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8/1605

  人以为女中尧、舜。”
  冬,十月,戊申,群臣七上表,请听政。
  中书舍人吕陶言:“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于今九年,一旦弃四海之养,凡在臣庶,痛心泣血。
  然臣于此时以无可疑为疑,以不必言而言。
  盖自太皇太后垂帘以来,屏黜凶邪,裁抑侥幸,横恩滥赏,一切革去,小人之心,不无怨憾。
  万一或有奸邪不正之言,上惑圣听,谓太皇太后斥逐旧臣,更改政事,今日陛下既亲万几,则某人宜复用,某事宜复行。
  此乃治乱之端,安危之机,君子小人消长之兆,在陛下察与不察也。”
  范纯仁奏曰:“太皇太后保佑圣躬,功烈诚心,幽明共鉴。
  臣又闻明肃皇太后称制之日,多以私恩遍及亲党,听断庶务,或致过差。
  及至仁宗亲政,有希合上意,言其阙失者。
  仁宗降诏,应明肃垂帘时事,更不得辄有上言。
  圣德广大,度越古今,陛下所宜法而行之。”
  韩忠彦亦言于帝曰:“昔仁宗始政,群臣亦多言章献之非,仁宗恶其持情甚薄,下诏戒饬。
  陛下能法仁祖,则善矣。”
  还收集了仁宗禁言章献垂帘时事诏书,交给赵煦御览,更曰:“望陛下稽仿而行,以戒薄俗。”
  吕希哲上奏:“君子小人用心不同,有昔时自以过恶招致公论,坐法沈废者,朝思夜度,唯望乘国家变故、朝廷未宁之时,进为险语以动上心。
  其说大约不过有三:
  一谓神宗所立法度,陛下必宜修复;
  二谓陛下当独揽乾纲,不可委信臣下;
  三谓向来迁谪者,当复收用。
  三者之言,行将至矣,陛下不可以不察。”
  这是朝臣们对政治反复开始有所担忧。
  癸丑,漏勺代赵煦执笔制词,颁布了赵煦亲政之后的第一道诏书:
  “圣人之兴,默契天运。逮我圣考,蚤厌万国。惟末小子,未堪多难,则亦圣祖母躬受其艰。
  始终九年,臣民以宁,社稷以固。
  欲报之德,未获其所。惟周人以讳事神,以谥易名。明诏圣德,以示后嗣。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实天生德,作合皇祖,无私如天,博爱如地。
  政无旧新以便民为先,人无戚疏以守正为用。
  故士耻奇衺,民知向方,行规守业,遂底于今。
  雨旸小愆,责躬菲食。饥馑时告,振廪辍漕。
  忧世之心,常若不及。饥寒者得以衣食,流散者得以安处。
  虽燕处于中壶,实大赉于万邦。
  自二王一主,洎于外家,均遇以法,无侥幸之求,处躬以俭。
  肇自治平,格于元祐,历年踰世,家无一人翱翔任事乎显要之路。咸以抑畏退藏,承教自励,罔或一毫之私。
  是以贵戚近习,相视而愧;元臣耋老,闻风而叹。
  体坤用乾,妙乎其不为首。未尝出聪明,见适莫,专智擅事,或罹偏吝之累。
  每有升降,必下两府;进退以正,劳谦有终;
  唯誉唯功,不由好恶;研极论相,以统百官。
  代天器工,分乂庶务。故当国大臣,敬委任责,咸得程申故实,曲列详说,周旋事端,不留下情。
  畅乎上闻,以疏壅塞之弊。
  不言而化成,不威而心服。自三代汉唐,一人而已。
  哀恫邦国,临朝悯然,未知攸济。
  惟绍神考之遗志,述宣仁之厚风。将率德以自广,必致公以尽诚。
  以闻。”
  这道诏书,是赵煦正式向天下公布自己的政治纲领,他将要继承神宗的遗志,昭述太皇太后的仁德,领导这个国家。
  诏书给与了高滔滔极高的评价,并且将的“元祐之治”,定性为了对神宗“元丰之政”的良好过度与继承,而他也将继续继承父亲和祖母的政治理念,和他们保持一致。
  是为“绍述之政”!
  诏书下达之后,“群情于是获安,神器以之增重”。
  保守派们对于新朝政治反复的担忧,终于免去了几分,朝廷一边商议高滔滔的死后哀荣,一边将重心调整到政务上来。
  今年秋收,大部分地方还是丰熟的,还有江南淮南的抢种,不能因太皇太后的逝世而停止。
  苏油接到诏书不由得叹息,国丧当前,对辽的攻略,怕是又得调整节奏了。
  不过他早已在准备,这个也不是大问题。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宋辽两国国力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在这个趋势和前提下,机会有的是。
  内政不清,而谋外国,这是因小失大,取死之道。
  于是行文四路,自说今明两年是四路恢复之年,务求安静。
  宋国力求安静,辽国却又开始热闹了。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亲政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亲政
  秋高草长,塞马肥捷,正是攻战的好时候。
  元佑八年十月,壬子,辽遣使籍诸路,命乌库节度使耶律慎嘉率兵援倒塌岭。
  甲寅,辽主驻藕丝淀,乙卯,命以马三千给乌库部。
  辽国的秋粮下来之后,耶律洪基总算是缓过来了一口气,大军开始在金山北路集结,准备与阻卜进行决战。
  不过王经上奏,因为秋收耗用了大量人力,导致铁厂备料再次严重不足,恳请将铁厂落地时间展延半年。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按照辽国现在这般尿性,大铁厂真要建好,只怕烧不了两个月就得停炉。
  不过苏油却不答应,拿出宋辽协议,要求辽国依照合同执行。
  延期可以,请辽国支付大宋每日百分之一的“违约金”。
  这尼玛简直是个巨坑,王经拿到苏油发来的信件不禁如遭雷击——协议里边,啥时候有对我大辽如此不利的内容了?!
  让手下取出两国协议原本检查,果然,上边写得明明白白——如果双方中的某一方,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导致拖延,使工厂不能按时建成开工的话,那么过错的一方将支付给另一方每日百分之一的“违约金”。
  一天就是三万五千贯,真要拖上半年,大宋不但啥都不用给辽国,辽国还反过来倒欠大宋二百八十万贯!
  王经不禁勃然大怒,将负责具体谈判事宜的官员抓起来拷打——老实交代,为什么当时会有这样的条款?为什么要卖国?!
  官员们哭喊着叫屈,说这都是秉承着丞相和陛下的旨意办的啊!
  当时丞相和陛下说过,要让宋人无可抵赖,投产的日期只能提前不能拖后,因此才制定下此条款啊!
  宋国司徒当时还表示抗议,说这一条过度苛刻,要求将违约金从百分之一调整为千分之一。
  我们上奏过丞相,是丞相亲自批示,说这一条断不可改。
  这些都是有当时档案文书可查的啊!
  这下王经总算是想起来了,好像当时的确有这事儿,不过在自己的理解里,这一条,明明是为了约束大宋,使其不得借故拖延工期而特意制定的。
  鬼……鬼他么的知道,在合同签订小两年后的今天,辽国竟然成了不愿铁厂早日开工的一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8/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