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815

  帝国的未来,正在步步走来。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韩擢抵播州
  隆武二年二月底,大秦兵部尚书韩擢带着皇帝赏赐给播州之役的立功将士们的钱财物品还有封赏诏书抵达了播州。
  此时此刻,播州大军已经分流完毕,只待皇帝命令抵达就可以开拔到新的驻地进行驻扎。
  大家盼望皇帝的封赏诏书也是望眼欲穿的。
  对于韩擢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差事。
  大秦建政以来,对原先的六部进行了诸多拆分重组工作,大量的部门从原先的六部之中拆分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兵部就被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现在职权最重的是原来的兵部尚书刘黄裳担任尚书的参谋部,而不是这个只剩下调查资料、填补资料、按照皇帝命令进行升迁安排和命令下达的职权的简单部门。
  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位高权重,而大秦的兵部尚书根本就是个资料管理员,完全没有太大的实权,现在还能借着前朝余威装装样子,以后的兵部尚书们还真的说不好是个什么模样。
  但是韩擢自己并不担心,作为押宝者之一,他们这群人抛弃了前朝之后都得到了新朝的任用。
  并不担心其他的事情,韩擢很清楚皇帝派他来安排军士封赏的任务就是在给他赚资历赚名望,为之后进入内阁办事打下基础。
  同理,徐光启被外派出去负责治蝗的事情也是在给徐光启进入内阁打基础,眼下只有三个阁臣远远不能满足皇帝的需求,皇帝认为至少需要七名阁臣才能看看满足大秦日常朝政运行的需求。
  皇帝还抱怨现在是他在承担其他四名阁臣的工作,简直不把皇帝当皇帝,要是什么事情都让皇帝来做,还要你们大臣干什么?
  不过韩擢也不是傻子,他明白皇帝心中的悠然与自得,知道皇帝是在什么样的愉悦的情况下说出这种话的,自然,他不敢当真。
  可是他也清楚,皇帝想让他历练之后进入内阁是真的,皇帝也的确需要更多精明强干的帮手来处理政务,中央政府的规模扩大之后,工作量陡然增大,韩擢自己也清清楚楚的发现了。
  现在各部尚书都有在未来进入内阁担任阁臣的可能,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但是皇帝若是看好谁,给谁出去办事历练增加资历的机会,那其他人也羡慕不过来。
  被皇帝看好的感觉是真的不错。
  反正韩擢是这样认为的。
  这次给十六万大军还有一大群土司封赏,也是皇帝给他的一次考验,将这一切细细的安排好,然后主持军队的换地驻扎,将本地防务建设好,然后给下一阶段的计划打下基础,这就是韩擢的具体使命。
  没两三个月是完成不了的。
  韩擢在二月底抵达了播州,随他一起来的是皇帝的赏赐,之前海龙囤上的缴获已经基本上登记造册送往京师献给皇帝了,武将们除了被调回去的齐大勇之外,只有主将郑鹰需和六名主力战将要在战后和韩擢一起回京师叙职。
  现在齐大勇已经在回京师的路上了,他的封赏将由皇帝在京城给他,这里的是属于原玄武营大军的奖励。
  郑鹰等人早就等韩擢等的望眼欲穿了,当然了,土司们比郑鹰他们还要着急。
  不过郑鹰抵达播州的时候是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抵达之后和诸将一阵寒暄,之后韩擢就表示自己旅途劳顿,十分的疲惫,所以宣布明天一早沐浴更衣之后摆香案再宣读圣旨。
  大家也并不觉得奇怪,晚上给韩擢摆了接风宴,安排士兵们把皇帝的赏赐卸车,然后就是一顿吃吃喝喝。
  宋承恩和安疆臣等人心中有事,借着身份的便利不停的给韩擢敬酒,不停的和韩擢套近乎想要搞到一些内部消息,但是酒过三巡,韩擢直接表示自己不胜酒力,头昏脑胀的,就直接回营休息了。
  土司们面面相觑,倒是诸将们热情不已的拉着土司们一顿猛喝,把他们基本上都给喝趴下了。
  郑鹰宣布酒席散伙,大家各自回营休息,安排好了夜晚的巡防之后,郑鹰也回到了自己的营帐里面熄灯休息。
  一个多时辰以后,郑鹰换了一声衣服,在两个亲兵的带领下,悄悄的摸到了韩擢的营帐里。
  此时此刻,韩擢正坐在床铺上等着郑鹰的到来。
  “韩部堂,郑某来的不算迟吧?”
  郑鹰笑眯眯的对韩擢拱了拱手,韩擢也起身回了礼,笑道:“不算迟,不过要是再迟一点,韩某也要昏睡过去了,韩某是真的不怎么善于饮酒,那帮土司又实在是劝的急。”
  “心里有事,劝的自然很急,那帮子土司这些日子上蹿下跳坐立不安,就想着知道这以后播州该怎么处置。”
  郑鹰冷笑道:“他们如何知道陛下早就做了安排。”
  韩擢也笑道:“陛下自然早做了安排,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布置,地方上都安排好了吗?随时都可以开始?”
  郑鹰点头。
  “嗯,随时都可以开始,只要封赏结束,将最大的一块封给宋承恩,给安疆臣赏赐物品,五司七姓只赏给原先的祖地和一些钱财,那么一切都可以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两三年之内,西南没有安宁之日。”
  韩擢点了点头,眼冒精光。
  “等他们内耗到了虚弱不堪的时候,才是咱们动手的时候,陛下智计深远,两年多以前就开始安排了,如此一来,必可尽全功,到时候的功劳,可不比这一次要小。”
  郑鹰连忙摆摆手笑道:“功劳是陛下的,我等如何敢贪功?”
  韩擢也会意道:“对,都是陛下的。”
  两人相视一笑。
  “好了,别的也不多说了,郑帅也很想知道陛下是如何安排玄武营的吧?请坐,我们慢慢谈。”
  郑鹰面容一肃,便和韩擢一起坐了下来:“还请韩部堂告知,此事是不是已经定了,陛下是如何安排我等的,七大营要改组的消息传到我等的耳朵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陛下到底是如何安排的?”
  方才韩擢给郑鹰使了个眼色,郑鹰就做了一番安排,眼下大半夜的来到这里密探,搞得和特务接头一样,就是为了了解皇帝是如何安排七大营改组的事情的,这个对于郑鹰等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韩擢点了点头。
  “此事已经定了,名单都安排好了,陛下决定将现有的七大营全数改组成三十个军,野战军和骑兵军一个军三万人,水师军一个军两万人,算上陛下的直属中央禁卫军十五万人,共一百万人的正规官军。”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郑鹰皱眉思考了一下。
  “一百万人?我军现在人数约莫七十万到八十万之间,陛下打算扩军至一百万?”
  “对,陛下打算扩军至一百万。”
  韩擢点头道:“陛下还打算将三十个军分配到七个兵团内,七个兵团分别为西北兵团、西南兵团、辽东兵团、东南兵团、岭南兵团、关中兵团和京畿兵团,七个兵团分别镇守不同的边疆,各自下辖数个军。而七大营的诸位大帅们将来就会成为新成立的兵团主帅,平级调动,职责更加明确,也更加严峻了,陛下亲口说,七个兵团各自有各自的任务,非常严峻,郑帅将会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兵团的主帅,镇守西南。”
  郑鹰心中的担忧消失了一大半。
  从缅甸一起走来的弟兄们对“大帅”的信心是有的,但是大帅现在变成了皇帝,是否还会对待他们一如往昔,谁也不敢打包票,而且大家还是用这种方式让大帅做了皇帝,难保大帅心里没有疙瘩。
  当年宋太祖这样做皇帝了,虽然不杀功臣,但也是杯酒释兵权了。
  日后北宋一朝武将被压制的多惨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不是大家愿不愿意,而是皇帝想不想,皇帝要是想,大家难道真的敢反抗不成?
  萧如薰的威望不是一日成就的,那是千百个日日夜夜浴血奋战浴血杀敌带着大家从尸山血海之中走出来的,秦军上到军官下到士兵谁不知道他们的效忠对象是皇帝萧如薰?
  这就是马上皇帝开国皇帝的巨大威望之所在。
  谁能和萧如薰比拼威望?
  他要真是动手了,估计兄弟几个也难以反抗,只能乖乖交出兵权回家做富家翁,一辈子醉生梦死,这还是最好的结局,要是萧如薰向朱元璋靠拢,那可就真的说不好了。
  但是现在看来,情况似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萧如薰虽然下令改组秦军,但是貌似并没有要对军中功勋老将动手的架势,而是一副要继续任用大家努力向上的架势。
  然后韩擢的一句话彻底让郑鹰心中的忧虑消失了。
  “你们估计还不知道,陛下颁布了大秦军队的五年改组计划和北伐之役五年计划,计划在五年内让大秦境内全部的叛乱消失,全部的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消失,外部忧患全部解决,大军改组计划完成,一百万大军齐装满员。然后,陛下会在五年之后,也就是隆武七年,进行北伐草原的战争,倾国之力,北伐北虏,深入漠北,和北虏决一死战,将北虏全部驱逐,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不在话下,这是陛下的目标,也是我等臣子的目标。”
  韩擢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全是光彩,由不得郑鹰不相信。
  “陛下真的打算五年之后北伐北虏,倾国之战?”
  “对,倾国之战!”
  韩擢兴奋地说道:“陛下一直都认为北虏被赶走只是暂时的,假以时日,北虏一定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如果咱们反应不及时,又会落入前明的困境当中难以自拔。所以陛下一直都在积蓄力量,五年的时间,改组大军,训练军队,蓄养战马,解决内忧外患,到五年之后,陛下会组织数十万大军进行北伐,一举将北虏的忧患除掉,我大秦日后将再也不用遭受北虏之苦!”
  “好啊!”
  郑鹰大喜过望:“如此甚好!甚好!没想到陛下还有如此宏伟的目标,那我郑某人一定要加入那次北伐,一定要杀到草原上去和北虏决一死战!”
  韩擢笑了。
  “何止是郑帅,我等文臣也想着在那场大战役之中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那一仗真要打起来,绝对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到时候大秦数十万大军横越大漠,将北虏的老巢直接捣破,做得比汉武帝还要干脆,到那时,啧啧……”
  韩擢已经在想那个时候大秦王朝的武功将会兴盛到何等局面。
  若是那一战得以尽全功,那么当今陛下萧如薰百年之后的谥号里必然有“武”字。
  郑鹰连连点头。
  “那该是何等局面啊……不过,那也就是说,陛下决定在五年之内把西南问题全部解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