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420

  以往六国谋秦,尽皆失利,何也,皆是因我秦国与六国不全相接也,纵然夺下我秦国之地,也不好分封,毕竟这燕齐赵三国,可远在东方,但是我等能连起来,攻取血盟,则无此忧患也,其利能分割,盟国必定和睦!”
  对于芈槐这位雄主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诱惑,大争之世,无有不争之心,更何况还有六国血盟从中威胁,这联合齐秦,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苏秦话落,楚王芈槐还是不接话,在这时候,有一位楚臣站了出来。
  “常听人说,秦国乃是虎狼,楚国岂能与虎狼谋皮,若是被虎狼反咬一口气,岂非自讨苦吃,大王,不成,不成也!”
  苏秦转身望着他。
  昏昏老臣,皓首匹夫之论,不足以为道。
  “虎狼不假,难道汝不知,人也有猎虎之心,到底是被虎所伤,还是虎被人所猎,就要看楚国诸位臣子之才,和堂堂楚王之威了,汝这般说道,岂非是自甘不足?”
  苏秦说到这话,还不忘朝着上方的楚王拱手示意。
  此言一出,那人面色羞愧,怔怔难言。
  “好,就照你苏秦之言,可这样一来,我秦楚必定有韩国之争,这又该如何分呢,更重要的,六国血盟,攻守为一,我等若是要攻血盟,那必定受到六国反攻,这样一来,三国之中,谁先出兵,必定承其重也,秦王是否愿意承其重,为我楚齐谋利呢?”
  又站起来的这位楚臣,很明显,要比刚才那位明事理,他对六国血盟,也是同样了解不少。
  但在苏秦心中,也不过一匹夫尔!
  “哈哈,六国攻守为一,我等也可为一,若是攻一,我等则全力出击,攻其都城,六国必定分兵,岂有一国承重之理,何况我等也可相约,同时不同地而出兵,互相驰援,便可化解此法盟约之重,非攻防之事,乃是人心之齐,我等三国一心,此乃小让也!”
  一时之间,楚国朝臣,都要向着苏秦问上两句,但俱是被苏秦一一回过。
  他站在中央,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群臣,丝毫没有溃败之意,不坠曾经的六国丞相之名!
  忽然间,群臣安静。
  苏秦看去,原来是有一人站起身来,这样的威势,几乎要比肩楚王了,苏秦认得,这正是楚国令尹景鲤。
  他神色一正,这一场论战,才要正式开始了。
第206章
苏秦和景鲤
  楚国令尹,今年五十有五,已然是一个白首老者了。
  景鲤,芈姓,楚国贵族景氏,乃是楚国平王之后,与屈氏一样,都属楚王之后,只不过与屈氏相比,这景氏一门要厉害多了,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楚国氏族,多以此人为尊,若说楚王是楚国第一,那这令尹景鲤,便是楚国第二。
  他只是起身,并未说话,就已经引得楚国群臣皆是噤声,可见其威势也。苏秦有意无意地看过楚王一眼,芈槐神色如常,并无变化。
  “楚国景鲤,见过秦国使者,我有一言,当驳苏子之论!”
  苏秦只是点头,并未说话,景鲤又接着说起。
  “常说君国之事,非一人之私也,可秦使刚刚所言,这是将我楚国十万将士、鄢城十万庶民,西境上千氏族的性命于不顾,视他们如草芥也!
  秦王大军,自南郑一路杀入我楚境,夺我田地,屠我庶民,令我王连夜往东撤行几百里,以这寿春为都,更可气者,我楚国祖宗之灵,此刻全在秦国的战车之下,如此血海之仇,岂能因苏子一番言语,就让我楚人忘却,就能说于两国联盟也。
  匹夫尚且知道血债血还之理,况且是英明威武楚我王乎,秦王派遣苏子来,难道这还不是在欺辱我楚国无人吗,欺辱我楚王无此风骨,欺辱我楚国断了脊梁吗?”
  说到最后时,景鲤额上已然是青筋突起,一副大怒之色。
  受此感染,群臣皆是对苏秦怒目而视,苏秦也能感觉到,就连楚王对他的热情,也降到了最低点。
  景鲤的脸,似乎都要戳到他的面上了,可面对这些,苏秦依旧是笑容满面。
  联秦一事,对楚来说,几乎没有弊端,因为血盟六国已经摆明了,是不可能再拉拢楚国进去的,若要结盟,楚国也唯有连齐秦也。
  可现在景鲤偏偏拒绝,这个中缘由,就值得深思了,纵然两国是有血海深仇,但也并不能影响联手抗血盟之举。
  “回楚王,外臣以外,令尹所言不虚也,但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苏秦先卖了一个关子,景鲤听后,神色稍加平复,果然请教,问其缘故。
  “适才令尹说到,秦楚之恨,深入骨髓,纵然碎骨,也不能忘记,如此一说,不亚于当年我秦魏之恨也,外臣以为,的确是如此,但这只是其一。
  恐怕这其二,令尹就不清楚了,昔年,我献公暴毙,孝公继位,正是主少国疑之时,内外困顿之计,时,秦魏之仇,乃杀君之仇,更胜今日我秦楚也。
  危难之际,方显明君本色,孝公当机立断,退出河西,割让函谷,以此来慰藉魏王之心,之后,又散尽金银,说与魏国君臣,终于令魏国没了灭秦之想,当时情势之危机,更胜今日。
  可在这之后呢,孝公励精图治二十余年,秦国国力日盛,终于有了与魏国一争长短的能力,大良造卫鞅为将,对魏国八次用兵,终于重新夺回了河西之地,函谷关也再入我秦王之手,及至今朝,我秦历经三代君王变法而图强,形势早已逆转也。
  苏秦学纵横之策,纵横乃国与国之谋也,国仇断不能忘,但若要复仇,也要明其时,知其法,用其道。
  如今六国血盟,来势汹汹,只有我秦楚齐三国联盟,成共击血盟之势,才能利于我等强大,楚国西境,任凭岁月变迁,其地就在那里,以楚王之才,以诸位臣子为佐,还怕不能重新夺回西境也,但若无此志向,别说西境,就是越国复国也未尝不可。”
  苏秦说罢,再次转身,看向上首的芈槐。
  “若是楚王无此志,也无此胆识,则不与我秦结盟也,纵然独抗六国,我秦人何惧,到时候血盟南下,楚王也别忘记外臣今日之言!”
  这是一招激将法。
  以苏秦对楚王的了解,楚王乃是志气高远之人,但又少思而少谋,若是故意将他看低,他定会觉得不舒服,这样的激将法对他,一向是能起到作用的,不然也不会让秦国骗了两次了,一次是张仪,一次是冯章。
  果然,正要说话的令尹被突然起身的楚王给打断了。
  “秦胜我楚,乃是趁我攻伐越国之际,偷袭我西境之地,若是寡人的县师俱在,以昭滑唐昧为将,区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起,岂能破我巴山之地!”
  苏秦露出了笑意,他觉得有戏了。
  “回楚王,我王曾道,此番攻楚,皆在攻其不备也,所以行军必定要快,若是被楚军反应过来,则必不能下,楚王之言,我王亦是赞同。
  臣来寿春前,我王曾告知外臣,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乃楚国王女之子,今年刚好弱冠之年,我王愿与楚国再行联姻,以公子稷娶楚王之女也。
  公子稷素有孝公之风,为人宽厚待人,崇尚美德,也只有如此之德才,才能配得上楚国王女,我王谆谆之意,还请楚王应之!”
  苏秦这是就坡下驴,芈槐沉思起来,似乎是开始动摇了。
  “好笑,着实好笑,既然是秦王要与我楚国联姻,那为何我楚国王女,非秦王之妻呢,而是要让其弟迎娶。
  世人皆知,秦国群臣洛邑弑君,不正是燕王为公子稷所谋吗,这样的公子,秦王能喜爱吗,怕是还没过几日,就是秦王灭满门了吧,难道秦王是想让我王女为其弟殉葬,哼,秦使到底是何居心?”
  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诸国间的奸细和探子们是往来密切,只要不是特别保密的事情,想要隐瞒住,那是不可能的。
  苏秦眼看着要成功了,但景鲤这一番说辞,几乎是又将他推到了悬崖边上。
  “燕王所谋,与我秦国公子何干,我秦国使者,已经迎接公子稷回秦,回去之后,当为我秦君也,正娶楚王之女为夫,能有什么居心呢。
  还以为令尹是个能明白事情的人,今日一看,倒是让外臣有些怀疑了,公子稷为燕国人质,燕王借他名义所谋,与他有何关系,公子稷无妻无妾,不正是昭示对楚王的敬意吗?”
  苏秦没好气的回答了令尹,转身又对着楚王。
  他是个老策士,对于这种事情是门清,更是知道楚王的软肋在哪里。
  景鲤再要言语,却被出现的一人给打断了。
  苏秦转身一看,这正是屈原。
  “大王,臣有一言。”
  芈槐看到屈原后,神情明显地闪过一丝不悦。
  一个月前,就是这屈原让他丢尽了颜面,若不是看在这屈氏一族的份上,他真是一点都不想再见到这个人了。
  这就好像他在天下人面前丢丑了,这天下人都知道,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但身旁的人都不会说破,保全了他的面子,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可偏偏来个屈原,不仅要说破,还会天天在你身边重复一遍,这种感觉,别提有多扫兴了。
  现在还能怎么办,这么多人在这里,总不是让他闭嘴吧。
  芈槐略显无奈,只好点头称是。
  苏秦知道,屈原肯定会结盟的,因为他是楚国的有识之士,不会被一时的仇恨所蒙蔽,他知道光恨意是没用的,还要有行动。
第207章
屈原似乎变强了
  “大王,臣以为,我楚可当连秦齐也,臣为大王一一道来。
  其一,利于秦,天下皆知,秦国连番大战,推行治学变法,秦王此举,这是有意休养民息,以蓄国力,至少几年内,秦国无意再与诸国一争长短。
  何况天下人人尽知,义渠和魏国河东,才是秦国欲取之地,就算有战,那也必在这两处,与我楚国,怕是再难起争端,所以才要与我楚国联盟也。
  其二,利于齐,齐王新取宋国,要化这数百里膏腴之地,也无力再行战事,而我楚国,也要化越国千里之地也,简而言之,楚秦齐三国,皆是无意再行征战。
  其三,乃血盟之威,血盟立下,其意欲明显,乃对秦齐也,血盟六国,燕赵之君,首防齐国,魏韩之君,首防秦国,面对刚刚面临战败的楚国,几乎是不设防,因此,臣以为,若是我楚国不妄动,则能有数十年之太平。
  其四,苏子所言,言之有理,秦国学勾践之举,虽未卧薪尝胆,但其孝公也是不惜艰难,忍痛割地,其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方才有了攻取河西之举。我楚国上下,应是竭尽全力,上行下效,学孝公勾践之能,变法而图强,趁着这诸国无暇顾及我楚国之时,暗中发力,令国力强盛,唯有强,方能有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