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谭概(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3

贾嘉隐
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长孙无忌、徐勣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何树?”贾曰:“松树。”徐曰:“此槐也,何言松?”贾云:“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长孙复问:“吾所倚何树?”曰;“槐树。”公曰:“汝不能复矫对耶?”贾曰:“何烦矫对?但取其鬼木耳!”徐叹曰:“此小儿作獠面,何得如此聪明!”贾云:“胡头尚为宰相,獠面何废聪明?”徐状胡,故谑之。
王元泽
王元泽雱,安石子。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器以献,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泽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丘濬
中丞丘濬谒释珊,珊殊傲。顷之,有州将子弟来谒,珊降阶接之,甚恭。丘不平,问曰:“和尚接濬甚傲,而接州将子弟何其恭耶?”珊曰:“接是不接,不接是接!”濬勃起打珊曰;“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悲彭城
尚书令王肃曾省中咏《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风无罢风。”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更咏,乃失语云:“悲彭城。”肃笑之,勰有惭色。祖莹在座,即云:“固有《悲彭城》,王公未见。”肃曰;“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滩水里。”大悦,退谓莹曰:“卿定是神口。”
裴略
唐初有裴略者,宿卫考满,兵部试判,为错一事落第。略因诣温彦博陈诉。温时与杜如晦语,不理其诉。略云:“少小已来,自许明辨,至于通传言语,堪作通事舍人;并解文章,兼能嘲谑。”温即指竹使嘲。略应声曰;“庭前数竿竹,风吹青肃肃。凌寒不肯调,经冬子不熟。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温云:“既解通传言语,可传语厅前屏墙。”略走至墙孔大声语曰:“方今圣明在上,辟四门以待士,君是何物?久在此妨贤路!”即推倒之。温曰:“此意着博也。”略曰:“不但着博,亦当着杜!”彦博、如晦俱大喜,即令送吏部与官。
朱贞白尝谒贵人不礼,题格子屏风曰:“道格何曾格,言糊又不糊。浑身都是眼,还是识人无。”亦此意。
里行御史
则天时,里行御史聚立门内。有令史不下驴,冲过其间。诸御史大怒,将杖之。令史云:“今日之过,实在此驴。乞数之,然后受罚。”谓驴曰:“汝技艺可知,精神极钝,何物驴,敢于御史里行!”于是众羞赧而止。
隋士
隋一士,慧而吃,杨素喜与之谈。一日设难曰:“倘忽命公作将军,城最小,兵不过一千,粮仅充数日,城外敌兵数万,公何以处之?”士曰:“有有救兵否?”曰:“只缘无救,所以策公。”士曰:“审审如公言,不免致败。”大笑。素又问:“坑深一丈,公入其中,何法得出?”士沉思曰:“有有梯否?”公曰:“有梯何须更问?”士又沉思口:“是白白日,是是夜地?”素曰:“亦何须辨白日夜地?”士曰:“若若不是夜地,眼不瞎,何何为陷入?”素大笑。又值腊月,素问:“家人被蛇伤,若为医治?”士曰:“取取五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之,即愈。”素曰:“五月何得有雪?”士曰:“若若五月无雪,腊月何处有蛇?”素复大笑。
侯白
隋侯白尝与杨素并马,见路傍有槐树,憔悴欲死。素曰:“侯秀才道理过人,能令此树活否?”白曰:“取槐子悬树枝,即活。”素问其说。答曰:“《论语》云:‘子在,回何敢死?’”回、槐同音。
开皇中,有人姓出,名六斤,欲参杨素,赍名纸至省门,遇侯白,请为题其姓。乃书曰“六斤半”。名既入,素召其人问曰:“卿姓六名斤半耶?”答曰:“是出六斤。”曰:“何为六斤半?”曰:“向请侯秀才题之,当是错矣。”即召白至,谓曰:“卿何谓错题人姓名?”对曰:“不错。”素曰:“若不错,何因姓出名六斤,请卿题之,乃言六斤半?”对曰:“向在省门,会卒,无处觅秤。既闻道是出六斤,斟酌只应是六斤半。”
陈常令人聘隋。不知其使机辩深浅,密令侯白变服为贱人供承。客果轻之,乃傍卧放气,问白曰:“汝国马价贵贱如何?”白云:“马有数等,若伎俩筋脚好,形容不恶,堪乘骑者,值二十千已上。若形容粗壮,虽无伎俩,堪驮物,值四、五千已上。若弥尾燥蹄,绝无伎俩,傍卧放气,一钱不值!”使者大惊,问其姓名,知是侯白,方愧谢。
侯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才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与玄感说一个好话。”白被留连,不获己,乃云:“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肉,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便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去。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蔡潮
方伯蔡潮,谈笑风生。有同官迎都宪于江中,冬月群拥炉坐。公至。哄然曰:“蔡公至矣!请一谑谈!”蔡曰:“无也:但昨闻江中盗劫商船,俱檀降牙香。相与谋曰:‘卖之利微,弃之可惜,吾辈为此事久矣,向赖天保护。盍焚此香答之?’香气透天。上帝将谓人间作好事,令二力士访之:非也,乃一群老强盗在此向火耳!”满座大笑。
梁伯龙
梁伯龙《浣纱记》成。一浙友谑之曰:“君所编吴为越灭,得无自折便宜乎?”梁笑曰:“苎罗之美,吴人试之,吴宫之秽,越人尝之。如此便宜,固亦足矣!”
张五湖
王荆石相公赴京,苏中亲友醵金治舟于虎阜候送。至晚杳然,有疑改期者,有疑夜渡者,正彷徨引领间,遇邑人张五湖乘小舟至。众素知张善谑,拉至舟中小饮,固要张说一笑话。张曰:“一老翁无子,每以无人送终为苦。至八十余,一岁中,婢妾连举数子,亲邻毕贺。翁凄然泪下。众惊问之。乃曰:‘我年如许,虽幸有多儿,不知送得老爷着否?’”众虽愠其刻,而终服其捷。
刘贡父
熙宁始尚经术,说《诗》者竞为穿凿,如“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谓此为淫泆之会,必求其为士赠女乎,女赠士乎。刘贡父曰:“芍药能行血破胎气,此盖士赠女也。若‘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则女之赠士也。《本草》云‘椒性温,明目暖水脏’故耳。”闻者绝倒。
神锥神槌
钟雅语祖士言:“我汝颖之士利如锥,卿燕赵之士钝如槌。”祖曰:“以我钝槌,打汝利锥。”钟曰;“自有神锥,不可得打。”祖曰:“既有神锥,亦有神槌。”
参禅谒
佛印方丈成,乞东坡颜额。东坡未暇,佛印自题曰“参禅谒”。东坡一日见之,戏续云:“硬如铁。”佛印接云:“谁得知?”东坡笑云:“徒弟说。”鲁直在座,绝倒。
六眼龟
苏子瞻谒吕微仲,值其寝。久之乃出。苏不堪,见一菖蒲盆畜绿毛龟,苏云:“六眼龟更难得。”吕问:“出何处?”曰:“昔唐庄宗时,一国进六眼龟。伶人敬新磨进口号曰:‘不要闹,不要闹,听取这龟儿口号:六只眼儿分明,睡一觉抵别人三觉!’”
按史传实有六眼龟。郭景纯《江赋》:“龟有六眸。”宋太始二年八月丙寅,六眼龟见于东阳,太守刘勰得之,以献睿宗。先天三年,江州献灵龟六眼,腹下有玄文。又岭南钦州出六眼龟。然实止两眼耳,外四眼乃斑点花纹,圆长中黑,与真目并列,端正不偏,人莫能辨也。
虱辨
东坡闲居日,与秦少游夜宴。坡因们得虱,乃曰:“此垢腻所生。”秦曰:“不然,绵絮成耳。”辩久不决,期明日质疑佛印,理曲者罚设一席。及酒散,秦先往嘱佛印:“明日若问,可答生自绵絮。容胜后当作【饣不】飥会。”既去,顷之坡至,亦以垢腻嘱,许作冷淘。明日果会,具道诘难之意。佛印曰:“此易晓耳,乃垢腻为身,絮毛为脚,先吃冷淘,后吃【饣不】飥。”二公大笑,具宴为乐。
解缙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间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悦。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应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投之水矣。“又应:”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尝有人召仙,请作梅花诗。仙箕遂写“玉质亭亭清且幽”,其人云:“要红梅。”即承云:“着些颜色点枝头。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去放牛。”又一箕题鸡冠花诗:“鸡冠本是胭脂染。”其人云:“要白者。”即承云:“洗却胭脂似雪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扰带一头霜。”
解缙四岁出游市中,偶跌,众笑之。吟曰:“细雨落绸缪,砖街滑似油。凤凰跌在地,笑杀一群牛。”
《三教图》
马远尝画《三教图》,释迦中坐,老子俨立于傍,孔子乃作礼于前。盖内珰故令作此以侮圣人也。理宗诏江子远万里作赞。江赞云:“释氏趺坐,老聃傍睨。惟吾夫子,绝倒在地。”遂大称之鄢天泽。
姑苏鄢天泽者,略涉书,好摘人诗文句字供姗笑,偶读瞿文懿“王立沼上”义,讶曰:“沼固惠王池也,破何得言所立非其地?”已诵诗至“流莺啼到无声处”,即又曰:“啼则有声,何谓无声?”诸所戏侮圣言多类是。一日独坐,有青衣二人捽之去。至一所,殿宇庄严。天泽跽阶下,遥见柱帖云:“日月阎罗殿,风霜业镜台。”始知已死。王问天泽:“知过否?”因引业镜照之,具得其罪状。王复命青衣引天泽还阳世道其事。比出门,天泽辄又谓青衣曰:“属见殿柱帖,政自不佳,何独阎罗殿偏有日月乎?”青衣者怒曰:“汝尚敢尔尔!”扶之,俄遽然醒。
镜新磨
五代伶官镜新磨,尝奏事,殿中多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噬人!”庄宗家世夷狄,讳狗,故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且同,铜也,若杀镜新磨,则无光矣。”帝大笑,释之。
安辔新
李茂贞入关时,放火烧京阙民居殆尽。及入朝,赐宴,优人安辔新目之为“火龙子”。既已,茂贞惭怒,欲“杀此竖子”。因请告往岐下谒之。茂贞一见,大诟曰:“此贼何颜敢来求乞!”安曰:“只思上谒,非敢有干也。”茂贞色稍定,曰:“贫俭若斯,何不求乞?”安曰:“京城近日但卖麸炭,便足一生,何必求乞?”茂贞大笑而厚赐之。
黄幡绰
玄宗在蜀,黄幡绰陷在贼中。贼党就擒,有谓“幡绰忘上恩宠,与贼圆梦,每顺其情”。如禄山梦见衣袖长拖至阶下,则解曰“垂衣而治”。又梦见殿中槅子倒下,则解曰“革故鼎新”。上诘幡绰。幡绰曰:“非也。逆贼梦衣袖长,是‘出手不得’。又梦槅子倒,是‘糊不得’。”上笑释之。
公猴
三杨当国时,有一妓名齐雅秀,性极巧慧。一日命佐酒。众谓曰:“汝能使三阁老笑乎?”对曰:“我一入便令笑也。”乃进见。问:“何来迟?”对曰:“看书。”问:“何书?”对曰:“《烈女传》。”三阁老大笑,曰;“母狗无礼!”即答曰:“我是母狗,各位是公猴。”一时京中大传其妙。
江南妓
江南一妓有殊色,且通文。滁州胡尚书于许学士席上见之,问其名。曰:“齐下秀。”胡公戏曰:“脐下臭”。妓跽曰:“尚书可谓闻人。”胡怒曰:“此妓山野。”妓跽曰:“环滁皆山也。”为之哄席。见《西堂纪闻》。《谑浪》作欧文忠公事,或误。
酬嘲部第二十四
子犹曰:谈锋之中人,如风触墙,鲜不反矣。其不反者,非大愚人,则大忮毒人。鱼军容所谓“怒犹常情,笑乃不可测”者也。是故能酬者,不病嘲。而能嘲者,亦反乐于得酬。旗鼓相向,为鹳为鹅。或吴艎之复归,或赵帜之遽拔。虽使苏、张复生,谁能射辕门之戟?傥亦凭轼者之大观乎?集《酬嘲》第二十四。
杨玠
杨玠,北人,巧应对。京兆杜公瞻戏曰:“君既姓杨,阳货实辱孔子。”玠曰:“君既姓杜,杜伯尝射宣王。”又殿内将军牛子充戏曰:“吾羊有玠,恐不任厨。”玠曰:“君牛既充,正当烹宰。”又太仓张策戏曰:“卿本无德量,忽共叔宝同名。”玠曰:“尔既少才献,敢与伯符连讳!”又太子洗马萧翊,兰陵人,戏曰:“流共工于幽州,易北恐非乐土。”玠曰:“放驩兜于崇山,江南岂是胜地!”
张裔
张君嗣在益州,为雍闿缚送与吴。武侯遣邓芝使吴,因便请裔。裔在吴,流徙伏匿,吴主未之知。临发引见,问曰:“蜀卓氏女亡奔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裔曰:“愚以为卓氏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
诸葛恪
吴主权尝燕见费祎,逆敕群臣,使祎至,伏食勿起。祎至,权为辍食,而诸人不起。祎调之曰:“凤凰来翔,麒麟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诸葛恪应曰:“爰植梧桐,以待凤凰。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惮射,使还故乡。”
孙权使太子嘲诸葛恪曰:“恪食马矢一石。”答曰:“臣得戏君,子得戏父?”权曰:“可。”洛曰:“乞太子食鸡卵。”权曰:“人令卿食马矢,卿令人食鸡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权大笑。
徐陵聘魏
徐陵至魏馆,是日甚热,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为徐常侍来。”徐即答曰:“前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月赋》、《秋月诗》
孝武尝问魏延之曰:“谢庄《月赋》何如?”答曰:“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帝召庄,以延之语语之。庄应声曰:“延之作《秋月诗》,始知‘生为久别离,死为长不归’。”
赵孟頫、周草窗对
赵魏公孟頫有一私印,曰“水晶宫道人”。周草窗以“玛瑙寺行者”对之,赵遂不用此印。后见草窗同郡崔进之药肆悬一牌曰“养生主药室”,赵以“敢死军医人”对之,崔亦不复设此牌,赵语人曰:“我今日方为水晶宫吐气!”
苏、刘
刘贡父晚得癞疾,鼻陷,又坐和苏子瞻诗罚金。元祐中,同为从官。贡父曰:“前于曹州,有盗夜入人家,室无物,但有书数卷耳。盗忌空还,取与卷而去,乃举子所著五七言也。就库家质之。主人喜事,好其诗。不舍手。明日盗败,吏取其书。主人赂吏而私录之。吏督之急,且问其故。曰:‘吾爱其语,将和之也。’吏曰:‘贼诗不中和他!’”子瞻亦曰:“少壮读书,颇知故事。孔子尝出。颜、仲二子行而过市,而卒遇其师。子路矫捷,跃而升木。颜渊懦缓,顾无所之,就市中所谓石幢子者避之。既去,市人以贤者所至,遂更其名曰‘避孔子塔’。”坐者绝倒。
狼驴
袁元峰阁老与郭东野同朝。郭戏袁曰:“今日东门丁报一猿走入,西门又报一狼走入。已知皆是狼,然则猿亦似狼乎?”袁曰:“今日有人索题居扁者。予问居在何处?曰:在郭东野外。因题之曰:郭东野庐。”
陶榖使吴越
陶榖在翰林日,念宣力已久,意希大用,使同类乘间探之。艺祖曰:“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俗所渭‘依样画葫芦’耳。”榖题一绝于玉堂署,云:“官职须从生处有,才能不管旧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艺祖见之,薄其怨望。后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族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蜞蚏凡十余种以进。榖曰:“一蟹不如一蟹!”以讽忠懿之不如钱镠也。宴将毕,或进葫芦羹相劝。榖不举筯。忠懿笑曰:“先王时庖人善制此羹,今依样馔来者。”榖嘿然。
原父酬欧公
刘原父晚年再娶。欧公作诗戏之云:“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原父得诗不悦,思报之。初欧公与王拱辰同为薛简肃公婿,欧公先娶王夫人姊,再娶其妹,故拱辰有“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戏。一日三人会间,原父曰:“昔有一学究训学子诵《毛诗》,至‘委蛇委蛇’,学子念从原字。学究怒而责之曰:‘蛇当读作姨字,毋得再误,’明日,学子观乞儿弄蛇,饭后方来。问:‘何晏也?’曰:‘遇有弄姨者,从众观之。先弄大姨,后弄小姨,是以来迟。’”欧公亦为之噱然。
按简肃公墓文,王拱辰两为公婿。而《诗话》等书皆称欧公,未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