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404

  “哦?那我们去送一下!”回过神来的谢洛夫站起来走到衣架旁边,用了两分钟时间穿上军大衣扣上武装带,又变成了常规的样子。在送行的时候谢洛夫提了一下关于伊拉克的宗教问题,“原则上我们自然不想见到宗教成为干涉国家的力量,不过鉴于伊拉克的宗教势力比较强大,你们可以暂时在取得政权之前淡化这个问题。”
  只要保证成功,暂时放弃一些原则也没什么,宗教问题可以等待上台之后再说。该收拾自然是要收拾,但可以等待上台之后再说。为了伊拉克的事情谢洛夫连阿尔及利亚共产党都给卖了,如果没有回报这个亏吃的太大。
  就这样,在阿塞拜疆考察了十天的穆罕默德拉希姆,带着如何把石油变成伊拉克全国收益的计划离开了苏联,同时回去的还有不到几十名学习成绩优异的伊拉克安全干部,按照利雅达上校的说法,这些回去的干部初步具备了一个契卡战士的标准,完全可以建立一套冷酷无情的机构对付敌人,对于这套解释谢洛夫相当满意,输出革命不是培养出来理想主义者让敌人杀,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保护自己力量的机制。
  送走穆罕默德拉希姆的同时,谢洛夫接到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电报,动身踏上了回到莫斯科的火车。
第254章
日常工作
  “关于最近的预防警告机制人数,对于祖国心怀不满,工作中牢骚满腹的人的一种警戒措施人数,去年到现在全联盟一共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宗教份子、一些异己分子和作家、知识分子!”秘密惊颤总局新任局长卡德波夫少将在接替阿厉克赛中将后,对于预防警告机制进行了完善。
  通俗点说,预防警告机制是对那些所谓的反苏份子一种最低程度上的警告,接到预防警告的人会明白,他们对国家满腹牢骚的态度克格勃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没有造成危害所以才没有搭理他们,让他们明白对于他们私下场合中对苏联流露出来的不满克格勃了解的一清二楚,这种警告会让这些人收敛一点。
  “还好,不到事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也不愿意把他们抓到精神病院去,一些警告让这些人收敛一点就很好!记得把这些人所不满的地方记录下来,毕竟人们不会无缘无故的不满,肯定是我们国家有些地方还需要进行调整,把这些问题按照部门的管理范围进行汇总打印出来,分别交到部长会议下属的各部门当中!”
  刚刚回到莫斯科的谢洛夫迅速进入到了工作状态当中,就像是年终工作要总结、年初工作要开展一样,新年过后的第一个整月,克格勃今年的工作又会重新展开。去年的档案开始封存,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些安全干部开始应对新一年的挑战。
  “根据各地内务总局的报告,相关大型企业的第二书记已经大多数进入了工作岗位,我的意见是这些安全干部没过半个月写一份报告交到卢比杨卡来,内务人民委员会将会根据报告的程度挑选出来一些特别重要的部分送到克里姆林宫交给第一书记过目!”接替谢洛夫成为内务人民委员的阿厉克赛一只手摆弄着钢笔,上报克格勃从各部门抽调人手对全国的大型企业和各地的农场、集体农庄的工作。
  在谢洛夫摆平苏丹的玉米问题之后,赫鲁晓夫开始因为梁赞州虚报事件中连带的其他地区的虚报产量问题开始彻查,当初被谢洛夫从梁赞抓来的梁赞州的领导经过审问已经转移到了检察院,如果检察院也没有问题的话,这些人的命运就注定了。只要克格勃和检察院两个部分没有大问题,通常情况下苏联法院是不会和其他两个部门对着干的,按照法律宣判就行。
  “我们还是个特工部门,就算是明面上的第二书记需要定期给总部上报当地的情况,时间长了仍然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干部就不会说谎,当地的干部肯定会对我们的安全干部进行拉拢,所以仍然需要暗地里派遣特工潜伏在第二书记的周围进行监视,确保全联盟的动静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样才能保证问题会被发现!”谢洛夫是非常想信任自己部门的安全干部,但作为一个肃反工作者信任这种东西还是放在一边比较好,“我们克格勃对第一书记直接负责,必须保证第一书记能把全苏联的所有动静全部看见……”
  “关于我们交通管理总局和海运部的合作现在有如下的进展,海运部对我们利用远洋渔船编队进行海洋侦测表达配合的态度,红海军很多的退役海员已经被重新招募到其中,我们总局对一些曾经底子还不错的同志进行了训练,主要是训练了面对美国海军的周旋对策!同时准备在波罗的海和远东成立两个远洋渔船队的基地,同时造船工业部和运输工业部的同志仍然在联络当中,如何让强大的远洋渔船队所捕捞的食物进入到内地人民的餐桌上,目前我们还在规划当中!”交通管理总局基科诺夫中将汇报了关于海洋侦测船和远洋渔船船队的问题,这件事情涉及到了海运部、造船工业部和运输工业部的相关计划。
  不敢怠慢的谢洛夫接过了基科诺夫中将的文件,毕竟这个利用渔船进行海洋监测可是他自己的注意,建立远洋渔船队从事远洋捕捞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
  “黑海造船厂给远洋渔船按上鱼雷发射器了?”一边看文件的同时谢洛夫还不忘问道。
  “一个正常的远洋渔船队会有五分之一的渔船安装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器,保证我们的远洋渔船队有基本的自卫能力,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近距离偷袭对方的海军舰艇!”基科诺夫中将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
  “很好!”谢洛夫一目十行的把文件看完想了一下有没有什么漏洞,然后补充道,“根据目前的国家安全局势,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议是这样的,告诉海运部,对加勒比海地区进行重点探查,一年之内探查出来一条可供潜艇航行的安全通道,这方面的工作监视调查管理总局比较熟悉,你们两个总局合作一下……”
  随后新上任的内务人民委员阿厉克赛中将起来发言,“所有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运动中被逮捕的人员经过认定,大部分人已经被移送到当地的看守机构等待审判。我们的建议是是不是将罪行不大的犯罪份子按照正常的审判程序进行宣判呢?”
  “必须要给犯罪分子足够的震慑力度,从古拉格放出来的好勇斗狠之辈人数足有几十万,可以说我们肃反工作者三十年来的工作成绩都在这些人身上,现在局势缓和了放出来他们我们可以理解,但不能对社会治安产生影响。犯罪就是犯罪,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就应该判的重一点,不然全国安全干部掀起声势这么浩大的运动就有虎头蛇尾的嫌疑!”谢洛夫摇了摇头拒绝了自己朋友的建议,一语双关的看着周围的同事笑呵呵地说道,“我迟早会让这些人渣废物利用的,需要他们的场合确实客观存在……”
  说完这句话,谢洛夫闭口不言,既然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快开始了,他的计划也应该制定了,几十万从古拉格生活了这么多年的人渣,如果进入美国的话,那种画面太美都不能深想。
  “让如果美国人能把对抗苏维埃几十年的律贼团体都消灭了,那说明一个问题,美国这个国家的比苏联更加胜任警察国家这个名号,如果不能消灭,说明美国人会放任这个除了犯罪什么都不会的团体在自己国内发展,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谢洛夫想了半天怎么都觉得稳赚不赔,简直比赫鲁晓夫往古巴运导弹都合算。
  “关于今年我们国内防谍总局的工作和去年寻找可以发展有潜质的人员,具体报告我就不在这个会议上更多的陈述了,第一副主席看完报告可以给出一些意见!”第二总局第一副局长谢尔久科把去年国内防谍总局的一些工作成绩写在了报告当中。
  “好的,等我看完了会给出建议的!”谢洛夫打开瞄了一眼然后放在了收编,没有在这种场合上看报告,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的工作,一点涉及到了具体的人物就会增加泄密的风险,这份报告具体上来说是去年国内防谍总局招募和具体考察外国来苏联旅游的人。招募间谍工作各大总局都可以干,但还是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干的更多一点。第一总局更多的是通过在海外的机构和当地的共产党来接触,第二总局的招募工作则通过进入苏联旅游的外国人。
  “对了,我记得和各地旅行团和机构联络的是勃列日涅娃同志!”谢洛夫忽然想起来了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如果他没有记错自己好像把勃列日涅娃安排到了旅游工作的岗位上。
  “是的,第一副主席有什么指示么?”提到勃列日涅娃,谢尔久科中将也有些不满,但谢洛夫除了这件事情办的有些没原则之外,其他方面确实是比较令人满意。在谢尔久科中将看来,这个女人几乎没有一点特工需要的优点,爱慕虚荣、没事总是打着小算盘,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安排到他们总局。
  “所有关于任何机密的事情,都不能让勃列日涅娃知道,直接把她当做是一个花瓶就行了,那个女人仅能起到的作用就是不让别的部门对我们克格勃的工作不满!”谢洛夫强调着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这倒是蛮对谢尔久科中将的胃口。
  最后轮到了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简单的说了一下工作情况后,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鲁道夫·阿贝尔同志已经被捕四年了,我们一直都在想办法进行营救但一直都没有好办法,现在我们手中有了鲍尔斯这个人,目前美国人已经对我们的建议开始感兴趣,现在仅凭借我们部门的能力可能还需要旷日持久的工作,能不能让主席同志向中央主席团提一下呢?”
  “我可以和谢列平主席沟通,今天的会议暂时就到这里,散会!”谢洛夫宣布道。
第255章
援助计划
  通常情况下谢列平不会在回来工作,但今天不同,今天是二月二十日,契卡成立的日子要发薪水,克格勃发工资的时间,谢列平要回来领取这个月的薪水。谢洛夫回到莫斯科的第二天,这位正牌的克格勃主席终于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出现,按照谢洛夫的话来说,“我们的主席同志应该体现一下自己的高风亮节,把克格勃的薪水交出来,不然的话他最近在克格勃的工作明显是多领了一份薪水,我们肃反工作者要收拾这种人……”
  “……”刚刚进入克格勃主席团会议室的谢列平,面无表情的看着背对着自己的谢洛夫发表了这篇长篇大论,没有作声直接从背后坐到了主席的位置上喊道,“开会……”
  “哈哈哈……”正对着谢洛夫的伊特瓦索夫正好看见这一幕,平时老成持重的他瞬间憋不住笑了,在他的带动下在座的总局局长全部都哈哈大笑。
  “我的时间不多,尤里的玩笑大家不要在意!”谢列平没有真的生气,对于谢洛夫他熟悉的程度比这里任何人都要更加的深刻,去年冬天去古比雪夫打猎,还曾经被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两个人按进雪堆中,现在想起来还很有意思。可惜自己这边的叶戈雷切夫他们几个完全不是谢洛夫两人的对手。
  摇了摇头谢列平清理了一下嗓子看着其他克格勃主席团的成员和各大总局的局长,直接进入正题道,“今年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经费,中央主席团已经批下来了。今天我们来安排一下各部门的具体的经费问题!”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件事情,谢列平就像是谢洛夫说的那样,根本不会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出现,今年克格勃从财政上获得拨款略微有些上涨,按照美元计算的话大概是十五亿美元左右,知道这是什么概念么?这意味着今年克格勃的经费更加的紧张……
  谢列平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之后,整个会议室的气氛有些异样,最终第一副主席伊特瓦索夫首先开口道,“今年我们合并了内务人民委员会,整个联盟的内务警察和各地区的机构全部由我们负责,但是财政拨款竟然只多给了这些,这会造成我们的克格勃的经费问题更加的紧张,七十亿美元看起来不少,可内卫军和边防军两支部队加起来就要四十亿,剩下三十亿我们这么多总局来分么?”
  “是少了一点,但其实我们克格勃的经费还是增加了,其他部门甚至国防部的经费都被砍了不少!”有一句话谢列平还没有说,比起往年谢列平面对各部门的压力,今年可能是因为升任中央书记的原因,并没有在经费问题上受到刁难,不然获得的经费更少。
  “第一总局的工作太重要,世界范围内的一线特工都需要经费来获取情报!对外情报总局的经费绝对不能少,国内防谍总局的情况一样!两个总局的经费只能增加!”谢洛夫直接把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都排除在外,两个部门的资金不能缺少哪怕一天。
  看见谢列平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谢洛夫微微的点了点头示意不同担心,得到了保证的谢列平开始对这笔经费进行了分配,最终在一片吵闹中保证了各部门的经费问题。平时一丝不苟的各大总局局长在这个问题上都不会后退,在谢洛夫的眼皮子底下纷纷向谢列平陈述自己的部门都多么的重要,采购设备研究新技术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这些平时喜怒不形于色,让人不寒而栗的局长们此时也和挑肥拣瘦的家庭主妇一点区别都没有。如果他们是国防部的将帅们,估计已经去克里姆林宫散播美国威胁论了。谢洛夫猜测的一点都没错,此时的克里姆林宫中,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正在听着国防部的元帅们谈论美国威胁论。
  谢列平非常不容易的把各大总局的局长都安抚好了,让谢洛夫留下,其他部门的总局局长才意犹未尽的驱车回到自己的总部。两人一前一后的进入到了谢列平的克格勃主席办公室,这里一尘不染和谢列平再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每天都有专人打扫等着谢列平回来。
  “回到莫斯科感觉怎么样?”谢列平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饶有兴趣的问道。
  “什么怎么样?哪方面?”谢洛夫的回答仍然充满了疑问,自己的老大这种问题实在是有些太没头没尾了一点,请原谅不是超人的他有些跟不上节奏。
  “那方面都可以,随便说说!”谢列平很是怀念的摸着自己的办公桌,在卢比杨卡他是毫无疑问的克格勃主席,决定着克格勃上百万的特工、士兵、警察和线人的动静。按照美国人总是攻击苏联的言论,那就是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而在中央主席团当中他只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个中央书记。两种差别谢列平已经有些感怀。
  “事情多的让人无法接受!”谢洛夫瞬间脸色就垮了,他还是喜欢那种有事秘书干的生活,“下个月气温就比较合适了,我要对两座蔬菜大棚基地进行选址、等到冻土层解冻就会开工,第四总局的远洋渔船队也准备设立基地、我自己的第三总局事情也很多、从乌克兰上岸的印度牛被屠宰,不过印度牛的味道据反映不怎么样,所以我让第三总局把这批牛肉送到了一些红军的军区,把我们的自己的肉类供应节省下来给了人民。当然这也引起了一些士兵们的抱怨,认为最近的肉类质量下降!”
  “下下个月我要去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组织工作,带领第六总局做好一些应急措施!”谢洛夫喋喋不休的道,“苏丹的农业学家将分批回国,下一批的专家正在安排当中。还有第三总局的计算机研究所正在研究三进制计算机,如果考虑到三进制计算机的推广问题,目前的研究已经转向了,下一个课题是三进制巨型计算机的研究。关于各边防军区的肉类储备问题,我的建议是建立属于军区的养殖场,每个连队都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养殖场,由于牛的食量太大而且挑剔,边防军区的养殖场只养殖家禽和家猪!”
  谢洛夫林林总总的把谢列平不在时候的研究全部嘟哝了一边,再次补充道,“老书记,其实从肉类供应的角度上来讲,家猪明显比其他动物更加合算。我们的联盟的猪肉供应竟然比牛肉少,而且牛需要的饲料远远超过家猪,这对我们的农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一年两千多万吨农作物都被他们吃了,波兰全国的粮食产量也不过就是这个数……”
  虽然早就知道苏联的粮食问题和中国、印度那种概念是不一样的,但从苏丹回来之后谢洛夫深入调查后还是大吃一惊,除了因为物流系统不畅通的原因造成的浪费之外,苏联竟然一边准备用外汇买粮食,一边同时在进行这种成本高昂的肉类供应体系运转。说句不客气的话,苏联的牛比中国、印度的人吃的都好。
  “以后这些事情都是你处理了,谢米恰斯内刚来的时候肯定不熟悉我们部门的工作,你还要多帮他一下!”对于谢洛夫的诉苦,谢列平全部当做没有听到。转而问起了克格勃的经费问题,主要是希望谢洛夫可以把部门的经费缺口补上。
  “第一总局的经费没有问题,老书记,萨哈托夫斯基中将不过是做做样子,美洲司的同志和很多美洲当地的毒枭关系都很好!一个美洲司就能撑起第一总局的情报网络。”谢洛夫直接把这件事告诉了谢列平。
  “至于我们在意大利的建厂和很多产品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来回收资金,应该问题不大,主席你不用担心!我们克格勃的资金问题的困难地方在于要扩大全世界的产业,同时要反哺国内的机构运转,只要度过了今年的投入期,往后就没有大问题了!”谢洛夫满不在乎地说道,对于克格勃这种机构设置一些全球产业是必须的,本来历史上克格勃就是这么干的,当然现在有了谢洛夫会更加的成功。
  谢列平了然的点点头,心中的阴霾因为谢洛夫的话驱散了不少,随后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问道,“那份援助计划你看了没有?经过我们评估之后会送到克里姆林宫第一书记进行批准,我不是让你回来就审核么?”
  “援助印度的计划?我看过了!”谢洛夫示意谢列平稍等,随后出门去了旁边的第一副主席办公室拿过来了一份文件,却被谢列平摆手示意自己不需要看。
  “你现在跟我去克里姆林宫,亲手把这份文件交给第一书记!”谢列平的话让谢洛夫很是惊讶,因为这是克格勃主席的权利。事实上这种援助一个国家的风险评估报告,尤其是面对印度这种大国的报告,谢洛夫是没资格审阅的,这种工作应该是谢列平这个克格勃主席的。
第256章
一揽子计划
  冷战时期苏联曾经对很多国家进行过工业援助,其中中国和印度的规模最大,小项目印度更多一些,大项目中国多一些。但两者有一点相当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时间,中国方面很快接受消化了苏联给予的工业体系。
  而在印度这边不知道是因为苏联害怕中国那边的一幕重演,还是因为印度本身的能力就有问题,消化苏联工业体系的时间大大拉长,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用了足足二十年时间才把苏联给的东西全部消化完毕。
  目前对于印度的援助处在细水长流的阶段,身为国家安全机关,克格勃将会对一些工业项目进行审核,看其中有没有能对苏联造成威胁的地方。克里姆林宫中,谢列平和谢洛夫两人穿过长长的回廊来到赫鲁晓夫的办公室当中。
  如果说目前苏联和哪个国家关系比较好一点,应该是印度,至少印度对苏联没有直接的威胁,而且目前为止赫鲁晓夫一直都不相信中国和印度会闹到一定要兵戎相见的地步。从、正常的目光看来,中印接壤的地区并不适合作为战场,这也是通常情况下对中印两国边界争端的共识,那个地方应该会和平解决。
  “对于印度本年度的八个大项的援助计划已经全部评估完毕,我们没有从安全方面发现风险,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意见已经写在报告当中,随时可以等待中央主席团的批准!”谢洛夫顿了一下又强调道,“关于南亚方面的情报工作属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弱项,长久以来我们的战略方向一直都是欧洲最强、其他美洲、中东和北非次之、南亚地区的情报网络一直都在工作,但谈不上强大!对于南亚的工作我认为还有加强的必要,第一书记同志……”
  “谈谈你的看法吧!”赫鲁晓夫一摆手相当民主地说道,谢列平都是一愣,这种情况可是相当不多见的,至少赫鲁晓夫对中央主席团的其他成员远没有这么客气。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谢洛夫和赫鲁晓夫之间的级别差得很远,通常赫鲁晓夫很愿意在面对不常见的干部显示自己的民主作风。谢洛夫想了一下道,“索性印度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我准备招募启用一批乌兹别克人,当然这不是全部,还有其他三个方向作为辅助力量。分别从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以及和印度关系不错但同巴基斯坦对立的阿富汗、以及印裔人口不在少数的印度尼西亚招募间谍人员,具体的事情会交到第一总局第七司进行组织,第七司有一部分工作范围涵盖印度……”
  正在援助友好国家的时刻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对?赫鲁晓夫给出的答案是没问题。这个世界上除了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利用价值的国家之外,只要这个国家稍微有一点可以利用的地方,克格勃的第一总局都应该有对应的部门存在。
  “知道了,你在安全工作这方面的专业性,整个中央主席团是没有人质疑的!可以进行先期准备了,把南亚方面的情报网尽快组织好,最好像我们在欧洲的情报网一样强大!”赫鲁晓夫把关于印度的援助报告放在桌面上,准备交给柯西金去办理。
  这好像算是很高的赞誉了,克格勃发展到现在组织结构出现一种一目了然但又有些不太令人明白的情况,这个时候不得寸进尺就不是谢洛夫了,于是在谢列平的眼皮底下自己的小兄弟很放肆的拉近了和第一书记的距离,当然,都是在谈工作。
  “第一书记,在各大边防军区中准备修建养殖场的计划,我认为是这样的,在和平时期军人不应该和人民一样等待供应,我认为各大军区应该有基本的属于本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这样可以让我们供应系统减少一些压力,专门把多出来的运力用在解决人民的需求上,解放出来的运力也可以避免一些在运输当中的浪费!”谢洛夫还没有忘记补上一句,“这是我们从中国方面得来的情报,不得不说经过分析之后是一个好办法!”
  这个情报员自然是存在,就是谢洛夫自己。宝贵的情报人员用来探测中国军队怎么养猪也是够了,至少谢洛夫是不会让情报员去干这种活的。在单一民族和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情报网络都很困难,两点中国都占了。
  “中国?好吧,可以在你们克格勃的边防军区推广一下看看效果!”赫鲁晓夫一听到中国马上条件反射一样的同意了谢洛夫的建议。
  于是谢洛夫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克格勃主席团开了好几次会都没有决定下来的事情在这里似乎得到了解决,还有这种好事?谢洛夫瞬间打消了离开的想法,他还有很多事情要解决,但凭借克格勃的力量自然也能解决,但没有赫鲁晓夫的一句话好使。
  “技术管理总局试验了改进的风力发电的风车,在某些偏远地区哨所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获得电力,尤其是西伯利亚某些地方供应困难的地方可以推广!”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得寸进尺的含义,谢洛夫准备把克格勃一年内规划的问题都在这里解决,具体这种问题有多少呢?他只能说很多,非常多……
  关于风力发电谢洛夫当然不能用操蛋的节能环保作为借口,苏联看重的是成绩而不是这种东西,除了节能环保当然还有别的借口,比如国家安全。小型风力发电机这玩意又不是什么高新技术,苏联三十年代就在使用。推广风力发电主要的好处在于,苏联庞大的国土上大部分地区都在承受冷空气的侵袭,这么充沛的资源不利用太过于浪费。
  谢洛夫有些后悔没有把乌拉尔山以东的气象统计报告拿过来,不然的话更容易的让赫鲁晓夫认识到这一点,现在只能利用自己脑海中的记忆进行劝说。好在这也不难,看过的东西短时间让谢洛夫忘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风力发电有这么大的能力么?”和很多项目一样,刚开始苏联都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后来慢慢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放弃了。三十年代苏联就制造过为数不少的小型风力发电机,但最终苏联觉得水力发电似乎更加好一些。
  目前苏联的电力缺口不大,但这是建立在发展完毕的基础上。苏联就不建立新工厂了么?人民不用电了?那些在厨房辩论上出现的家用电器不分配给人民了?可预见的情况下苏联的电力还要继续发展,列宁不是说过社会主义就是电气化么。作为一直在抬高列宁抵充斯大林影响的赫鲁晓夫,自然更加愿意在电气化上给出自己的答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