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04

  但就是这个人,手中只有势力不大的第聂伯黑帮的干部,却连续击垮了谢列平的共青团、波德戈尔内的乌克兰支持者,苏斯洛夫的宣传部,柯西金的政府部门。这当然和谢列平自身的大意和轻敌有关系,但不得不佩服勃列日涅夫的高超手腕。勃列日涅夫的强势体现在内在,而不是在外表。现在看来应该是虚惊一场。
  “我本人也是为了我们的全球战略服务,没什么可说的!”谢洛夫近距离的感知勃列日涅夫,没有察觉到明显的敌意,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目前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也没有联合的意思,和两位大人物呆了一会谢洛夫顿感无聊,时间不长就找个借口离开了克里姆林宫,该说的话说了,该做的事情做了。
  看着渐渐远去的谢洛夫,勃列日涅夫呵呵一笑道,“舒里克,你的朋友总是这么令人羡慕,他们都是如此的年轻。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第二天八十一国共产党大会如期举行,在包括谢列平再内的苏联领导人继续参加大会的同时,谢洛夫则和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第五总局局长阿厉克赛中将、第二总局的谢尔久科、第三总局的罗曼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听取第一天大会的录音和辩论,从中得知整个世界其他党派对中国和苏联分歧的倾向性。
  “有问题!”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忽然伸手按住了录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错,澳大利亚共产党和新西兰共产党的立场不同,威耳科克斯站在中国那一边,对我们苏联进行了攻击,这不和常理,据我所知新西兰共产党和澳大利亚共产党的关系还不错,两者之间没什么矛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立场不一致,这个问题太奇怪了。”罗曼原来也是第一总局的副局长,在格鲁乌也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这和他的掌握的消息不一致。
  “新西兰的党员还不到三千人,是很容易被渗透的,也许这次的大会真的有不少名义上的共产主义者混了进来!”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点头认可了罗曼的判断,在这点上他这个第一总局的现任局长和罗曼这位前任副局长取得了共识。
  “印尼共产党的立场略微倾向于中国,这很容易理解,印尼共产党目前的大部分成员是华人,我们的工作目标初级目标是,让印尼共产党在我们两国的分歧上不表态,尽量不要让苏联和中国的分歧影响到其他国家中,现在这么好的形势不能因为一点争辩就付之东流。”谢洛夫很是认真的总结道。
  “同意……”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罗曼中将、谢尔久科中将、阿厉克赛中将接连表态。
  谢洛夫他们从头到尾把第一天的大会录音听完,开始从第一总局各情报司调阅资料,开始评估那些党派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家伙。
  从情感上他们这些肃反工作者当然愿意相信,这些参加大会的党派都是共产主义战士。但谁让他们的职业就是不能相信情感的呢,职业习惯迫使谢洛夫他们这些人,必须首先把对方定义成叛徒,然后从中找到无辜者。
  随后今天克格勃的工作都是调阅前一天的录音记录,从中渐渐把不可靠的政党扩大到十个,“真是奇怪了,荷兰、卢森堡和新西兰是三个最支持对方的政党,据我所知那边没什么革命的土壤,这几个党派都弱小的可怜,对了,把印尼的倾向性剔除,印尼共产党完全是因为民族感情作祟,而且我们和印尼内务部的关系很好,时间长了印尼内务部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在印尼的代言人,但目前我们还是采取不干涉的态度。”想到印尼的情况,谢洛夫总是能联想到印尼共产党的覆灭,所以在大局未定之前他只能采取保守态度。
  在会场激烈争论同时高声赞美国际主义的同时,莫斯科同样有另外一群人同样在进行反间谍的工作,针对这次大会的反映情况做出部署。制定完计划后,经过谢洛夫的同意下达到第一总局的各部门,晚上时分,准备下班的谢洛夫接到了中亚边防军军区司令库德里亚什的电报,上面说对方的军服已经赶制完毕,同时空军对中印边界的侦查和空投地点已经完成。
  把这封电报从头到尾看完之后,谢洛夫回电必须封锁消息,并且中亚边防军以及阿拉木图、塔什干的内卫军视情况加强空降训练。
第230章
身负重任
  分担风险,在一件事情风险过大的时候,不能保证取得预期战果的时候。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如果成功可以保证不好不坏的成绩,也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当然也必须承担两件事情同时失败的风险,不过鉴于谢洛夫面对的对手印度来讲,这个风险完全值得。
  目前中苏心中都有一定芥蒂,一方忍让是不可能的,中国方面的第一代的领导人都是宁折不弯的个性,反之苏联这边实力强大也没有让步的理由。那就需要祸水南引了,如果古巴导弹危机如其爆发,中国方面立定会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解决西南的问题。如果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处在劣势,谢洛夫就会利用这件事情冲淡苏联所遭受的失败影响,当然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毕竟苏联现在维持着和中国的同盟,同时在印度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而是到时候就必须面临着选边站的选择。
  以谢洛夫的采取客观中立的看法,那自然是谁赢了谁就是苏联的盟友,这件事情没什么可说的,不过作为领导人需要考虑的事情过多,比如民族矛盾以及如何和自己不太安分的盟友打交道,等等的后续工作都需要做出临场发挥一般的判断,如果判断失误,谁都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克格勃方面,谢洛夫所做的是一些先期准备,既然后勤不行,苏联就先期把需要的物资准备好,中国没有办法对山岭崎岖的地方进行补给,没关系,苏联的空中力量对付几万人进行支援还是不太难的,哪怕只有一个士兵进入争议的地区,谢洛夫也会命令向导把他领到该占领的地方。
  在这种重大抉择的时刻,谢洛夫必须以自己的能力阻止苏联不犯错误,如果非要牺牲一个国家,从个人感情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方面考虑,那就让印度去死吧。
  当然现在在事情还没有发酵的时刻,必须对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的保密,内卫军和边防军作为苏联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红军享受同样的待遇进行常规的空降训练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就是一件正常不能在正常的事情。
  做一个合格的搅屎棍,谢洛夫自认为还需要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要走,如果可以让他进行自由选择的话,他本人倒是很想去英国学成毕业再回到克格勃履行自己的职责。
  从未雨绸缪的方面考虑,自从担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之后,好处倒是没有多少,坏处就是自己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每时每秒他都会接到在全世界各地的情报,在分析这些情报之前只有天知道那些特工提供的信息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不过鉴于海外特工的自主性过大的可能性,谢洛夫已经很在一个月之前刚刚接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时候,就发表了措辞严厉的报告,让克格勃在海外的特工不要往国内报告无意义的东西。
  “不要以为在海外就可以随意糊弄组织,行动执行部的同志每个人都在海外有合法的身份,他们可能就在你们的身边!”这份威胁有没有用谢洛夫不知道,但其中的意思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欺骗组织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像中东司的一份报告中,伊拉克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报告中写到,冲突双方互相发射了多枚火箭弹及榴弹并开枪射击,导致四名什叶派民兵和两名库尔德武装人员死亡。一名事发时在附近玩耍的当地儿童在双方交火中丧生。
  冲突爆发后,图兹胡尔马图市政府宣布该市进入戒严状态。图兹胡尔马图市是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等多民族混居区。当地民族与教派冲突较为严重,恐怖袭击和小规模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一共才死了七个人,按照苏联红军的标准连一场战斗都算不上,这份报告竟然也好意思交上来,当然这份报告只是谢洛夫在无聊的时候看到的,通常情况下这种情报也不会送到他的手上,但谢洛夫仍然拿着这份报告对中东司的司长进行了询问,“这种情报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你的意思是让我们苏联组织红十字字会去救援么?”
  最后当然是没有任何结果,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下达了一项命令,扩大下属部门在鉴别情报时候的权利,无意义的情报就不用交到克格勃主席团的手上了,下属部门完全可以自己进行酌情处理。
  按照谢洛夫的谋划,伊拉克方面的形势应该是处在敌不动我不动的状态中,只要美国一天不往一个名叫越南的坑里跳,苏联这边宁可赔本卖武器也要支持伊拉克内战的双方继续死磕,当然这并不全由苏联自己干,叙利亚支持的是什叶派武装,至于埃及支持的则是逊尼派武装,比较尴尬的是在一九六零年这个时候,叙利亚和埃及其实是一个国家,都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一部分。
  这种令人无语的情况,如果是别人告诉谢洛夫的话,可能他都不会相信,但在事实如此的情况下他只能感叹,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玄幻。谁能想到一个国家的不同部分竟然在一场战争中的立场迥然不同,看来埃及和叙利亚的分裂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伊拉克国内会因为这场内战死多少人,作为一个旁观者谢洛夫是不会有心里负担的,作为一个从血海中站起来的国家一员,他很是善解人意的为伊拉克人民选择了一条比选票更加有含金量的道路,谁到底会得到拥护,谁才是真正能领导伊拉克奔向未来的势力,很简单,谁赢了谁就是这个选择,没有任何一张选票比一场全面的战争更加能让人民知道,他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选择,到底是谁。
  目前除了自成一派的库尔德人之外,伊拉克内部有淡化教派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和军方,以及两大教派的势力,再加上伊拉克共产党的势力,平心而论伊拉克共产党实力最小,在经过比较之后,谢洛夫认为伊拉克的形势比较适合中国,而不适合苏联。所以收集了苏联、中国、朝鲜和越南甚至西班牙内战的资料之后,定下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让共产党名义上不参加战争,而是为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摇旗呐喊。
  此时的谢洛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出国,不过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准备懈怠夫人去一趟苏丹,根据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命令,身为和阿布德将军私交不错的他,这次将以非常正式的身份携带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几个部门对苏丹进行访问,在稍早的时候苏联已经回应苏丹方面的请求,对苏丹方面的援助请求进行评估,这次谢洛夫即是考察也是评估。
  观察苏丹方面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当然在内心中同时接触其他将军看看谁比较适合成为苏联的代理人,最好是实行社会主义这个目的是不能说的。
  阔别莫斯科,把监控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的工作交给了国内防谍总局,并且把对外情报总局的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拉进来,谢洛夫便匆匆的离开了莫斯科,在寒冬中带着瓦莉娅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履行,躲避苏联这个季节比较严重的低温。
  前往苏丹的途中,谢洛夫还在阿斯旺军事基地逗留片刻,了解一下苏丹的具体情况。
  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交回的喀土穆,地理位置十分像中国的武汉,气候也有国之而无不及,这个国家的发展要是不错的话,绝对是一个卖空调的好地方。易卜拉欣阿布德将军的家住在青尼罗河边上,让谢洛夫比较意外的是阿布德将军竟然没有选择前任总理的总理府,这就是英属苏丹的总督府作为官邸,而是在自己家的旧址上建立了一座新的官邸。
  现在是苏丹的雨季,当谢洛夫夫妇带着苏丹代表团进入喀土穆的时候,这座苏丹的首都正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水分子。此时谢洛夫颇想要吟诗一首,啊,又到了草原上交配的季节……
  “这里湿度真大!”瓦莉娅无法理解易卜拉欣阿布德将军的苦心,避暑是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因为距离河边比较近,在呼吸的时候都感觉到自己的鼻腔像是在水里面泡着一样,十分的不舒服。习惯了寒带气候的瓦莉娅,就像是自己的丈夫第一次来苏丹一样,表现出来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喀土穆还是有变化的,和上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相比,这座苏丹首都的治安明显好了很多,可能这就是军政府为数不多的优势所在吧。
  “谢洛夫将军,几年不见了,看来将军在苏联的生活相当惬意,这位是你的夫人么?真是一位美丽的女士,哪怕是看到一眼就令人难忘!”双方刚刚见面,苏丹军政府的首脑阿布德将军就给了谢洛夫一个友好的拥抱,让别人看来就像是一副老朋友的样子。
第231章
谈判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我的妻子瓦莉娅!”谢洛夫对苏丹军政府的老大很是直白地说道,一般情况下被人夸奖自己的妻子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比较不幸的是阿布德将军面对错对象了,正好谢洛夫是一个心眼不比针头大多少的家伙。
  卢卡妮抿着嘴把谢洛夫的话翻译过去,阿布德将军是无法从一个说外语的家伙口气中辨认出来对方的想法,但卢卡妮却听出了另外的意思,虽然不是护着自己,可她本身也是谢洛夫的女人其中之一,不是嘛……
  可能是苏丹去年和今年的大丰收让阿布德将军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出路,此时的他一改当初上台时候的窘迫,显示出来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很有一种自负的风范,引领着谢洛夫夫妇进入自己的官邸,介绍着其中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土耳其的地毯、印度的丝巾和埃及的文物,从阿布德将军口中显示出苏丹令人震惊的另一面。
  一方面苏丹的底子还相当的薄弱,虽然迎来一场大丰收,却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苏丹人民的生活,另外一个方面这批刚刚上台的军人首脑这么快就开始堕落了。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军头。一帮子军人,这种情况才是最正常的体现,有不错的成绩才是少数中的少数。不能指望一个军政府有多大的成绩。
  今天阿布德将军并没有接待苏联的代表团,而是显示出来一副叙旧的样子。更多的是让谢洛夫看到他统治下的苏丹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这种夜郎自大的表现让谢洛夫夫妇二人十分嗤之以鼻,如果对方是一个美国人也就算了,其他国家的人有什么自信在苏联面前自夸?但就算是如此,谢洛夫仍然表现出来你说我听的样子,陪着膨胀的阿布德将军。
  戳破这个泡沫的不是他,而是他身边的妻子,在阿布德将军说今年苏丹无所事事的流浪者已经减少的时候,瓦莉娅突然问了一句,“什么叫流浪者?”
  对于一般的苏联人来讲,失业、流浪这种词汇陌生到几乎没有听说过,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他自然是知道苏联其实也没有完全消灭失业,加上近几年放出来的几十万古拉格犯人,苏联的真实失业率应该是百分之零点六。至于流浪,在苏联只要有手有脚都不会饿死,除了精神病和残疾人之外,哪怕是一个年轻的单身母亲都有足够的能力抚养孩子同时继续上大学完成学业,毕竟生一个孩子的产假已经足够让女人有时间上学了,在此之间工厂将给女人全薪,这笔钱在苏联扭曲的食品价格之下,可以让人轻松的活下去。
  至于上学,这根本不是问题,苏联上学又不要钱,能学到多少东西完全看自己的水平。这里多说一句,自从谢洛夫从中东大举往苏联送留学生后,人民教育部明确规定留学生是需要交学费的,不过可以根据困难程度申请免除学费。这点谢洛夫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整个苏联教育体系维持起来花销巨大,在不从国外留学生身上赚点,教育部就要吃土了。
  鉴于这种情况,苏联开始专门招手外国各种二代学生填补教育缺口,同时仍然继续对第三世界的优良学生敞开大门,毕竟革命性还不能忘的。
  “阿布德将军,时隔三年不见,按照我们的估计,你们应该已经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可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大使馆的同志竟然告诉我南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这并不符合常理!”谢洛夫转移话题道。
  阿布德将军的正式职务,也是一个很有革命性的名字,苏丹革命委员会主席,至于这个革命委员会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哪里,谢洛夫目前没有发现,可能还需要观察。可能就像战争之王里面说的那样,每一个在非洲的派系,喜欢给自己起一些高尚的名字,解放这个,爱国那个,或者共和或民主什么的,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地球唯一喜欢战争的民族,往往最残忍的暴行都出自声称自己为自由战士的人们。
  目前苏丹的南北大战就是如此,考虑到这些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奇怪风俗的非洲部落道德水准,在这场内战中的暴行是可以预料的,来到阿布德将军的官邸之前,在苏丹大使馆的克格勃特工就想要拿一些战争中的照片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看看,开玩笑,谢洛夫怎么会上这个当,他对黑叔叔的尸体没有任何的好奇心,如果照片上是苏联或者中国、再或者是共产主义者的尸体,他就要考虑在什么地方报复回来,至少要让自己的同志死的更加有价值一些。
  “我们的对手也有目的不明的支援,所以目前我们政府方面虽然占据了优势,却无法平息南苏丹的战争,这也是我很头疼的地方!”阿布德将军说话间让自己的卫兵拿出来从战场上缴获的南苏丹武器。
  形形色色的轻武器在谢洛夫的面前摆成一排,他身后的参谋低声道,“步枪是李·恩菲尔德系列,冲锋枪是司登系列,还有美制的M3冲锋枪,是二战时候英美军队的标配武器!”
  “这么看来,是我们的老对手和南苏丹的分裂分子建立了某种联系!”听了身后参谋的话,谢洛夫很是肯定的把南苏丹的抵抗归结在英美支援之下,把这方面的联系告诉了旁边的苏丹军政府首脑,至于英美两国是不是冤枉,就算是被冤枉这个锅他们也要背,没有为什么。
  摔锅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军情六处的身上,并不是谢洛夫有偏见故意这么做的,而是完全下意识的行为,苏联一旦在某个地点受到了不明势力的阻碍,几乎不用任何情报就能联想到英美两个国家的身上。
  这颗星球能对苏联造成阻碍的国家屈指可数,法国人正在忙着阿尔及利亚战争不会这么闲,中国距离非洲太远,完全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况且目前中国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干,正好苏丹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简单的分析之后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英国人,可能是对我推翻了亲英的政府不满吧!”阿布德将军非常认可谢洛夫的判断。某些时候非洲这些政变之后选择苏联,并不是多么伟大高尚,而是因为前任政府已经选择了一个老大,而他们上台之后为了表明自己和前面的政府不同,才改换门庭投入了苏联的怀抱,说起来一点也不复杂,阿布德将军选择苏联作为靠山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挥手让人把这些缴获的武器收回去,一行人几乎在官邸中闲聊,不要以为这些贫穷的国家没有富人存在,在穷困的地方只要有阶级这个东西存在,就不会缺少为富不仁的家伙。苏联给苏丹这个国家带来最大的改变,首先就是富人和军人这两个阶层。
  但阿布德将军不要以为所有事情都一帆风顺,他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苏联还是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老大,每次对外援助的时候,同时也会带来另外一件东西,革命思想。
  显示苏丹这种实力不强,军力一般、社会矛盾非常突出的小国,一旦被苏联施加影响,革命的思潮就会马上扩散,苏丹之所以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谢洛夫在克制这方面的工作,暂时不会对苏丹下手,但这个暂时是多长时间,可没人知道。
  至少谢洛夫看见总是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还有为数不少的清真寺,只能克制住心中输出革命的想法,比起苏联历史上心急火燎遍地撒网式的输出革命,从成本上考虑谢洛夫更加愿意缓慢的经营,这样就不会出现支援出来一百支游击队,却没有一个能夺取政权的结果。苏联确实很强,可这么放血也放不起。
  来到喀土穆的头几天,谢洛夫很是悠闲地跟随着阿布德将军到处看看,听着对方炫耀自己治理苏丹的成绩,在谢洛夫的劝告下,瓦莉娅也没有继续问什么叫流浪者、什么叫失业这种很让对方难堪的问题。
  终于到了正式谈判的日子,从喀土穆的游荡的日子,谢洛夫虽然一直在无所事事的跟着阿布德将军游荡,却不代表整个代表团闲着,在苏丹的苏联大使馆特工、还有援助苏丹农业的专家一直都在工作,苏联代表团在仔细的了解苏丹的真实情况,制定在谈判中的策略。
  在到达喀土穆的第五天,苏联代表团和苏丹军方的谈判开始了,能不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就看代表团的谈判成绩了。在谢洛夫看来粮食问题肯定能解决,至于苏丹军方要苏联提供那些产品或者援助作为交换,这点则无法预料。
  双方的谈判地点定在苏丹的总理府,在三年前,这里见证了一场第三世界国家的常态现象,军事政变。成功的阿布德将军把苏丹总理全家杀光,银白色的地砖缝隙中,说不定就曾经被鲜血浸透过……
第232章
良心啊
  经过克格勃在苏丹的特工报告,这次援助计划的苏联谈判代表团经过分析之后,拿出了一份相当有诚意的援助计划,其中包括副食品的加工、面粉工厂还有树胶工厂等二十个大项,苏丹原产的阿拉伯树胶可以用作食品加工、还有铜矿的投资、以及铬矿、铬作为制造武器需求广泛的一种矿产,算得上是稀有矿产,这种矿产用一些就少一些,苏联虽然不缺资源,但对这种稀有矿产也抱着很大的兴趣。
  至于阿拉伯树胶的资源也非常容易理解,和人们通常意义上印象中非洲那种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不同,那种环境是北非的正常景色,而苏丹这里不同,这个国家不但不缺水,而且水资源异常的丰富,完全可以撑起树胶的生长环境。谢洛夫之所以选择在苏丹下手,也和这种环境有关,如果未来埃及敢和苏联闹翻,那既然苏联能帮助埃及建立阿斯旺大坝,就可以再出一次手在上游帮助苏丹把尼罗河截断。
  苏联这边的谈判代表是非常有诚意的,至少包括谢洛夫在自己都认为这次已经拿出了很大的诚意,操守上面完全能体现出来国际主义精神。按照正常情况谈判应该相当顺利才对。
  “以我们对苏丹的评估,只要我们的援助落到了实处,应该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苏丹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一些人民的需求可以得到缓解,这对你们苏丹军政府是十分有利的,你们的面粉以及一些副食品从此将摆脱进口的钳制!”苏联这边的谈判代表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一脸真诚的对着对面的苏丹将军们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