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04

  “我们罗马尼亚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经济比不过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人口和波兰相比也差得远,所以我认为这是对我们国家的一个机会,非洲的资源对建设罗马尼亚也是很不错的助力,同时就像是谢洛夫同志说的那样,我们和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合作是双赢!”一直玩弄着金属打火机的伊利塞斯库很认真地说道,“我愿意和国内沟通,和苏联同志一起完成非洲战略。”
  “我们波兰还是坚持在阿尔及利亚采取工作就行了!”波兰的科尔津斯基部长也说道,在他看来阿尔及利亚的事情如果能搞定,完成可以成为波兰能源的第二选择,第一选择是苏联。而且波兰对苏联在埃及以及苏丹的经营也非常眼馋,而且想要一个距离欧洲近一点的选择。
  大波波还是这么自我感觉良好,就算是你选择的国家不错,可也要看你的对手是谁啊。法国虽然在缓慢的衰落,但至少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收拾你一个波兰还是没有问题的。
  谢洛夫罕见的良心发现,带着国际主义情怀的口气建议到,“要不换一个国家吧,毕竟阿尔及利亚可能短期内没有进展。”
  “不用了,我们波兰没有多余的力量投入到别的地方!”科尔津斯基干脆的拒绝了。
  希望你们到啥时候不要后悔,谢洛夫暗自摇头,其实非洲的黑叔叔还是比较好对付的,要不是西方国家是在看不起非洲,连点基本的东西都不愿意给,也不会让后世的中国大杀四方,可想而知资本家在方面的节操,宁可看着非洲人去死也不愿意扶持哪怕一点点的工业基础。这点说社会主义国家有良心一点都不是在夸奖。学习完社会主义的非洲国家明显潜力会变大这么一点,可也只有这么一点点。
  大家沟通了很长时间,确定了自己国家应对的非洲国家援助,有些像后世的点对点帮助,每个华约国家应对一个非洲刚独立的国家,剩下的国家全部由苏联来负责。
  “马库斯同志,等一下我们在聊一聊!”散会之后谢洛夫拉住了马库斯沃尔夫的手说道。
  这次的情报碰头会,决定了克格勃带领其他六国的情报部门向非洲进军。这里面谢洛夫最看重的就是民主德国的作用,毕竟德国是他们这些国家唯一经历过殖民时代的国家,还非洲也曾经有不少的殖民地。苏联只有这么半个盟国可以算是助力,自然要好好用一用。回到苏联之后谢洛夫曾经调查过苏联对民主德国的限制,别的就不提了,首先民主德国从苏联得到的石油一直都是国际油价的两倍,再者民主德国的铁矿石一直都是按需分配的,而其他华约国家没有这个限制。
第224章
苏德合作
  对于民主德国供应的油价是国际市场的两倍,会造成民主德国的经济比任何国家都容易因为石油危机而受到影响,给民主德国的钢铁配给制,造成了民主德国的钢铁企业无法开足马力生产,造成了民主德国生产出来的汽车很多都用塑料补充不足的钢铁,当然了,这也没什么不好,后世也这么干,只不过那时候是为了环保,民主德国是真的受到了限制。
  民主德国就是在这种绑着双手的情况下和联邦德国开始了竞争,更别提苏联很多的惩罚性措施。就算是这样,民主德国的发展仍然可以说不错,作为一个国家来讲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如果他的旁边不是一样受到美国扶持的联邦德国,也不会造成民主德国不给力的印象。
  晚上作为东道主,克格勃主席团在大礼堂布置了一个欢迎宴会,对于苏联的各部门来讲,克格勃是特殊的,没人知道克格勃有多少线人,甚至克格勃自己都只有一个大略的数据。从这点上来讲,克格勃在细节方面远没有自己的民主德国同行给力。
  “看他们多高兴?”看着场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在墙边椅子上坐着的谢洛夫拿着酒杯轻轻的碰触在另外一只酒杯上,拿着酒杯的主人,就是民主德国对外情报局的局长马库斯沃尔夫,大部分的情报主管只是把这种寻常的酒会当做是一个消遣,要说多么感兴趣到不一定,至少在这种场合中比如罗马尼亚的伊利塞斯库都还在谢列平旁边,和苏联的克格勃主席讨论问题。
  在这种少有的轻松时刻,谢洛夫和自己的德国同行交流也显得比较轻松。两人并肩坐在一起看着场中的灯红酒绿,从文化交流上来讲,社会主义阵营和对面的资本主义阵营一直都没有断过,敌人有的这边也都有,中国除外。
  “对于民主德国的情况,我很抱歉,某些限制我只能从我的工作范围内给予你们方便!”谢洛夫有些无奈地说道,“希望马库斯同志理解我们的苦衷,美国远离欧洲,他到底对欧洲是坚决保护到底还是战争开始独善其身没人知道,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不过我回国之后专门分析过美国联邦德国的持续重点,倒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哦,我们的另一半看来也逃不过苏联同志的眼睛!”马库斯沃尔夫的话谈不上是赞成还是嘲讽,或者是自嘲,对目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情况无可奈何感叹。
  招呼服务员送过来两杯酒,表示感谢之后谢洛夫有些自嘲地说道,“联邦德国在经济上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按照力度不一的打压可以归结为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和政治上的侏儒,比起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明显限制,联邦德国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日耳曼人的内核已经被掏空了。民族精神这个东西比较抽象,我无法具体的说明,但对于联邦德国政治上的限制,反过来确实是我们的机会,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的职权之内帮助民主德国的办法……”
  马库斯沃尔夫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场中,思考着旁边的谢洛夫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要说民主德国是联邦德国的三分之一都比较勉强,从人口到领土都比联邦德国差得很远。人口的下降在柏林墙建立之后才遏制住,他想不明白什么地方可以让谢洛夫看重。
  “联邦德国政治上的企图被美国限制住了,但民主德国的影响力我们并不一定要限制住,马库斯,介意我们找个地方谈一谈么?”谢洛夫很有诚意的邀请道。
  “当然没有问题,我们很感兴趣!”马库斯沃尔夫把酒杯放到一边,和谢洛夫一前一后离开了灯红酒绿的克格勃大礼堂。
  这里是谢洛夫的第一副主席办公室,克格勃的利剑强盾标志下面就是一副被帘子挡住的世界地图,毫不犹豫的把帘子拉开,有些酒劲上头的谢洛夫漏出一种不削一顾的微笑,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马库斯沃尔夫道,“世界在我们的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情报部门的工作进展,是首先影响敌我态势的第一步,这场战争我们赢得几率并不小,至少比当年比你们赢得二战的几率要大……”
  所谓历史的必然那是做学术的专家经常用的词,从政治角度考虑没什么是必然的,德国失败的原因是苏联用同样强大的战争体系和精神力量挡下来的,这个代价就是三千万人阵亡。现在是一九六零年,苏联的男女比例仍然悬殊,战后出生的一代人还没有成年。要是苏联跪了呢?不能说德国没有胜利的机会,只不过苏联胜利的机会更大。
  现在苏联和德国差距已经进一步拉大,更何况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德国,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还玩限制条款,出口德国的钢铁限额、石油价格翻倍就明显不合适。老毛子的思维比较极端,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认为能吊打一切,等到没有胜利希望的时候又碰到戈地图那种认输到底的领导人,不能想到那个人,每次想到那个地图头谢洛夫总是会出现一种天要亡我的宿命感,作为无神论者这种感觉并不好。
  “你们德国是我们阵营中少有的殖民帝国,虽然和英法不能相比,但一些影响力和遗留的关系要比我们苏联强,尤其是世界上的一些边缘地带。比如南美、比如非洲南部!”谢洛夫对着地图指点了一会江山,摇摇晃晃的重新站在马库斯沃尔夫的面前很诚恳地说道,“据我所知那边的人你们德国的观感还不错,南美有不少你们德国的移民,你们本来的基础加上我们现在的共产主义思想强化,还有我们克格勃的支持,没理由不取得成绩啊?”
  “可是那些人大多数支持的是联邦德国!”马库斯沃尔夫想了一下平静地说道。
  “可联邦德国没有把影响力扩展到南美的能力,不是联邦德国的国力不能这么做,而是在这个年代你们的对面还受到限制,而我可以解开对民主德国斯塔西的限制。”谢洛夫抛出了一个不能算小的诱惑。
  因为从经济实力上面来讲,苏联这边是劣势的一方,没有苏联解体之后扩大的这么严重,但确实和美国有所差距,所以在境外势力这方面给予了情报机构巨大的权利来防止对方借用经济力量对自己进行颠覆,在情报机构的权利中苏联这边的部门普遍都比对面的敌人要强大,单独放开斯塔斯的限制,对于谢洛夫来讲不是一个问题。
  “联邦德国是德国,民主德国就不是德国了么?南美的德裔人口不会把民主德国的日耳曼人开除了吧?现在是一个机会,等到联邦德国发展的让美国感觉限制不住了,迟早会无力阻止联邦德国在南美和德裔人口建立联系。”看见马库斯沃尔夫还在考虑,谢洛夫不轻不重的继续在天平上加码。
  费尽心力就是要放出斯塔西这个华约最有效率的情报部门,谢洛夫确实认为斯塔西被严格限制在德国本土太屈才了,就凭借五十年来没有主动叛变的叛徒,民主德国崩溃之后都能让对手找不到潜伏者的本事,斯塔西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谢苏联同志的信任,如果我们能战胜对手,也希望苏联不要忘记德国在方面的功劳!”马库斯沃尔夫长久的考虑之后,终于决定不在满足于派军官这种小打小闹的动作,开始准备着手恢复德国在海外的关系,就要趁着联邦德国还在被限制住的时候动手。
  “我们克格勃会给予你们斯塔西全力的支持!”谢洛夫收敛神色中的玩笑,伸出手和马库斯沃尔夫击掌,苏联和民主德国的合作并不需要签协议。也不害怕民主德国反叛,除非他们能把西方集群给灭了,不然根本没机会。
  这次的碰头会倒不是完全克格勃在集合小伙伴准备分赃,也设计了一些民用的东西,那就是所有情报部门都同意帮助苏联的阿尔法移动电话系统在本国推广,一个产品占领的份额越多,成本才能越低。现在就是没机会,有机会谢洛夫一定要找安德罗波夫商量商量,联络其他各国的共产党迅速把阿尔法移动电话推广,赶在美国之前把市场占领。
  再次回到大礼堂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红光满面,看样子都没少喝,对于克格勃带领他们抢占非洲扩大影响力没人不满,一片其乐融融的样子。
  “我们一定要快速,不然的话有两个国家很快就能反应过来,马上就会跟上来!”谢洛夫对着旁边的马库斯沃尔夫淡淡地说道。
  “谁!”马库斯沃尔夫问道,一个应该是美国,但他不知道另外一个国家是谁。
  “美国和我们另外一个盟友,甚至美国人的速度都没有中国同志快……”谢洛夫用一种很有把握的口吻说道。现在的中国穷是穷了一点,但谁要是怀疑这批领导人的战略眼光,那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第225章
准备就绪
  苏德合作,当然这是和三分之一的德国合作。这是谢洛夫解开民主德国身上绳索的第一步,可以容忍民主德国的经济总量不如联邦德国,但必须建立在人少领土少的基础之上,人均落后于对面是完全不能被容忍的,尤其这个错误还是苏联限制民主德国的结果。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来看,人家可不知道民主德国很多地方都是建立在苏联不平等对待的基础上,他们只会看见民主德国穷,联邦德国富。
  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资本主义富、社会主义穷。至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各种指标每年都在拉近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差距,对不起,不相信!况且没几个人愿意埋头苦干追赶差距,如果有选择的话,他们更愿意移民到富裕的地方去,但通常这个渠道非常小,毕竟资本主义也没有样大爷的义务,哪都不要废物,对不对?
  华约国家的情报机构碰头会,只是真正重头戏的一个插曲,随后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也会陆续到来,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让安德罗波夫一个人来接待所有代表团并不合适。毕竟来的人太多了,涉及到了目前世界上的一半多国家,参加的人数足有上万。
  应邀出席宴会的还有野坂参三同志为首的日本共产党代表团,瓦德克·罗歇同志为首的法国共产党代表团,高士同志为首的印度共产党代表团,吉罗拉马里·考西同志为首的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艾地同志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
  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同志为首的巴西共产党代表团,伊巴露丽同志为首的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哈里·波立特同志为首的英国共产党代表团,维克托里奥·柯都维亚同志为首的阿根廷共产党代表团,切格瓦拉同志为首的古巴人民社会党代表团。
  伊拉克共产党代表团代表穆罕默德·侯赛因·阿布·伊斯等同志,艾摩·阿尔托宁同志为首的芬兰共产党代表团,拉比·布哈利同志为首的阿尔及利亚共产党代表团,赫苏斯·法利亚同志为首的委内瑞拉共产党代表团,卡尔同志为首的德国共产党代表团。
  兰斯·路易斯·夏基同志为首的澳大利亚共产党代表团,柯普勒尼希同志为首的奥地利共产党代表团,希尔丁·哈格堡同志为首的瑞典共产党代表团,巴格达什同志为首的叙利亚共产党代表团,纳尔逊·克拉克同志为首的加拿大劳工进步党代表团。
  弗朗斯·范登布兰敦同志为首的比利时共产党代表团,何塞·冈萨雷斯同志为首的智利共产党代表团,阿波斯托洛斯·格罗佐斯同志为首的希腊共产党代表团,墨西哥共产党代表团,维克托·赫·梅尔昌同志为首的哥伦比亚共产党代表团。
  波素文同志为首的荷兰共产党代表团,克·普·德·席尔瓦同志为首的斯里兰卡共产党代表团,塔巴里同志为首的伊朗人民党代表团,恩里克·罗德里格斯同志为首的乌拉圭共产党代表团,古伊多·卡瓦尼亚同志为首的瑞士劳动党代表团。
  罗赫略·埃斯平多拉同志为首的巴拉圭共产党代表团,罗伯特·萨尔陶里同志为首的丹麦共产党代表团,克沙尔·忠格·腊伊马吉同志为首的尼泊尔共产党代表团,福法德·纳赛尔同志为首的约旦共产党代表团。
  维克·威耳科克斯同志为首的新西兰共产党代表团,约尔根·福克特同志为首的挪威共产党代表团,葡萄牙共产党代表团,多米尼克·欧班尼同志为首的卢森堡共产党代表团,哈桑·科赖滕同志为首的黎巴嫩共产党代表团,亚历杭德罗·伊德罗沃同志为首的厄瓜多尔共产党代表团,土耳其共产党代表团。
  赫苏斯·拉腊同志为首的玻利维亚共产党代表团,危地马拉劳动党代表,以色列共产党代表兹维·布莱斯坦同志,尼加拉瓜社会主义党代表团,曹勃扬纳逊同志为首的冰岛统一社会党代表团,阿诺耳多·弗雷托同志为首的哥斯达黎加人民先锋党代表团,圣马力诺共产党代表温贝托·巴鲁利同志。
  “……”接到这份不完整名单的谢洛夫相当无语,其实这份名单不是他的,而是安德罗波夫本人负责,但他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工作量有些略大。
  “谢洛夫同志,西欧的共产党同志就交给你来负责了!”安德罗波夫很是感谢的握住谢洛夫的手不松开。这让当事人有种掉坑里的感觉。
  “都是为人民服务么?第一书记的命令,我当然要执行……”谢洛夫打肿脸充胖子,强行扯出一缕笑容,和安德罗波夫本人联络感情,硬把这个任务吃下去。
  其实他想的是这关我什么事情?最后赫鲁晓夫忽然想起一个热衷于和欧洲共产党接触的谢洛夫可以分担这个工作,考虑到安德罗波夫的工作量,于是把接待欧洲共产党的任务从里面剥离出来交给了谢洛夫。
  所谓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在没有看到名单之前他并没有什么概念。但现在不同了,相信这场大会的声势一定会特别壮观。如果美国驻苏联大使可以进去参观的话,通报给美国本土肯定又是一阵苏联威胁论。
  随后几天谢洛夫忙着的事情就只有一个,迎接这次属于社会主义运动的盛会。欧洲距离莫斯科的路程比较近,所以首先从欧洲各地赶来参加这次大会。从党派的角度上这次接待工作由安德罗波夫和谢洛夫负责,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则由赫鲁晓夫本人亲自接待。从进入十一月的那天开始,莫斯科的机场忽然热闹起来,克格勃和机场沟通之后开辟了一条专门迎接各国同志们的通道,防止影响普通民众的出行。
  整个莫斯科都做好了准备,宣传部正在开足马力宣传这次的大会,苏联各级地方党委都在给下级干部贯彻思想,叶戈雷切夫在莫斯科市委的会议上不断的强调八十一国共产党大会的重要性,各种组织包括谢米恰斯内的苏联共青团、甚至连各级的少先队都知道马上要在莫斯科出现这样一个大会。
  而克格勃这边因为今年合并了内务部,从此开始苏联的治安情况将是克格勃的工作重点之一,谢列平亲自找了莫斯科内务总局局长谈话,让对方保证莫斯科在大会举行期间的安全。
  同时负责接待欧洲共产党的谢洛夫接到了各国共产党同志来到莫斯科的时间,在安排宾馆让这些来到莫斯科的外国同志住下后,他就像一棵树一样长在了莫斯科机场,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大人物,从机场接待这些共产党的代表团、然后护送到宾馆住下,期间自然要谈笑风生的介绍一下莫斯科的成绩,最后回到机场等待下一个。作为一个严谨的克格勃安全干部,平时的谢洛夫是不苟言笑的,但目前一片世界尽在我手的声势之下,哪怕目前这个声势不是他的,但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是有理由高兴的。
  跟在第一副主席身边的克格勃特工忽然发现,自己的长官露出笑容几乎比过去的一年都要多,这是在罗马奥运会宣布要击败美国取得第一的那个人么?是在柏林市区命令近卫65坦克团一天之内攻占西柏林的鼓噪者?或者是刚刚在全国安全干部大会上咄咄逼人要宣布在全联盟严打的肃反工作者?
  一群傻×,谢洛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客气的说,这几天谢洛夫见了不少于二十个共产党的总书记和主席,和其中的任何一个哪怕是通过翻译闲聊,都能感觉到对方对共产主义的美好设想,在汇总了超过十不同意见之后他发现,梵蒂冈定义中的天堂比较适合这些共产主义领袖的想法。
  “我们从来都没有说过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终的制度,这点同志们不要搞错了,我们宣称的是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的下一个制度,而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要向纽约时报那样故意曲解我们的意思。”谢洛夫对着芬兰共产党的领队艾摩·阿尔托宁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认为什么是永恒的,等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我们将会寻找下一个阶段的价值!”
  这句话阿尔托宁很是认可,阿尔托宁是芬兰共产党内部主张接近苏联的一派,这次专门从列宁格勒而来,和一些西欧的共产党代表不同,他一路上见到了不少苏联的景色,尤其对列宁格勒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尔托宁同志可以先在宾馆休息一下,第一书记同志会在晚上举行酒会招待你们!”谢洛夫把阿尔托宁送到了宾馆,转头立刻前往克里姆林宫报告。莫斯科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关于这次大会的消息,路过会场的时候谢洛夫看到十几面社会主体国家的国旗已经升起。其中有两面差不多的国旗,其中的意义对他来讲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现在是莫斯科时间十一月七日下午四点。
第226章
八十一国大会
  芬兰是一个亲苏联的中立国家,在苏联解体之前芬兰一直都以苏联马首是瞻。这是避免苏联反攻的时候把他们灭掉的一种自保手段,经过全盘考虑之后苏联也决定不吞并芬兰,作为一个特殊关系的国家对待。
  很多被严密封锁的技术,苏联也会通过芬兰尝试进行获得,这当然不能由芬兰独立完成,就像是谢洛夫说的那样,资本家虽然恐惧共产党,但绝不会嫌共产党的钱臭。找到适当的突破口苏联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谢洛夫的谋划当中,芬兰应该成为一个电子设备的产地,如果它自己不行就加上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各种克格勃内部的讨论会议上,有三个国家的出现频率最高,那就是已经共产党上台执政的意大利、亲苏联的芬兰和巴尔干地区的希腊。
  意大利已经成功过了,想要实现政党轮替应该不难,希腊和土耳其有血海深仇,只要有矛盾就有克格勃发挥的机会,唯一的难点就是这个不太起来的北欧小国。苏联和芬兰之间都在彼此小心的试探着对方底线,谨慎的调整着相互的政策。
  大克里姆林宫中,赫鲁晓夫一边收拾行装一边听着谢洛夫的报告。作为一手组建克格勃的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对克格勃的工作是十分看重的,和列宁看重捷尔任斯基,斯大林看着贝利亚没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赫鲁晓夫用的克格勃领导人年龄必须要小,这样赫鲁晓夫就认为两者的年龄不会出现冲突,他对年轻干部很好,自然就不会担心克格勃反噬。不过这只是他自我感觉而已。
  “芬兰共产党代表团是我们邀请的欧洲共产党同志中最后一个到来的,现在包括法国的瓦德克·罗歇同志、意大利共产党的托里亚蒂同志、希腊共产党的格罗佐斯同志都已经到齐,我已经安排好同志们到了下榻的宾馆。”谢洛夫抽空还瞄了一眼口袋中的名单,请原谅作为一个特务头子他并不合格,毕竟人太多他也记不住。
  欧洲方向一直是苏联的主要方向,从苏联的边界重要性来讲,应该是欧洲、中东和远东这么排列,欧洲这边从来都是苏联的重点关注地区,中东是苏联比较关注的地区。远东则是通常不受关注的地区,就算是中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远东边界仍然是次要的地方。大概牵扯了苏联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军力,考虑到远东的武器装备和欧洲前线的装备不能相比,四分之一的精力应该更准确一些,再考虑到中亚和土耳其斯坦军区还要负责监视伊朗那边的动静,和中国对峙的时期应该是五分之一的苏联军事力量完成的。
  远东地区军备的落后也是相对于美苏两国互相的准备而言,除了美国,苏联放在远东那堆看似很落后的武器,仍然可吊打一切国家。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已经成了两个怪物,越南和阿富汗都没有抵挡两国的实力,美苏与其说是从战场上失败了,不如说是被国际环境击败了,毕竟这个年代被这么多国家盯着,扛着民主自由大旗的苏联美国,真的拉不下脸皮玩三光。
  所以对于苏联来讲,重要的事情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欧洲出事,第二个等级是中东出事,第三个等级是其他方向出事,其他方向包括亚洲、南部非洲和美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