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04

  所以哪怕目前到的只有欧洲共产党的领导人,赫鲁晓夫也必须出面,宴会在大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举行,因为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和大礼堂都没有建设完毕,现在进入只能闻到一股粉刷涂料的味道。警卫由克里姆林宫卫戍部队负责,谢洛夫负责维护这里的安全情况,秘密警察总局局长阿厉克赛坐镇,中央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作为陪同赫鲁晓夫接待这些同志的助手,其他苏联领导米高扬、科兹洛夫、安德罗波夫和谢列平都出现在其中。
  不算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包括欧洲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一个有二十支,遍及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联邦德国的共产党目前是被禁止活动。
  出现在这里的政党还不到所有出席大会政党的一半,但他们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哪怕是旁观者看上一眼就觉得心潮澎湃,至于把共产党视为洪水猛兽的人,则会心生畏惧恨不得在场的人都马上消失在世界上。
  赫鲁晓夫作为一个政治家,在苏联的领导人当中是不怎么合格的,当然绝对比戈地图要强,不过作为一个普通人,赫鲁晓夫有着独特的性格很容易就能让人心中的抵触。后面的勃列日涅夫就秉承着做事不出声的原则,不论是对内收拾谢列平,还是对外对抗美国,遏制中国都先准备好再说,而不是像赫鲁晓夫先说后准备,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赫鲁晓夫没准备好就在古巴和美国对抗的教训,让勃列日涅夫涨了记性。
  赫鲁晓夫很是热情样子的祝愿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莫斯科玩的开心,配合他一直系怒形于色的表现,说话其实非常有感染力,还有一种属于农民的淳朴,很容易令人接受。随后米高扬宣布宴会开始,谢洛夫看着准备和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推杯换盏的赫鲁晓夫,对着大厅中的侍者轻轻点头,得到了应该有的回应。
  穿着红色马甲带着领结的侍者端着一只酒杯送到了赫鲁晓夫的身边,鉴于赫鲁晓夫的岁数已经不小了,过量的酒精显然不太适合这个老人,所以一旦出现这种宴会的场合,第九总局的特工就会换掉赫鲁晓夫的酒杯,新酒杯是技术管理总局特制的,杯壁加厚杯口则和普通酒杯一样,外面雕刻着复杂的花纹,整体体现了一种朦胧感,就算是面对面也能阻挡住对方的视线,没人能看出来赫鲁晓夫的酒杯有问题。
  “意大利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过渡社会主义的样本!”赫鲁晓夫毫不吝啬的和意大利总理帕里米罗托里亚蒂开着玩笑,这不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上次的五十一国共产党大会两人就已经见过面了。
  拿着红酒的帕里米罗托里亚蒂也算是大厅中的一个明星,意大利共产党是首个通过议会斗争上台的共产党,无疑给这些欧洲的共产党人做出了一个榜样。
  “这明明是我的功劳!”谢洛夫距离他们的距离并不遥远,此时颇有一种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的感觉。这么快自己就和苏联无名烈士墓上的烈士一样伟大了?
  毕竟是一个特务头子,自然不能把自己在意大利干的事情说出来,既然人家都认为是帕里米罗托里亚蒂的功劳,那就算是吧!摇了摇头谢洛夫猛然一愣,用思索的目光把大厅内的所有共产党人尽收眼底,他觉得自己好像忽视了一个问题,这次的大会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从克格勃的角度来讲,不会再有任何一个机会可以接触到全世界的政党了,简直是天赐良机,谢洛夫瞬间就决定利用好这次的机会,不能怪他刚刚想到这点,上次的大会他正好在埃及吃沙子,错过了可以发展间谍的时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还有比这次参加大会的政党更加了解的么?要知道除了南极没人来,涉及的地方已经遍及五大洲。
  几乎用风驰电掣的速度回到第一总局,谢洛夫很快找到了准备下班的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把事情确定下来。萨哈托夫斯基大感兴趣,很快就敲定了具体的细节,决定趁着这次八十一国共产党大会吸收一批人进入克格勃的全球网络中,也许不会从参加者的人当中寻找,但却可以借助这些政党的力量进入当地,只要有了这个渠道,早早晚晚有会有克格勃等待的机会出现,作为一个情报机构,他们永远不缺的就是时间。用一辈子的时间做一件事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十一月十日,所有参加这次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的党派已经全部到达莫斯科,在充满了战斗精神的国际歌当中,各国代表在会场前面的十三面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旗旁边徐徐进入会场,进入会场的代表就有两千多人,涉及八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党。从规模上远超上次的大会,出席的成员多了三十个,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下去,不论是任何人看一眼都觉得整个地球变红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小心鉴别不要让人靠近会场,尤其是不能让美国人听到一点风声。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他们在打听这里的消息。”站在阿厉克赛身边的谢洛夫目送所有代表进场不屑一顾的评价着自己的美国同行。
  “放心,他们什么都打听不到!”阿厉克赛也是被这种盛大的规模所感染,十分稳重的他此时说话也有些压不住心中的喜悦,从孤零零的在地球中被强敌环伺,到今天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大会,他比谢洛夫更加明白其中的路程是多么艰难。
  “走了,大会不可能一天开完!”谢洛夫说了一句,然后对着会场门口的一排国旗敬礼,其中两面并列的红旗一直在他的视线当中,很久,两人坐上了吉普车离开了会场。
第227章
目标拉美
  遇到阻力,铁棒横扫。阻力加大,铁棒加粗。这是一句俄罗斯谚语,通常情况下作为帝俄的继承者苏联也是这么干的,在理想不足以让对方同意自己观点的情况下,苏联也会把古老的谚语付诸于实施。当然情报系统是不能这么做,至少不能总这么做,比起同为强力部门的国防部,克格勃在这方面是很有节操的,毕竟干的是技术活。
  克格勃此时分成了两个,确切说是三个部分,克格勃主席谢列平作为中央主席团的候补委员之一,也在会场内参加了这次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第五、第七、第八和第九总局统筹克格勃的力量对会场内部和周围的情况进行监控。谢洛夫则和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则开始进行另外一件事情,借着这次东风在全球撒网,把克格勃对外情报工作的盲点全部填满,可以说克格勃最强的力量在欧洲、随后是中东、再次是东亚、出了欧亚大陆就是北非,至于其他地区的工作,影响力就非常有限了。
  “那些什么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的党派,说实话力量有限不说,里面的成员是不是我们的同志都不好说,那帮盎格鲁撒克逊人统统都不可信。如果我们借助这些党派进入所在国,很可能把我们的同志送到美国人的眼皮底下。”经过沟通之后,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立刻把谢洛夫一拍脑袋的结果否决了。
  “但这个机会太好了,不能因为有些党派不可靠就放过这次的机会,尤其是南美的情报网络建设,就算是有斯塔西的帮助也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克格勃不能单单依靠斯塔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民主德国身上也不是我们的初衷,人有两条腿走路才不会失去平衡,克格勃也应该发展自己的网络和斯塔西交相呼应,现在南美司的工作开展的并不好。当然比较成功的就是古巴方面!这是我们情报工作的得意之处。”谢洛夫很明确的肯定了第一总局的成绩,但一个古巴其实满足不了克格勃的胃口。
  孤零零一个古巴是很容易被封锁的,在南美洲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和古巴相互支援的国家,哪怕只有一个。南非这么多国家,谢洛夫就不相信一个都不可能成功。就算是等待机会,也不能利用在南美现有的力量等待,力量太弱等到真的出现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在伸手可能就来不及了,那边是中央情报局的地盘,克格勃可没有这么多资源在南美和美国人硬拼。
  “这次的大会看起来很多,但有多少党派可靠其实我们不知道!”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说道,“不管如何,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党派绝不可信,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不能相信,再说我们在这几个国家的情报网络并不弱,完全没有接触这几个政党的必要。至于南美可以考虑发展,我非常赞成!”
  “从明年开始,全联盟的各大学校要多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专业,扩招学生进入克格勃,从全国孤儿院挑选孤儿进入拉丁语特工城斯吉普亚纳城学习,作为应对南美的后备力量培养,就算没有第二把古巴,也不能让南美洲成为美国的后备原材料产地。”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想了一下道,“我们先主动接触古巴的同志,相信他们比我们更加知道,南美的哪些政党更加值得信任。”
  “同意,拉美的原材料不能让美国随意开采,如果美国人非要冷战,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资源和我们拼命,我们不怕他们……”谢洛夫立刻表示赞成第一总局局长的意见。老牌特务头子确实比他考虑的要全面一些。
  拉丁美洲的贫富差距很大,革命的土壤并不缺少,普通民众对美国人的印象并不好,所以美国一个不留神才让古巴一下革命成功。其实古巴革命成功也没什么,毕竟卡斯特罗只能说是一个亲社会主义的人,如果美国稍微的显示出来自己的大度,后面的古巴导弹危机也根本不会发生,问题是在二战后社会主义革命一直以高歌猛进的态势扩散。让美国已经对革命这种词汇有了先入为主的恐惧之心,所以在古巴革命之后的反应就是推翻它。
  问题是还没成功,这样卡斯特罗为了自保不投入苏联的怀抱就有鬼了,毕竟是唯一一个能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当然人类希望是绝对没有错的,错的不是希望,而是这个肮脏的世界。你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一定要当家作主呢?就跟谢洛夫这种贱民一样,在伟大的沙皇沐浴之下上战场做灰色牲口才是最幸福的,战死之后随便在高加索或者中国什么地方一埋,为了帝俄的扩张死而后已才对,为什么要革命呢?小爸爸对我们多好啊……
  古巴为什么要革命呢?我们美国的黑帮和公司对你们这些杂种不好么?不过是睡了你女儿为人类播种、拿走了你的钱建设人类希望国、也没杀你们多少人、至少没全杀,应该老老实实的接受美利坚的恩赐才对,是不是?
  欧洲对峙的环境下,克格勃想要搞小动作是不可能了,意大利是特例。只不过在二战后平静了将近十年之后,侥幸的偷袭得手,是不会复制成功第二次的。更何况克格勃为意大利的产品开了绿灯,这个待遇也不会出现第二次。就算再有第二个意大利出现,苏联也不会开放国内市场为对方输血。
  因为进口越多苏联的财政问题越大,和一般的国家加税保护国内企业不同。苏联政府一直都人为的压低物价,工资只能涨不能降,物价只能降不能涨。就算是进口的商品也是这么干的,原来就这么高价格的外国商品怎么办?那就给补贴国家掏钱把价格降下来,一定要让苏联的民众买得起,所以和一般的进口不同,苏联进口的东西不但对国家财政没什么帮助,弄不好还赔钱,补贴的范围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产品,相反很多加税的产品苏联倒是进口不多,因为很少有人买。
  意大利的问题先放一边,以美国从意大利的教训来看,苏联这边除了暂时蛰伏等待机会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改变哪怕一丁点的局面。不能说没有更好的办法,确切的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欧洲两大集团对峙的巨大压力,几乎让克格勃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构,除了能偷点民用科技,几乎任何涉及到革命方面的工作都做不了。
  欧洲的令人窒息的对峙和苏联受到的压力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可以简单用中苏决裂时候的对峙对比一下,苏联和中国的对峙不过才用了五分之一左右的力量,中国就要启动三线建设,准备开战就把北方扔了准备打游击。而苏联集合整个国家绝大部分的力量加上华约国家和北约对峙,却只能在陆地力量上占据上风。而苏联解体之后,世贸大厦被撞毁之前,美国只是稍微的采用一下接触加遏制的策略,就让当时的中国受不了。每当想到那个时候中国都必须感谢红色谍王拉灯同志,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的赞歌,中国欠拉灯同志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勋章,必须是金的……
  一些人认为苏联是纯粹是对人民不好才会解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被抛弃。第一苏联大部分的人反对解体,第二苏联人虽然对苏共失望,但仍然希望保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前两点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携带整个资本主义阵营主动对弱得多的苏联玩冷战,这还不算外力么?持续时间四十年,简直是从古到今最强大的外力。苏联解体之后的美国力量不算是最膨胀,但比冷战时期弱得多的美国,也完全可以对九十年代的中国说这么一句话,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
  银河号的羞辱、岛上独立势力的嚣张、都被忍下了。还不是因为实力不济不敢大声说话么。但这份屈辱被记在每一个了解内情中国人的心里。
  如果谢洛夫是戈地图那种被美国的强大力量从心里征服的人,或者是个利用职权对国有财产磨刀准备做寡头的家伙,一不小心混入苏联的体制之内,完全可以比历史上的戈地图有更大的毁灭性,轻轻松松就能覆灭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整个。假如苏联提前十年解体,刚刚开放的中国就完全失去了价值,美国完全可以不出全力就把中国锁住几十年,让八十年代并不强大的中国体会一下苏联受到的巨大压力,就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假如他的三观不正,完全可以把世界上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全部带沟里。是所有的,没有一个国家例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必须要坚持下去,更何况现在的形势远没有七十年代后这么糟糕。
第228章
理想主义者
  两个人策划完毕后,召集了第一总局南美司的干部商量了一下行动计划,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一行人进入第一总局食堂就餐。酒足饭饱后,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笑呵呵地说道,“你总是这样,你的生活除了瓦莉娅就是美国了!”
  “我一辈子都不会和敌人做朋友,和美国做朋友早晚会死。你看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多亲密,苏伊士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人不是一样和我们联手打击英法么?”谢洛夫低着头一本正经的拿着叉子叉着饭盒中的鱼头。就好像这是美国人的脑袋一样,脸上冷淡的神色配合着嘴里面的话令人不寒而栗。
  美国人的朋友都是不得好死的那种,萨达姆人家也是美国人的朋友,讲历史渊源有英国人、讲跪舔有日本人,到前世谢洛夫的记忆结束为止。他就没发现美国真正把哪个国家当做是朋友,只要对美国产生了一点威胁的征兆,都用不到实际威胁的地步马上就会被美国人找借口打压,甚至根本不需要借口。
  短暂的午餐之后,接通了阿厉克赛中将的阿尔法系统电话,知道大会还没有开完。谢洛夫和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继续完善他们两个人的南美计划,基地就定在古巴的哈瓦那。平心而论现在的苏联对古巴一直处在拉拢的状态,但卡斯特罗并没有正面回应苏联的拉拢,但也给予了苏联一定的便利。真正让古巴倒向苏联还需要历史上发生的猪湾登陆。
  其实把基地定在哈瓦那让谢洛夫很是腻歪,毕竟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后退了,不管是因为美国掌握了世界大半的舆论,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大多数的国家记住的都是苏联进行了让步,至于美国撤出了土耳其的导弹没有几个人知道。不得不说苏联的宣传战输的一塌糊涂。
  要是和古巴联系太紧密,谢洛夫害怕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被评价成他的第一次失败,毕竟到目前为止他都是从一个胜利走到另一个胜利。可惜除了古巴真的没有第二个地方让谢洛夫下手,这也是一件非常令人无奈的事情。
  “古巴的同志还是值得信任的,相信没有问题。”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没有注意谢洛夫的脸色,自顾自的分析着古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对这个小国价值连连赞叹。
  就在两人用世界地图玩地图开疆的时候,一个内勤进来递上来一封电报,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点点头命令译电,拿着铅笔趴在桌子上的谢洛夫也停下了,歪着头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不多时译电员把译好的电报递过来,交到两位克格勃大佬的手上。
  本着尊重原来上级的思维,谢洛夫让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先看,毕竟对方也是第一总局的局长,在尊重老干部和部门主管这方面他自认为做得很不错。等到谢洛夫手中的时候,只是粗略一看瞬间就喜形于色。
  电报是苏卡切夫院士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发来的,从电报上面的描述来看苏丹军政府的一些将军认为苏丹粮食大丰收,但本身苏丹的人口压力不大,没有一点粮食问题。不如把这些粮食用来出口交换工业设备提高本国的实力,当然本身这些将军最喜欢的是能换取美国的工业设备,但通过渠道试探之后发现美国根本不感兴趣。
  美国是一个工农业二合一的帝国,一般人只看到了美国工业强大的一面,却总是忽略了美国也是世界第一农业强国,生产的粮食不但远远能养活自己,还总是出口到缺少粮食的地区,在美国人手中粮食也是一种武器,他们怎么会把苏丹的粮食放在眼里呢?更何况拿宝贵的工业设备来换,苏丹人脑子是不是有病,真把我们这些奸商当做是苏联那群傻×么?
  苏卡切夫院士的电报中提到,苏丹的阿布德将军已经对其他军方将领的提议有所异动,虽说都是阿拉伯人,但苏丹的阿拉伯人从其他地方的阿拉伯人手中没什么可以获得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苏丹内部一直在防备着北方的埃及。
  纳赛尔确实让苏丹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但独立之后的苏丹掌权者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很快心中就有了一个问题,万一被自古以来了怎么办?苏丹的掌权者也不会因为大家都是阿拉伯人就愿意重新回到埃及的怀抱,能做老大谁愿意去做小弟呢?
  新独立的国家就是如此,往往通过宣传被统治的屈辱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更何况这几年克格勃驻苏丹的特工,每天都在给苏丹的军方灌输心灵鸡汤,非洲领土第一,什么都不缺,只要平定南方的黑人发展一马平川,国家潜力无穷等等。这种捧卵子过河的举动收到了相当大的效果,再加上金钱开路,现在的苏丹军方也有一种本来就是如此的感觉。
  “我们苏联今年的粮食问题解决了。相信阿布德将军应该会很快和我们进行沟通!”谢洛夫看完电报畅快地说道,援助工业设备扶持其他国家,这个地球上除了苏联别无分号。指望资本家扶持你工业让你和他们自己竞争?那是不可能的,再说苏丹军政府你们有人权没有?为什么对南方的黑人开战?
  这些条件随便提出来一条苏丹军政府都不能答应,反过来资本家又不是红十字会的,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宁可看着你去死也不会帮忙,所以需要援助工业只能找苏联。
  这是一个大好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苏联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这个问题比任何问题都重大,远远超过重工业比例过大,军备竞赛这类的问题,事实上军备竞赛也不是苏联花销最大的部分,苏联的开支最大的部分是形形色色花样百出的福利,从克格勃的统计上来看,目前福利开支已经有了军费的一半多,这还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而苏联福利大发展时期可不是现在,而是之后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稍晚时候一份更加详细的电报送了过来,这是克格勃的特工发回来的电报,里面详细的说明了苏丹军官的想法,当然还有另外的分析,比如哪个将军比较亲社会主义,多大机会把苏丹变红等等。欧洲方面是别想了,想要输出革命只能从美苏对抗不激烈的边缘地带入手,南美太远苏联的国力暂时够不到,十年之后在考虑,非洲和东南亚就是最合适的地方。
  “今年的留学生应该邀请苏丹的一些学生来我们苏联上学,等会我让谢尔久科中将和各大院校打好招呼。”点燃了手中的电报,看着它一点一点的燃烧殆尽,我们的特务头子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算是把苏丹的粮食骗到了手。
  把克格勃特工的电报烧毁,把苏卡切夫院士的电报留下,在稍晚的时候谢洛夫还要去克里姆林宫对赫鲁晓夫进行汇报。虽然这件事情很难让他再次升职,但经常在第一书记面前露露脸总是没错的,谢洛夫可不会忘了自己升职的快车道是从厨房辩论开始的。
  大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的办公室外面,距离很远就能听到第一书记的训斥声,显然第一天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并不顺利,何止是并不顺利,从阿厉克赛中将那里得到的监控录音来讲,这次的大会用唇枪舌剑来表达都不为过,就连不善言辞的勃列日涅夫都上阵对某些党派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可想而知大会是多么的热闹,或者是激烈。
  来之前谢洛夫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不用想也知道是哪两个国家打着友好交流的名义,当着几十个国家和党派的代表,进行了这么一场辩论(看本书封面!)。就在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在接受指责的时候,谢洛夫被第一书记办事处的干部引领进来,就连好脾气从来不大声说话的勃列日涅夫都快忍受不了的时候,克格勃最年轻的特务头子出现了。
  “第一书记,好消息!苏卡切夫院士来电,苏丹军政府准备和我们苏联进行谈判,用今年大丰收的玉米,换取我们一批工业援助,涉及到副食品、轻工业和部分军工业项目,代表团很快就会抵达莫斯科,在此之前我们是否应该研究一下?”谢洛夫进来二话不说直接拿出电报,把这个好消息通知给赫鲁晓夫,同时顺手解救了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
  赫鲁晓夫立刻接过了电报,快速的浏览一遍高兴地说道,“很好,这次克格勃的行动非常成功,今天一天总算出现了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尤里,你说的没错,我们的东方同志确实把矛头指向了我们,说我们是老子党,说我们背离了共产主义……”
  “其实就是害怕我们把他们当做是民主德国,从安全领域来讲这种担心倒是不难令人理解,再者东方同志还处在理想主义的阶段,有种要解放世界的思想!”谢洛夫干脆地说道,“好事,他们做了我们不容易出面的事情,比如输出革命……”
第229章
虚惊一场
  “继续说!”早在八十一国共产党大会开始之前,谢洛夫就已经提到东方同志会利用这次大会对苏联进行抨击,虽然这种预测没有什么大作用,但提前给赫鲁晓夫分析的后果,可以影响到赫鲁晓夫的心里,这是谢洛夫的心理老师教的。有了谢洛夫打预防针,赫鲁晓夫对即将到来的抨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骤然被抨击就不会这么令人难以接受。
  “如果从情报方面比较,在争夺世界其他革命力量的支持上面,我们的力量远超他们,就算是以东南亚那种距离中国非常近的地方,我们和东方同志同时动手,最终当地的革命党也会选择我们,这就是国力的差距!”谢洛夫冷漠的对整个地区的局势进行分析道,“既然东方同志认为我们过于保守,那就让我们看看他们准备怎么干吧,反正我们有没什么损失,失败了我们可以在后期表明我们早就说过不能这么干,但在此之前不表态、不谴责、不理会,放手让东方同志们去做……”
  不表态、不谴责、不理会?听到这个原则,赫鲁晓夫和科兹洛夫都认为太过于软弱了,认为可以通过辩论压制住反对的声音,谢列平显然也倾向于第一书记的意见,只有没有被注意到的勃列日涅夫眼睛一亮,但在这种场合中没有表态。
  赫鲁晓夫是个很喜欢辩论的人,这种坚持着真理越辩越明思路的人,都比较容易钻牛角尖,如果现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估计勃列日涅夫都懒得回应中国,认为这种辩论毫无意义。有这个功夫可能新式装备都出来了。
  当然很快众人就不在讨论这个问题了,苏联的粮食问题也是个大问题,而现在则有了解决的曙光,这比什么都重要。很快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柯西金是赫鲁晓夫主要的助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实际开始操刀改革,早期的成绩很好,但随着勃列日涅夫开始收紧权利,柯西金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最终改革失败。
  柯西金在对于工业援助上面比任何都有发言权,作为日丹诺夫手下柯西金也是比较了解计划经济的运行和缺点,可惜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自从赫鲁晓夫开始就比较弱势,柯西金的威望仍不足离开勃列日涅夫的阻挡把改革推行下去。
  赫鲁晓夫、科兹洛夫和柯西金对如何把苏丹的粮食换过来进行了讨论。而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则在一边闲聊,见到这种情况谢洛夫心中比较警惕,勃列日涅夫的履历太完整了,目前苏联比他更加适合做领导人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另外一个则是第二书记科兹洛夫,而科兹洛夫的病情是一个定时炸弹,谁都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引爆,再考虑到科兹洛夫的火爆脾气,几乎是完全不可预防的。
  他是真的害怕勃列日涅夫对谢列平进行拉拢,谢列平的性格远没有勃列日涅夫中庸,失去了赫鲁晓夫的支持,除非发动政变,不然肯定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
  谢洛夫现在正在收集勃列日涅夫的资料,还有第聂伯黑帮的一些干部资料,勃列日涅夫的性格只能自己面对面的摸索,远没有下面的契尔年科等人好对付。就在苏联的第一和第二号人物和苏联经济的操盘手讨论粮食问题的时候,作为共青团的首领谢列平却在和第聂伯黑帮的老大勃列日涅夫进行攀谈,这种景象让谢洛夫有种如坠梦中的感觉。
  “尤里,伊里奇刚刚还说到你!”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把赫鲁晓夫的办公室空了出来,留给里面的几个大人物商量,两人边走边聊已经到了外面的走廊中,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外面一片银装素裹,已经十一月份,莫斯科时不时的会飘落雪花,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天气还算不错。
  “我和舒里克说,你对国际局势的分析令人眼前一亮,从大战略来讲,我们的政策应该盯紧两个地方,一个是波斯湾,一个就是南非。当然我知道克格勃需要时间完成我们的战略,现在还不能太急!”勃列日涅夫很是和善地说道,从表面上来看,他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和事佬,模板应该是米高扬才对,就连天天在克格勃研究人的谢洛夫也看不出来毛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