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萧平虏无需多礼,坐吧!”
宋应昌微微笑了笑,请萧如薰坐下,带萧如薰坐下,宋应昌掩口咳了几声,这才缓缓开口:“叫萧平虏见笑了,老夫这身子不争气,居然患了水土不服之症,虽没什么大碍,但是头疼脑热的也实在是难受,上了年纪以后身子大不如前,恢复起来实在太慢,无法处理军务,唯恐耽误了大事,这才急急忙忙的让萧平虏尽快赶来为老夫分担一二。”
萧如薰忙开口道:“经略公谬赞了,属下怎可担负如此重任?”
“你当然可以。”宋应昌忽然来了这样一句,把萧如薰说的有些愣神,宋应昌见状微微一笑,从枕头底下抽出了一封信递给了萧如薰:“叶公就是这样说的,老夫还从未见过叶公如此推崇一个人,不惜以自己的名节担保你的能耐,你又如何不能呢?”
“叶公?”
萧如薰一愣,接过这封信,抽出来一看,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弥漫在心中。
叶梦熊推测自己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此次的东征主将,所以提前写了封信给自己的老相识宋应昌,以自己的名节担保萧如薰的军略政略民略都是上上之选,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的难得人才,恳请宋应昌不要为难和束缚他的手脚,让他尽力施为,必可挽回大局,赢得胜利。
看完信件,萧如薰久久不能言,心中充满了对那位老人的感激之情。
“叶公大恩,不知何时才能得报啊!”
宋应昌笑道:“叶公为人一心为国,若非于国有益,他绝不会以自己的名节担保你,所以,萧季馨,打赢此战,是你对叶公最好的报答。”
萧如薰站起身子,恭敬的行了一礼:“属下必竭尽全力以报叶公宋公大恩!”
“如此,甚好。”宋应昌对身边的老仆示意了一下,老仆便端来了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经略的大印,宋应昌严肃地说道:“老夫身体不济,无法处置公务,即日起,由提督备倭总兵官萧如薰代替老夫处理一应公务,直至老夫病愈恢复为止。”
萧如薰接过了大印,再次行礼:“属下遵命。”
宋应昌轻轻松了口气,开口道:“这样,老夫也就放心了,不瞒季馨,老夫这些日子在辽阳也做了不少准备,和朝鲜王的一些大臣打过交道,对这里的事情也比较了解,能告诫季馨的就是,万万不能对朝鲜君臣期待过高,否则,必将误了大事。”
萧如薰点头道:“连自己的国家都守不住,还能指望他们什么呢?宋公,不知辽东是否有足够的军粮备用呢?”
“哦?季馨不打算让朝鲜人出军粮吗?”
宋应昌眯起了眼睛。
“哼!三都俱失,八道尽毁,他们还有多少粮食可以提供给大明呢?不仅粮食方面我们需要留一手做点准备,各种军械物资,包括军务联络,包括驿站专递的信息,包括进军道路,全部都要重新考察,重新处理,朝鲜人提供的情报基本上不能相信,甚至连朝鲜的臣子里说不准都有日寇的奸细,我军的军事情报也绝对不能向他们透露太多。”
宋应昌微微笑了笑:“不瞒季馨,这段时日老夫在辽阳也算是窥得一二玄机,朝鲜人如此希望我等快速入朝作战,却根本不提准备多少粮草之事,那是没安好心,若是被他们诓骗了把这四万多兵马带到朝鲜去,怕是还没开战就要被饿死了,老夫已经筹措了八万石粮食,够大军一两月之用,全部囤积在辽阳,正打算逐步运往边境,季馨以为如何?”
萧如薰点头笑道:“属下以为应当尽全力将粮草快速运抵朝鲜义州,在大军抵达齐备之前,务必将粮草全部运往义州待用,决不能对朝鲜的保证有一丝一毫的信任,自己的粮草还是得我们自己解决,一二月的粮草足够属下歼灭一股日寇,收复一些地区,到时候直接夺走日寇的粮草自用就可以。而且,宋公,属下以为,运送粮草军械这些事情也不能完全指望朝鲜人,朝鲜遭逢大败,人心惶惶,管理极度紊乱,各项物资极其缺乏,一两千人还好,四万大军所需要的东西,以目前的朝鲜来说,需要半个国家才能供给,而朝鲜王掌握的土地不过西北一隅,如何能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决不能指望他们战时征伐民夫来搬运,而要在战前,就让朝鲜军来搬运,我们还得准备相当一部分的运具,安排朝鲜军提前将粮草和部分军械运往大军沿途的一些兵站储存起来,另外责成朝鲜方彻底理清军队沿途驿站,保证前方和后方战况信息的及时传递,这样才能保证开战以后不出乱子。”
宋应昌皱眉细细思量一番,不住地点头:“季馨果然有军略,老夫未曾想到这一点,想来也是,朝鲜国土俱失,整个行政管理已经完全紊乱,根本不能有效支持前方战斗,要真是打起来,怕是军队抵达以后物资还堵在路上……事不宜迟,季馨速速安排,老夫这里自会静养身体,季馨不必担忧。”
萧如薰点了点头:“属下必竭尽全力!”
第七十六章
隐藏于历史之中的细节
从经略府邸出来,萧如薰就去往了辽东都司办公处,和一些官员认识了一下,交接了一些工作之后,就开始在整个辽阳巡视,看看已经有多少物资抵达,是否合格,够多长时间的用度,等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要知道,四万明军的补给消耗,便是一个极其可怕数字,一名明军士兵一天要消耗一升五合的粮食,一匹战马要消耗豆料三升,宁夏兵、浙兵、山东兵、宣大兵,明军总兵力四万八千余人,预计战马最少七千匹,合计一天要消耗大概七百二十石粮食和二百石豆料,如果要支撑两个月作战,便要粮食四万三千两百石,马豆一万两千多石。
朝鲜人的存粮和马豆的数量不知道有多少,但是现在想必倾尽他们的全力也不过支持明军三个月的消耗而已。
所以之前宋应昌下令明军集结在本国国境内,不要去朝鲜境内消耗他们为数不多的存粮,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事情需要先做好,他会亲自抵达朝鲜义州,面对面和朝鲜军臣商议这些问题,然后把明军的军粮全部带到朝鲜去,首先就开始安排军粮的储存,早一步让朝鲜人开始动起来,在明军集结完毕之前,要先把粮食的问题搞定。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粮草跟不上,那是致命的。
七天以后,萧如薰差不多已经理清了整个辽阳的脉络,下达了将所有军械物资全部运向镇江堡的指令之后,归还了经略大印,向宋应昌告辞,先行前往朝鲜义州。
他已经感受到了,一批辽东出身的文官和将军对他的不友善,以及他去查银库里皇帝预先拨付的二十万两军费的时候遇到的阻碍,若不是辽东巡抚郝杰相助,他还真进不去这个银库,一进之后就发现银子只剩下了十二万两,再问原因,八万两银子被拿去安抚辽东军了。
对此,支持萧如薰的郝杰也略有些无奈,他解释说,辽东军出身苦寒之地,一旦参军,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追求极端的享受,战场上极端勇猛善战,战场之外也相当的不守法度、戕害民众。
朝廷苦其军纪久矣,却怜其勇,姑且用之,这二十万两军费原本是肯定会落到辽东军手里的,但是萧如薰的战略计划被承认之后,战争主力变为了各省联军,而不是辽东军。
这让不少辽东军的将领对萧如薰极其不满,加上李成梁父子没能竞争得过萧如薰,萧如薰抵达辽阳之前李如松先一步抵达,和不少辽东军将领通了气,一起给萧如薰难堪,先拿走了八万两银子。
这种事情在大明朝非常普遍,在辽东更是家常便饭,就算打官司到皇帝那里也没个结果,郝杰这位著名的辽东军爆破手建议萧如薰暂且忍气吞声,等此战大胜之后,挟两战大胜之威,以及各省军心,再来收拾辽东军。
萧如薰点了点头,提走了这十二万两银子,记住了这笔账,带着三十名亲卫启程前往朝鲜义州。
经过义州的路途中,萧如薰经抵了镇江堡,按照宋应昌之前的军令,此时此刻位居辽东的各省军队都应该抵达了镇江堡备战,萧如薰要先行去检阅一下军队,现在驻防在镇江堡的这批军队应该是副总兵吴惟中和参将骆尚志率领的三千浙兵,本来还有两千多辽东骑兵在这里,但是朝廷令旨一下,辽东骑兵回原驻地驻防,撤离了。
各省军队都在开拔的路途中,最近的是山东兵,大概会在十五天之后抵达,宣大弓弩手会在二十天以后抵达,而较远的浙江鸟铳手、刀盾兵还有宁夏火器营虽然提早上路,但是也还有大半个月的路途。
大明军队整兵备战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超出了和日本人约定的五十天的日期,所以,这次出发,萧如薰还带上了那个日后东亚三百年第一大骗局的主角。
“沈惟敬,这一次把你从监狱里保出来,本督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这一回该怎么做,你应该很清楚了吧?”
萧如薰看着一旁坐在马拉板车里惴惴不安的沈惟敬,开口说道。
沈惟敬连忙回复道:“提……提督所言,小老儿知道,小老儿知道,小老儿定以三寸不烂之舌,叫那小西行长不知东南西北也!”
“还不止!等我到了镇江堡,你就渡江去平壤,不仅要让日人继续松懈等待,还要给本督弄清楚此时此刻日人在平壤的兵力数量及分布,朝鲜人的情报本督不相信,本国的情报还没有汇聚到本督手里。听说之前辽东参将佟养正派他的侄子去朝鲜军中观察,现在他的侄子死了,我们就没了一双眼睛,现在,本督要你去做这双眼睛,平壤开战之前,本督要知道小西行长的一切消息!”
萧如薰意味深长的这样说道:“你知道,石部堂他们只是拿你做弃子,需要的时候捧你一下,不用的时候自然可以甩开,那是文臣的一贯行事风格,而本督不同,本督是武将,不问过程,只看结果,而且有功必赏,本督给你的任务你完成了,本督就给你足够颐养天年的银子,还把你改名换姓送回老家,如何?”
沈惟敬忙跪伏在板车上叩首:“小老儿多谢提督大恩!”
“嗯!”萧如薰点了点头,然后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遂开口道:“本督还有一件很在意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小老儿听着,提督请说。”
沈惟敬抓紧了这根救命稻草。
“之前本督在辽阳看了祖承训的审讯书,觉得里面疑点颇多,祖承训说,他率兵奔赴平壤之时,五营朝鲜向导跑没了四营,入城之后,先锋队被藏在各处民房里的日寇铳卒击杀大半,大军入城交战,似乎也被早有防备的日人给各个击破了。更关键的一点是,他说,他撤出平壤之时,与他随军行动的朝鲜将李薲居然和追击而来的日人将领交谈了几句,日军稍微退却,然后日军又追击上来,接着李薲又率兵击杀了几十个日寇,最后才跟上来护送祖承训撤退,本督怎么想怎么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沈惟敬何等精明,此刻为了保命更是把智商提到了巅峰状态,一下子抓住了要点:“提督的意思是,朝鲜人里有倭人的内奸?出卖了我大军的行动计划?”
第七十七章
弄瞎倭寇的眼睛
“对!而且是一定!”
萧如薰点了点头:“照常理来说,败军之将仓皇撤退期间,想的只是如何逃命,祖承训既然知道已经战败,如果他是为了推卸责任给李薲,只需要把李薲与日寇交谈的部分写在报告里就行了,何必画蛇添足,又把之后那矛盾百出之事说出来,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沈惟敬立刻附和道:“所以,将军怀疑,那个朝鲜将李薲真的和倭寇有关联?”
萧如薰说道:“起码有八成把握,这个李薲很有问题,祖承训当时是仓皇逃窜,他来不及思考这里边的内涵,他只能把他所看到的完完全全复述一遍,却不知是为何,朝鲜方面不承认,我朝方面也不想深究,这才把这事情也压了下来。但是细细想来,朝鲜一败再败,几乎亡国,有那些个心思不纯之辈暗中投靠日寇,想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投靠之后,总是需要投名状,于是,他们出卖了祖承训的行军计划,李薲肯定只是其中的一人,是执行者,整个朝鲜朝廷里,一定有那么一批人已经和日寇暗中接洽了!”
沈惟敬大惊失色,越琢磨越觉得萧如薰说的很有道理。
“那,那将军需要小老儿另外做些什么?”
“用你的眼睛仔细看,仔细听,任何一切不同寻常的事情,都给本将牢牢记住,任何一个异常点,都可能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大战在前方进行,后方却掩藏着一双敌人的眼睛,叫本将如何安心!大战之前,本将定要揪出这群逆贼,弄瞎日寇的眼睛!”
萧如薰恶狠狠的望向了鸭绿江的南方。
抵达镇江堡之后,萧如薰派人将沈惟敬秘密送往江边渡江,自己则出发进驻了镇江堡,镇江堡外,大量的粮食和军用物资正源源不断的运抵,已经知道萧如薰即将抵达的驻军吴惟忠、骆尚志和事先出发抵达此地的军中赞画袁黄出城迎接。
萧如薰对这三人充满了兴趣。
吴惟忠、骆尚志二人,乃是戚继光的嫡系下属,他们所率领的三千浙兵刀盾手乃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头戴白幍巾,身以赤白青黄为衣,而皆作半臂,完全是一副当初横扫浙江福建倭寇的装束,还保留着戚继光留下的军魂。
浙兵之所以广为朝鲜人所崇拜,不仅仅是战斗力强横,面对面砍杀日寇如砍瓜切菜,更在于其军纪优秀,辽东骑兵对上日寇也能如砍瓜切菜一般,但是军纪太差,而且经常杀良冒功,浙兵的字典里,从未有过这四个字,戚继光虽然死了,可是他的精神还没死。
吴惟忠和骆尚志是这支浙兵的首领,南兵的代表,当时跟随戚继光在东南抗倭,然后又去了北方蓟镇镇守,戚继光罢职之后忠心耿耿的跟着南下广东,知道戚继光病死才又被启用,带这自己的老部下忠心耿耿的守卫海疆,在生命的后期依然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在朝鲜将日寇的野心彻底砸碎。
可以说,他们生来就是为了打倭寇,为打倭寇而生,也为打倭寇而死,完全可以信任并且委以重任,等剩下的七千浙营步军抵达之后,也可以一起交给他们统领。
至于袁黄,这位老人家真乃文理双全,在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和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这些方面全都有造诣,农学家工学家军事家天文学家,甚至还是慈善家,开创“功过格”的方式进行道德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修养、完善人生的目的,可谓是大明朝的诸葛亮。
因为年幼时目睹倭寇横行家乡残害乡人,袁黄对倭寇有彻骨仇恨,此番终于得到打击倭寇报效国家为乡人复仇的机会,六十岁的老人家慨然因命,奋而出征,提前一步抵达军队集结点,为大军前进出谋划策。
“末将吴惟忠(骆尚志)拜见提督!”
“赞画袁黄见过萧平虏。”
萧如薰远远的下了马步行过来,三人一起迎上,萧如薰笑着回礼:“二位将军免礼,袁公免礼。”
说完,萧如薰打量了一番三人,见吴惟忠骆尚志皆虎虎生威,袁黄自有一股仙风道骨之气,便暗赞人的名树的影,名声都不是白给的,而此时袁黄三人也在打量着萧如薰,说实话,得知宁夏功臣萧如薰挤掉了李如松出任此次的征倭主将,他们还真是有些惊讶,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挤掉了四十岁的沙场宿将,怎么听怎么奇怪,虽然掀翻巨城的确可怕。
但是他既然来了,定然有他的本领,看他剑眉英目相貌堂堂,自有一股沉稳干练之气,三人便知道此人不简单。
“萧平虏初来等地,我等略备薄酒,为萧平虏接风洗尘,请。”
袁黄面带笑容。
萧如薰笑着摇了摇头:“多谢袁公和二位将军好意,还是不了,战况紧急事务繁多,本将只是途经这里,带检查完军备之后,今天就渡江前往义州拜见朝鲜王有要事相商,之前已经通知了朝鲜王,要尽快赶去才好。”
哦?
袁黄三人面面相觑,颇有些吃惊——这位年轻的将军责任心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