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坚(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355

“本来就是一个事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人数不够在当地压制本地土著,就让你们帮忙。就像是英国人在殖民地愿意用印度人做警察一样。”谢菲尔德轻轻一叹道,“所以你们应该明白,今天在不是你们的土地上能够称王称霸,应该感谢谁,别感谢你们的祖国,据我所知不论是明朝的万历还是清朝的乾隆,在马尼拉大屠杀的时候,反应都是杀得好。”
谢菲尔德这个垄断资本家,还是趁着这样一个机会,和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菲律宾华人买办,谈及了利益关系,双方联合公司拿大头,华商拿小头的关系尽可能的保持下去,这样对大家都好,从历史意义上来说,这是双方结成的反动同盟,共同对付菲律宾人的反抗。
“他们很听你的话!”玛丽毕克馥跟着谢菲尔德离开之后,轻声问道,“是这样么?”
“他们都是我们对付本地菲律宾人的助手,华人这个群体有个毛病,有时候又想赚钱又不想出力,什么好处都想要还不想站立场。在我们合众国的机构面前,一副忠实可靠的样子,在菲律宾本地人面前,又觉得可以和本地人打成一片,太聪明了,聪明到了觉得可以两边通吃,我和他们说明白对大家都有好处。”
“是这样,我们不能甩开他们直接统治菲律宾么?”玛丽毕克馥有些单纯的问道。
“不能,就像是大英帝国借用印度人控制其他殖民地一样,在东南亚这个地方,我们必须借用华人做一些不方便的事情。我的小甜心,你可真天真。”奴隶主扯了玛丽毕克馥的脸蛋一下笑道,“过了马六甲海峡,你会看见类似的操作。只不过族群不同了!”
有两艘战列舰护航,谢菲尔德的下一站是西澳大利亚,观摩了一下自己的庄稼涨势如何。澳大利亚最具价值的铁矿已经开发出来了,对西澳大利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科威特已经建立起来了巨大的粮仓,这座粮仓将在世界大战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对粮食而言,气候越是干旱越是有利于保存。科威特已经堆积了如山的粮食,可以为同盟国提供足够的支持。
一个月后,谢菲尔德到达了印度果阿,两艘法国制造的孤拔级战列舰,同样挂着南方十字旗等候在这,世界第十大海军的所有人,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去了果阿总督府做客,至于汇合的四艘战列舰,就停在葡属果阿的外海。
果阿教堂林立,这里的人口和印度人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拉丁人殖民向来是不排斥和当地人通婚的,在合众国白人至上人的眼中,这是人种退化,和当地人通婚的人应该强制绝育。
当然奴隶主已经离开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风气的国家,到了果阿这里肯定不是上门打脸来了,怒赞葡萄牙对海外属地一视同仁的政策,这充分表明了葡萄牙王国的仁慈。
“威廉先生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人,真是令人羡慕。”总督阿布莱克意有所指的指着港口的方向,四艘战列舰的轮廓还若隐若现。
“不过是和一些国家的关系还算不错。”谢菲尔德故作谦虚的道,“这种战争机器,对于朋友而言从来都是助力,我不能代表合众国的立场。不过如果联合公司能够得到葡萄牙总督对葡萄牙企业的同等待遇,我可以保证,不论以后南亚这个地方发生了这么事情,我都支持葡萄牙政府永永远远占领果阿,这就是葡萄牙人的地方,永远都是。我会尽我一切的力量帮助葡萄牙王室,不管是战列舰还是飞艇,只要我有的,我都可以帮忙。联合公司把果阿设立为在印度经营的总部,自然是要和葡萄牙保持和睦的关系。”
作为暂时的世界第十大海军所有者,谢菲尔德目前还是很有底气的,印度独立后,连核弹都出现了,怕什么?大不了直接在果阿架上核弹发射架,他就不相信新德里敢乱动。
“我本人一直非常非常的赞赏联合公司,我们可以合作。”阿布莱克认可的点头,时至今日葡萄牙早已经不是那个殖民帝国了。而且因为葡萄牙本土不大,在殖民地的管理上一直倾向于可以谈,只要不独立的话,很多权益都和本土一样。
现在有这么一个实力强大的公司,愿意主动提出帮忙,阿布莱克正式求之不得。
“如果不是我的妻子十分聪慧,我很多事情可能没这么容易达成。”奴隶主有感而发,娶一个法国贵族女性,现在想想还是很有好处的。很多欧洲国家就认这个!
世界第十大海军随后和果阿的葡萄牙舰队,举行了一场演习,不过在奴隶主眼中,就是随便乱放了两炮,表明一下合作的立场。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英国驻印度舰队司令的耳朵当中,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意味莫名的道,“这个美国首富是一个瞎胡闹的人,放在三百年前可能是一个卓越的冒险者,可现在这个年代没有他的作用,看看他组织的雇佣军在北非的表现,就像是非洲的土著一样。”
在印度舰队司令的眼中,一个有钱把脑子烧坏了的美国首富在胡闹,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成看不见,根本就不需要有所反应。
在果阿呆了几天的奴隶主,等候了几天终于确定了一件事,自己所为的世界第十大海军,在英国人眼里什么都不是,直接就被无视掉了。
“希望战后你们也能够这么傲慢!呵呵!”谢菲尔德一声冷笑,再次起航直奔这一次出来旅行的目的地波斯湾。
第654章
亚美尼亚问题
如果同盟国加上意大利的话,刨除发展海军极度劣势的帝俄。现在协约国对比同盟国海军的吨位是,英国皇家海军对阵德国海军是二百七十万吨对一百三十万吨。法国海军是九十万吨对意大利奥匈的八十万吨。
至于帝俄的两支主力舰队,黑海舰队过不了奥斯曼帝国那一关,只要海峡封闭黑海舰队就完蛋了,至于波罗的海舰队也处在德国公海舰队的封锁当中。
英国不可能将全世界的军舰都召集回去围堵德国人,在海军力量上,如果同盟国有意大利王国的加入,就会显得非常势均力敌。
法国海军纸面数据还是非常可以的,这也是奴隶主钞能力发挥作用的关键之处。法国海军有九十万吨的军舰,哪怕面对意大利和奥匈联盟,实力也在两国之上。
在经过了将近一百天的航行之后,被四艘战列舰护航的庞大船队,自海峡进入了波斯湾。到达了最终目的地,威廉帕夏的科威特领地。
“这个地方不管是什么时候来,都热的令人发慌。”谢菲尔德一踏上这片金黄色的土地,便感觉到了非常大的不适,难怪有着世界热极的外号。
连娜塔莉亚和玛丽毕克馥也香汗淋漓,对异域风情的憧憬早已经烟消云散,走上汽车在颠簸的路上行驶,布朗坐在前排不好意思的开口道,“老板,这里的道路差了一些,其实我们修过路,只不过水泥很快就干裂,沥青在炙热的阳光下像是浆糊一样,真是没有办法,后来也取石材,扑了这条路。”
“肯定是成分哪里不对,还有改进的必要。不过这条路也不错,至少质量很高。没准五十年也不会毁坏。”谢菲尔德看着还算整齐的路面开口道,这种用石材扑的路面,他上辈子其实见过,家乡就有这样一条路,那个质量真是太棒了,从他出生一直到被拆掉,没有哪怕任何一段路出现开裂塌陷。
布朗引领从国内来到这里的老板,走进了一处中东风格的宫殿当中,这一处宫殿已经经过了改造,水电齐全,和中东其他地方相比显得非常现代化,全功率运转的空调终于他带来的两个女人感觉到了舒适。
“那我现在就往君士坦丁堡发电报,告诉恩维尔帕夏老板已经到了!”把谢菲尔德一行人带到了宫殿后,布朗得到首肯之后便匆匆离开。
这一天谢菲尔德度过了在阿拉伯地区的第一个夜晚,神灯并没有出现在他的梦中。
目前科威特领地包括已经归他管理的巴士拉省,面积大概两万多平方公里,当地人口五十万,基督教东方教派占据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中东长期都存在基督教,谢菲尔德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中世纪西亚其实远远比欧洲要更加文明,现代医学当中的外科分类,也不是欧洲人发明的。而是起源于阿拉伯医学的概念。
十世纪阿拉伯医学已经有了外科手术的概念,阿拉伯帝国的医学非常注重眼科疾病,而且具有很高的诊断与治疗眼科疾病的技艺。几乎所有的医学著作都有专门的篇章论述眼科疾病。阿拉伯人是白内障针吸术的发明者。
阿拉伯眼科医生在手术中使用一系列自己发明的手术器械,例如开眼器、拉钩、细小的手术刀和拨针。阿拉伯的医生创建了现代眼科学学科的雏形。阿里哈桑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于眼球的生理解剖和视觉原理的认识。今天眼科医生使用的“视网膜”、“角膜”、“玻璃体”及“前房液”等专业术语大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同时阿拉伯帝国也存在医学院,专门教授学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
强大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对基督教徒比欧洲人对和平教徒好多了。中东各个国家都存在数目不小的基督徒,至于这些基督徒在现代社会什么时候开始从中东消失了,这就要问伟大的人类灯塔合众国了,合众国后世不断干掉世俗化的阿拉伯政权,扶持起来的都是穆斯林的政权,自然导致中东基督徒大量减少。
所以说这种事,根本不是两个群体相似就一定是好事,血浓于水在某些时候只是一个坑老乡的借口而已。
在恩维尔帕夏还没到巴士拉之前,顶着炎炎烈日,奴隶主开始对自己的领地进行一番初步的考察,因为在果阿的时候,没有被英国人所重视。所以在见到附近的英军基地,他也当做没看见,不准备上演血浓于水的戏份,他的妻子可是法国人。
在科威特港口的码头上,黑金公司的员工正在用机械卸下船上的三百一十毫米的列车炮零件,经过重新拼接后,将会构成防卫科威特的主要力量,总数一共是二十门。
“整个领地从现在开始进行军事化管理,我要一支超过五万人的武装力量。”把目光从繁忙的港口收回来,谢菲尔德踩在黄沙上对着波斯湾基地的负责人布朗道,“其中黑金公司至少要有一万人,剩下的从中东各地的基督徒里面挑选。这样用起来更加的放心一些,已经建好的粮仓都装满了么?”
“足够装下五十万吨,还有放在仓库的轻武器足够武装五万人,只是火炮还有所欠缺。”布朗侃侃而谈,显然这些数据都存放在他的脑子里。
“马上就到,缺什么直接说就行了。”谢菲尔德点点头似乎在想一些什么事情,“我不在乎投入多少,但是奥斯曼苏丹交给我的领地,我一定要抓在手里。我希望经过训练之后,这支武装力量至少能够对付中东的英国军队,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和北非战场的瞎胡闹不同,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可是我的。”
谢菲尔德想要借助一战来促成一些事情,比如在奥斯曼帝国战败崩溃之后,合理合法的建立起来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对阿拉伯人他倒是不在意,有个万八千的军队,已经足够在二十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称王称霸了。
有一个因素却不得不考虑,那就是中东的英国军队。虽然大英帝国目前有一个在谢菲尔德眼里,历史地位仅次于苏联戈地图的大英内奸丘吉尔,但人家毕竟现在还不是首相。英国这个国家还是很强大的。
但只是海军强大,陆军的水平在准一流的段位上,和法德这种陆军强国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战争一旦爆发,英国动员起来的陆军必然要在欧洲战场上。还有多少军队在中东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只剩下象征性的力量,奴隶主也不是不敢对抗。
只要一想想脚下的黄沙下面有多少石油,别说一个大英帝国了,就算是现在外星人侵略地球,波斯湾的石油也可以给奴隶主带来勇气。
万里迢迢从国内运过来的列车炮,就是用来对付中东的英军的,不然难道是对付阿拉伯人的?波斯湾是一个海峡,列车炮的作用会放大,而海军的机动性则会缩小,只要陆地上面的兵力足够,没什么不能打的。
现在奴隶主就希望,英国人能够看在同文同种的份上,让自己达成目的。不然的话,他往英国人背后捅刀子,也不会有心理障碍。
半个月时间,他已经把自己名下的领地观察一个七七八八,除了附近碍眼的英国海军基地之外,差不多都了如指掌了。此时恩维尔帕夏才算是姗姗来迟!
“威廉,终于见到你了。”恩维尔帕夏带着风霜之色,显然最近一年的局势,让这个奥斯曼帝国的巨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是帝俄那边又给了奥斯曼帝国压力了?”反正娜塔莉亚不在视线之内,谢菲尔德又又一次的跳反了,指责俄罗斯帝国充满了野心是伟大的奥斯曼帝国生死大敌。
对恩维尔帕夏来说,这话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谢菲尔德记得这个奥斯曼帝国的巨头,最终的死因就是被苏联红军击毙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奥斯曼帝国战败之后,从和平教世界的领袖转变为民族国家,开始鼓吹大突厥,跑到中亚那些突厥人的地方发展事业去了,然后撞上了苏维埃被碾碎。
“这么一想其实帝国还是有隐患的,尊敬的恩维尔帕夏。我有一个建议,从巴尔干战争来看,这些基督徒迟早会独立。尤其是帝国边疆确实有这种隐患,亚美尼亚人应该得到特别的注意,当地的亚美尼亚人应该迁徙出去一批,不然距离帝俄太近了,肯恩会被利用到。”威廉帕夏一脸的忧心忡忡,完全为了奥斯曼帝国殚精竭虑的样子建议道。
“同样阿拉伯人也有些野心,不如将帝俄边界的亚美尼亚人迁移到阿拉伯人的地方,这样两方互相敌视,你们也可以更好的利用上。”
恩维尔帕夏面带凝重的考虑了半天,点头道,“确实有这种隐患,威廉帕夏举的例子很正确,巴尔干战争当地的民族想要脱离帝国的统治,亚美尼亚人也可以这么做。应该提早进行防备,你的意思是把他们迁走?”
“不然呢?难道还能杀了他们?”谢菲尔德笑了笑,奥斯曼帝国确实曾经这么干过。不过现在战争还没有爆发,这些奥斯曼的巨头还不敢这么做。
第655章
迁徙令
恩维尔帕夏没有说话,良久之后突然开口道,“你是一个商人这样对你肯定有好处。你是想要用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来统治这一片领地,所以想要借用基督徒。”
“是的!”出于恩维尔帕夏的预料,在这一番来者不善的质问之后,谢菲尔德没有否认,而是理直气壮的承认了这个猜测,“周边可都是阿拉伯人,我不用一点和他们没有关系的力量,谁会承认这片领地是属于我的呢?”
本来就是这个目的,奴隶主觉得没有什么好否认的,波斯湾西边是阿拉伯人,东边是波斯人,其实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实际上附近的民族构成比这要复杂得多。
这就别怪谢菲尔德把注意放在中东的基督徒身上,这里的基督徒人口也足够。至少在二战以前,在穆斯林世界生活的基督徒远多于在基督教世界的穆斯林。在中东主要国家均有基督徒,在黎巴嫩基督徒更是主要政治力量。因为穆斯林把基督徒看作“有经人”,地位比无神论,多神论高,除了交税多和一般穆斯林没区别,因此一开始阿拉伯人没啥兴趣让基督徒改宗,比中世纪基督徒对穆斯林的赶尽杀绝要文明得多。
只不过这些基督教多属于基督教东方教派,不受到以天主教和新教为主的西方世界重视。中世纪时东方教派蹲在中东还有宗教自由,跑到欧洲去被强制改宗可是屡见不鲜。
恩维尔帕夏作为现在奥斯曼帝国的掌权者之一,政治素养决定了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奴隶主打亚美尼亚人的深层含义,同样奴隶主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意图。
“我可以答应这件事!”深思熟虑之后,恩维尔帕夏开口道,“虽然我也并不是十分愿意,但总归是要想想办法。”
恩维尔帕夏算是实话实说,自从巴尔干战争打起来之后,作为一个封建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已经不能在不正视国内的民族问题了。类似之前的政策调节,已经无法抵抗欧洲国家支持下的民族主义,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基督徒已经有了众矢之的的感觉。
正是这种思潮,督促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时期对亚美尼亚人痛下杀手,防止亚美尼亚居住的土地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
这件事怎么说呢,出于西方世界的理论,当然是民族国家非常稳固。但是要是按照东方的传统来说,说句杀得好也不能说是错误。每个国家的政治家,都要为自己的国家负责。后来土耳其共和国在引起全世界反对的情况下,强行不承认国内的库尔德人,而是把库尔德人称呼为山地土耳其人,也是为了土耳其共和国的完整性。
基督徒占据中东总人口的多少,根据很多数据的大概了解,基督徒在中东和穆斯林的人口比例,在二十世纪早期,大概是一比五的比例。也就是整个中东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基督徒。
哪怕就是一百年后白左横行的欧洲,穆斯林在欧洲的人口也绝对没有五分之一的比例。
恩维尔帕夏已经感觉到,谢菲尔德其实算是不怀好意,但奥斯曼帝国有着自己的苦衷。如果仅仅以农业时代的封建帝国来说,奥斯曼帝国是不会碰见这种问题的。
而现在碰见欧洲的民族主义开始发酵,很多之前的办法就行不通了。关键原因还是在于,突厥人在奥斯曼帝国并不是主体民族,广大的帝国版图之内,人口最多的是阿拉伯人。农业时代大家还可以以都是穆斯林团结,可现在已经不行了。
民族主义到了奥斯曼帝国之后,不仅仅是影响到国内的基督徒,就连一个信仰的阿拉伯人,也开始和突厥人貌合神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