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1605

  李复看着湖面,想起一个问题:“明润你钓鱼的秘方什么时候贡献出来?留雁湖里的鱼都是你养的?怎么每次去都是大丰收?”
  “呵呵呵……”苏油摇头:“这个是绝密,等致仕之后我可就靠它养家糊口了,岂能轻授?”
  苏油今年已经点开了后世钓鱼饵料的金手指,钓起鱼来那叫一个凶残。
  不过密方一直藏着掖着,谁都不告诉,连扁罐都刺探不到。
  其实很简单,就是脱盐的虾粉作为腥味剂,麝香作为穿透剂,土豆淀粉制作雪花粉,面筋制作拉丝粉。
  加上其它膨化半膨化的粮食碎制作的主料,用后世的饵料方子对付现在的鱼密度极大的湖泊河流,真的很没有天理。
  赵煦学习观政很辛苦,苏油偶尔会带他出来,名为考察,其实就是放松一下。
  时间很紧,苏油就不得不在饵料上下功夫。
  李复见苏油一副誓死保卫自家宝贝的样子,不禁啼笑皆非:“天底下最大的散财童子,竟然在这上头抠搜起来了!”
  “你管我!”苏油不上套:“要成品自己去我办公室拿,要方子,没门儿!专利局我都不去登记的!”
  ……
  其实王安石也在生病,寄给报社的诗歌虽然一片热闹,但是都是旧作。
  而最近寄给苏油的诗里,已经充满了消极的意味。
  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忍此流芳。
  流芳柢须臾,我亦岂久长。
  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
  在台谏对新党大肆抨击的过程中,王安石寄来此诗,是暗示苏油。
  如果事不可为,可以放弃他,最重要是要保全有用之身。
  台谏的攻击,导致了吕惠卿、邢恕、蔡确的去职,章惇只算是得了个侥幸脱身。
  但是苏油却看到了希望,因为人虽然走了,但是新政改良的政治主张,好歹保留了下来。
  于是他给王安石寄去了一首和诗。
  年少轻天下,挥遒若据床。
  麈尘三日辩,鱼素十年芳。
  十年吾亦壮,方醒旧情长。
  斯志与斯人,艰勤未敢忘。
  ……
  壬辰,以门下侍郎司马光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尚书左丞吕公著为门下侍郎。
  司马光当时又病了,而且已经请假,不能入谢,帝遣合门副使将诏书和引信送至其家赐之,司马光推辞,并引文彦博、苏油自代。
  等到病情稍微缓和,方起视事。
  高滔滔诏免其朝觐,让司马光乘坐肩舆,三日一入都堂或门下尚书省。
  司马光再辞:“不见君,不可以视事。”
  于是高滔滔诏司马光乘坐肩舆至内东门,由其子司马康扶入小殿,并且命他不必参拜。
  司马光不敢,请对延和殿。
  高滔滔诏许乘肩舆至崇政殿,垂帘引对。
  司马光入对良久,终于接受了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任命。
  第一件事,就是接替蔡确,提举编修《神宗实录》。
  王安石此时已经病重,弟弟王安礼将邸报送到府中,王安石看过后怅然久之:“司马十二丈作相矣!”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后世之美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后世之美
  朝堂之上,几乎全成了保守派和改良派的天下,改革派现在就剩下一个右相韩缜,一个户部尚书曾布。
  曾布是因为之前接替苏油安定宁夏的功劳,加上做过三司使,被章惇援引复朝的。
  戊辰,苏辙言:“陛下用司马光为相,而使韩缜以屠沽之行与之同列,以臣度之,不过一年,缜之邪计必行,邪党必胜,光不获罪而去,则必引疾而避矣。”
  “去岁北使入朝,见缜在位,相顾反臂微笑。是因缜举祖宗七百里之地,无故与之。”
  “臣闻契丹地界之谋,出于耶律用正,今以为相。”
  “彼以辟国七百里而相用正,朝廷以蹙国七百里而相缜,臣愚所未谕也。”
  一剑封喉。
  其实韩缜有些背锅,那七百里疆域是王安石和赵顼经过深思熟虑,研判了当时河北情形与辽国敌情之后,最终决定放弃的。
  而韩缜不过是当时朝堂派出去的谈判代表而已。
  但是朝廷的锅也该韩缜背,这就是政治。
  苏辙这时拿出来弹劾,韩缜本来就在求退,立即合门戴罪。
  己丑,朝廷接受了韩缜的辞呈,罢右仆射,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
  高滔滔对韩缜和对蔡确的态度截然不同,虽然台谏前后论缜过恶甚众,高滔滔皆留中不报,但韩缜的不报与蔡确的不报,也是有区别的。
  高滔滔还曾经宣谕孙觉、苏辙:“进退大臣,当存国体。韩缜虽不协人望,但是也必须主动求去,而后出之。”
  刘挚等攻之益急,高滔滔同意韩缜辞职的同时,又出内批给给事中:“缜自以恐妨贤路,故乞出外,视矜功要名而去者,缜为得进退之体,宜于制词中声说此意。”
  意思是说,韩缜的求去,比那些自夸功绩索要名声而后去的人,不是同一种性质,朝廷在给他的制词中,必须要声明这一点,给他足够的体面。
  所谓“矜功要名”,意思很明显,就是指的蔡确、邢恕。
  韩缜去后,右仆射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之前司马光除左仆射的时候,曾固辞以疾,推荐高滔滔召用文彦博和苏油。
  范纯仁,吕公著也以文彦博老成,推荐其入朝。
  文彦博都已经致仕,和苏油差不多,现在只享受荣衔,官封太师,为文臣第一人。
  于是高滔滔诏文彦博肩舆赴阙,并令河南津派出专员为文彦博处理行李。
  同时御札付司马光,欲除彦博太师兼侍中、行右仆射事。
  司马光奏:“彦博官为太师,年八十一,臣后进而位居其上,非所以正大伦也。”
  吕公著也认为文彦博资序太高,不如将老头置于苏油那个位置,备位咨询,然后将苏油召回,放在自己和司马光中间,担任这个右相。
  朱光庭亦三上章,以为:“彦博师臣,不宜烦以吏事。若右相,则苏油、吕公著、韩维、范纯仁皆可为之。”
  刘挚、王觌上书,也认为文彦博毕竟春秋太高,不可为三高官官。
  苏油知道司马光和朝廷的意思后,立刻上章表示坚决不接受。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台谏有自己的子侄,而且苏辙工作得非常好,完全胜任,那就让他好好干完一任。
  苏辙在任期间,自己便不好呆在宰执的位置上。
  第二个原因是文彦博和自己同为龙昌期的学生,而且一个已经是太师,一个又守着司徒,要是同在朝中,同任实职,也难免会引来朝臣非议。
  第三个原因是自己实在脱不开身,学校制度需要建立,课程教材需要修订,教师学生需要招纳安顿,各学院课题需要拟定,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今朝中位置安排得很好,老师兄乃国家元戎,尊位致仕,再次出山想的也肯定是国家的需要,绝不会是为了什么权势地位。
  言下之意,老头已经混到了当朝第一人,什么样的官没有担任过,什么样的功劳没拿过,他还会在乎这些吗?
  否则他又何必八十一岁高龄还一召即起?因此想必也不会介意太皇太后的任何安排。
  既然不会介意,那就干脆连右相都不给,给个平章军国事,备位参赞,文公也一定会竭心尽力。
  高滔滔舒服了,明润这是给递了个台阶,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接受了苏油的请求,没有强求他执政,也没有在强行给文彦博安排政务。
  高滔滔将几人意见告知司马光,司马光说道:“若令彦博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亦足尊老成矣,而右相之位苏油坚谢的话,吕公著是最佳的人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