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404


第235章
目标众多
  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之所以呈现保守的态势,和不敢彻底把宗教势力打成敌对分子有直接的关系,到了阿富汗战争时期的苏联,早和当初发誓解放世界的国家没有关系了,所想的只不过是从阿富汗扶持起来一个亲苏的傀儡,至于是不是共产党都没事。目的是让阿富汗阻挡住革命之后的伊朗,可阿富汗宗教可比共产主义者的人数多多了。这么保守的介入阿富汗战争中,瞻前顾后只会把敌人越打越多。
  但就算是这样,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和美国的阿富汗战争相比,苏联也在所做的事情仍然比美国多,在进行战争的同时,苏联还在进行对阿富汗的建设。落在阿明那种斯大林份子手中的阿富汗,总比落在宗教份子手中强。
  苏丹的情况也是如此,这种能收买的军政府虽然可以亲苏联,但一样可以亲美国。如果有一天阿布德将军发现美国人能给的比苏联多的时候,掉转枪口清洗亲苏势力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在谢洛夫的眼中,苏丹这种远离苏联本土的国家,一旦美苏真正的争夺起来,苏联是非常吃亏的,必须让苏丹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南方黑人是基督教徒、北方的苏丹人虽然也比较黑,但却是阿拉伯人。这种宗教战争一旦打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别看苏联答应了苏丹的军事援助,但如果没有估计错,这场战争还有的打。
  在没有动手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没有找到能替代阿布德将军的人选之前,谢洛夫不会流露出任何一点不满,如果这位苏丹革命委员会主席喜欢听一些恭维话,他同样不介意在这些苏丹的将军面前为阿布德背书,说一些关于伟大光荣正确的话,就比如现在。
  苏联真正要命的地方不是计划经济、甚至不是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真正要命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控制的人口没有美国人多,世界很大,但环境不错人口素质同时挺好的地方却没有几个,欧洲方面这种情况最明显,除了苏联之外第二人口大国是波兰,波兰的人口只有法国人的一半,而法国人比联邦德国的人口还少,华约国家人口第三的罗马尼亚也只有不到两千万人。
  “希望我们两国的友谊就像我们之间的友谊一样牢固!”谢洛夫握住阿布德将军的手,给在座的苏丹将军做出一副姿态,意思就是这个人是我们苏联罩着的。实际上如果真的有人要反叛比阿布德将军更加亲苏的话,他也乐观其成。
  苏丹得到了的军事援助和一些工厂的建立计划,甚至谢洛夫还通知阿布德将军苏联从印度弄了一批耕牛,准备运到苏丹补充一下苏丹的农业人力不足的情况。其实苏丹也是有海岸线的,不过做港口有些差强人意。
  闲聊了一会谢洛夫便透漏了自己将要回国的意思,一方面他真的很忙,一方面也是让苏丹方面放下戒心,把福利发放完毕之后就离开更有国际主义精神。哪怕他迫切的希望苏丹变色,这个时候也必须装作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
  说走就走,临走之前谢洛夫表示机场的建设也应该提上计划了,作为一个非洲大国的首都,喀土穆需要一座机场连接全世界的首都,负起一个大国的责任云云。苏丹的机场仅仅能起飞军用飞机,必须说明是苏联的军用飞机,要是美国人那些比较难伺候的货,这里的条件可能支撑不起。
  这是其他人,谢洛夫领着包括自己妻子在内的和克格勃相关的特工顺着尼罗河而下,去了阿斯旺,提起阿斯旺人们总能想起举世闻名的阿斯旺大坝,而这座举世闻名的水坝此时才刚刚建设,远远没有后世的壮阔美景。列昂尼德的阿斯旺军事基地就在这里,列昂尼德是伊戈尔少将的副手,伊戈尔少将被谢洛夫召回国后,这座非常重要的军事基地就由他来指挥。
  在谢洛夫这片时空中,苏联在埃及的据点主要在两方面,一个是北方的亚历山大港、另外一个就是这座在建设中大坝旁边的阿斯旺军事基地。开罗的训练营地本身没有多少人。
  这座军事基地属于克格勃下属内务部队的编制,现在是内卫军。而不是苏联红军的军事基地,换句话说身为内卫军司令的谢洛夫,是基地司令列昂尼德少将的顶头上司。
  苏丹靠近埃及边界的地区就属于沙漠地区了,所以为了粮食的保存,阿布德将军才会选择靠近埃及的边界建设粮库,在这里建设粮库出于多方的考虑,一层考虑就是苏联在这边有一个军事基地,在阿布德将军看来埃及军方是不会在苏联人眼皮底下威胁苏丹粮库的。
  “尼罗河对于苏丹和埃及两国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运输动脉,一旦阿斯旺大坝建成除了能带来经济价值之外,还有带来的就是关于水资源的纷争。要知道埃及百分之九十七都是沙漠,可苏丹却不缺水。”谢洛夫好像看到了两个国家因为这件事情吵闹的未来,水资源也是一个巨大的武器,高原地区为什么对中国这么重要?那地方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上面住,政府却拼了命的也要维护住,不就是因为那里是众多大河的源头么。
  控制了大河的上游,就相当于把下游国家掐住了脖子,后世印度和越南总是因为这个问题和中国争吵,但谁占据了谁说的算。水资源对于埃及可比印度和越南碰到的情况严重多了,毕竟在雨季那两个国家不缺水,埃及可是全国都是沙漠。
  “几十年后埃及一定会因为当初让苏丹独立后悔的,就算是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这么想!”搂着妻子下船的谢洛夫哈哈大笑道,如果他是纳赛尔,宁可发动战争把苏丹人都杀了也不会让苏丹独立,看看两国的自然条件吧,埃及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苏丹要草原有草原、要森林有森林、什么都不缺。况且埃及的人口是苏丹的好几倍,如果苏丹不独立埃及甚至都有恢复阿拉伯帝国的希望,苏丹独立了,埃及就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国家,如果埃及不老实,苏联完全可以支持苏丹在修建一座大坝,断了埃及的水。
  下船之后时间不长,军事基地就派人来接一行人,在这里的吉普车专门做了防沙处理。可以在这种干燥的沙地上行进,苏联在家用轿车上面比欧美差了不少,但不是在整个系列上都落后,在越野车和重型卡车这方面,苏联是世界领先的。
  列昂尼德少将比谢洛夫大三岁,可能是在埃及呆的时间比较长了,皮肤晒得比较黑,但无损于军人的果敢和坚强。
  “这是我的妻子!”谢洛夫首先介绍了一下带着头巾的瓦莉娅,一行人进入了基地的大楼中,整个军事基地已经和他在这里的时候好了太多,那时谢洛夫在这里开垦的时候,这里连电都没有。而现在则有了军事基地的样子。
  “苏丹的粮食问题就交给你了,这批苏丹出产的粮食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绝对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明白么?”谢洛夫很是严肃的命令道。
  “司令放心吧,我一定会保证这批粮食的安全!”列昂尼德不是特工系统的干部,对于他来说谢洛夫是内卫军的司令,而不是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当然这没什么区别,因为不论是哪个身份都能指挥他。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我就调你回苏联,有些事情需要连续性,伊戈尔目前在基辅工作,高加索地区的内务部队已经撤离,改编成了边防军区,你去高加索去做边防军司令!”谢洛夫给列昂尼德画了一个大饼。至于为什么要调到高加索,原因主要还是在土耳其。
  土耳其这个国家封锁住了达达尼尔海峡,就等于是困住了苏联黑海舰队的南下路线。苏联的南下路线太不利了,一定要想办法踢开土耳其这个绊脚石,这样苏联也就不用满世界的寻找港口作为海军基地。对于历史上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谢洛夫秉承着坐观其成的态度旁观,而对不利于苏联的变化,他一定要搀和进去,就算是再差也不会差过历史上,所以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做一个搅屎棍呢?
  土耳其又不是钢铸铁打的国家,做好万全的准备等待机会一击致命,把土耳其肢解又不是不可能,大不了等个二十年,土耳其人迟早会按耐不住给谢洛夫下手的机会。美国人都克制不了跳泥潭的诱惑冲进了越南战争中,土耳其人一时脑抽犯错误也是正常的。
  对于土耳其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不是一拍大脑的想法,只要给谢洛夫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土耳其人就会发现自己本来很安定的边界烽烟四起。从他的角度上来讲,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是输出革命的好地方,唯一的区别只是力度的大小不同。库尔德工人党也是个不错的社会主义政党,到时候让他们改成共产党的名字就好了。
第236章
封存档案
  苏联要南下的路线有三条,就是近东的达达尼尔海峡、中东的波斯湾和远东的中国东北地区,鉴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好对付,谢洛夫一直在努力的经营中东和近东的路线,两条路是同时进行的,目前都在潜伏的状态中。但亚美尼亚边界的仓库中已经储备了堆积如山的弹药,阿塞拜疆的训练营中,克格勃的老派肃反干部正在把伊拉克共产党的受训人员变成丧失人类感情的杀人机器。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个共和国的克格勃机构,都在秘密的执行分别应对土耳其和伊拉克的计划,那些受训的人都在绝对的秘密当中,只要美国人开始在越南踩雷,苏联马上就会教这些美国的狗腿子做人。
  因为知道历史上卡塞姆推翻伊拉克王国很快就对伊拉克共产党动手,谢洛夫迅速的引爆了伊拉克的炸弹,没给卡塞姆利用手中军队收拾伊拉克共产党的机会。至于土耳其这边的情况要略微复杂一些。因为目前土耳其有美国人的核导弹。苏联对土耳其确实有地利优势,但这个优势是相互的,换句话说美国的核导弹也有这种优势。
  想要干掉土耳其的机会稍纵即逝,首先得前提就是把土耳其的导弹移走,这是必须具备的前提,这个前提实现后就是等待机会了。谢洛夫会像一只老鹰紧紧地盯着土耳其犯错误。如果土耳其境内有美国核导弹情况下动手,苏联也会投鼠忌器,但如果控制在常规力量之内就必须速战速决。土耳其的常规力量在北约算是不错的,但要分和谁相比,要知道苏联和土耳其在陆地上是接壤的,相信土耳其如果没有美国核导弹的保护,苏联红军其实非常愿意来玩一场大纵深突击的,正好实践一下这么多年来的建军成果。
  现在已经是一九六零年年底,距离古巴导弹危机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其实可以做一些先期准备了,这件事情躲是躲不过去的,除非赫鲁晓夫忽视古巴的战略价值,可关键是这怎么可能?如果赫鲁晓夫看不出来古巴的价值就不是能力问题了,而是低能。
  靠近埃及边界的苏丹粮仓粮食已经开始起运,目前阿斯旺大坝工程刚刚开始一年,不会对尼罗河的航运做成什么阻碍,处在苏埃蜜月期的纳赛尔政府不会对这批苏联需要的粮食设置阻拦,就在阿斯旺大坝的工地上,顶着一脑袋灰尘的谢洛夫看着一船又一船的粮食顺流而下,到了亚历山大港将会起运运回苏联。
  “我们今年国内的粮食问题很严重?”其实从来到非洲瓦莉娅就明显的发现,自己的丈夫谈的最多的就是粮食问题,至于其他苏丹拥有的东西倒是没有多么迫切。
  “说严重确实算严重,说不严重其实也不严重!”谢洛夫看了一会用模棱两可的口气回答道,就算是没有这批粮食苏联也饿不死人,其实这批玉米可能大部分不会成为人类的食物,天天吃大米白面的人倒是不罕见,天天吃玉米的人谢洛夫目前还没见过。
  这批玉米除了一少部分之外,大部分应该会成为家畜的食物,用来恢复苏联两年来因为浮夸风被宰杀的牲畜,而恢复的牲畜会成为肉类供应的一部分,让苏联人民不会因为肉类供应减少而抱怨。换句话说苏联的粮食问题和一般国家的粮食问题不是一回事,苏联之所以需要粮食也并不是有面临饥荒的危险。
  因为玉米运动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家畜没有食物,没有食物就不会长肉,人民吃不上肉就会不满,这和如果没有这批苏丹的玉米就吃不上饭完全是两回事。今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应该和今年的中国差不多,根据克格勃的统计目前苏联是一亿八千万人。
  苏联的农业确实比较弱,那是和美国相比的,苏联的人均粮食消耗是二零一五年中国的一点八倍左右,这是因为虽然平均产量远远赶不上其他国家,但苏联地多。别的国家一公顷产的粮食多,苏联可以种两公顷。但这种碾压的态势对美国就没用了,美国的人口比苏联还要少,环境比苏联更好,可用的耕地比苏联还要多。
  从目前来说,玉米运动失败的地区,明年种植的应该是小麦了。拉着妻子离开了尼罗河,这批玉米运到苏联之后,他此次苏丹之行就算是完成了。
  “要不是你陪着我,我绝对不会坐飞机。”这是谢洛夫离开埃及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当然是对瓦莉娅说的,一九六零年的最后一个月,谢洛夫重新回到了苏联的土地上。
  刚到了莫斯科骤然的严寒差点让谢洛夫不适应,刚从苏丹被那里的雨季收拾的够呛,马上又被莫斯科的寒冬教做人。大克里姆林宫中,谢洛夫对着赫鲁晓夫、科兹洛夫、米高扬、勃列日涅夫这些苏联的领导人汇报这次苏丹的收获。
  “苏丹是非洲第一大国,自然条件和土地都属于非洲最强,没有北非的沙漠,就是热了一点。以我们和阿布德将军的关系,至少两三年内不用担心!”谢洛夫一本正经的念报告,“苏丹人口不多,虽然没有人口统计方面的资料,但预估绝对不会超过两千万人。但苏丹的土地可生产粮食完全可以再翻一倍,可以完美的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
  “如果你来负责让苏丹变色,你需要多长时间准备?”科兹洛夫眼前一亮急切的问道。
  “大概六年的时间!”谢洛夫给出的答案还是在越南战争美国全面介入之后,这个世界毕竟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美国有没有精力关注苏丹的局势,从来都是苏联第一个开始考虑的因素,“苏丹距离我们本土比较远,考虑到美国比我们强一些的空中力量,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之前我绝不会动手。”
  所有的事情都是从现在就开始准备,一旦美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到时候谢洛夫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现在布满的炸弹全点了,他就不相信这么多国家的布置会一个都不成功?只要美国没有干涉的能力,谁能阻止苏联?英国么?这个随时都在变弱的日不落帝国?
  不过谢洛夫倒是有的是时间等待,有一群人似乎已经等不及了,波兰的科尔津斯基一直在和谢列平沟通,希望苏联答应的军事援助快点到齐,欧洲第三陆军强国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要展现自己的能力,把二战中被德国秒杀的法国人在揍一顿。
  这件事情倒是提醒了谢洛夫,给民主德国的马库斯沃尔夫发了一封电报,询问斯塔西制造的假档案好了没有,时间不长就得到了马库斯沃尔夫的答案,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毕竟涉及到了非常多的领域,造假也要造的像一点。
  谢洛夫代表的克格勃和马库斯沃尔夫代表的斯塔西,在暗中进行了一场肮脏的交易。这个交易涉及的国家除了苏德之外,还有那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波兰。涉及的事情就是二战中一场著名的事件,卡廷事件。说起来这件事情还是谢洛夫的前辈,内务部部长贝利亚干的。非常凑巧的是,从今年内务部并入克格勃开始,谢洛夫的职务就是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内卫军司令和内务人民委员会委员,从名称上正好是当年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连一个字都没有变过。
  他怎么会任由克格勃这个自己服务的部门出现危险呢?谢洛夫从私人场合和马库斯沃尔夫达成了一个交易,只要斯塔西把这件事情做得像一点,克格勃就帮助斯塔西成为全球的情报组织,配合克格勃在全球攻城略地,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民主德国。
  得到马库斯沃尔夫的电报回应之后,谢洛夫准备做一件一直都想做的事情。把卡廷事件的所有档案全部销毁,又不是第一次干了,上次他都把古拉格的档案给烧了。何况死了一群波兰人的卡廷事件,这件事不管谁问谢洛夫,他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斯大林绝对是民族英雄,没有让当年死在波兰战俘营的红军士兵白死,作为一个红军的政委,他为了自己的士兵报仇,值得任何领导人学习。
  拿起电话接通了档案局局长,谢洛夫想了一下道,“给我把关于卡廷森林、消灭乌克兰富农的运动、还有三十年代哈萨克城市化运动的档案全部封存,从今天开始任何人调阅都必须经过我的批准。”
  “是的,第一副主席同志!”电话对面表示明白,谢洛夫松了一口气。不是他不敢承认这些事情,这点真的是体制问题,苏联的政治结构就是政府领导人民,所以出了事情肯定是政府的过失,要是美国承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死了你活该,说明你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两国政府的职责不一样,所以苏联绝对不能暴露太多的阴暗面,不然一旦政府垮了,会把全国人民都带到地狱中。
第237章
军事会议
  对于斯塔西和马库斯沃尔夫的要求,就是制造一处一份关于卡廷事件的假文件。不需要多么严密,就算是似是而非也可以接受。至于是德军总参谋部下令还是希姆莱下令,或者是一只部队的指挥官私人下令都没有关系,看起来迷雾重重更好。
  如果超出了斯塔西的能力也没有关系,谢洛夫可以随时通知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假情报部和斯塔西的同志们一起努力,相信民主德国方面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国家的成立就是建立起来苏联二战的胜利基础之上,可以说整个华约集团中,除了苏联人自己之外,民主德国的政府比任何国家都想要苏联和华约击败美国和北约集团。
  等到克格勃的德国同志把假的卡廷事件档案编写完毕,克格勃档案局的真档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没人知道历史的真相,苏联的挺的时间长一点,卡廷事件注定是一场历史的悬案,不会对苏联这边造成一点的阻碍。
  回到莫斯科之后,谢洛夫又变成了那个三点一线的生活,上午在第二总局或者第三总局的总部,下午就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对着广场上的捷尔任斯基铜像办公。
  “过了这个冬天,我们局总部就搬到对外情报总局的旁边,两个总局一起办公还能形成一定的竞争,你们不是看那些对外情报的特工不顺眼么?到时候以工作成绩作为我们两个总局的评比标准。”接过第二总局第一副局长谢尔久科的文件,谢洛夫笑呵呵地说道。
  但马上谢洛夫就被文件上的事情吸引住,出了一个案子,阿迪格共和国境内,运动列宁格勒供应阿迪格共和国的列车因为在车站起火,当地内务总局救火的同时,一批列车上的收音机和家具等配给物资被抢,是当地的人所为。
  时间是十二月五日,放下文件谢洛夫拿起来电话给内务总局打电话,问这件事情克格勃内务人民委员会得到消息没有,随后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阿迪格共和国克格勃和内务总局都已经把这个案子上报到了总部,询问自己的顶头上司处理意见。
  “我的意见就是把哄抢国家财产的抓住,不管对方有多少人,连国家的财产都敢抢,要是一般的民众他们会不会把人都杀了。就以这件案子通告全联盟,作为两天后全联盟严打的开端,真是无法无天了,就这样。”谢洛夫说完话就把电话挂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现在还没有开始,万一阿迪格共和国方面抓人的动作太快了,到底是按照现在的出发标准来处理,还是按照从重从快的标准来处理?这倒是个问题。
  至于今天到莫斯科的有五节车厢的古巴雪茄,谢洛夫已经让克格勃的秘密警察总队去车站卸货了。这批雪茄是古巴原产,本来一般情况下都是供应给美国人的,属于有钱也不一定伸手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古巴革命了嘛……
  在后世美国好像有关于古巴雪茄的禁令,这不是对于美国人的禁令,而是涉及到任何美国的盟国的法律,和美国做生意就不要和古巴产生生意上的往来。可想而知美国是一个多么霸气的国家,认为自己通过的禁令对全世界就好使。
  但这项禁令对于苏联是没用的,这种闻名世界的雪茄既然美国人不要,就给苏联这边的国家好了,苏联的烟民必须要感谢美国人的慷慨,不然他们都接触不到这种高档的雪茄。毕竟和美国人相比,苏联这边的人民还是比较穷一点。真玩市场经济人家美国确实更有钱。
  明天过边境的是四万个中国产的保温瓶,可想而知苏联的轻工业是处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连涉及到日常生活的保温瓶都无法自产,当然这可以从意大利也能弄到,但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最终克格勃选择了同东方的同志沟通。
  平心而论液压保温瓶肯定不会比阿尔法移动电话系统、甚至一个电子管难搞,可苏联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在研究这种东西,这是整个苏联大环境的因素,苏联的重工业需要太多的人,连从事农业人口的人都不够,更别提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了,也农业的粮食产量都只能算是勉强维持,哪还有人搞轻工业?
  这就是苏联迫切需要找一个国家和自己互补的原因,但只搞轻工业不搞重工业就像是一个人只有肉没有骨头一样,苏联需要一个比较强大,但不能太强大的国家,最好还不和自己接壤,这点历史上苏联选择了印度,而谢洛夫准备选择印尼。
  哪怕是想想苏联和印度并肩作战的场景,谢洛夫都能在心中涌起深入骨髓的绝望。那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还是让美国人去扶持吧,希望美国人都用自由和富裕把印度改造好。不过以谢洛夫估计,在援助这方面远没有苏联有节操的美国,肯定不会像苏联这么尽心尽力的教印度人东西。
  “好了,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明天我要参加国防部的军事会议,你们把到了苏联的货物运下来然后按照名单分发给全联盟的同志们就可以了!”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谢洛夫把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谢尔久科决定,他该去军事管理总局开会了。
  参加国防部的会议也正常,不论是克格勃的内卫军还是边防总局的边防军,都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从原则上来说只是指挥机构的不同,红军系统的军队归国防部指挥,克格勃指挥的内卫军和边防军对内的成分多一些,可一旦涉及到军事会议两部分都是苏联武装力量,自然可以和国防部的老元帅们见面。
  出席这次军事会议的克格勃人员,有第一副主席谢洛夫、军事管理总局第一副局长罗曼、边防总局局长泽里亚诺夫中将、民防部队司令谢米尔特罗夫。相比较于这次会议的国防部星光熠熠的将帅,克格勃这边的光彩虽然黯淡了不少,也主要以听从国防部元帅的意见为主。
  除了国防部和克格勃的参加者之外,还有第二书记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其中乌斯季诺夫作为一个军工企业的干部出身,虽然名义上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但也是彻头彻尾的军工企业的代言人,他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