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420

  其五,秦国虽取我楚国都城以及西境之地,但西境氏族,还是多忠于大王也,纵然秦国行之教化,那也需得几十年之功,才能将我楚人,彻底地化为秦人,我楚不妨就暂且将这西境之地,寄存于秦人之下,变法强大,不需十年,再拿回来就是了。
  其六,大王今年四十有九,且体魄健壮,如此雄才,当以之高寿,区区十年,在大王麾下,定能再次夺回西境之地,秦君两代之功,而在大王身上,十年足以,岂不是大王之谋,要胜过秦君两代,到那时候,普天之下,能为霸主者,就只有大王一人也!
  其七,我楚只有经过了彻底的变法,才能国力强盛,犹如破茧化蝶,其上其下,与今朝相比,非同日而语也,更是能胜过今日之诸国,不说西境之地,就是巴蜀上庸,韩魏齐也当朝我王也!
  臣之所言,句句忠心,请大王思之!”
  屈原说罢,楚王久久不语,令尹景鲤面色突变,而苏秦则是露出一丝惊讶。
  他感觉屈原似乎又变强了。
  第一次听此人之名,还是苏代说起,才华出众,铮铮风骨,能断大是大非,可就是有一点,不通人情也,国君之事,也有人情之事,不通人情,岂能成才。
  今日一听,这一番言语,不仅是道出了天下的形势,更是分析了利弊,还指出在现在这个情况之下,楚国应该怎么做,做了之后又会成什么样子的。最重要的是,他能投其所好,三句不离对楚王的恭维,这是抓住了重点,只有楚王愿意了,事情才可行了。
  “哈哈,虎狼之言不可信,三闾大夫年少不知事,万万不能信秦人的话也,变法,如何变法,怎么变法,当年吴起不就在变法,可我楚国强大了吗,还不是如今之局面,就连秦王也说了,秦人之胜,乃是乘人之危,变法并不一定令我楚国强也!
  再者,屈子只知道变法之利,却不知变法之害也,昔年秦国变法,不知杀了多少贵族,如今我楚国氏族听到变法二字,皆是反对,三闾大夫为了能联合秦国,居然能做出害我氏族之事,三闾大夫是何居心,我可曾听闻,秦王对三闾大夫,是喜爱有加啊!”
  这正是景鲤反对连秦的原因了,因为他知道,主张连秦的臣子,其目的就是为了变法。
  令尹的背后,是人数众多的楚国氏族,试问天下,哪有氏族贵胄们喜欢变法的,在他们看来,说是变法,还不就是换个法子,将他们手中的那点儿权势,那点儿钱财,全都变到君王那边去了。
  每逢大战,他们也是出人又出钱,为何这大战失败了,他们总是要顶罪名,将军们不行,大王不行,反过来抱怨他们,这些贵族们心中,也是不愿意的很啊。
  上次楚王怒斥屈原,正是因为这变法之争,说来说去,又说到这里来了,这次,屈原不再反驳,他一一看过楚国众位臣子。
  能让楚王立志变法,并非他一人所为,秦楚大战之后,楚国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楚国之积弱,他们肯定和屈原一样,有一样的想法,屈原就是在等他们说话。
  “回大王,氏族贵胄,只知自己,不知大王,臣亲眼所见,秦王所过之处,氏族尽皆投降,尤其上庸庸良,更为秦王客卿,大有喜迎王师之态,只有国强,方有氏族,我楚国之弊,就在此间。变法强国,权势归于大王,大王号令楚国,凝聚为一,此为国力之盛也。”
  说话的正是老公子芈焽。
  巴山大败,楚王将罪责都算在了他的头上,他在楚国朝堂现在是人微言轻,但不管如何,该说的话,是一定要说出来的。
  只见景鲤对他是不理不睬,直接两声冷哼,连看都不看一眼。
  见此,楚王没有言语。
  “大王,臣也以为,当连秦也,纵然不说变法之事,光是面对血盟之举,也有利我楚,秦楚之仇,乃是国仇恨,私恨岂能了国仇,国仇之事,当以强国而还之,望大王三思!”
  此人一说话,不仅是令尹,就连芈槐也表现出了重视之意。
  苏秦转身看去,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楚国如今的大红人,大司马昭滑,昭滑灭越有功,这一战令他声威大涨,有战国名将之名。
  “大司马之言,的确有理。”
  半晌,芈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看来他还是想听一听群臣的意见。
  有了昭滑提议,其后又有不少楚臣跟上,他们纷纷认为,是该连秦也,那边的景鲤,一看形势越来越不对,被气得不轻。
  苏秦在心中连连感叹,屈原好会借力打力!
  借他,提出变法,借群臣,推动变法!
  楚王还是没有表态。
  这时,屈原一看,时机也差不多了,他再一次站了出来。
  “大王,臣还有一言,令尹所言,尽为楚也,且言之有理,大王新到寿春,氏族之心不稳,的确会有这推行变法之难,臣观秦国国力强盛,多半是因其军强也,我楚国也当有这样一支强军也。
  臣以为,这变法之要,可先从军中开始,稳氏族之心,大王可下令,练一支新军,只效忠大王,能攻取天下的新军。
  秦有锐士,齐有技击,魏有武卒,就连赵国,也有胡服骑射之厉,我楚国县师,早已不及此四军之名也,当有一支新军,一支能与之比肩的新军。
  新军效忠大王,等成军之时,也是大王大权巩固之日,那时候再行变法,定是无人敢阻挠。
  锐,乃锋利之意,臣很想知道,到底是这矛锋利,还是盾足够坚固呢,或许这答案,就在矛与盾本身了,臣以为,新军可名为盾甲军,专破锐士之用!”
  苏秦这才明悟过来,屈原这是将他刚才在路上的话,都学去了,而且还用上了,另辟蹊径,这不就是在另辟蹊径吗?
  楚国变法,有氏族影响,多半难成,但这练军,谁又能影响到呢?
  看来秦国真要多一个劲敌了
  一时之间,刚才附议了屈原之策的众臣,又一一附和了一遍。
  “盾甲军!”
  芈槐口中低声念叨几次,终于,站起身来。
  “此举大善,寡人就以三闾大夫之策,练这盾甲一军,此事,就交由大司马和三闾大夫一力为之,至于秦国,当为联盟也!”
  楚王一锤定音。
  景鲤就是不能接受,他也得接受,令尹也能接受,新军成了,楚王变法,那再无氏族能阻挡。
  “外臣尊楚王令!”
  苏秦叹了一口气答道。
  他的任务是完成了,却也被屈原给利用了,天下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是非因果,对错成败呢?
第208章
囹圄殷丽
  楚王芈槐,生有十一子十五女,已经算得上是人丁兴旺了。
  其十三女名为肜,今年年方十八,正当婚配之年。
  这些在苏秦在来寿春之前,早就打探清楚了,秦国要迎娶的楚王女,正是这一位。
  秦使者与楚王立下盟约,又盖上了楚王的玉玺,这件事情就算是成了,苏秦书信回去,等到秦国收到了消息,再派遣宗正往来寿春,或是在秦楚界道等着迎娶就是了。
  此番使楚,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连楚,现在已经是成了,那还有一件紧要的事情做,就是殷丽的安危。
  苏秦正跟着屈原走在路上,他们此行的目的,乃是寿春大牢,被越国公子兰辛献给楚王的宋将,就被关押在这里。
  “我有些疑惑,苏子为何对殷丽这般上心呢?”
  走着走着,屈原突然问道。
  苏秦一笑。
  “嘿嘿,此事说起来,是老夫的一桩私心罢了,这殷丽所学儒家和纵横,在学这纵横之时,曾跟随过老夫一段时日,老夫与他算起来,也是亦师亦友吧。
  宋国支援越国,乃是国战,更是国事,现在宋越皆灭,这国事了结,那一个殷丽,还不能算是楚国的罪人吧。
  老夫亲自出使楚国,就是想将殷丽给带回去,毕竟这等情谊,不能忘啊,等到回秦之后,他是要去宋国,还是要继续留在秦国,也都随他了!”
  苏秦说得轻飘飘的,完全就是将殷丽当作了一个弟子,来楚国皆是为了私情而已。
  屈原略微思忖,露出一副了然神色。
  他只知道,在楚国攻越的时候,殷丽曾出使过秦国,见过秦王一面,回去之后,秦宋越三国为盟,宋王戴偃就有了援越之举,但硬要说殷丽和秦王有关系,估计是难扯上了。
  “那使者可曾见过我王之女肜?”
  苏秦点了点头。
  按照礼仪,他是要提前见一下的,说一说秦国的诚意,而且还得送上准备好的礼品,以作为迎娶之礼。
  不得不说,楚国公族一脉,尽出美姬也!
  其王女肜,肤如凝脂,面赛寒霜,细眉紧蹙,媚眼迷离,当真是好看的紧,可惜了,大王被韩夫人治的服服帖帖的,是没这等的福分了。
  “那是王女肜是如何说的?”
  屈原又问,苏秦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情。
  “王女知礼而德善,自然是答应了老夫的请求,已经说于楚王了,或许今日下午,就能将殷丽放出牢狱,为王女戎座下一家仆,这样就可以随王女入秦了,等现在看过了殷丽这一眼,老夫也就能放心的再行齐国,也请三闾大夫帮忙照看!”
  对于苏秦之名,屈原肯定是早有所闻,足以称得上是纵横大才,其才学出众,听说对于百家之事,也有研习。
  但此人之行径,就远没有学识能令人称道了,不然他岂会连燕王的妾都敢沾染,所以苏秦借此为自己谋私,并无什么值得怀疑的,殷丽此人,也是名不见经传,只是在这次灭越之战,才有了点名声。
  “请苏子宽心,说来还是秦王的计策好啊,坐拥天下极西之地,手握函谷关之险,面对天下诸国,只需派遣策士,就可笑看我等风云之变,苏子齐国之行,也定能连齐也,连齐,秦王则可伐魏也!”
  不管表面上是多么力争连秦,但在屈原的心中,始终认为,秦国才是楚国的心腹大患。
  别的不说,单说一个白起虎视眈眈,就令人不好受了,秦国争霸天下,必定要由西往东的推进,这样一来,楚国必定要与秦国再起纷争的。
  就是不知道这和平是能持续十年,还是十五年,越久才越好,这样楚国才会有准备的时间。
  在屈原的心中,楚国这次变法,必定能够彻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