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404

  卢卡妮边听着谢洛夫的口述,双手熟练的把电报拍发出去,让千里之外的莫斯科接收。
第251章
伊共
  “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动作,古巴人会因为被封锁主动来求我们。既然美国人已经对新生的共和国产生了敌意,如果现在的古巴新政府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和南美数以十万计的革命者一样被军人政府杀害,请求苏联帮助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主动请求苏联的帮助了!”谢洛夫口述完分析后,就让卢卡妮把整份电报发了出去。随后长出了一口气,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开始酝酿了。
  而且在美苏酝酿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一直因为尼赫鲁前进政策等待机会的中国肯定会抓住这次的机会。一年多后苏联和中国都会面对自己建国以来的一个大选择题。没人能想到任何方面都不弱于中国的印度竟然瞬间溃败,但古巴导弹危机人们都有自己心里的判断,那就是六十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相比差了一点火候。
  先把这件事情放下,他来到巴库还有别的事情,主要是来欢迎一个客人。伊拉克共产党一个分量不轻的委员,翻译过来的名字好像叫穆罕默德拉希姆,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谢洛夫都没有听见过这个名字,基本上可以确定要么是不出名,要么就是后来被处死了。
  有时候想想共产党人其实非常可怜,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思潮中,人们只记得这种思潮的破坏力,却在为了镇压共产党人的各种独裁者和军政府唱赞歌。共产主义也不过就是让普通人有了阶级的认识,教会了人们有反抗之心而已,却遭到了各国政府的一致镇压。可见阶级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分国界,任何国家的统治者都是一个尿性。
  穆罕默德拉希姆,一九二零年出生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巴士拉早在苏联刚刚成立的几年就已经有共产主义小组存在,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十四岁的时候见证了伊拉克工人的罢工。不过和很多伊拉克的领导人不同,穆罕默德拉希姆并没有在莫斯科学习过,并不算是正统从苏联学习出来的领导人。
  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巴库的参观由阿利耶夫安排,苏联这种安静的氛围和良好的治安对于一些从小在中东地区长大的人来说,是最为让人羡慕的地方。这就要说到地理优势了,相比较于跨海才能到达的美国,对于欧亚大陆的革命者来讲,苏联的情况显然更容易被他们看见,而苏联的经济建设成绩也足够让这些处在部落和宗教漩涡中的国家羡慕。
  巴库规模巨大的炼油设施,气势宏伟的建筑和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社会的安定和遍布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随便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让穆罕默德拉希姆感到新奇。他没有去过美国,但到了苏联的穆罕默德拉希姆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正好巴库也是苏联的石油重镇,和盛产石油的伊拉克也有一定的相似,在他的眼里所谓的现代化就应该是这样。
  克格勃设立在阿塞拜疆的训练营就在里海边上,没有正式的名字,不得不说负责这方面的干部真会挑地方,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八年前他在阿塞拜疆展开清狱行动,好像这片平静的海水下面就是其中一处坟场,“难道阿利耶夫是故意选在这里建设的场地?他那时候执行过我的命令!”站在里海边上的谢洛夫很是自恋的想到,难道自己也被个人崇拜了?
  这座训练营不大,占地不到五十平方公里,而且也没有建设的多么完备,连七大特工城的一根毛都赶不上,这里属于克格勃很多老牌肃反工作者的乐园,这些干部从内务部改组到被打发到格鲁乌去养老,最后转了一圈被谢洛夫找出来来到阿塞拜疆发挥余热。
  负责训练营的克格勃上校谢洛夫还见过面,是罗曼中将从格鲁乌挑选出来的干部,利雅达上校,五十二岁,出身在格鲁吉亚,贝利亚担任内务部部长的时候受到重用。仅凭借这个出生地点在赫鲁晓夫胜利之后就属于是政治不正确,那怪很快就被调任了。
  一头花白头发的利雅达上校穿着十分朴素,冷淡的面容下一双眼睛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就连在笑的时候令人有些不舒服,仿佛这个人的笑容十分怪异一样。谢洛夫看来,这位上校同志应该是不怎么有这种表情,所以笑起来才十分诡异。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回到年轻岁月的感觉?”到了利雅达上校的房间,谢洛夫无视了角落中的伏特加瓶子,自顾自的解开了身上灰色的军大衣坐了下来。
  “像是这些从小生存环境的就恶劣的伊拉克穷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却一知半解,从党的角度来讲确实很适合成为安全干部,为我们的理想披荆斩棘的消灭敌人。”利雅达对谢洛夫找出来的这批学员还算满意,这种契卡战士当然是出身越贫寒越好,最好是苦大仇深。同时还要深刻的相信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
  “不错,我们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让这批伊拉克的学员多有良知,从斗争的理念上来讲没有良知最好,这样才能彻底又毫无保留的把敌人干掉!我们肃反工作者本来就应该具备这种品质,什么时候我们忘记了,自己是怎么从被镇压枪毙的时刻到了今天可以实现理想的过程,什么时候我们就距离完蛋不远了……”谢洛夫一直都和这种老牌的肃反工作者很有共同语言,这是他和其他共青团干部一个明显的区别。
  现在苏联的干部已经到了执政党需要的标准,他们自然对肃反这种事情没什么感觉。可除了已经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像是中东、南美这种天天躲避追捕的共产党成员,比如要学会怎么才能从被枪毙到消灭对手的转变。
  所以这些老牌的肃反工作者,必须要把苏联已经经历过的经历交给这些还处在艰难中的外国同志,革命又不是双方代表谈一下,统治者就乖乖把政权交出来让你改造社会。苏联这种理想主义浓厚的革命者不是没有,刚建国时期就有这种思潮,认为苏联既然是世界工人阶级的祖国,自然应该帮助其他国家进行解放,于是出现了红军在华沙城下的失败,最后苏联这批想法的领导人都被斯大林枪毙了。
  “第一副主席,能认识到我们价值的年轻人并不多了,很幸运的是你是其中一个!”利雅达上校很是欣慰地说道,一直到现在利雅达都不认为自己当年参与到大清洗当中是个错误,他就是认为自己在消灭国家的敌人。
  “我只是正确的认识到了你们的价值,像是中东、东南亚、南美的革命者,每时每刻都有人倒在士兵的枪口下,我们必须认识到敌我不能和平共处,既然对方对我们的同志抱着杀了一了百了的态度,那我只能说,如果非要有人去死的话,还是他们去死吧!”谢洛夫完全是站在自己这边在考虑问题,既然很多国家的统治者都抱着你信共产主义你就死的态度,那谢洛夫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的,既然你们这些统治者不信共产主义,那你们就去死。
  谈不上谁更加正义一点,完全就是立场问题,谁赢了谁就是老大。
  就像是伊拉克的局势一样,没有苏联的支持伊拉克共产党和背后的支持者就会被逮捕枪毙,凭什么是共产党去死,就不能是其他人被伊拉克共产党消灭么?
  又问了利雅达上校一些学员的课程问题,并且参观了一下审问课程和解剖课程,脸色发白的谢洛夫在晚上离开了训练营地。他现在完全相信利雅达上校的话,这批人只要放回伊拉克绝对都是称职的安全干部。
  阿利耶夫在安排了穆罕默德拉希姆两天的行程后,谢洛夫终于和这位伊拉克的中央委员见了面,对于共产党人,不管他是哪个国家的都是自己的同志,苏联绝对不能利用现有的过国家和美国玩对抗,这太吃亏了,盟国自然是越多越好。
  两人就在巴库的石油油井下面就行散步,卢卡妮作为两人的翻译,这几天在巴库的考察让穆罕默德拉希姆非常兴奋,因为伊拉克也是盛产石油的国家,巴库的建设在他的眼里已经成了伊拉克的发展道路,而苏联的国企模式完全可以把石油获得的利润平均分配给全体伊拉克的人民。
  “不知道,穆罕默德拉希姆同志,现在的伊拉克共产党有多少党员呢?”谢洛夫忽然问道,他知道伊拉克共产党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党派,伊朗共产党还不到一万人。埃及共产党也处在纳赛尔的打压之中,目前看来只有内战中的伊拉克算是比较有发展。
  “我们伊拉克共产党有三十万共产党员,谢洛夫同志!未来我们会成功的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就像现在的苏联一样!”穆罕默德拉希姆很兴奋地说道。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么?这个标语谢洛夫倒是看见过,伊拉克共产党的规模似乎有些显眼了,在这么发展下去可能会遭到某个人类希望国支持的势力打击。
第252章
人民军
  装孙子一门重要的学问,必须让伊拉克的同志认识到这门学问。这是冷战时期,谢洛夫不能指望苏联的对手是美国版的戈地图,只要中情局的家伙不傻,肯定会注意到在伊拉克这里有一个非常讨厌的红色印记正在越来越大。
  “穆罕默德拉希姆同志,我们的理想呢,没有人能说是不好的,但因为我们的整套理论都是在对准资产阶级的弱点进行斗争,于是招来敌意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往前回忆一下伊拉克共产党的历史,应该会想起来一些什么东西!”谢洛夫谨慎的提醒道,他希望自己的中东同志明白一点,共产主义者的处境从来都没有变化。
  欧洲是因为苏联离得近,所以不敢在苏联眼皮子地下大规模的镇压,可除了欧洲的其他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如果不是谢洛夫把伊拉克的炸弹给点了,真实历史时间段的伊拉克共产党此时应该已经被清洗完毕,不能光看欧洲共产党活的似乎很滋润,那里信息发达一旦出了事情瞒不住。其他像是六十年代初被镇压的伊拉克共产党、中期覆灭的印尼共产党、至于南美洲更是如此,切格瓦拉被各国军警撵的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这才是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真实情况。
  谢洛夫一直都相信人民是有觉悟的,对一直坚持推翻不公平政府的共产主义者报以同情,但人民有的仅仅是觉悟,而各国政府手中有枪。
  穆罕默德拉希姆沉默了一下,他明白了谢洛夫隐晦提醒。伊拉克共产党的历史和其他国家的同志没什么不同之处,一直就是跟被逮捕、枪决和坐牢联系着。目前因为伊拉克的内战伊拉克共产党获得了一定的喘息之机,还在自己姑且叫做根据地的地方有所发展。可在内心深处穆罕默德拉希姆还没有忘记被捕杀的时代,他见过共产党成员被绞死吊在电线杆上面挂着,也见过游行的群众被机枪扫射。
  “有一个词汇叫地下党,穆罕默德拉希姆同志。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今年伊拉克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可以下降一点,我觉得十几万党员就足够了。”谢洛夫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就是让伊拉克共产党低调一点。就算是真发展的不错也不要说出来。可以在统计报告上说今年发展的不好,有很多人退出了我们的理想之类的话,最好再把这种报告泄露给美国人。
  “不错,我们的党似乎因为最近的发展不错,而有些盲目的乐观了!”穆罕默德拉希姆点点头,对谢洛夫的建议很认可,表示自己回国后一定要提醒国内的同志们注意一下。
  听从苏联的意见是很正常的,不论是穆罕默德拉希姆还是谢洛夫都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伊拉克共产党有朝一日有了上台的机会,到时候还是不是这么听苏联的话,到时候再说,哪怕是扶持出来一堆南斯拉夫,也比面对一堆法国强。
  中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冷战不是没有转折点的存在,至少有两次攻守异位的事件出现,就是越南战争和赎罪日战争,越南战争的机会苏联抓住了,于是出现了美国的战略收缩,赎罪日战争苏联没有抓住,所以没有了一巴掌拍死美国的机会。两个时间点一过,苏联就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在怎么折腾只能维持住自己阵营了。其实本来还有一个海湾战争可以让苏联的处境略有改善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考虑到当时执政的是戈地图,这个机会谢洛夫还是当做他没有吧。
  现在的时间是一九六一年年初,美国和苏联联手已经几乎完全把英法挤出了中东的舞台,目前美苏在中东的经营可以说是平分秋色,苏联似乎还要多占一点优势。如果现在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崩溃的话,美国的石油美元是绝对建立不起来的。完全倾向于美国的国家只有伊朗,沙特还是中立。埃及和叙利亚在苏联的影响下、伊拉克目前还能蹦跶的卡塞姆不喜欢苏联,但同样不会为了美国和苏联对抗。
  “穆罕默德拉希姆同志,关于如何利用石油收益建立起来覆盖整个社会的强大保障,这方面的工作我不是很了解,但我可以帮你引荐一下阿塞拜疆党委和部长会议方面的部门给你介绍一下!”拍着石油钻井的钢铁身躯,谢洛夫相当善解人意地说道。
  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中东国家除了沙特,都有基本的发展能力,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叙利亚的平原产量区都能支撑基本的发展,至少比百分之九十七都是沙漠的埃及要强,说实话如果苏伊士运河不在埃及国土上,谢洛夫就真的不知道埃及到底有什么价值了。
  “在准备了一年之后,我们的波兰同志终于拉起来了一只阿尔及利亚人民军!”谢洛夫得到了开罗克格勃特工的报告之后,才刚刚想起来这件事情。要不是收到这份报告他都快忘了这件事了,事实上法国人催促苏联履行承诺的电报都拍过来好几次了,只不过都被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给扣下了,他并不知道。
  对于波兰这种准备一年的工作效率,谢洛夫只能往好的方面想,没准会开战之后就令人大吃一惊也说不定,“阿尔及利亚人民军人数有十二万人,装备应该和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人民军差不多,但坦克和火炮还是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朝鲜人民军。再加上目前还活动在阿尔及利亚国内数目不明的游击队员,看起来很像是这么回事……”
  “关于阿尔及利亚共产党在人民军当中的成员比例,科尔津斯基同志没有消息过来么?”仔细的看完了关于这方面的报告,谢洛夫才发现好像少了点什么东西,少的地方就是共产主义的色彩比较淡。这怎么能行呢?不把共产主义的大旗竖起来,怎么能吸引住世界的目光,不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住,闲着没事的美国人发现了伊拉克共产党壮大怎么办?
  “阿尔及利亚共产党的同志广泛的参与到了人民军的建设当中,和其他反对殖民的党派联合为人民军的建设贡献了很多?”卢卡妮很快就回答了谢洛夫的问题。
  “广泛参与?联合?”谢洛夫的眉毛一抖,这个答案并不让他满意。拍了拍自己的大腿,站在对面的卢卡妮脸一红,慢慢走过来坐在了谢洛夫的腿上。
  “应该让波兰同志更进一步,在阿尔及利亚直接把镰刀锤子旗举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只要这面红旗举起来,戴高乐就能利用反共组织暂时压住求和的声音,继续把法国的财政投入到阿尔及利亚的镇压当中!”谢洛夫搂着卢卡妮的年轻身体,闻着属于女人的诱人味道,下半身渐渐地起了反应。
  “可这样法国人仇视我们的同志会更加厉害,阿尔及利亚共产党的同志会遭到重点的打击的!”卢卡妮不安的扭动着,大白天还是在办公室里面,再说又不是熟悉的地方,做这种事情还是让这个远没有伊塞莫特妮豪放的女孩有些放不开。
  “从我们苏联的角度必须要对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有所取舍,阿尔及利亚是次要目标,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谢洛夫低沉的说完工作的方面的事情,在女人的耳畔轻声道,“待会把事情办完了去洗澡,晚上和你姐姐来找我……”
  苏联和法国的这次合作,不会再有第二次,也没有第二个阿尔及利亚让克格勃赚外快了。阿尔及利亚对于苏联的价值毫不重要,对于法国则不同,以谢洛夫的评估就算是法国人真的把这次的独立战争镇压下去了,也不过就是二十年的和平,等到阿尔及利亚下一代的男人成年,照样会寻求独立。而且因为这次阿尔及利亚独立遭到镇压的原因,独立成功的阿尔及利亚估计会采取仇视法国的态度会更大一些。
  其实法国这种行为更像是饮鸩止渴,放任独立短期利益损失巨大,镇压了没准会长期失血。和第一总局联系之后,谢洛夫利用在巴黎大使馆的特工和法国军情七局接上了头,确认双方的合作继续,但如果法国连波兰都摆不平的话,阿尔及利亚独立了可不管苏联的事。
  “有时候我很羡慕和平教的信仰,可以娶四个老婆,简直是男人的天堂!”抽着事后烟的谢洛夫看着一左一右的两个女人,很有些意犹未尽地说道。
  法国《世界报》很有鼓动性的评论道,“在埃及成立的阿尔及利亚人民军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虽然是波兰主导的武装力量,但背后若隐若现的苏联影子是掩饰不下去的。这是当年和平教包围欧洲的路线,一旦我们失去了阿尔及利亚兄弟,整个欧洲就会陷入共产主义的包围当中,这次我们没有大航海时代的新大陆来改变劣势了……”
第253章
回莫斯科
  评论一出就引起了法国共产党总书记多列士的不满,迅速的抨击道,“妖魔共产主义者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我们法国共产党人就在这里,就扎根在法国,不需要所谓臆想中的包围圈,再者我希望世界报不要发没有脑子的文章,阿尔及利亚人本身就是信仰和平教的人,这种常识错误不要出现在我们法国人的报纸上,会遭到其他国家嘲笑……”
  随后同为欧洲共产党的希腊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纷纷表示支持法国共产党的表态。认为目前法国当局仍然抱着殖民主义不放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法国人自然是不希望阿尔及利亚脱离法国的版图,阿尔及利亚这个地方和别的殖民地不同,法国在占领这里之后一直都把阿尔及利亚当做本土来经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很多法国人可能会后悔,为什么不在殖民时代把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人都杀了,结果却演变到了今天这种局面。
  时间不能倒流,后悔也已经晚了。法国想要继续维持殖民地的行为自然招致了除了本国的所有国家反对,欧洲的强国就这么几个,联邦德国没有政治上的话语权,自然很愿意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法国人,意大利人更是如此,他们巴不得法国人在北非的势力土崩瓦解,至于海峡对岸的英国绅士,本着老子的殖民地全丢了,法国人也不能保留的精神继续充当搅屎棍,至于华约阵营的国家更是众口一词的进行抨击。
  法国人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孤立过,此时此刻因为埃及的阿尔及利亚人民军竖起了共产主义的大旗,几乎立刻引起了连锁反应,吸引了当今世界的另一个超级大国。什么反对殖民、什么支持各民族独立,通常情况下美国人愿意在公众场合真在道德制高点喊一喊口号,但这都是建立在独立势力不是苏联扶持的基础之上。
  一旦涉及到了苏联,通常的问题就会变成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民族独立的支持者都是放屁,如果情况需要的话,美国自然也可以和独裁者、军阀和宗教势力做朋友。只要这个力量不是共产主义者,一切都好说。
  在中情局本来的评估中,阿尔及利亚问题只是苏联虚晃一枪,算不上一个多么令人关注的问题。甚至都不如美国对印尼的争取重要,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酵,现在看来苏联是准备玩真的了,虽然是通过波兰的出面组织力量,可坦克和火炮都是实打实的拿出来进行支援,难道中情局的早先的判断有误?
  印尼方面的问题在中情局的评估当中一直都比阿尔及利亚的问题更加得到重视,很简单印尼共产党人数仍然在稳步增加,在苏加诺的支持至少是放纵下,共产主义者在印尼的声势越来越大,如果这个时候去雅加达的街头随处可见共产主义的宣传。
  美国人的动作很快,作为克格勃的对手中情局毫无疑问是合格的,十几万人、数百辆坦克组成的阿尔及利亚人民军,足够让中情局推翻原来的判断,确定苏联人真的准备在北非大干一场了,美国人心中对苏联不符合逻辑的疑惑暂时先压制。先通过法国人真正的了解一下阿尔及利亚的情况再说。
  美国人的沉默被真理报发现,很快一番非常尖酸的评论出现在了真理报上,“现在世界反殖民地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自称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人不准备对阿尔及利亚的事情进行评论么?难道只有美国人的自由才算是自由,阿拉伯人的自由就不是自由了?”
  瞎说什么大实话?这还用问么?看到这篇报道的美国媒体人心中一声冷哼,这也算个问题,对于苏联操控舆论对美国进行质疑的解释,美国刚刚上任的总统肯尼迪十分有风度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美国人比任何国家都明白自由的可贵,我想苏联朋友可能忘记了,美国的建立也是在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基础之上,从这点来说美国和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殖民地都是一样的,对于他们对殖民者的态度我们一样感同身受。我们不是不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独立,我们美国只是希望这种独立建立在和平交接基础之上,现在的时代武器的发展已经到了令人害怕的地步,美国独立年代的经验如果放在现代不知道要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在此我呼吁法国政府正视阿尔及利亚人的独立请求,既然你们已经放任了这么多国家独立,为什么不能让阿尔及利亚也独立呢?”
  刚刚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肯尼迪,凭借良好的形象对阿尔及利亚的事态发展表示关切。同时呼吁法国当局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做到谈判桌上面来。并且准备马上派遣新国务卿利文斯顿·T·默尔钱特去法国和戴高乐总统见面,斡旋阿尔及利亚的问题,当然潜台词肯尼迪没有说出来,最好不要让苏联支持的势力在阿拉伯世界中获得正面的影响。
  “肯尼迪上台了?”谢洛夫看着报纸上这个冷战期间给苏联最大难堪的美国总统大版面肖像,按照平时的习惯应该常规分析一波的,但马上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所发生的事情谢洛夫全都知道不需要进行分析,况且苏联也没有实力改变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只是看起来更加好看一点而已。
  单从阿尔及利亚这件事情上,美国的新任国务卿估计第一次出访估计是没有什么成果了,时间的爆发点并不在美国人这边。往前一点肯尼迪可能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可现在晚了,戴高乐是不会再阿尔及利亚的问题上妥协的,哪怕面对的是美国人。美国这位信任国务卿不太识时务的逼迫戴高乐,没准会让本来已经冷淡的美法关系更加疏远,戴高乐那种从祖国被第三帝国秒杀年代走过来的军人,心中那种极端的独立自主并不比这个年代的中国要差。
  “你为了美国好,可惜最终却死在了美国人自己的手上,美国政府甚至连你的死亡原因都不敢公布,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经过肯尼迪遇刺案美国人竟然还相信自己的国家是个自由的国度,这是一种多白痴的自信呐……”看着报纸上踌躇满志的肯尼迪,他肯定不知道自己连第一个任期都没有过完就被暗杀了。
  如果肯尼迪知道在敌国中有个人知道他将被暗杀,肯定会大吃一惊。
  “等肯尼迪死了,倒是可以利用他的死亡抨击一下美国人,传播点喜闻乐见的阴谋论,算是废物利用!”谢洛夫拿着笔在肯尼迪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字。
  好像肯尼迪兄弟死后,肯尼迪的老婆出国躲避嫁给了一个希腊富豪,这件事情倒是可以好好地参谋一下,肯尼迪的儿子要是被苏联的特工教育大,会不会更容易报仇呢?谢洛夫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古巴导弹危机的事情,他连现在美国有多少核弹头都知道,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和苏联的核力量对比是美国两万七千颗对苏联的不到三千颗,这么悬殊的比例不是一比二,苏联连放手一搏的机会都没有,所能做的只是微调一下,让苏联的从场面上好看一点。
  古巴导弹危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感受到耻辱的苏联领导层,在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之后疯狂的造核弹,到了十几年后,苏联的核弹头数量已经高达四万多颗,数量是美国核武器的一点五倍,战术核武器作为演戏项目频频出现在苏联红军的各种演习当中。
  “穆罕默德拉希姆同志准备回国了,第一副主席!”卢卡妮把这个消息告诉谢洛夫的时候,谢洛夫正在考虑肯尼迪的儿子有没有成为苏联特工的可能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