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坚(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355

而且阿拉伯人一旦不稳,危害要被现在国内的基督徒要大得多。谢菲尔德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亚美尼亚人,而恩维尔帕夏则考虑到了其他方面,希望人口占少数的亚美尼亚人,能够对中东人口多数的阿拉伯人形成制衡。
因为这个原因,恩维尔帕夏还是表示对谢菲尔德的建议进行考虑。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相信威廉帕夏,你不要做对奥斯曼帝国不利的事情。”恩维尔帕夏仔细权衡了之后,还给与了支持。
“没准这就是对奥斯曼帝国一个的正确决定呢?”谢菲尔德呵呵一笑道,“我统治这片土地,可以遏制阿拉伯人的蠢蠢欲动,也可以部分担负起来抵御英国人的渗透。在困难的环境当中,还可以选择不利的环境,和相对有利的环境。”
英国人在中东渗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样阿拉伯人作为主要人口是不是和突厥人一条心?更不要提还有伊朗,要知道伊朗人和突厥人,可是为了争夺伊拉克几次大打出手的。
伊拉克的主要人口为什叶派,就是伊朗和突厥争夺伊拉克的产物。总而言之中东的事情绝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非常非常的复杂。
像是这种地方,要不是老天爷赏饭吃有着庞大的石油资源,谁愿意过来拼命?
最重要的是,谢菲尔德非常会办事,哪怕这件事对奥斯曼帝国也是有利的,他也照样付钱,关系是关系,有利是有利,但钱也是要给到位的。
忽然之间,奴隶主身上的国际主义光环,在恩维尔帕夏眼中就闪闪发亮了。
有了一百万美元,威廉帕夏身上的道德光环,闪耀整个君士坦丁堡。在奥斯曼帝国处在艰难的时刻,谢菲尔德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帮助这个伟大的帝国。
刚开始恩维尔帕夏还只是愿意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帮忙,现在已经有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思,而且他绝对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是处在亲德派的控制之下。而且通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算是小小的挽回了一丝颜面,这当然也归功于刚刚政变成功的亲德派。
处在恩维尔帕夏的角度上,虽然他是一个亲德派,但主要也是为了奥斯曼帝国的自救,处在奥斯曼帝国的角度上考虑,它是很难相信任何一个强国的。
毕竟所有列强都有前科,五年前德国支持奥匈吞并了法律上仍是奥斯曼领土的波斯尼亚;三年前列强中最弱的意大利也能从奥斯曼身上撕下一块肉;而仅仅之前,巴尔干战争中在帝俄的支持下巴尔干诸国几乎夺去奥斯曼的全部欧洲领土,而英国的调停方式居然是让奥斯曼认栽并把君士坦丁堡国际化。
所以在世界大战之前,奥斯曼帝国的处境处在一个非常可怜的位置上,这个之前横扫欧亚非的强大帝国,想要两个阵营的强国保障自己的生存,这些列强却都不愿意做出口头保证,也不能说一个国家都没有,承诺奥斯曼帝国可以独立的国家,叫俄罗斯帝国!
如果十几次俄土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还能相信俄罗斯帝国的话,奥斯曼帝国也是真的天真到了极点。唯一愿意给与安全保证的国家是世仇,至于其他国家几乎都和海军大臣丘吉尔一样,认为奥斯曼帝国的作用,就是两艘战列舰。
和这些欧洲国家相比,当今的世界首富挥舞着钞票,表示原因帮助君士坦丁堡制衡亚洲领土上的分离势力,看起来就无比的良心。
恩维尔帕夏走了,带着奴隶主的深切愿望返回君士坦丁堡。
“老板,这个人可靠么?”布朗在和谢菲尔德将恩维尔帕夏送走之后问道。
“你觉得我可靠还是俄罗斯帝国更加可靠一点?”谢菲尔德对着自己的部下发问,“我们家可以说是为了奥斯曼帝国服务了几十年了。说实话对合众国都没有这么忠心过,虽然是为了劳动力的贸易问题,可几十年的合作下来,总应该有一些信任了吧。我甚至还组建了雇佣军团帮助奥斯曼帝国抵御意大利人的进攻,这么长时间加上这么大的力度,还不足以得到奥斯曼帝国的信任么?”
布朗问的是恩维尔帕夏是不是可靠,谢菲尔德则是反问自己是不是比俄罗斯帝国可靠,尤其是对奥斯曼帝国来说。
现在君士坦丁堡做出这样的决策是非常正常,巴尔干战争才刚刚结束,迁徙一个不算可靠的民族是有民意的。只要恩维尔帕夏愿意帮忙,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谢菲尔德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希腊虽然独立了,但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国土上,还是有不少希腊人存在的,在几天后君士坦丁堡拿出来了决策之后,不仅仅包括亚美尼亚人,还包括了现在留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希腊人。
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似乎第三次巴尔干战就要爆发了,希腊和奥斯曼帝国进行唇枪舌战,同时奥斯曼帝国暗地里加快了迁徙速度。当地士兵将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从家中拖出来,宣布将这些人流放中东。
第656章
和平主义者
首先上来找谢菲尔德麻烦的是咫尺之隔的英国海军基地司令,威廉帕克尔。对于这个骤然闯入大英帝国势力范围的美国首富,他有着一肚子的怨恨,尤其是十几年前,奥斯曼帝国将科威特附近,给了这个不是自己国家的帕夏作为领地,这样一处重要的据点不在手中,让英国人对此非常不满。
如果说当初的一小块领地,还是令人接受的话,这一次这个美国首富到达科威特之后,和奥斯曼帝国的掌权者见面后,弄出来的动静就令人忍无可忍了。
搂着玛丽毕克馥的谢菲尔德,就这么让美国甜心坐在自己的腿上,见到了这位英国海军基地司令,对对方傲慢的姿态充耳不闻。
“混了这么多年,还只是一个准将?”谢菲尔德对傲慢的英国人没有好印象,知道人家是过来发难的,开口就是滚刀肉的口气道,“威廉帕克尔是吧?也是第一次见面。不知道来到我的宫殿有什么指示?”
“君士坦丁堡宣布将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迁徙到你的领地当中,是不是有这件事?关于这种非常令国际舆论指责的事情,不知道首富先生有什么说的?”还没轮到自己傲慢,眼前的美国首富先傲慢上了,威廉帕克尔直接怒气冲冲的开口指责道。
“哦,这件事,这好像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政吧?和你们英国人有什么关系?”谢菲尔德带着讥笑的口吻道,“还是你觉得,奥斯曼帝国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真是太可笑了,我这一生就没见到这么可笑的事情。”
“你要考虑清楚,你是在和谁说话。”威廉帕克尔准将恼羞成怒,话音刚落,一群黑金公司的职员冲了进来,纷纷持枪瞄准了这位英国准将。
谢菲尔德耸耸肩,让自己公司的职员把枪收起来,故作姿态道,“我们怎么能把枪对准大英帝国的将军呢,人家可是这个世界的霸主。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内政,都能够找到一个美国商人发难,多么有意思。”
拍了拍玛丽毕克馥的大腿,让美国甜心坐在一边,谢菲尔德站起来走到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威廉帕克尔面前,轻声道,“虽然我也是英国移民的后代,但我就看不上你们英国人的盛气凌人,都到了人家的地方,带着几个士兵就来发难?你太不把我这个合众国首富当回事了,别说是你,就连波斯湾的英国舰队,我一声令下它也说没就没。”
“你敢,这只不过是大英帝国的一小支舰队,你的四艘战列舰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什么都算不上。”威廉帕克尔的态度丝毫没有缓和道,“就连美国也不是帝国的对手。”
“欢迎大英帝国马上侵略美利坚合众国,我觉得纽约是一个好的登陆地点,然后北方驻守加拿大的英军南下,说不定还能再来一次火烧白宫。”
谢菲尔德手舞足蹈,说出来的话不但让威廉帕克尔愣住了,甚至让玛丽毕克馥也大吃一惊,美国甜心还是接触奴隶主的时间短,要是不在宫殿当中的娜塔莉亚,绝对不会对此惊讶。
奴隶主规划出来的进攻路线,首先必须波及到杨基佬的地盘。而且谢菲尔德有恃无恐,心里还认为这是吞并加拿大的一个好机会。至于英国人入侵会死多少人,为了合众国的壮大和发展,这些人死了也是活该。
作为一个优秀的帝国军人,威廉帕克尔发誓,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
“是我建议的君士坦丁堡,迁移边疆地区的基督徒。我为什么要给出这样的建议,根本原因不还是你们欧洲人做的好事么?巴尔干同盟各有支持者,你们每一个国家都掺和在其中,现在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土已经独立了,这些国家的基督徒驱逐了当地的和平教徒,他们涌入了奥斯曼帝国在亚洲的领土。”谢菲尔德一脸我有钱我就有理的样子开口道,“这些和平教徒被驱逐出了家乡,带着满腔的愤恨,仇视亚洲的基督徒,这就和你们这些国家没有关系了?”
“首先我必须承认,奥斯曼帝国在宽容这一点上,远远比你们这些欧洲国家做的要好。这个国家国内的掌权者,对基督徒的压制,可以说比你们这些欧洲人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变了,两个宗教的族群已经开始了不信任,我是在帮助奥斯曼帝国安心,同时也是在救基督徒的命。你懂个屁,我一声令下,科威特的基督徒能用吐沫把你埋了,你竟然还敢出现在我的面前指责我?真是太可笑了。”
虽然谢菲尔德在合众国内部推行白人至上,但不代表他就不会政治正确那种言辞。离开了合众国,在威廉帕克尔这个英国准将面前,奴隶主的道德制高点相当的稳健。摇身一变纽约黑人社区暴动的元凶,在中东就成了和平主义者。
“现在希腊人受到了迫害!”威廉帕克尔再次开口的时候,底气已经没有这么足了,但是还是强调了奥斯曼敌国强制迁徙的坏处。
“对,希腊王国对此确实是应该抗议的。但是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巴尔干战争的时候,他们怎么不考虑在亚洲的同胞?”谢菲尔德嘿嘿直笑,“驱逐国内的和平教徒时候,怎么不考虑奥斯曼帝国的亚洲领土上,还有和他们一样说希腊语的族人?既然希腊人可以这么做,奥斯曼帝国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做?”
见到威廉帕克尔还要开口,谢菲尔德制止了对方的话,主动说道,“我会为此给涉及到的国家一个合理的解释,用不了几天的时间。”
“好吧!”气势汹汹而来的威廉帕克尔,在奴隶主的道德制高点上败下阵来。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说的就是这位英国准将了,等到对方离开了,玛丽毕克馥在小心翼翼的开口道,“他可是英国海军的将军。”
“英国海军的将军多得很,合众国的首富就我一个。这帮虚伪的英国人!”当着玛丽毕克馥和一群保镖的面,谢菲尔德面色冷漠的道,“从当初英国人背弃了联盟国开始,英国人在我们家眼中,就已经是不可接触者了,我看他们还能嚣张几年。”
话虽然是这么说,谢菲尔德还是要对建议奥斯曼帝国迁徙居民的事情做出解释的。首先一定要以慈善的名义,别管是不是慈善,他说是就是。
给国内的国联社发了一封电报,这是奴隶主亲自对这一次的迁徙建议做出的表态。
人类灯塔的面子还是要的,所以必须表面上要冷静客观中立,然后就是为迁徙族群的举动做出辩解,刚刚开始谢菲尔德就进入到了和平主义者的状态。
顺便还为自己的电影时间机器打了一个广告,虽然已经在合众国收割完票房了,但没准还可以在别的国家获取利润呢。
时间机器这一部电影当中,就有世界大战爆发的桥段,虽然只是作为背景出现。
奴隶主只是借用了电影里面的桥段,对接连两次爆发的巴尔干战争进行了批判,并且呼吁欧洲的主要强国珍惜人类和平。
站稳道德制高点后,谢菲尔德就对建议奥斯曼帝国的族群迁徙令做出了解释。表示在巴尔干地区生活的和平教徒被驱逐之后,怀着满腔的愤恨,对奥斯曼帝国的基督徒十分仇视。
同时也赞扬了奥斯曼帝国长期以来,对国内不同信仰的族群宽容态度。为此谢菲尔德提出了一个叫多元化的词汇,这个一百年后欧美的政治正确,直接被他用在了奥斯曼帝国的身上,这样说也没有错,奥斯曼帝国的基督徒可以做大维齐尔,基督教国家的和平教徒,肯定做不了首相。
因为巴尔干战争的爆发,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族群对立加剧。在这个问题上,谢菲尔德还批判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危害,造成的恶劣影响。又是一个后世的政治正确!
还用合众国总统威尔逊经常说的一些话,绑住合众国政界的支持。这一片呼吁和平,支持奥斯曼帝国区域自治的文章,就直接借着谢菲尔德本人控制的国联社,开始在世界范围之内,对这一次建议奥斯曼帝国迁徙族群做出了解释。
表明这一次的迁徙,恰恰是为了阻止更加激烈的族群对立出现。同时批判欧洲国家在战争态度上的自私,而且对一些族群远远称不上是宽容。
这一片社论甚至剽窃了一部分后来威尔逊总统提出来的十四点原则,虽然众所周知,十四点原则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只是威尔逊理想主义的自说自话。但奴隶主知道,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威力太强了,可以说是美式驰名双标的指导方针。
“如果希腊王国真的爱护自己的人民,在驱逐和平教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希腊人生存问题。至少很多事情上,所谓的欧洲文明世界,远比不上奥斯曼帝国的道德标准。”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建议奥斯曼高层迁徙族群的问题上,谢菲尔德理直气壮,甚至还说自己是和平主义者。
第657章
巴格达铁路计划
“目前很多报纸都已经跟进了,老板你对奥斯曼迁徙令的表态,至于现在的结果?”布朗看着自己的老板,没有说出来。
谢菲尔德从和玛丽毕克馥腻腻歪歪的状态中出来,一点也没有意外的道,“应该不仅仅是反应冷淡,估计都把我为奥斯曼帝国唱赞歌的行为理解成白痴了。没有什么好意外的,现在这个世界,欧洲哪怕是一个欧洲小国,不管这个国家多么的穷困,和合众国相比是多么的不值一提,都存在着一种谜一样的优越感。他们在评价合众国的时候,都带入英国人或者法国人的角色,完全的不可理喻。”
布朗没有说话,但谁都能看出来他默认了自己老板的话,谢菲尔德接着道,“我发表这一篇文章只不过是表明我们的立场,至于欧洲人听不听那是他们的事情。反正他们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我们何必怕他们呢?”
并不是奴隶主已经觉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合众国已经绝对和欧洲列强有一拼了。他真没有这个意思,只要看到一九二七年索尔维会议参加者的科学家合影,就知道在科技领域上,一战后的欧洲科技仍然是领先合众国的,重量级的科学家都是欧洲人。
合众国反超英法,真的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为标志性事件。还要拉上苏联的帮忙,美苏合力将英法踢出场。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合众国还要被迫让英法喂二十年的屎。再合作个二十年,才会正式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带头大哥。
但现在的合众国可以说已经自保有余,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强国这么多,彼此实力都相差不远,谢菲尔德当然敢没事就崩英国人两句,反正现在德国人比合众国目标大,他怕什么?
“我甚至可以吓唬吓唬英国人,比如说放出风声,要帮助德国人修建巴格达铁路。我看英国人到时候是一个什么反应。”哪怕被一堆欧洲国家的舆论抨击,谢菲尔德也不把舆论当回事,他自己就有国联社,太知道骂人是骂不死人这个简单道理了。
他一个奴隶主什么无耻的事情没做过?还怕被外国掏粪工骂几句?
“巴格达铁路?”布朗虽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官,但谢菲尔德是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个国王,联合公司这些部下都是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什么政治经验。所以对英德在巴格达铁路上的较量,处在仅仅听说过的程度。
“没错,就是让英国人多愁善感的巴格达铁路。”谢菲尔德面带讥讽的笑着道,“这几年英国人睡觉做梦都在喊,德国人,不要!”
巴格达铁路是德国为争霸世界,推行东进政策,把势力伸入近东,力图修建一条铁路,使之与欧陆铁路相联接,成为一条自汉堡、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直抵波斯湾的大铁路。这一铁路不仅使德国势力控制土耳其;而且严重威胁高加索、波斯等地区和英属印度。因此,遭到俄、法尤其是英国的反对和阻挠。
说实话奴隶主觉得一条铁路不足以改变现在各国的态势,真不知道英国担心什么。难道多了一条铁路,德国人就能抵消帝俄庞大国土带来的陆权优势?至于威胁什么英属印度,纯粹是英国人自己被害妄想症爆发。
不过谢菲尔德虽然这么想,但也知道在世界霸主位置上的国家,就是这样的敏感多疑。一百年后合众国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想法。做不做的到先不说,有这个趋势已经足够让既得利益者心惊肉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