到朝堂的希望。更不要说经略西北了。
  而他和兄弟范纯粹又是在大宋对西夏不利的局势下在西北做官,也无法完成了父亲的宏愿。
  没想到,仕途的末年,他却赶上了大宋对西夏大获全胜的局面。虽说这种局面来的有点诡异,但结局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老师!”
  “人杰,长高了,壮实了,也黑了!”李逵和周元这对师徒也终于见面了。可一见面,李逵发现周元的嘴似乎变毒了。
  安焘搀着范纯仁入城。李逵跟着跟着周元也进入了肤施城。一边走,一边询问:“老师可在肤施可习惯?”
  “除了冷一点,其他倒是没什么。”周元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是真正的南方人,对于西北的寒冷缺乏抵御能力。
  李逵当即表示:“在官舍之中装地龙就不冷了。”
  “耗费府库恐引人非议。”周元唏嘘道。他做官还是底气不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逵拍着胸脯表示:“咱花自己的钱,怕什么?”
  周元是李逵正儿八经的老师。他们这样的师徒名分,其实在大宋非常少见。李逵是一步登天,从山野小子成为了进士的学生。正因为周元,李逵才进入了苏门,才有机会在苏轼家中读书。才能在考进士的时候,在黄庭坚门下学习。
  这一切,虽然周元都没有出上力,可李逵这辈子都要感激周元。
  即便周元在当初收李逵为弟子之后就开始后悔,现在也后悔。他看向李逵的眼神很复杂,苏轼本来就很忽视周元,现在比从前更甚。给苏轼写信,苏轼的回信都是问李逵的消息。让他有种被夺走了老师喜爱的苦涩。
  接风宴过后,周元留下李逵说话,不经意间周元忧虑道:“这以后延安府不打仗了?”
  鄜延路的设立就是为了防御西夏,不打仗,他这个延安府知府还怎么刷政绩。当然,他不可能指挥作战,但是在以前延安府知府修堡垒也能刷功劳的机会没有了,这让他岂不是要傻眼。
  “老师,这是好事啊!”李逵觉得周元有点腹黑,盼着打仗,这不是盼着辖区的百姓跟着他遭难吗?
  周元却有另外的担忧:“人杰,这延安府赋税就不说了,基本就收不上来。田赋更是微薄。为师要是为官一任,毫无建树,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升迁啊!人杰,你擅长商业,有没有办法让延安府富庶起来?”
  “这破地方……”
  “哼!”
  面对周元的白眼,李逵勉为其难的点头道:“老师,我想想办法。”
  “不是想一想办法,一定要做成啊!为师升迁就全指望你了。”周元无奈道,他这十多年的仕途经历让他彻底明白了一个事实,靠自己努力升官是不成了。
第567章
黑油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万能的,李逵也是如此。
  在延安府这样的边陲之地,想啊发展商业,基本上是毫无收益的傻帽行为,更不要说去收税了。延安府别看是个府城,实际上比中原大多数县城的人口都要少。唯一可以让人松口气的是,延安府的人消费能力很高。
  大都数生活在延安府城镇的百姓家中,都有一到两个禁军。
  禁军就有军饷。
  按照二等禁军军饷来算的话,每一个人禁军士兵的收入是每个月三贯左右。这钱将门不敢贪墨,在四战之地的将门要是连士兵的军饷都贪墨的话,真要让人买命的时候,底下怨气满满的士兵会在第一时间将他们上司的命先卖了。吃空饷免不了,但也比中原好很多。
  所以说,延安府的百姓相对中原百姓来说,家庭收入要稳定且可观很多。
  但这也是军户家庭,相对于真正的农户来说,延安府非常不友好。
  赋税虽然不重,但是徭役是大宋最沉重的几个州府。之前的马政,更是压的西北百姓喘不过气来,听说最近还有可能重开马政,引地当地的百姓人人自危起来。再加上战争时期,不论老幼的征召,延安府的百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要是人实在太少,加上周围都是大宋精锐禁军,造反一点前途都没有。
  要不然,延安府的百姓早就揭竿而起了。
  “老爷,洗脚了!”
  洗脚?
  李逵有点蒙,他不记得上次洗脚是在什么时候。大概是在今年春天里……如今却已经是冬天了。
  好吧,在西夏的时候,李秉乾这个新君都没有洗澡的概念。李逵也不能装干劲,天天勤洗勤换。当李逵将两只脚从靴子拔出来的那一刻,雾气缭绕如同黑陶般油光的袜子,他久别重逢的小妾差点因为生化武器威力太大,一个倒栽葱溺死在洗脚盆里。
  李逵叹了口气,道:“安排厨房准备热水,洗澡吧!”
  聂翠翠这才如蒙大赦般匆匆离开,李逵甚至能够感受到那个女人出门之后急喘的气息。合着差点没憋死。
  这也不能不怪他,在西夏的时候,李逵没有发现那个人爱干净。就连李秉乾在大宋生活了多年,也强忍着身上的瘙痒,就是硬挺着不洗澡。
  泡澡是件惬意和让人舒坦的事,要是澡桶里没有那么多花瓣就更好了。显然,这个家里的临时女主人对于李逵身上从西夏带来的怨念有点重。
  久别重逢,要是拉着手倾述衷肠,这肯定不是成年人的做派。
  至少在李逵看来,倾述完全不能算是男女之间升华感情的手段。他有自己的办法,虽然耗费的时间有点长,但从表现上来看,似乎他和小妾都很满意。只是第二天起来,他在院子里发现阮小二等人的表情似乎不太对劲,有种累了一宿的精神萎靡。
  好在李逵找他们来是商量事的,开口就问:“你们几个说说,本老爷如何才能为延州百姓做些实事,好让人认为本老爷没有辜负朝廷的期望。”
  阮小二盯着两个黑眼圈,他听了一宿妖精打架的戏码,这时候脑袋还是嗡嗡作响,仿佛耳畔都是法器碰撞的喧闹,说话就更不顾脑子了,心直口快道:“大人,您老不是说过,朝廷对你没有期望吗?”
  这话虽然是真话,可是很伤人。
  李逵当即大怒道:“本官是朝廷钦命的延安府通判,朝廷要是对本官没有期待,怎么可能会让本官来延安府上任?”
  “可是……”
  “小二,你年纪小,就不要胡乱发表意见了。”
  李逵对阮小二的脑子里能蹦哒出的想法才是真的没有期待,当即剥夺了阮小二发表意见的权力。随即他看向了鲁达。鲁达比阮小二也好不了多少,后知后觉的发现李逵看向他,这才期期艾艾道:“大人,我觉得搬出去住比较好?”
  李逵这才发现,他还霸占着延安府后衙。按道理,这应该是知府老爷的住处。当然,大宋的州府,通判住后衙也不是没有。主要是大宋的知州和知府大部分都住不长,而且后衙也不见得比在外面的官舍要舒服多少。
  但李逵不一样,周元可是他的老师,霸占后衙很容易被人诟病。
  以前他不在延安府也就算了,周元也不至于和一个女人去发官威,如今李逵回来了,可不能在礼仪上荒废了。
  当即对阮小二道:“小二,你去找书吏查一下官府名下的房子,晌午过后就搬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0/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