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9/1605

  这事儿没法理论了,王经只好给耶律洪基写信,一边哭诉请罪一边求援——陛下,这事情讲理咱实在讲不过,只得由你老人家出面了……
  耶律洪基只得赶紧往大宋派遣吊哀使,然后利用面见赵煦的机会,请求延期。
  这是赵煦亲政之后辽人的第一个请求,而且辽人这一次是头回主动认错,承认问题出在自己那方面,但是也声明这是因为春天的水灾和后来的民乱导致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请宋朝看在两国兄弟之邦和睦友好的份上,原谅他们的这次失误。
  还是赵煦好心地提醒他们,在法律上,灾害和民乱这些,应该叫做“不可抗力”。
  还有,虽然协议当中写明了“不论什么情况”,但是很明显,贵朝当时的主观意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条将来会约束到自己,而只是想以之约束大宋。
  在毕爱卿的法律解释中,这也应该叫做“重大误解”。
  司徒当时没有明确解释这一条对辽国也同样有效,且没有告知贵朝并核实你们已经主观上意识到,如果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贵朝也是要赔偿违约金的,这就是当时协议制定时工作没有做细。
  当然话要分两头说,这么明确的条款都没有意识到对双方的约束力,这件事情辽国还是要负主要责任,太不应该了。
  不过鉴于朕刚亲政,贵国陛下与燕王就提出这样的请求,这第一次,朕也不好拒绝。
  而且听说燕王元妃也生了儿子?那我朝同意延期半年,让司徒不再追究违约金的事情,算作是我这当叔叔的,给小侄子的贺礼了,好不好?
  辽使的眼泪都下来了,对赵煦真是感激无比,宋朝陛下实在是太体贴人了,那我们顺便再告司徒一黑状。
  于是说苏油那里油盐不进,声称什么许诺、信任和义务,乃是契约的基本特征,还说如果这都得不到保证,那么他就会对宋辽贸易契约的约束力产生怀疑,会让獐子岛海关下调辽国的信用等级,会有无数的反制措施针对辽国——比如提高契约保证金,提高辽国商贾拆借利息,缩减贸易规模,不再为辽人办理托运之类……
  可吓死个人了。
  赵煦不禁摇头苦笑,告诉辽使,司徒那样做的确是大宋如今海关贸易的常态,也是正确的做法,他说的那些措施,的确存在。
  不过这一次情有可原,也就算了,今后可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否则法度俱在,朕也帮不了你们。
  一场“贸易危机”,在赵煦的干预下,总算是化解了过去,
  己未,范祖禹上奏,以辽人无礼,名为吊哀,实为求利,宋朝不可长辽人骄肆之风,请陛下留意。
  赵煦板着扑克脸,解释说这摆明了就是司徒给辽人挖的坑,大宋没必要利用人家在商贸合同方面的经验不足,为对方设计这样那样的陷阱。
  这样会让宋朝失去大国风范,也会降低大宋在周边外国那里的信誉。
  不过范爱卿说得对,辽人在此事上的确失了礼数,对太皇太后不够尊敬,当命鸿胪寺予以申诫,一事归一事。
  群臣皆拜服。
  是月,礼部侍郎杨畏上书:“神宗更法立制以垂万世,乞赐讲求,以成继述之道。”
  且密奏万言,具陈神宗所以建立法度之意与王安石学术之美,乞召章惇为相。
  杨畏是“徐邸官”,徐王赵颢死后,杨畏担惊受怕,于是投靠吕大防。
  吕大防素称畏敢言,便事先密约杨畏助己,然后推荐给赵煦。
  赵煦在赵颢活着的时候,对“徐邸官”防范极深,但是这些阴暗层面的东西,是拿不到朝堂上明白说的,且当时高滔滔对赵颢推荐的官员全部进用,而赵煦为了体现“两宫一体”,也没有表示任何的异议。
  之后杨畏嚣张到弹劾苏轼苏辙,赵煦依旧没有动他,倒是高滔滔醒悟过来,将之调整到了国子监。
  现在又被吕大防超迁到礼部侍郎。
  高滔滔将用范纯仁复相,杨畏尝言不妥,而范纯仁并不知晓。
  吕大防提拔杨畏之前,范纯仁曾劝他:“上新听政,当求正人;杨畏倾邪,不可用也。”
  吕大防讥笑道:“岂以畏尝言公邪?”范纯仁这才知道,杨畏还说过自己的坏话。
  结果吕大防充山陵使,甫出国门,杨畏知道吕大防去了就再回不来了,就立即背叛了他,准备另外投靠大佬,于是交了投名状,上疏推荐章惇。
  应该说,杨畏的眼光还是有的,看清了赵煦外放章惇时的保全之意。
  因为杨畏奏章里还涉及到了神宗皇帝,赵煦立即召对,询以先朝故臣孰可召用者。
  杨畏遂列章惇、安焘、吕惠卿、邓温伯、李清臣等行义,各加品题。
  没有苏油。
  赵煦表示明白了,遂依杨畏之意,复章惇资政殿学士,吕惠卿中大夫,害怕朝议被通过,还特意放了一枚自己的私货,复王中正遥郡团练使。
  王中正最近倒霉,之前这娃在葭芦川的事情又被御史们翻了出来,这次却是弹劾他贿赂石得一,让石得一替他隐瞒了屠杀平民的真相。
  正好高滔滔讨厌石得一,于是将石得一和王中正一起降官。
  结果苏油上书替石得一说好话,意思是老石已经是年老体衰,活不过几年的人了,在獐子岛上做事忠勤,而且营造了花园,表示不返之意。
  獐子岛是比沙门岛都远的地方,有功绩有态度,要不就放过他吧。
  高滔滔这才不继续追究石得一,结果一场搞石得一的活动,却让王中正倒了血霉背了锅。
  因此赵煦便将此作为一场搂草打兔子行动,通不过无所谓,如果能够在朝廷得到通过的话,也算是给王中正这内官自己人恢复官职。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论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海潮论
  结果给事中吴安诗不书录黄,中书舍人苏轭拒绝拟诏,还上书言事。
  漏勺的理由很充分,吕惠卿按照迁转的成例,倒是早就该复中大夫了,这个没什么问题。
  但是章惇刚刚外放三个月,未见功绩即行加衔,这样合适吗?
  还有,王中正夹在里边算什么?陛下亲政后第一道人事任免里边就夹着一个中官,这是昭告天下,陛下要内官治国吗?
  漏勺的表现简直亮瞎了朝臣们的眼睛,靠!小苏探花这是要干啥?
  你都知道这是陛下亲政后的第一道人事任免,竟然敢如此打陛下的脸,不给草诏?
  不过小苏探花说得没毛病,既然漏勺都说得,那我们也说得,于是纷纷上书表示这任命不妥。
  赵煦只好同意,将章惇与王中正的任命推后,只进了吕惠卿中大夫。
  然后将杨畏召入,这场风波,建议人最终是要承担责任的,如今御史们已经开始将议论攀扯到了爱卿的身上,爱卿是皇叔的旧人,我是一定要保全的,不如暂时先去外路待一任,避避风头如何?
  于是杨畏只好进表,自请庐州。
  诏准。
  君臣默契,杨畏分分钟被摆布得明明白白,吕大防等还颇为欣慰,四处宣扬赵煦“虚怀纳谏,颇肖仁祖”。
  而杨畏在士林,从此得了个诨号——“三面人”。
  十二月,己未,辽以燕国王延禧生子,肆赦,妃之族属并进级。
  壬戌,辽以枢密直学士赵延睦参知政事兼同知南院事。
  丙辰,准布玛古苏遣别部侵辽,辽四捷军都监特默战死。
  而玛古苏自己则带领精锐,偷袭辽国西路群牧司得手,辽国大量军马成了玛古苏的战利品。
  耶律洪基大怒,北院枢密使阿苏趁机诬奏招讨使萧托辉不急追捕,致军马被掠,罪当死。
  辽主命免其官。
  王经上章营救不得,萧托辉被贬为庶人。
  辽国罕见的“通经济,明世用”的大臣,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被黜罢,“时人惜之”。
  十二月,乙巳,范纯仁言:“臣多疾早衰,自叨宰执以来,益为职事所困。窃位已将五月,辅政讫无寸长,上负国恩。
  又况蒙命之始,已招弹击之言。伏望察其至诚,退之以礼。”
  诏不允。
  苏油上奏,鉴于去年水患,诸处水利工程有所伤毁,请朝廷命都水重臣巡视,予以修复。
  并请开阚村河口,修平乡、巨鹿埽、焦家等堤,并浚澶渊故道,以备涨水。
  从之。
  朝廷从高滔滔九月去世一直忙到了现在,朝政总算是完成了初步过渡。
  漏勺这期间非常忙,除了正常工作以外,作为赵煦的小伙伴,还要对朝局实施一些潜在的干涉,以体现出赵煦的意志。
  比如让杨畏这个“徐邸官”体面地滚出朝堂,就是这俩腹黑的小家伙设的局。
  此外,失去太皇太后,赵煦其实颇为悲痛,但是在朝臣们之前,他不愿意表现出来,私底下,却非常需要漏勺的安慰。
  还有初临大政,在人事任免方面有些急切,漏勺也要时时劝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