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913

  这才是大宋文官被重用的表现。
  尤其是在要害衙门,比如说秘书省,尚书省,门下、中书。
  安焘是枢密院的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实权二把手,相比那些对后续升迁非常容易的衙门,枢密院的吸引力肯定会差一些。可枢密承旨是六品官,算是平调,在品级上并没有降低。可枢密都承旨就不一样了,这是五品官。六品穿的是绿色官袍,而在大宋文官之中五品就能穿绯袍了。颜色一变,天上地下。但李逵却表现出嫌弃的样子,反而给人一种受了巨大的委屈似的:“学士,能去御史台吗?”
  “御史台?”
  安焘心说这是刘安世的地盘,当然,刘安世似乎对李逵也挺有兴趣,举荐没有问题。大宋文官升迁制度之中,需要有六个上司官员给举荐,才能完成正式的升迁。刘安世自然也是安焘考虑举荐李逵的人选之一,至于苏颂……他太老了,说不定等李逵需要升迁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告老了。
  加上范纯仁、李清臣、苏辙,再随便划拉一个,就能给李逵站台了。
  这也是大宋官场的潜规则,因为升迁需要有人举荐做保,大宋的官员热衷于各种宴会聚会,甭管是巴结上官也好,还是展示才华也罢,都免不了的往来。毕竟在他们升迁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上官保举,这一规则虽是让官员做事有了忌惮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导致了官员之间拉帮结派的发生。凡事有利必然有弊,这是没办法的事。只有进入京官,且是四五品高官,才不需要这种保举制度左右。
  安焘本来也是御史台出来的高官,对于李逵想一头扎进御史台这个是非窝,还以为是苏辙的意图。想了想,问李逵:“你为何要去御史台?中意那个官职?”
  “左右司谏就不错。”
  李逵说完,似乎挺认真的点点头。
  而安焘却心头猛然惊醒,难道苏辙真的准备从御史台开始动手了?保守派被渗透最严重的地盘,真要是换普通的官员去,还真奈何不了御史台那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让李逵去,或许是个路子。安焘忍不住期待道:“人杰,你去御史台没问题。左右司谏也不是不能运作,只是你去御史台,可能会被孤立,你想过如何破局?”
  “破局?没过想过。”李逵的大脑袋摇地如同拨浪鼓似的飞快,咬着牙道:“我有几个仇人,去御史台正好收集他们的黑料……”
  “滚下去!”
  安焘眉毛都竖起来了,原以为李逵这家伙去御史台是准备一展身手,没想到这货竟然想着公器私用,这让他如何能忍?
  其实李逵并非如此,去御史台还有一个好处。
  御史只有告人的份,根本就不用担心被人捅刀子。他琢磨来琢磨去,京官之中,除了宰相,似乎就御史台的官职最符合他的心意。
  顺带着还能用御史的便利,欺负几个敢对他翻白眼的官员。
  可这心思,安焘怎么肯去帮忙。他要是觉得自己的王八拳打在李逵身上毫无作用,恨不得将李逵暴打一顿。
  京城,汴梁。
  任何王朝总有一些人对于朝政毫不关心,整日游戏在京城繁华之中。
  端王赵佶就是这么一个人,最近,赵佶摊上事了。端王府被十来个商人联合起来告了,拿货不给钱,去端王府讨要,王府还放狗伤人。
  这官司一下子就在京城百姓之间传播了出去。
  可赵佶呢?
  有苦难言,李秉乾混迹在他的手下,曾经是端王府的钱管事。凭什么李秉乾赊账的钱,要他去还钱?可是问题是,赵佶根本就不敢将李秉乾的身份说出去,他能怎么说?西夏如今的皇帝,曾经是他手下的奴才?李秉乾欠下的账,让商人去兴庆府讨要去。
  这话他敢说,御史就敢告他僭越。
  李秉乾即便没有推翻梁氏,也是西夏的王爷,赵佶何德何能敢用西夏的王爷给他做管事?
  没办法,钱是必须要还,最近赵佶缺钱在京城也传遍了,因为借钱,他的朋友至少少了九成。这天实在没办法了,他来到了自己姑父家,驸马都尉府,想着能借一点算一点。鼓足勇气,这才抬腿上了府邸的台阶。驸马都尉府的门房见是端王,目光躲闪地不敢看人,硬着头皮对赵佶道:“王爷,我家老爷游嵩山去了!”
  赵佶傻眼了,他昨天还在丰乐楼看到王诜,才一晚上就跑了?
  感觉被冒犯的赵佶站在了大街上,脸色铁青的对着驸马都尉府气地一个劲运气。
第566章
弟子服其劳
  眼瞅着弟弟的名声在京城有烂大街的趋势,当哥的还是不忍见弟弟真的名声臭了,皇帝有心帮忙。
  兄长赵煦召见,端王赵佶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恨不得抱着兄长的大腿哭一阵。
  “皇兄都怪李秉乾这个混蛋,臣弟可被他给害惨了。如今我大宋对西夏大获全胜,能不能让李秉乾把钱给送来?”赵佶每每说起李秉乾,总是恨得咬牙切齿。
  “这话你也就在朕面前说说,可别在外胡说八道。”赵煦身为兄长,爱护弟弟的心思是真的。于是开口道:“你欠下了多少钱?”
  “皇兄,只要十万贯,不十一万贯,就能让债主的账顶上。”
  可赵煦……听了这话之后,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子。他忽然发现,兄友弟恭的代价有点大,他也不想帮忙了。干脆让这个混蛋出去自身自灭吧?
  反正赵佶是大宋的王爷,债主就算是有天大的理,也不敢跑到端王府去搬东西抵账。
  大宋的皇帝,除了昏君赵佶之外,都有一个爱好,节俭。
  甭管真假,就算是给人看的,也已经做到了一个皇帝能做到的极致。神宗虽说动用了大量府库中惊人的财富,但那是因为打仗,本人也不喜奢靡。赵煦年纪不大,但有一个吝啬的祖母,也被激发了家族基因。
  他每次在皇家府库之中,看到堆积如山的金银,总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赵煦以前经常因为手里没钱打赏宫人而哀叹钱财的魅力,要不是刘太师的慷慨仗义,他在宫里头还得过上几年苦日子。
  好不容易等到他亲政了,他终于发现省钱的乐趣。同时,刘太师一直给他输血的生意雪花盐,也已经给了朝廷,算是断了手头大笔钱财。这样一来,他手里能够动用的钱也不会太多。听到御弟开口就是十一万贯,顿时有点坐蜡。他甚至有点后悔,还不如装不知道。当然,他真要是有心,皇宫的府库之内肯定能拿得出这笔钱,可他有点舍不得。
  反正赵煦估摸着,赵佶就是再难,也不敢跑到宫里来向他借钱。
  沉吟了良久,皇帝赵煦终于摸出一张手谕,让童贯给赵佶。临走的时候还唏嘘道:“为兄能帮你的就只能这么多了。”
  童贯很有心机的等赵煦走远了,这才将手谕给了赵佶。
  赵佶对童贯感激涕零道:“还请童公公赏脸,给小王答谢公公的机会。”
  “改日,改日再说!”
  童贯心不在焉的说着,随即趁机告别:“王爷,奴才还有事,钱你去府库拿就行了。”
  赵佶心中石头落地,心情大好,招呼人去府库搬钱。心里头琢磨着,当王爷也太憋屈了,一年才三万贯的俸禄,怎么够花?
  随口看向了皇帝手谕,顿时傻眼了,一万贯?
  他觉得肯定是皇兄写错了,立刻扭头要往宫里跑。可却被拦住了,心急如焚的嚷嚷起来:“孤可是端王,你们谁敢拦本王?”
  “王爷,钱没问题。”
  正当端王情绪激动之际,突然有个尖细的声音在边上开口,他低头一看,就是童贯身边的小太监,此时此刻,他什么都明白了。愤愤然离开,半路上,越想越不是滋味,突然盯着皇兄的手谕,摸着下巴琢磨起来。
  这字,如此寻常,自己模仿也不成问题。
  没有用玺,似乎可以蒙混过关。
  在宫中,赵煦心虚的想着自家的兄弟。心中哀叹:“不是皇兄不想帮你,皇兄的府库也不充裕。”
  “陛下,不好了。”府库管事匆匆跑到童贯身边。
  “端王从府库提走了十一万贯。”
  “什么,不是一万贯吗?”赵煦急地跳起来,急忙从童贯的手中拿过自己给赵佶的手谕,一看之后啥都明白了。
  手谕是假的,赵佶这家伙竟然敢伪造手谕。
  这一刻,赵煦的脸上的怒气如同乌云般密布,一层叠着一层,咬牙道:“好小子,算朕瞎了眼。”
  “陛下,要不要?”童贯在边上煽风点火。
  赵煦怒眼一瞪,气咻咻道:“难道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宋的亲王,竟然胆敢欺君?真要是闹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朕手足相残?”
  欺君之罪不见得一定得死,但惩罚肯定不会轻。
  剥夺王爵都有可能。
  可赵煦是个要面子的人啊,自家兄弟坑他,只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可是这口气不出,实在难以平息,对童贯道:“以后端王不用上朝了。让他在家反省。”这也说得过去,毕竟端王在汴梁城内出名了,说严重点,整个皇族都让他抹黑了,禁足也说得过去。
  大宋的王爷基本上都在京城圈养,几乎没有外放的可能。
  而大宋的王爷多半还有官职,上朝的时候也得跟着朝臣们一起上朝,朝堂上吵架的时候只有吼几嗓子的权力,什么实权都没有。剥夺端王的上朝资格,已经是赵煦对端王宣泄不满的极致了。再过分,就该是降王爵,这样一来就会让人觉得赵煦没有容人之量。
  等到皇帝让端王禁足的旨意下达之后,赵佶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真怕皇帝不放过他,虽说是兄长,但是天家无亲情,即便是兄友弟恭,也是因为没有任何威胁,赵煦才会对兄弟几个照顾。
  此事之后,端王渐渐的消失在了朝堂的视线之中。
  也不知道是赵煦有意还是无意,端王甚至连召入宫中的恩典都没有了。以前,一月之间,端王总有十来天会伴驾。主要还是端王赵佶在宗室之中是踢球最好的王爷,能和皇帝一起比拼球技。可赵煦难道会缺球友吗?
  现在兄弟情破裂,球友彻底反目。
  肤施城外。
  城楼上范纯仁眺目远望,可惜迎着风,让他老人家除了一个劲的流泪之外,什么人影子都没有看到。这位自从听说了使团返京的消息,就天天在城楼上等半天。惹得肤施城内的大小官员一起跟着范纯仁苦等使团归来。
  他是观文殿大学士,虽说已经不是宰相了,但是宰相的荣耀还在身上。
  周元这个新晋的‘野路子知州’,只能陪着范纯仁一起挨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