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420

  田文一笑,他望了望在一旁的苏秦,神情变得异常坚毅起来,这已经是他毕生的心愿了。
  而苏秦那个老策士,正坐在车辕上,眼睛四处看来看去,这么近的距离,怎么能听不清楚两人的谈话呢。
  “讨伐秦国,乃田文此生之志,更是我齐之长策,若是秦国不能弱,天下诸国都危矣,此事怎可能废之,你我不为一国,当然不能为之一谋,但在这伐秦一事上,吾与天下之国,尽皆能一谋也!”
  说这话时,田文的声音可是扬高了八度,他就是让苏秦听得清楚。
  当年高举抗秦这杆的大旗的,可不就是苏秦嘛,现在苏秦为秦所谋,这就有点屠龙勇士,终成恶龙的意味了。
  “嘿嘿,你这话老夫第一个赞同,我久居齐国,素知孟尝君之志,也常说能明天下之事者,非孟尝君也,如今我秦国强大,天下诸国震惊,就连远交近攻之理,都要行之不通了!”
  苏秦一向喜欢如此,他还怕屈原不信,在那里好心好意的提醒道,田文岂能不知,苏秦这是挖苦他。
  屈原则与他不同,听后朝着苏秦的方向,行了一礼。
  “原多谢苏子赐教,也多谢齐相许诺!”
  苏秦,秦国上卿,执掌秦国外交台,可以说,只要关乎天下诸国,纵横阖捭的事情,都是出自外交台之策。
  屈原,以前为楚国使者,多次出使秦国,如今为楚国主导变法之人,算是深得楚王之重用,至于田文,更就是了不得了,齐国公子,齐国相国,大名鼎鼎的孟尝君,执掌朝政之人。
  这三人,俱是能代表各国的君王,凑在一起,也算是有趣了。
  寒暄了许久,屈原一直是将两人送到了二十里外。
  本来说好的,只送十里,可在这十里之后,就又是十里。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大道上,田文的车驾在前,苏秦的车驾就远远地跟在后面,田文快了,苏秦也就快了,田文慢了,苏秦也就慢了,就像是黏在他身上一样,躲都躲不开。
  怎么着,这苏秦莫非是赖上他了?
  终于,田文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令人将车驾停了下来,等在路边。
  “嘿嘿,不知道苏子这是要去哪里啊?”
  他将苏秦的车驾截住问道。
  “哈哈,这不很明显,老夫当然是跟着齐相了,齐相去哪里,我就要去哪里?”
  这话一出,田文就立即知晓,苏秦打的什么算盘了。
  “也好啊,我要回临淄了,若是苏子想去,那就随我去吧,算是故地重游,到时候秦国使者也能见一下,我齐国的君王,毕竟这东西二帝为盟,理应如此!”
  田文做出了一副请的手势,苏秦却是在那里迟疑了。
  去临淄,他去临淄干嘛,临淄肯定是不能去的啊,他以为要去蓟城,所以才要跟着的。
  “那既然齐相去临淄,老夫就不跟了,老夫这就走了!”
  苏秦故意弄得神神秘秘的,做出一副立即就要上车驾,离开的架势,被他这样一弄,倒是激起了田文的好奇心。
  “苏子请慢,敢问苏子,那既然我回去了,苏子是否也要回去呢?”
  这时候,却见苏秦摇了摇头,又叹了一口气。
  “唉,我哪有齐相这般自在啊,我王交代的事情,我还没有办成了呢,到底是相国好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惜啊,我这年岁太大了,不然我也去争一争,这秦国的丞相去做!”
  秦国丞相,没多少实际的权利了,还不如他这个外交令受到的重用多,他这么说,就只是为了气田文。
  田文知他意思,哂然一笑,之后又想了一阵,他忽然想明白了,这苏秦是要去哪里。
  “我曾听闻,秦国的典客大夫已经到了燕国做客,难道苏子也听说燕王热情好客,也要蓟城去吗?”
  苏秦当然是不会凑热闹的,他是去对付齐国的。
  这些年来,年纪大的苏秦是很少再走动了,只是派遣典客大夫陈均走来走去,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很重要,或许秦王也不会让他亲自出山了。
  “那自然不是凑热闹,老夫还不是防备有些人,去破坏我秦燕之盟,所以我要去找燕王,好好说上一说。”
  好啊,看来这苏秦是压根不想让他回临淄了。
  他要是回临淄的话,得稍微绕一些路,这样就会耽误十日的时间,那这十日的功夫能干什么,能直接让燕王出兵了,等出兵了他再去,不就晚了吗。
  看来又只能书信齐王,他只好跟着苏秦一起去了。
  田文现在还不知道,人有上辈子这个概念,要是知道的话,他一定会感慨,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偏偏遇到这个苏秦。
  两人同在齐国时候还好好的,关系非常之亲密,等苏秦去了秦国,这一切就变了,第一次出使齐国,就将他害得不浅,现在命运又让两人相逢,一起见楚王,一起见燕王,甚至以后还要见赵王,可真是有意思啊!
  “嘿嘿,那我们还顺路,同去!”
  “顺路?难道齐相不去临淄了吗?”
  “不去了,我也怕有人谗言燕王,对我齐国不利啊!”
  ……
第289章
义渠化郡
  义渠行郡县,秦以夷陵君嬴稷为郡守,掌管全郡,以为关中郡尉郑阳为郡尉,掌全郡之警,以夷陵君门客,荆州鲍子迟为郡丞,协郡守之事,义渠全境,共分四县。
  以郁郅城方圆二百五十里,为义渠君封地,划郁郅一县,由郡守夷陵君嬴稷,代掌县令。
  这一场连续十日的谈判,嬴稷已经是尽力了,他是精疲力尽了。
  在与义渠人十日的争锋相对里,他不知道提了多少次的荆州都督白起,和多少次秦王的意志,翟荣更是不知道,提了多少次祖先的荣耀。
  谈到这里时,双方丝毫不让,都没有半步退却之意,谈判几近中断,之后又继续复谈,艰艰难难,时至今日,才是达成这样的协定。
  义渠如此大的地方,才划分了四县,南方诸地,靠着河西郡诸地,划分了三县出来,这些地方的义渠人,习性多似秦人,便于统治,至于郁郅县,可就真是一个笑话了。
  方圆二百五十里,为一县,这一县便是义渠君的封地。
  这么算下来,翟荣也就只是让出了,本来就控制力在减弱的地方,至于他的基本盘,还是牢牢把握在他的手中。
  郁郅城方圆二百五十里,少城池,少耕种,多游牧,尤其是郁郅城继续往北,乃是一片肥美的草场,可以让翟荣保持他祖先的荣耀,和他祖先的习性。
  更可怕的是,翟荣还有一个无理的要求,他要求秦人在义渠郡,尊重义渠人的礼法,尊重义渠的氏族首领。
  尊重,这件事情就不好说了,因为并未限定量,这尊重到什么程度,该怎么样尊重,都耐人寻味。
  这不就是在说明,秦律在他的封地,是行不通的,尊重四县的氏族首领,那不就是在说,义渠的实质上,还是以义渠氏族为主,而秦国所做的,无非就是更名和入住秦吏罢了。
  秦国三代变法,都以秦律为尊,这是当年秦孝公所定下的根基,之后秦惠文王,还有如今的大王,无不遵循此道。
  现在义渠人这样做,不就是在践踏秦国和秦律吗,名义上虽是秦国郡县,但在实际上,还不是独立的义渠国。
  这让少年人嬴稷,很是义愤填膺。
  关于这件事情,他已经做不了主了,他很有挫败感,他一五一十,没有丝毫隐瞒地将这里的情况,都书信告知秦王,原以为这样的结果,大王一定会不满意,但没想到大王就只回了六个字,可以了,辛苦了!
  听起来虽然是答应了,但对于这个结果,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嬴稷就无从得知了。
  治吏台和刑尉台的行动很快,又过了十日,从咸阳派遣来的各级秦吏,都已经聚集到了郁郅城中,只需要将他们安排下去,直接赴任就行了。
  这可倒好,嬴稷此番来义渠是使者,现在秦吏们都来了,那也就不需要他再回咸阳了,直接上任义渠郡守,至于随他来的那上百郎官,则留下来继续护卫他,白庆带着他的书信,回去复命了。
  秦律所云,郎官其职,乃护卫王宫,护卫大王也,自从这郎官被创下之后,还从来没有一个公子,享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他这也算是第一个了。
  来的时候,秦王当着众位朝臣有言,不管是战还是和,反正这义渠是给他了,这虽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但他的权力,也无疑是诸多郡守中最大的。
  至此,秦国十一郡,义渠以国为郡,乃是第十一。
  义渠郡的郡府,乃设郁郅城,因为只有在这里,翟荣才做不了放马原的主人。
  郡府的义渠人怎么样,这嬴稷管不到,但从今日起,郁郅城的大门,在白日里,必须是时时刻刻的开着,只要是有照身贴的秦人,尽可出入。
  这也是他争夺过来的最大利益了,要是连这座城都进不了,那翟荣可真就是无冕之王了。
  郡守的府邸,紧挨着郁郅宫,这样一来,则可以和翟荣针锋相对。
  在整个放马原上,秦国的武力,除了他的一百郎官护卫之外,就只有郡尉率领的五百警察,来维稳安定,眼下,像是治礼台、治吏台、治户台及各府台,暂时还是很难插手进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秦吏在义渠,至少是扎根下来了。
  今日,天气晴朗,郁郅城门大开。
  新上任的郡守,正率领十几个侍卫,等候在城门口,也不知道他是在等谁。
  虽然这城门大开已经三五天了,但还是没有一个义渠人,敢擅越雷池半步,这件事情让嬴稷很无奈,说明他这个郡守的令,暂时还只是摆设,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恍惚间,有一列车驾,正从远处缓缓驶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