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404

第1011章
假想敌是美军
  世界包括美国和苏联都在欢庆伟大的胜利,不过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这种伟大的胜利意义截然不同。谢洛夫能确定一件事,苏联的安全环境处在历代最好的时候,为此大特务少见的有些文艺范,拿出一本苏联初中数学教科书温习,时间长达五分钟,最后由收起来,以为微积分和欧氏空间解析几何,他看不明白。
  看来红色警戒系列倒不是没有原型,这个游戏当中苏联并不存在计算机,V3火箭发射车都是由驾驶员经过计算之后手动发射,侧面证明了苏联人的数学能力。黑到深处自然粉的,美国人也是黑出了感情。
  “事情的发展太搞笑了,我竟然找不到一些同事指定政策,每次遇到难题需要找一群已经退休的人来商量,这何尝不是我们国家的悲哀。”谢洛夫摇头叹气,关于一些问题遇到困惑,他总是要来到谢列平的家中商量。
  按照年龄来说,八十年代的苏联领导人,本应该是谢列平、谢米恰斯内、叶戈雷切夫、戈留诺夫、梅夏采夫这些人。可勃列日涅夫把他们整体的抹掉了。
  现在的谢洛夫就很尴尬,中央主席团没有他的同龄人,要么就是那群垂垂老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进棺材的第聂伯罗黑帮成员,要么就是做火箭上来的安德罗波夫提拔的干部。问题是安德罗波夫提拔的干部,其实也都比谢洛夫大上几岁,工作经验还不如勃列日涅夫的黑帮团体,这就非常尴尬了。
  “这也能让我们打法无聊的退休时间,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对我们狠照顾。”叶戈雷切夫呵呵直笑,但也有遗憾的道,“我们当时太年轻了,相信了勃列日涅夫,也可以说是勃列日涅夫的那种性格欺骗了我们,可能是故意的。”
  “以前的事情就不要说了!”托尔斯泰科夫提醒着自己的朋友,回头看了一眼谢列平,意义不言自明,最可惜的是谁?当然是当时身兼中央书记、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中央主席团委员、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谢列平。
  谢列平的一生在没有遇到勃列日涅夫之前,都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如果用小说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天生的主角命。谢列平甚至在最艰难的卫国战争时期,都处在中央机关当中工作,叶戈雷切夫、托尔斯泰科夫他们都参军上过前线。
  “以前的经历都过去了!”叶戈雷切夫也亡羊补牢的说了一句,大家都老了,以前的事情应该看开,谢洛夫的到来让众人还是很开心。
  如果加上苏维埃格勒市委第一书记哈拉佐夫的话,所有人都齐了。可惜哈拉佐夫工作比较繁忙,而且没有谢洛夫这么不要脸,总是以身体原因请假休息。所以呢?他来不了。
  人都到齐了之后,谢洛夫提及了最近对政治监督的一下想法,当然没有忘记谈到提高苏联工人中央理事会的地位问题,这件事已经通报全国,谢列平他们也知道。
  “中央理事会,呵呵!”谢列平意味不明的笑笑,当初勃列日涅夫将谢列平的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解除之后,准备让谢列平去做中央理事会主席。谢列平断然拒绝直接退休,所以听到亚纳耶夫的事情之后,才发出了意义不明的笑声。
  “我们的监督部门如何监督干部,一直是我心中忧虑的地方。我身兼克格勃主席这么多年,而且中央监察委员会也在我们手里这么多年。一旦哪一天我退休的话,整个安全系统的干部都会非常强势,每次想到这里,我都睡不着觉。”谢洛夫提出心中的疑问道,“我怕以后安全部门和干部阶层的冲突会扩大,想要避免这件事。”
  谢列平点头,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相反还相当大。从谢列平本人开始,到谢米恰斯内再到谢洛夫,克格勃在一群人手中已经将近三十年。不打上一定程度上的烙印是不可能的。
  “你害怕以后的总书记都会出在安全干部当中?”叶戈雷切夫摇摇头道,“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如果真的变成这样,克格勃会被清洗掉。就像当初内务部被克格勃代替一样,不过在你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
  “在我死后发生也不行,好不容易到了这种地步,在自我崩溃,会成为世界的一个大笑话,这个笑话的主角是我们奋斗了几十年的理想。”谢洛夫不断摇头,做出一副想都不要想的样子道,“一旦发生,估计我会被从坟墓中挖出来。”
  “那你准备怎么平衡?”谢列平好笑道,“你可以考虑一下把勃列日涅夫挖出来,让他出出主意,我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谢列平这句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大笑起来,戈留诺夫想了一下道,“其实现在想这些问题是不是太早了,尤拉的岁数也不是很大,仍然算是干部的黄金年龄。”
  “不早了,完成干部的升级换代迟早要进行,可怎么保持传统更难,让司法和安全体系更加独立,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有前进的动力。”谢洛夫摊在沙发上道,“我想要把司法和安全部门以后归在共产国际的下属,不被总书记直接干涉,可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
  “共产国际为苏联服务,还是苏联为共产国际服务?”谢米恰斯内的发言直指要害。
  “就是这个问题,其实这不是问题,共产国际当然是为苏联服务的,只不过某种意义上苏联也要为共产国际服务,比例多少的问题。克格勃归共产国际指挥后,范围会更广,同时我会明确规定总书记不能干涉克格勃的运转。”谢洛夫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娓娓道来,共产国际这种超国家组织,能给予克格勃名正言顺的监督能力。不被苏联本身的政治结构干涉,但是要完成这一步,以后招收其他国家的成员就势在必行。
  “最好的安全干部其实就是你,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帮不上什么忙。”托尔斯泰科夫耸耸肩实话实说道,“不如谈谈其他问题,比如退休年龄,和集体领导方面的事情。”
  集体领导一直都是苏联提倡,但是最后总是无法克服的问题,因为总书记的权力过大。
  “说实话,总书记和最高苏维埃主席也不能在继续兼任下去了。而且在同一届政府当中,总书记不能解除中央主席团委员的职务。”谢洛夫叹了一口道,“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的地位相当,应该写进党章当中。”
  “这样很好,如果上一届的干部出现问题,可以由后来人解决,不过互相制衡会不会造成效率降低呢?至于总书记饿权威受到限制,这点我倒是不担心。”谢列平很赞赏地说道。
  这样实权其实仍然在总书记手中,却避免了总书记利用权力把自己的亲信拉进苏联的最高权力机构当中。得到谢列平肯定的谢洛夫,心中有了底气,五年之后就可以初步试试效果。
  现在的当务之急,或者说比较重要的事情,还是如何战胜美国的问题。苏联自己的改革,可以再战胜美国之前,也可以在战胜美国之后。不过谢洛夫倾向于战胜美国之后,这样以胜利者的自扰,他更容易对苏联各部门权利的平衡做出调整。
  中东的每一分变化都在苏联的观察中,包括伊拉克和伊朗国内的各种指标,源源不断的被送达到克里姆林宫,包括两国政府层面的意志,和民间的舆论。
  现在苏联国防部已经接到了谢洛夫的命令,模拟一场中东大战爆发之后,美国如果进行军事干涉,苏联的应对方案。其实就是战争方案,对于克里姆林宫的命令,国防部毫不奇怪,一个国家的军队,本身就在面对不同的假想敌进行各种战争方案,有很正常,没有才不正常。
  只是这次指定的方案,假想敌是美军。这个年代的中东情况已经完全不同,苏联占据了绝对的地理优势。军事基地的布局,重要交通航线的控制都在美国之上,一旦中东战争打起来,至少按照现在的局势推演,苏联更具优势。
  国防部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也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如果以地中海舰队狙击美国第六舰队,我们就能以埃及为中心,阻止美军从全球调动兵力。”
  “美国想要调动兵力,不会因为苏伊士运河不再手里就停止。这种推演是错误的,我设想的情况是,美军已经在海娃国家集结完毕进攻伊朗和伊拉克的时候,我们的驰援方案。”谢洛夫指出问题重点道,“是我们帮助伊拉克和伊朗反击,不是我们阻止美国进行战争,事实上我们阻止不了,美国不会因为我们说两句就停止军事行动。”
  让阿赫罗梅耶夫重新修订作战计划,谢洛夫开始给伊拉克和伊朗回信,最好再等等!
第1012章
定作战计划
  中东有多重要,谢洛夫相信苏联知道,美国就一定会知道。这是建立在美国和苏联是同等级对手的基础上。苏伊士运河控制在苏联手中,美国调动军力的路线不方便。这种不利条件会不会让美国最终妥协不干涉?这一定不可能。
  只要伊拉克和伊朗选择战争转移矛盾推高油价,不管交通多么不便,地理多么恶劣。美国都会集结大军从美洲杀过来。这不是苏联抗议就能阻止的。没人能用嘴巴阻止美国。朝鲜、越南没有什么重大的利益,都能引来美国横跨太平洋作战。何况中东?
  认为美国不敢打仗,怕死人,是很天真的看法。美国能有今天,靠的不是两次大战的战争财,那可是亡命财,是用人命堆出来的。为了援助中国,驼峰航线坠毁的飞机之多,以至于喜马拉雅山脉上的飞机铝片残骸在阳光下宛若银河;著名的孟菲斯美女号,只因为完成了25次轰炸任务就被搬上了荧幕,可见派去轰炸德国的机组能熬过二十四次任务的数量之少。
  坚信美国不会为一些小国出头,这些都是一厢情愿。有些事情看似小,可事关美国的信誉与霸权,对于苏联也是如此,只要谢洛夫现在口头支持两伊出兵,美国到时候来了,苏联就必须出手面对面和美国较量。
  在涉及到真正的决策时,苏联不能指望美国不敢下定决心。当然这个决心也是相互的,美国下定决心之后,苏联能不能下定决心?这是谢洛夫的问题,他的选择是应战。
  “要么是世界大战,要么是中东大战,相信还是后者的可能性大得多。”谢洛夫此时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在思考,这个时候必须参考里根的思维。冷战是什么?我们赢,他们输,这就是冷战……
  按照这种简单化的思维,世界大战和中东大战哪个可能性更大?应该是中东大战。那么,在详细应对中东大战的同时,最好最坏的准备,就是世界大战。
  “因为两伊战争没有爆发,这个时代伊拉克和伊朗的军力没有历史上这么强大,不过仍然没有问题!”谢洛夫在纸上比比划划,列出双方在中东阵营的力量。
  作为直接责任国,目前伊拉克有五十万士兵,六千多辆坦克、两千多辆装甲车,科威特的军事力量不说没有,但和伊拉克完全不能相比。可以说就算伊拉克的军力在弱上一半,夜可以在一天之内干掉科威特。
  科威特目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外汇储备约八百亿,海外资产一千亿,石油年收入一百亿以上,科威特是中东少有的及善于投资的国家,它早就预料到石油不可能使得自己安然无忧,它的海外收入已经超过了本国的石油收入。这种情况下,科威特当然不愿意和伊拉克合并,这是科威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伊拉克是石油输出国,因此海岸线至关重要,伊拉克海岸线只有五十多公里,唯一的出海口还受到科威特两个岛屿的威胁。出海口这个问题,苏联最有发言权了,想想苏联乃至俄罗斯历史,为了出海口这个问题,和多少国家打过仗。
  伊朗的人口和面积还在伊拉克之上,目前军人六十五万,拥有中东最强空军,以及送给苏联的中东最强海军。之所以是送给苏联那是因为伊朗海军的大型军舰因为苏联和伊朗签订的互助条约,编入了苏联地中海舰队。
  如果伊朗海军还在本国港口的话,美国第五舰队是绝对不会离开巴林的,伊朗的目的也不会达到。从伊朗和巴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对比当中,苏联占据了绝对优势。
  在外围一圈,美国的盟友还有沙特、卡塔尔。苏联则有南也门、叙利亚。美国有土耳其、苏联有库尔德。如果算一下亲英的阿曼,苏联这边还有埃及。不过英国有影响力的阿曼、约旦算不算美国的一圈是一个问题。
  考虑到撒切尔夫人还在坚持在首相位置上,谢洛夫还是把阿曼和约旦算在其中。看起来是一对一,实际上表面之下还有中东国家自己的合纵连横,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的清楚。
  如果在比较外援的话,华约从地理上更近中东,打败土耳其建立苏维埃格勒之后,地中海运输线苏联这边也占据优势,怎么看,如果战争开始,苏联的盟国会占据优势。
  这一切的优势都是建立在美国不亲自动手的情况下,美国如果动手,这一切优势基本上等于是美国,绕路过来开战能让美国多花一点运输费,却改变不了美国比除苏联之外所有国家的军力高出一大截的事实。
  只有苏联能扛得住美军,也只有美军是苏联红军的对手。像是美军那种部队,并不是堆积数量就能战胜的,也许伊朗可以利用自己的国土纵深拖住美军,剩下的中东国家,和利比亚差不多一样是沙漠国家,美国揍他们也不会比揍利比亚更加困难。
  “关键点还是在埃及,地中海舰队度过苏伊士运河赶往波斯湾需要五天时间,如果苏伊士运河对美国开放,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谢洛夫推演着战争计划,最后一拍桌子自语道,“就这么干了,真敢来就让我试试美军的陆战能力。”
  几天后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再次送来了另外一份计划,以美军帮助科威特、巴林的名义进攻伊拉克和伊朗,囊括整个中东国家的站队问题,美国能利用多少军事基地,美国本土最快能来多少军力,甚至澳大利亚的角色等等。
  “澳大利亚?”谢洛夫对这个国家不置可否,触发中东战争的条件,就是以印尼作为开始,澳大利亚出现危险,调离美国第五舰队和在日本的第七舰队去保护,并且威胁印尼。当然这里还有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角色。
  一旦美国第五舰队离开波斯湾,这就是中东闪电战开始的时候。谢洛夫这次批准了国防部的计划,已苏联地中海舰队阻止美国第六舰队,虽然苏联红海军的实力略差一些。不过有延安的希腊、叙利亚、扼守苏伊士运河的埃及,阻挡第六舰队并不是问题。
  以地中海这么大的海域来说,美国海军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苏联有很多陆地上的国家可以利用,比如利比亚、埃及、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希腊等等,这些沿岸国佳的陆基战斗机能够弥补苏联红海军的空中力量。
  阻挡第六舰队驰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只要美国拿出决心,就会像是谢洛夫认为的那样,不便条件不会美国决策层打退堂鼓的理由。
  “我们红海军并不适合大洋决战,但是以阿拉伯海周围的情况,我们可以和美国海军对抗!”整个办公室中,只有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和谢洛夫两个人,国防部长同志详细的介绍着如果从阿拉伯海进行战争,苏联这一方的应对方案。
  苏联声势最大的时间是七十年代,而军力最强大并不是七十年代。陆军的在八十年代早期已经达到了对北约的绝对优势。至于红海军么?这还要看时间,如果战争在今年开始,红海军就是今年最强大,如果战争从明年开始,那就是明年。
  因为苏联红海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建造新军舰,同样美国海军也是如此。以目前的两国海军对比,苏联红海军仍然是弱势。
  “你的意思是以核潜艇对美国海军进行威胁?”谢洛夫觉得,这好像不靠谱。
  “地中海舰队的四十二潜艇师不能单独行动,我们从古巴导弹危机得到的教训就是,必须有水面力量和潜艇师配合!”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表示自己不是这个意思,至于潜艇师这个名词就是字面意思。苏联红海军的一种编制,以核潜艇为编制的作战集团。还有专门进行反潜的反潜师,从中可以得知苏联浓厚的陆军传统。
  “总书记,我们如果调过来八个逆火轰炸机中队,配合我们在波斯湾的地理优势,以及我们自己的海军力量,可以同时对付八搜空母鸡。”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保证道。
  “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是十五个,不对,还必须算上不少封存的。以地中海舰队加上陆基战斗机和逆火轰炸机群,能够对付八艘航空母舰?”谢洛夫想了一下,海湾战争当中,好像美英法三国加在一起,动用了九艘航空母舰。
  沙特、巴林、卡特尔、阿曼、阿联酋、土耳其和迪哥加西亚有美国的空军基地。而伊朗、埃及、南也门、叙利亚、伊拉克和库尔德都有苏联的空军基地。
  “谢谢,阿赫罗梅耶夫同志。”谢洛夫回过神来,他总以为苏联已经远远超越美国了,其实仔细分析完了之后,美国还是很强大的。这份计划他已经保存起来,其实已经可以算是作战计划已经制定完毕,陆军的兵力配置就不用对方解释了。
第1013章
苏加诺的遗志
  中东方向,苏联有红旗北高加索军区、红旗外高加索军区、红旗土耳其斯坦军区、地中海舰队。陆军方面谢洛夫虽然不算是军事专家,但对于苏联本身的陆军力量并不陌生。三大军区全体出动,大概有六十万士兵,九千多辆坦克。将近七千的装甲车。
  谢洛夫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还没有发生的海湾战争中,这几次美军大规模的跨洋作战来看,美军出动的极限数量也就是和苏联现在面对中东的三大军区力量一致。朝鲜战争中美军出兵五十万,越南战争最高峰时期美军有五十万多一点,海湾战争中美军兵力不到四十五万,当然这其中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兵力没有算在内。
  但是可以看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军,在一个方向上投入兵力的极限是五十万人左右,其中越南战争美军已经竭尽全力,士兵人数曾经逼近过六十万,但是这个时间持续不长,可以作为美军全力应战的参照物。
  这种评估之下,谢洛夫认为苏联三大军区的六十万苏联红军,加上本身中东盟国自己的军事力量已经完全足够,要知道苏联在中东扶持起来了一群军事力量不符合国力的国家。虽说没有出现那种萨达姆时期,自称第三军事强国的情况,可两伊加起来也差不多。
  而对面的沙特、卡塔尔、阿曼能力确实有限。埃及、叙利亚随便出来一个都够他们不敢妄动,“还要考虑土耳其,有希腊和库尔德人牵制,土耳其不会掀起风浪。不过以色列是一个问题,还是要让埃及和叙利亚防备一点,阿萨德和穆巴拉克能不动还是不动。”
  这么看来,就是苏联带着伊拉克、伊朗,和美国带着的沙特、卡塔尔对垒。至于科威特、巴林、这种比足球场大不了多少的国家,开战就是被秒杀的结果,不用考虑在内。
  “还算是势均力敌,到时候别说我欺负你。”谢洛夫最终把一个好好的地图画成了鬼画符,除了他自己能看懂之外,谁看到都会扔到垃圾堆当中去,“幸亏是打陆战,不然这次又要丢人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