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404

  神色轻松的谢洛夫双手抱胸,看着对面的苏丹革命委员会的将军们窃窃私语的商量,似乎在评估苏联这边提出的援助到底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但从神色上面来看,似乎并不满意。
  果然一会对面就传来阿布德将军的命令,谈判终止,这让苏联代表团非常奇怪,不知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很快苏丹代表就留下了面面相视的苏联代表离开了总理府。
  “先回去,等待对方的通知!”谢洛夫的心里也是紧张的,苏联的粮食问题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现在又不是卫国战争时期,让人民饿着肚子工作也不合适。
  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都不强,如果苏丹这件事情他办砸了的话,苏联就必须从资本主义国家确切说是从美国进口粮食,可美国人不认卢布这种货币。认卢布的国家中国、印度算是农业大国,可也不想想这两个国家有多少人口,自己都吃不上了还能管苏联?更何况中国本身就处在饥荒当中。有时候想想苏联和中国粮食同时出现困难,是不是其中也有联系在其中。
  强装镇定的谢洛夫带着苏联代表团离开了前总理府,回到苏联大使馆当中待命,同时也是总结自己这边是不是出现了什么纰漏?
  是苏联国内的情况让苏丹方面知道了?不得不说因为事情太重大,让谢洛夫这个特务头子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他也不想想苏联国内的严格环境还有对帝国主义的那种教育,小孩子都知道小心叛徒,就连美国都无法在苏联建成一个情报网络,苏丹怎么可能知道他们国内的情况?这个思维混乱的时间没有持续太长,过了不长时间谢洛夫自己也绝对是自己想多了。
  那就是苏丹对苏联的援助条件不满意,这也是比较可能的,以苏丹的能力不可能知道苏联的情况,美国在冷战时期从苏联取得情报进展,通常都是苏联国内自己出现了斯诺登那类的叛徒,这种叛徒通常都是平可夫斯基那种脑筋不太正常的家伙。一个大的情报网不可能不被克格勃发现,而后世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到底是怎么回事?”召集了援助代表团的成员,在苏联大使馆当中开始了总结,从今天谈判开始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都在回忆,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了触怒苏丹方面的话。
  “这种没头没尾的突然情况让我们想要补救都无从下手!”最后谢洛夫狠狠地把铅笔摔在桌子上,决定向国内求援,让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查一查苏丹周围的情况,是不是有问题?
  备用方案不是没有,比如说埃及和叙利亚合并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不论是埃及的部分还是叙利亚的部分,今年他们的农业都非常的不错。这个年代埃及还没有后世这么强大的人口压力,尼罗河两边完全可以养活全体埃及人还有富裕,至少叙利亚本身就是中东少数粮食能自给自足的国家,人口不多粮食不少。但对于苏联以亿计算的人口只能说杯水车薪。
  苏丹大使馆中,身着军服的谢洛夫满脸担心之色用手抚着瓦莉娅的额头,慢慢扶起妻子拿着药片给萎靡不振的妻子喂药,女人神色憔悴很令人心疼,“不是告诉过你这边的环境不一样么?没处理之前不要吃苏丹不认识的食物,我们苏联人来到这里不适应,哪怕就是一只蚊子都可能要了我们命……”看着神色憔悴的妻子一脸委屈的乖乖吃药,喋喋不休的谢洛夫也不想再说什么重话。
  人类说强大也强大说脆弱也脆弱,别说苏联和苏丹之间的距离这么遥远,就算是莫斯科和梁赞之间的距离,一个没有防护的人进入山岭重呆一天,也不可能保证自己能安全的出来,适应了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就像谢洛夫说的那样,一只蚊子都能要了你的命,非洲这边的疟疾一直都很严重,让没有这方面抵抗力的苏联人生活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我也没干什么啊,可就是肚子疼。”瓦莉娅可怜兮兮的靠在丈夫的怀中,要是平时谢洛夫这么说她,可能早就不服气的顶嘴了。但现在可能是生病的原因,罕见的只剩下温柔。
  一生病就老实了,要是有精力早就顶嘴了!谢洛夫宠溺的抱着怀中的毛妹,大使馆的医疗人员说了不是大病,就是不适应这边的气候加上吃了一点这边的食物没消化好,一系列的专业术语和很多本地的名字结合起来是挺唬人的,最终谢洛夫总算是用在克格勃学到的专业听懂了对方的话,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水土不服。
  “副主席,阿布德将军邀请你去他的官邸做客!”卢卡妮带着探寻的神色走进来,目光落在躲在男人怀中的瓦莉娅身上,好像是感受到了小三的凝视,瓦莉娅不由的用头蹭了蹭丈夫的胸膛,表明自己才是这个男人的正牌妻子。
  “好吧,我马上就去!”谢洛夫点点头随后低头亲了妻子有些发白的嘴唇道,“休息一下,我马上就回来,有事情直接找大使馆的同志解决,先把病养好……”
  现在就看看苏丹方面,尤其是阿布德将军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在这个生病基本靠硬抗、交通基本靠马匹的国家、最为便捷的运输工具就是尼罗河的船,苏丹和埃及之间的贸易也是靠着尼罗河的船运来完成的,阿布德将军要什么呢?
  为了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谢洛夫这几天真的脑洞打开,甚至曾经设想过让阿斯旺军事基地的苏军出动来苏丹打猎,和狮子抢食物。当然只是想想,就算是把苏丹的野生动物杀干净也没用,以苏丹的运输能力,运到苏联国内这些肉都臭了。
  阿布德将军的官邸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但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次心中这么迫切,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不代表心中不焦急,谢洛夫很不明白,苏联在援助的项目上完全称得上是良心,阿布德将军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官邸中,经过一阵闲聊之后阿布德将军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目前苏丹急切解决的问题不是那些暂时不急切的问题,谢洛夫将军,恕我直言苏联方面不是很有诚意……”
  “不知道将军的诚意指的是什么方面,我们提供的援助都是很优惠的,可以说是为了苏丹量身打造的援助,苏丹地区肥沃在非洲首屈一指,不需要多用心就农业就能发展的很好,如果将军的目标更大,我可以保证现在只是第一轮的援助,我们把食品工业和轻工业建立起来,在考虑重工业的问题嘛!”谢洛夫看着阿布德将军的眼睛很诚恳地说道。
  “不,对于这方面的援助其实并不急迫,摆在我们苏丹革命委员会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南方的叛乱,平定南方的叛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苏丹需要的是武器弹药更多的武器弹药,只要把南方的叛乱平定了,我们就有了安定的发展环境。”阿布德将军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就是这么明显谢洛夫才不敢回答,因为他怕自己笑出声,原来不是自己这边太良心了,而是苏丹军方对经济援助没兴趣,他们需要军事援助,早说啊,苏联最不缺的就是武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政府就是直接……
  “我爱军政府,太好对付了!”谢洛夫故作艰难,随后表示自己愿意和国内沟通。
第233章
友好合作条约
  这可能就是军政府从自己立场考虑问题的结果,从中立角度来看,还不能说苏丹军政府就一定是错的,军人向来是最为反对国家分裂势力的力量,虽然不是全部但大体如此,南苏丹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来被苏联生物学家灌输了苏丹本身条件很好,只要稍微发展一下就能成为一个不弱的大国等论调,这种论调让苏丹军方深信不疑,是的,苏丹的基础条件非洲第一,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手里握着苏丹军事力量的将军们就是这么认为的,一年来苏丹在农业上的进展也说明了苏联科学家说的一点错没有,取得的成绩更加让将军们充满了底气。简单来说,膨胀了……
  既然今年已经取得了大丰收,说明苏丹就像是苏联人说的那样,既然基础条件这么好,那明年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从军方的角度考虑,首先就是强军然后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把南方的黑人干掉苏丹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非洲第一领土大国,不然这个领土第一就只能是从纸面上说的。
  这个发展思路,其实要从冷战历史上寻找差不多的国家,应该是和越南人冷战期间的发展模式差不多。越南可以说是中苏一手援助起来的,但本身越南在经济上的成绩并不好,甚至远远不如同时期的朝鲜,苏联援越项目种类来看,带有浓重救济性质。其中提供数量最多的是石油,高达五百万吨;其次是粮食,四百五十万吨;此外还有一亿米布匹——一则笑话说,黎笋向勃列日涅夫请求援助,勃说:没有物品了,请自己勒紧裤腰带。黎笋说:请给裤腰带。
  像是苏丹现在这种先灭了南方,然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苏联援助上。指望苏联提供武器弹药支持苏丹军方血拼,对此谢洛夫只有一句话评价,“想得美……”
  就算是从国际主义上苏联也没有这个义务,苏丹又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是苏丹是共产党执政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可阿布德将军的军政府没有让苏联这么下功夫的意愿。苏联援助越南从经济上就是赔钱买卖,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因为美国深陷越南泥潭比苏联损失更大,美国又没有来揍苏丹,苏联为什么要输血给苏丹?
  援助一个毫无工业基础落后国家就是无底洞,尤其不能援助一个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样还不错的国家,苏丹必须有基本的工业能力,哪怕是轻工业的能力,也不能变成大农村。不然这个援助成本就太大了。
  所以谢洛夫沉默了一下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旧武器库存,决定原计划不变,继续发扬国际主义精神道,“这样吧,阿布德将军我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苏丹军方的升级武器的计划就交给我们负责,同时对轻工业的扶持不变,解放南苏丹和发展国家是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的,你们北方的政府人口是南方的两倍,在打仗的同时完全可以继续完成苏联的工业支援项目!为了帮助苏丹有管理方面的人才,我认为苏丹可以挑选一批军官或者品学兼优的人去苏联学习。”
  “谢洛夫将军,谢谢你们苏联对我们国家的支持。”谢洛夫的大度大出这位苏丹革命委员会主席的预料,本来他以为只能在工业援助和军事援助之中选一个,毕竟面对一个超级强权的苏联,而且还需要苏联的支持收复南方,所以不愿意造成狮子大开口的印象。
  早知道是这样,谈判的那天谢洛夫就应该用梅辛教他的感知能力感知一下阿布德将军的想法,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胡思乱想的情况出现了。之所以坚持继续进行原定计划的援助,而不是对越南这种救助性质的援助,完成是从成本上考虑,倒不是多么为苏丹着想。
  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国家,苏联的援助进来也改变不了什么东西,不但要援助各种轻工业设施,还需要一条铁路作为苏丹的枢纽联通北方的埃及,相信作为把苏丹粮食运出去的通道,尼罗河作为苏丹交通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运力还是略有不足,这点谢洛夫知道、阿布德将军知道、纳赛尔也知道。
  闲聊了一段时间谢洛夫就离开了阿布德将军的官邸,就像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一样让阿布德将军等着自己的好消息,让这位苏丹军政府的领导人不禁感叹,真是好人啊……
  好人这个词谢洛夫绝对是当得起,一条铁路可以让苏联把苏丹的粮食云出国,北方的粮仓只能解决今年的问题,要想每年都吃到苏丹的粮食就必须要这样一条铁路。让苏丹学生去莫斯科留学,去的时候是一群懵懂无知的热血青年,回来的时候就可能变成无产阶级革命者。苏联的环境吸引美国人可能比较困难,但吸引这种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国家人民简直不要太轻松。
  回到苏联大使馆的谢洛夫把这方面的消息告诉了其他人,引起一阵笑声,当然笑声分为很多种,而目前这些苏联代表团成员所发出的,是耻笑……
  苏联一直面对落后国家援助基础的工业其实也很好理解,完全是一个大农村的国家就算是能帮助苏联也有限,而基础设施完备经济不错的国家,大多数都和美国人混去了。留给苏联的大多数都是苏丹这种歪瓜裂枣的国家,这种国家也良莠不齐,第一种是中国、印度这种一旦发展起来就绝对能帮助到苏联的国家,但这种国家一般情况下不好控制。从苏联国内的评估上,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是能对苏联帮助最大的,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是中印没有领土矛盾就好了,就不用逼迫苏联选边站。
  第二种是埃及那种阿拉伯国家,包括叙利亚、伊拉克、约旦这种国家,但这些国家除了石油什么都没有,国内都是荒漠农业比苏联还要差劲。第三种就是苏丹这种不但连上述优点都没有,而且国内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多的不可计数的国家。某种意义有更好的选择苏联也不用这么费尽心力和这种国家打交道了。
  “工业援助还是必要的,不然这样的苏丹对苏联帮助也比较有限,铁路也需要,同志们都明白,苏丹对我们苏联的重要性。从潜力方面这个国家是非洲第一,我们从这个国家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对祖国巨大的帮助。明天中午谈判继续,一天之内争取把条约签下来!”谢洛夫用行政命令为这些谈判的同志鼓舞士气。
  说完话谢洛夫找到了驻苏丹大使馆的电报,下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对中国的军工企业下单,让中国的军工企业帮助制造出来五万支五六式自动步枪,外加一千万发子弹。”之后又给阿斯旺军事基地的列昂尼德少将下令,先弄个几万条步枪应应急运到苏丹来。
  稍晚的时候莫斯科回电询问谢洛夫为什么要从中国军事企业下单,对此谢洛夫的回答是,“中国的五六式自动步枪比我们的成本低三倍,一艘船从远东去中国装船运到亚历山大港仍然比我们的要便宜,再者中国的步枪不像我们苏联用了很多稀有金属在其中,所以从性能上略有差距,这当然不是大问题,但纯粹用钢铁制造的武器在苏丹的气候下很容易生锈,这简直太好了,我们完全可以到时候从中国源源不断的订购武器运到苏丹来。”
  苏联在制造武器这方面向来是舍得任何资源的,代表作就是全钛合金潜艇。要知道钛合金连美国都不敢这么浪费,只是用在战斗机和航天领域上,而苏联就这么干了。技术上暂时追不上就从材料下手。
  到了晚上莫斯科方面回电,“干得漂亮,我们正好在今天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大会结束之后和东方同志沟通了一下,得到了比较热烈的回应。但并没有告诉这批武器的用途。”
  对于谢洛夫来讲今天的小手段只是一个插曲,只是后来苏联总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发现这个捷径之中总是从中国进口轻武器再卖出去,引起了中国的怀疑,最终终于发现,几年后安德罗波夫收到了一份带有指责性的抗议信,认为苏联这种行为败坏了中国制造的名誉,鉴于克格勃在这方面干的有些不地道,谢洛夫直接把安德罗波夫递过来的抗议信所在抽屉里,根本就没有看。
  在和阿布德将军沟通完毕之后,随后的谈判没有一点阻碍,双方很是愉快的签订了两国的友好合作条约,随后阿布德将军派出了一个将军带领着谢洛夫去负责守卫北方粮库查看,同时谢洛夫也命令阿斯旺军事基地做好准备接收。
  稍晚的时候在克里姆林宫的赫鲁晓夫接到了友好合作条约的内容,当着科兹洛夫和谢列平的面哈哈大笑道,“这是克格勃今年最为成功的行动,所付出的代价和我们人民保证粮食充足供应的目的根本不值一提!”
第234章
大会闭幕
  “不过谢洛夫这种无孔不入的介入能力更加让人惊叹,他好想知道苏丹的军方担心什么一样,借由苏丹对埃及的恐惧打开了大门,还有就是从中国进口AK47的仿制品给苏丹军方用,简直太有意思了!但从革命的角度考虑是不是有些有损于我们国家的形象?”科兹洛夫也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心病,国内的粮食问题被严密封锁中,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根本不是秘密,苏联的浮夸风已经刮了好几年,鉴于目前国内的农业环境考虑,应该进行一些调整了。
  “这有什么?我们的东方同志不是很高兴苏联有求于他们么?”这次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开的相当不顺利,苏联和中国的态度处在一种看起来已经明显不合,但为了社会主义的大局着想,还都在克制自己的想法不要太过分的阶段。谢洛夫小小的糊弄了一下中国,让赫鲁晓夫瞬间就觉得这个小同志很不错。从中国的角度上这是苏联提出的请求,而中国是帮忙的,但在赫鲁晓夫看中国对于苏联的要求还是比较尊重的。
  所以这件本身谢洛夫只是单纯考虑到成本的小事,却至少让两个国家的一部分认为,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还都是需要对方的,很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是这件事的胜利者。
  请原谅他一个克格勃副主席的格调还比较低,无法理解赫鲁晓夫他们那种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人物,到底心中是怎么想的。
  还有关于林业经济发展的概述,已经从当地企业的计划员交到了梁赞州计划经济委员会、最后到达了苏联中央计划经济与发展委员会手中。其中有些问题还需要讨论,但基本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梁赞州只要有了成绩马上就会在条件相似的地方实行。
  “你又给了一批苏丹学生的名额到苏联学习?你是准备影响到苏丹一批人的思想?”略有恢复的瓦莉娅听了自己丈夫的话很快问道,“输出革命用的?”
  “病刚好就给我添乱?”谢洛夫伸手捏了捏妻子的高鼻梁,却没有用多大的力气,这个动作还是挑逗的意味居多。太聪明的毛妹也不好,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他拆台。
  “不过像是这种留学生我认为还是集中管理比较好,不能让他们想从苏联学什么就学什么,单独划出来一批资源专门教育留学生比较好,当然确实有真材实料的学生还是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业,我们也不能扼杀人才,这点可以交给留学生自己选择。”瓦莉娅根据自己的工作给出了这些建议,不说这些谢洛夫都忘了,自己的妻子是人民教育部的副部长。
  瓦莉娅这些建议不是帮助国家节省成本,而是怕这些留学生毕不了业,以现在从苏丹看到的情况来看,教育水平和苏联的教育体系差的程度可以用地球和太阳对比。这个国家最有知识的人才也不一定有多强。
  作为谢洛夫的枕边人,瓦莉娅对自己丈夫的水平还是有一定认识的,除了汉语以及国际局势的分析和克格勃相关的专业之外,剩下专门学习过的钢琴只能说会弹,素描只能说会画。至于其他那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简直少得可怜,数学完全就是初一学生的水平,苏联如果有两亿人的话,自己的丈夫应该排在一亿五左右。
  很多关于统筹和计算方面的工作,她在家的时候都是由她做的,她不在家的时候就是克格勃的秘书处在做,某种意义上来讲,克格勃的工作最适合谢洛夫,换一个工作他就和废物没什么区别,当然这些话瓦莉娅不会说出来。
  偏偏谢洛夫相当的自我感觉良好,幸亏克格勃有各种专业的机构可以撑得起他的胡思乱想,等真到了他实践的时候就蒙圈了,梁赞州的计划经济报告才送到莫斯科就是证明。
  瓦莉娅所想的都是某个方面,不代表自己的丈夫真的是个废物,像是对于输出革命的认识,谢洛夫工作之后自从开始之后,一改二战后苏联援助别国那种软绵绵的样子。对除了欧洲之外的国家输出革命的时候,一定会调集克格勃的肃反工作者建立起来强大的内务部体系配合着所在国的共产党组织工作,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不遗余力进行的男女平等,种族平等,扫除文盲的政策与行动,让全人类的文明水平大大提升。当然,这一切能进行的前提,还是土改和反资。
  当时到各个封建乡村去做男女平等等工作是何其困难,不少人都被地方传统势力残忍杀害。还有斩首示众,碎尸万段的,女性党员有被强暴然后杀掉的。对付这群人,不使用军队和暴力,不用土改去除地方封建势力,是不行的。
  某些边享受革命成果边反对当年暴力革命和土改的人了,简直“何不食肉糜”。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演讲一番就能实现目标了,想改变这世界,很多时候是要流血掉头的。既然那些包括宗教、宗族、等等等等的反动势力一定要维护所谓的传统价值,那就不要怪克格勃不客气了,谢洛夫手中的老派的肃反工作者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
  一个国家在共产主义国家的手中,至少比在一群神棍、军阀和资本家手中强,欧美发展了几百年才培养出来一个扛得住压迫的民众,以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只要被稍稍的压迫一下就会生不如死,真正的资本主义强国也就这么几个国家,剩下那一百多个大都是穷的连裤子都穿不起。
  对于苏联这种国家来讲,美国那种集合整个资本主义强国的外力固然强大,但只要自己不出内部问题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唯一小心的就是苏联国内出现惦记国家财产的家伙。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某一年的俄罗斯首富就是叶利钦那个契丹人的外孙子。
  至于叶利钦回忆录中写的被苏共官僚的豪宅震惊等等的话,简直让人恶心,和他相比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黑帮的官僚都可以算是共产主义者。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黑帮充其量只能算是官僚,再差也比叶利钦那帮寡头要强的多。
  就在成功的和苏丹签订协议同时,莫斯科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闭幕了。各方经激烈交锋和妥协让步,与会各党代表团通过共同努力与协商,会议最后通过了这个声明。声明在肯定《莫斯科宣言》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形势,指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威力和国际影响急剧增长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更加衰落与腐朽,资本主义总危机也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的本性没有改变,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的敌人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为了制止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和战争威胁,需要建立最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
  莫斯科声明从情报领域的分析上来讲,谢洛夫可以肯定这些参加大会的党派中肯定有美国人扶持出来的党派,这些党派也会把大会的过程传达给美国,这个过程就是中国和苏联虽然在大会上激烈的争论,但最终还是绝对在面对美国的时候保持团结。
  苏联和苏丹签订友好合作条约的第二天,苏丹革命委员会的主席阿布德将军邀请苏联代表团在苏丹总理府做客,也是表达自己对于苏联的善意。事实已经很明显了,既然南苏丹是英美势力在支持,他们这些军政府的将军只能依靠苏联来对抗。
  “看来阿布德将军对我们苏联的观感还不错,如果他能维持住苏丹的局势稳定,不失为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病好了的瓦莉娅牵着自己丈夫的手,对着周围的将军点头示意,笑意盈盈地说道。
  “你啊,想的太简单了。到时候我在和你聊这个问题!”对于自己的女人,谢洛夫不太好说重话,如果换一个私下的场合他肯定会反驳妻子的观点。
  在谢洛夫看来要么就永远都不动手,对全世界的变化不闻不问,要么出手就一定要建立共产主义政权,绝对不能把希望放在和解上面,军阀、部族、宗教势力这些东西一定要被消灭,不能向自己妻子说的那样看起来还不错就不闻不问。苏联比美国强的地方就在于革命性,比资金比市场,苏联都处在弱势地位。同样一个军政府,如果美国发现推翻苏丹军政府不容易也采取收买合作的态度,苏联其实是竞争不过的。
  其实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苏联从开战开始就要以一种消灭封建主和部落势力的姿态进去,首先就要立刻宣布男女平等、土地改革、把富人打成阶级敌人开始清洗,配合着苏联红军的攻势,等到美国介入的时候想要找到支持的力量都不可能,因为这些敌对者都死了。而事实上苏联这些都没有做,反而是杀掉了一直把斯大林作为榜样的阿明。
  停止阿明进行的土地改革,同时对绿教采取忍让的态度,这种态度下苏联红军在能打也无济于事,政治上一个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连公有制都不敢在阿富汗实行,战争能赢才有鬼呢。七十年代之后苏联完全把自己怎么起家的过程给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