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420

  这一路之上,尽是热热闹闹的,往来行人,不绝于缕,有摩肩接踵之势,看来秦国攻楚之战,并未让楚国伤了多少元气啊!
  一路过去,都是如此,只有快到楚王宫时,人才是少了一些。
  苏秦抬头望去,只见这王宫也是恢宏气派,其上站立着不少楚人,原来他们尽是工匠,这座王宫还在扩建之中。
  “看起来是这般的富足,这楚国国力,比之我秦国,还是略有胜出啊!”
  苏秦向着身旁的屈原感慨道。
  可屈原的眸子里,就没有那么多的笑意了,就连他眉宇间的那一股锐气,也是略微有些消散。
  “我听说秦太后大葬,秦王怕消耗国力,将一切都简之,而且也将咸阳宫内秦吏裁撤一半之多,余出了上卿一职,将这些留存出来的国力,全部用在了修学、治学之上了。
  古今天下事,无一例外,都是人才所创,只有人才能成事,秦王修学,岂不是令秦国人才济济,与之相比,我楚国国力是暂时的,而秦国的国力,则是永久的!”
  屈原的话语中,对秦国是不吝赞美之词。
  苏秦听了这话,是肃然起敬,他并非因为屈原赞美秦国,而是因为屈原之韬略也!
  他对楚国之事,是早有耳闻,屈原是主张抗秦、变法图强的一脉,可他的诸多提议,似乎并未被采纳,在一月前,他更是开罪于楚王,被楚王怒斥当场,听说当时的情形,若不是有刑不上大夫之礼,楚王都要行鞭笞之举了。
  “唉,难怪我王对屈子的喜爱之意,更胜常人,修学能强国力,屈子看得真是透彻,楚人在战阵之上,大败于我秦人,可今日却要以奚落我这个秦臣,来找回楚王的脸面,唯有屈子则不同也,屈子一回寿春,就来相迎于我,可见其气度也!
  我虽是秦臣,也有一事,希望说于屈子,这也是受我王之托,不知屈子可否想过,这楚国都城在寿春之时,和在郢城之时,有何不同呢?”
  秦王,又是受秦王所托。
  屈原也是纳闷,这个秦王,对他怎么就一向这么好呢,他好好想了一阵,还是不明就里。
  “驽钝不明,请苏子赐教?”
  屈原在车驾上面,起身行礼,作出了求教的姿态。
  “嘿嘿,楚国公族起于丹阳,发于鄢城,而成于郢城,其楚国西境氏族,对楚王最是忠心,因为受到楚王的教化,最久也,而我秦国能平定这些氏族,可是恩威并施,还不惜派遣治吏令亲来,可以说,将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才将事情理顺。
  至于这楚国东境氏族,可就不好说了,他们归于楚国的时间没有西境长,离楚国公族也较远,所受教化也少,对于楚王的忠心,自然就没那么多了。”
  说到这里,苏秦微微一停顿,看了一眼屈原,只见他埋头深思,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这更重要的,是楚王是大败于我王,才迁都至寿春,如此威势已失,那楚国东境氏族,必定会轻于公族,难道屈子看不到这西周变成东周之后,成了何等的模样,千里王畿,现在又有多少呢,再看看我秦攻破洛邑之后,天下诸君,又有几个能记得天子呢?
  屈子要效仿我秦国变法,可屈子不知,我秦国三代君王,其变法之举,乃是站在贵族们的尸首上才完成了,变法就要削弱氏族,此乃天下皆知,楚王初来寿春,凡事都还要依赖贵族们,此刻变法,你真觉得可行吗,纵然楚王同意,也能推行吗?”
  这样一番话说完,就是苏秦也不由得开始疑惑了,如此传道授业,这屈原倒像是大王的得意弟子了。
  苏秦自以为悟出国事就是人事的道理后,只要识得天下君王,就能够成就国之大事,但一直以来,他对于秦王的人事,一向就不是很明白,说给屈原这样一番话,这岂不是要教授楚臣,如何让楚国强大之理吗。
  难道大王是太寂寞了,非要给自己培养个对手,才罢休吗?
  屈原想了一阵,眼前忽然一亮,他应该是悟到了什么。
  只见他整理衣冠,拱手朝着西方行礼,苏秦知道,咸阳不就是在西方吗,他这是在谢过秦王。
  “苏子代原谢过秦王,谢过苏子,我已明白了,我王也是有难处,看来这变法之事,要另想办法,另辟蹊径了!”
  苏秦哪能知道,屈原是想到了什么,不过这另辟蹊径,应该是真有了法子。
  这时候,车驾停住,两人已经到了楚王宫之中,这剩下的路,就要苏秦自己走过去了。
  果然,楚王对秦国使臣是不会那么客气的!
  从这里望去,楚国的刀斧手,一个紧挨着一个,从王宫大殿门口一直排到了这里。
  无疑,这是要让苏秦钻过这钺与戟之门了。
  屈原神情略微有些尴尬,朝着苏秦做出了邀请的手势,之后上前带路,苏秦一笑跟上。
第205章
苏秦穿戟越钺
  寿春宫大殿中。
  楚国大臣,分列两旁,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即将要进来的苏秦。
  苏秦穿钺越戟,走到大殿门口,脱去脚下鞋子,一步一步地走了进去。
  大殿当中,视线昏暗,而楚王恰好位于最昏暗之处,他正站立在那里,腰间悬剑,头戴王冕,令他的身形,更是显得英气勃勃。
  这并非是苏秦第一次见楚王,不过,这是以往最特别的一次。
  以前的时候,他乃是号召诸国合纵而抗秦之人,而如今却是要帮助秦国而连横之人,尤其是这秦国攻楚之策,更是出自他之口,想来,楚王对他的愤怒,会到何种程度了。
  儒家曾骂策士为口舌之徒,此流无确切立场,今日能为秦攻楚,那明日就能为楚攻秦,毫无忠义之心。
  只有苏秦自己知道,他是有立场的,自从出了鬼谷,他就看到了这天下必定归一,他的立场,就是坚定的做这归一之人。
  “秦国使者苏秦,拜见楚王!”
  苏秦拱手行礼,上首楚王冷着脸,轻轻挥手,意思是让他起身。
  “昨日,苏秦还是抗秦之人,今日就是秦人,策士之变,当真是快也,此番苏秦是为秦王,耀武扬威来了吧!”
  上首的楚王轻轻说道。
  芈槐此人,生的身形虽不高大,可也是阔面虎目,颇具威势,尤其是满面长髯,自耳根处就开始,一直垂到了胸口处,说起话来,虽声音不大,但其中气势丝毫不减。
  他即位已有二十几年,为王久矣,自然就养成了这样的王者威势。
  在他即位的这些年岁中,楚国东灭越国,西攻秦国,北上争霸魏国,可谓是天下雄主,秦王即位时,齐楚两王的势头,是要胜过秦王的。
  可惜啊,他犯了这样大的一次错误,居然让秦国攻破了都城,还被迫签下了城下之盟,割让出了如此多的地。
  一旦这些不顺心的事情来了,就会一件接着一件,你就挡都挡不住,刚到寿春,就有一堆烦心事,尤其是前些时日,还被三闾大夫屈原当众指责,他更是憋屈得紧。
  此刻,他要将对秦国憋了一肚子的火,都宣泄到苏秦的头上了。
  “回楚王,外臣尝闻,远古圣君,行禅让之礼,俱是有德之人,尽皆允恭俭让,光被四表之尊,想我大周更是以礼法而立国,我秦王乃天下明君,世人皆知,又是年少有为之人,岂能做这无礼之事,让外臣来耀武扬威。
  秦楚之战,乃是楚王攻我盟越,致使我秦王无奈为之,况且此乃战阵之事,不管是秦胜,还是楚胜,都不能影响君王之礼,君王之风度也,乘人之危、耀武扬威、不遵礼法,非君子所为,我王岂会如此?”
  好一个苏秦,老了老了,还是牙尖嘴利。
  他这是在倒打一耙。
  芈槐算是听出来了,这是在通过夸奖秦王懂礼数,而在说他冷落这个秦国使者,是缺少了礼数。
  “哼,寡人听苏子之话,这是在说我楚国不懂礼也!”
  这话一出,楚国群臣悸动,尽皆对苏秦是怒目而视,甚至当中更有几人,有立即站起来的趋势。
  苏秦左右环视,泰然自若。
  “哈哈,礼乐之教,乃彰显德行之道,德行乃内修所为,岂能用外言道之,难道外臣说楚国不知礼,楚国就能真不知礼吗,难道外臣说楚国知礼,楚国就能知礼吗,知不知礼,还不是观君王所做,而非外臣一人之言。
  圣人美德,不化当世,定能化千秋,君王之举,史书编纪,今日今人不说,自有后人论之,楚王风度,也尽是如此!”
  苏秦话落,芈槐神色一滞,之后哈哈大笑。
  当即,令人给苏秦赐座上酒,他本想着给苏秦一点儿颜色看看,没想到被反将了一军,与君王名声相比,这点气就算不得什么了。
  “外臣多谢楚王!”
  很快,左右搬上来长案酒水,就摆放在楚国群臣中央,环顾四望,尽皆楚臣也,这是要让苏秦如坐针毡啊。
  苏秦谢礼落座,面色始终未曾有变,与楚王饮酒一爵。
  “不知苏子来我楚国,可有何事?”
  什么事?
  他芈槐心中还是有些眉目的,只是现在一时难断,就要当庭说出来,听一听群臣的见解,更重要的,也是让苏秦看一看,楚国朝堂之上,也是人才济济,丝毫不比秦国差了。
  “回楚王,一月多前,六国血盟,不知楚王对此,可有何解?”
  芈槐落座,并未说话。
  苏秦见他如此,起身又继续说了起来。
  “外臣以外,赵魏韩燕卫中山六国,行互通兵事之举,其地势又首尾相接,可成一片,那这样一来,必对我秦楚齐三国形成威胁,纵然楚王是想北上争霸,也是并无可能了。
  其次,齐王得到宋国,楚王得越国,那这齐楚之间,地势相接,不出几年,必定是争端不断。我秦国取楚国之地,秦楚界道,有七百里之长,而我秦楚之间,也必定是争端不断也。
  乐毅在郢城有句话说得好,强弱存亡也,强者独,弱者连,但臣以为,这话就只对了一半,我秦楚齐三国虽是强也,也亦可连也。我等之连,一能避免三国之争,二对血盟六国,可成包夹之势,此所谓以强击弱也,利秦,利楚,也利齐!
  血盟之言,先灭我等三国,再行互相争霸,而我三国之言,可先攻取血盟诸国,再来个三强争霸,楚国能取韩魏,齐国能取燕赵,我秦能取魏赵,当年三家能分晋,那我三国也能分血盟六国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