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815

  之后,萧如薰决定利用黑水对黑鸩的不满,将一些钳制黑鸩的权力给黑水,使得黑水可以监督黑鸩负责的中央调查司。
  黑鸩掌握着中央调查司,官员数量多,权力极大,这样一个部门若是产生了些许的病变,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中央好控制,萧如薰可以直接办到,但是在地方就难了。
  为此,萧如薰决定利用同样布置在地方的黑水对他们进行反向监督,这个权力是萧如薰秘密授予张武的,周曜并不知情。
  当然,周曜如果知道了,出现了任何他知道的并且打算有所作为的迹象,萧如薰不会介意送周曜去见他不幸去世的亲人。
  他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该一辈子装聋作哑,到死都要“不知道”,否则,他什么时候“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
  用三条线路保证萧如薰对地方灾害的及时掌握,对于一些日常政务,萧如薰也要求地方政府在上报的时候主动进行分类。
  是哪一类的政务,是否需要紧急处理,是水利修缮道路修缮还是疏通河道,是出现土匪还是出现海盗,是修缮城池加固城防还是修缮城内仓库房屋,这些在地方上首先要进行分类。
  地方上分类运送之后,再送到中央通政司,由通政司做二度挑拣和送达。
  但是其中,奏表在送来的时候,地方上就会用分类的印章盖下相对应的大印,到了通政司之后,通政司也要盖上大印,无论其中缺少了哪一个大印,都会被直接追责。
  两种大印都是由萧如薰主持铸造的铜模制造而成,地方的就是地方的,中央的就是中央的,大印的花纹不同,字体也不同,且铜模被收藏在皇宫中由专人看管,地方和中央的官员都无法从中作祟。
  确保信息的通畅之后,萧如薰也对内阁进行了改组。
  内阁内的官员分成数个小组,小组组长和组员有一定程度的处事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由他们按照萧如薰确定的明确的规章制度处理。
  他们处理完了以后再进行交叉审理,一旦出现意见相左的奏表,就要重新讨论处理,确保将失误降到最低程度,而越过他们的职权的奏表就直接送给阁臣。
  每个阁臣有三到五名辅佐官员,帮助阁臣一起处理比较大牵扯面比较广的政务,而阁臣也有明确的处事权力。
  超出这个职权的奏表则直接送给皇帝,由皇帝乾纲独断。
  因此萧如薰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奏表要亲自处理,甚至还有一些阁臣觉得无法处理的棘手奏表也要上报给他,让他来判断该怎么做,一天下来,当真是非常疲惫。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
  有些天忙碌的时候,萧如薰要处理两百多份奏表,就算是少的时候也有一百二三十件国务要处理。
  遇到阁臣意见相左的疑难问题他还要亲自做决断,真的是连吃饭的时间都要挤出来。
  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的感受到了掌握绝对权力的皇帝是一件多么苦累的差事。
  也真切的感受到了朱元璋写那首打油诗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他也在处理政务非常劳累的时候,苦笑着对王锡爵对李廷机对叶向高念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劳累不堪渴望休息的情绪。
  但是,这只是一种感叹而已,如果有谁以为这是朱元璋太过劳累觉得自己需要分割权力给别人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谁都知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何况是皇帝。
  为了把这份劳累的权力掌握在手,朱元璋干翻了无数的竞争对手,还发动了八次北伐将蒙元逐出中原,然后又杀了不知多少大臣,杀人何止百万。
  为了把这份劳累的权力掌握在手,萧如薰发动一个阶级掀翻了另外一整个阶级,杀人如麻,未来也将不断的杀戮,直到死为止。
  他们是站在尸山血海之上才掌握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权力,也必然是站在尸山血海之上才能得到这份权力,除了站在尸山血海之上的皇帝,任何皇帝都不能得到这份权力。
  也不要说皇帝恋权,即使到了现代,那些商业大佬很多也是比鸡起得早,比鬼睡的晚,手握大权绝对不会下放。
  任何一个精英人士,他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总是不够用的,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一样。
  那些江南富足翁还就真的日高丈五犹拥被了?
  地位越高,职位越重要,权力越大,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越少,甚至近乎于没有。
  除了退休的人和不正常的人,连一个正常上班上学的普通人都没有天天睡懒觉的权利,要想这样,除非退休。
  更不要说是这个时代的皇帝了。
  所以皇帝可以吐槽,可以开玩笑,但是群臣谁要是相信了,那就纯粹是找死。
  很多大臣跟萧如薰合作也有一年多了,萧如薰是个什么性格他们也是一清二楚。
  铁血帝王不过如此。
  有问题可以讨论,但是做出决定之后谁敢质疑,谁要和皇帝唱反调,那就要想想自己的脑袋还要不要了。
  这只是皇帝的自我调侃而已,说的现代一点,粗俗一点,这叫装逼。
  但是这又不是单纯的装逼,一般的装逼是指没有能耐的人为了面子而吹牛,但是皇帝装逼,那就是真真切切的极度志得意满之后那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虚荣心的产物。
  这是一种实质上的炫耀,而非诉苦。
  这是极度舒爽之后的感慨,而非叫苦不迭。
  这是享受到了极乐之乐的皇帝才能说出来的话,才能发出的感慨。
  换而言之,皇帝乐在其中。
  朱元璋是在极度舒适的情况下写出这首打油诗的。
  同理,放到萧如薰身上也是一样。
  他很累,这是真的,很疲惫,很累,很想休息,但是同时,他非常快乐,快乐到飞起,快乐到了无以复加,世界上任何快乐的事情加在一起都不能和他现在的快乐相提并论。
  任何事情都要自己点头许可,任何国家大事都由自己乾纲独断,任何事情自己不点头就没人敢做,自己跺跺脚整个天下就要抖三抖,自己打个喷嚏整个朝廷都要忧心忡忡。
  随意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一个人心神不宁一整天,甚至让他疑神疑鬼到精神分裂。
  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无数人去揣测内里的含义,让他们忧心忡忡。
  随意的一道圣旨都能让满朝文武去预测未来朝廷的风向,让他们像自己的提线木偶一样动来动去。
  随意的一指,就有无数忠犬嗷嗷叫着冲上前去,按照自己的命令,去拼,去抢,去死。
  手握着真正的生杀大权,握着所有人的命脉,玩弄着这个天下的一切,这种感觉实在是……
  极乐之乐。
  掌握权力的快乐,他在现在,在眼下,在当下,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并且几乎为之沉迷。
  他很清楚的明白为什么人可以为了权力放弃一切。
  如果他不是更加清楚的明白历史的走向,清楚的明白这一切只是空中楼阁,他一定会彻底的沉迷进去,成为第二个朱元璋,把大秦治理成一个加强版大明,在二三百年之后,迎来一场革命,或者两场,然后土崩瓦解。
  因为这实在是太快乐了。
  太快乐了。
  所以明智的大臣对此一清二楚,不清楚的去翻阅一下《明实录》的太祖卷,就差不多可以预料萧如薰的行为模式了。
  萧如薰小小的吐槽一下,他们可不敢就真的当真了,要是说出什么“陛下如此劳累,何不让臣为陛下分担一二,臣实在担心陛下的身体”,那就可以等着人头落地了。
  伴君如伴虎,帝王心海底针,尤其是优秀的帝王,那心思,可不是普通女人可以比拟的。
  当今陛下的心思,那就更是如此了。
  他们也是经常受到萧皇帝这种有意无意的“试探”,每次应对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什么话让皇帝感到不满,直接把他们给撸下去。
  现在皇帝想要干掉谁,比朱元璋还要轻松。
  所以他们每每都拿唐太宗感叹自己变瘦了的典故“宽慰”萧如薰。
  陛下的确是劳累了,但是陛下如此勤政,百姓一定轻松了。
  真会说话,真是聪明人,大秦就需要这种聪明人。
  萧如薰就哈哈大笑,让他们继续回去办事,不准偷懒,他管饭,管饱管好,但是谁要偷懒,就没有饭吃。
  乾清宫变成皇帝办公室之后,阁老和皇帝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办公,遇到事情就直接互相商量着处理,萧如薰也能近距离监督他们和内阁职员的工作。
  同时,也方便对某些人的能力和潜力做一个比较完整的预估,然后直接可以看出哪些人拥有比较强的能力和潜力,可以在未来接任重要位置上的工作,甚至是最终进入内阁办事。
  现在大秦不存在什么翰林入内阁的规矩了,翰林院眼下只是一个修书修史的闲杂官衙,在萧如薰的安排下,集合了一大批闲着没事干的老学究,开始修《明史》。
  原来里面的翰林们在大秦立国前后杀的杀贬的贬,有才华而又可以和萧如薰站在一起的基本上都被下放到了各大部门进行工作,翰林院只剩下一些老迈的酸儒了。
  实在没理由杀,也不想被他们烦,更不想因为赶走他们让他们无处谋火炉而被人非议,于是干脆留下来让他们干点杂活。
  而之后内阁的官员们必然是从地下办事部门里面择优录取,任何人都有进入内阁的可能,任何官员都有最终成为帝国阁臣甚至是帝国首辅的可能,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被萧如薰彻底废除。
  而眼下进入内阁工作的年轻官员们在未来都会被派到地方,甚至是偏远地方,依照各自的政绩在未来逐步调回中央,主持帝国的一切运营,周而复始,代代不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