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404

  从陆地上苏联还是占据优势,陆基战斗机方面,苏联略有优势。海军则是劣势,不过有逆火轰炸机群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对付八艘航空母建战斗群。
  其实真正差距的地方,在于苏联一直有着数量上压倒性优势的核潜艇。这才是苏联红海军比美国海军技术差距最大的地方。谢洛夫张口就是三百搜核潜艇,数量上超过美国一半多的核潜艇,实际上携带的核弹头没有美国同行多。
  到了今天,谢洛夫都敢说苏联空军的战斗机比美国一点不差,配合强大的地面坦克集团军,在陆地上的威力绝对比美军的地面力量强,而且强得多。但是核潜艇就不敢这么说,苏联第一代堪称性能全面,相当出色的核潜艇维克托III级首艇K-254号于七十年代中期下水,但同时美国的SSN688“洛杉矶”号在同年已经服役了!
  而真正在性能上接近洛杉矶的阿库拉鲨鱼级,一直到才服役。中间差了几乎十年。而且美国的海浪级已经接近建造完成,实话实说,美国的核潜艇比苏联的强。为了弥合这种技术差距,苏联用的办法就是直接上最好的材料,钢铁强度不够就上钛合金。
  也就是仗着苏联的保密程度高,而且苏联本身有很多某方面特别强大的功能核潜艇,比如潜深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这种濠头。谢洛夫才时不时的张嘴三百核潜艇吓唬美国,可知道美国水下力量的谢洛夫,知道苏联核潜艇并不是美国的对手。
  所以当国防部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提及黑海舰队的潜艇师后,他才一副不要多说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苏联的核潜艇单对单绝对不是美国核潜艇的对手,除非集体出动才能维持均势,苏联已经是核潜艇领域最接近美国的国家,其他国家根本就无法接近。
  “怪不得后世有句话,叫中国核潜艇和美国核潜艇的距离不远,就差一个苏联。我站在苏联都觉得绝望!”幸亏苏联能从陆地上够得到中东,不然这可真是一个问题。
  苏联和中国的核潜艇比美国的差,除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命不好,这点在苏联身上尤其明显。就像是苏联在陆地上几乎能对欧洲、远东和中东这种热点地区下手一样,在海洋中苏联的地利劣势太大,大到和苏联陆地优势一样大的地步。
  不要说在精密性上,苏联本身就差了一些,就算是苏联的技术比美国还要强。制作出来的东西都不会比美国更强。美国可以在欧洲/阿拉斯加基地长期部署核潜艇,此时需要攻击苏联本土的话只需要三千公里以内苏联没有合适的海外基地,如果在本土基地攻击美国领土当然不是攻击阿拉斯加夏威夷塞班岛之类的地方,那么需要至少七千公里公里的射程。
  制造大号潜艇,局势紧张就立刻远航美国海岸附近,在那里长期巡航,然后发射两千公里左右的导弹进行攻击。制造大号导弹,射程八千公里以上,可随时攻击。远航用的大量补给和远程导弹都不是省油的灯,因此他的体形也就异常庞大。苏联的核潜艇凸起的大后背,还需要顶开北冰洋的冰盖好发射核导弹,可这个设计却会带来噪声问题。
  美国有一百的原料制造出来了优秀的核潜艇,苏联同样有一百的原料,可因为苏联非常恶劣的海洋态势,目标必须定在二百。这点中国也同样如此,更不要说苏联和中国本身就是追赶者的一方,就算是领先的那一方,美国也可以利用全球的海军基地,轻而易举抵消你的技术优势。
  甚至就连苏联国防部自己都认为,这个作战计划只不过是多年来制定的其中一个假想敌作战计划,这种计划对每个国家都有。国家之间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美国都制定过进攻加拿大的计划,别的国家也没有感觉到惊讶。
  “总算是完事了,下班!”谢洛夫伸了一个懒腰,稍稍摆脱了疲乏。
  克格勃家属区,今天回家的休息的谢洛夫一开门就见到了稀客,带着好奇心问道,“大公主,不是去中国了么?回来了?感觉怎么样?”
  “还算不错,去了一些我们构建的合作企业。”尤利娅见到自己的父亲微微点头,一副十分优雅的样子道,“我去了阿穆尔河那边,中国人可真多。”
  “中国东北的任不算多,在往南你才知道什么叫人多。”谢洛夫脱掉外衣挂在衣架上问道,“有什么深刻的东西说来听听,毕竟是自己原来的家乡,很想听一听。”
  “没什么好说的,我就是去了一趟和我们企业合作的几个中国林业企业看看,不过看到一些伏尔加车,看起来在那边很流行。”尤利娅十分淑女的坐下,在父亲面前她还是听话的。
  谢洛夫点点头,这个年代应该是桑塔纳一统天下的时候,不过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早期的时候,中国北方确实也流行过一阵苏联的汽车。苏联的汽车进入中国的时间也不晚,在中国北方的一些人眼中也很有知名度。苏联汽车最终怎么在中国消失的,很简单,这个国家都没了,大型知名的汽车厂苟延残喘,哪有跟拓市场的资格?
  “竟然有伏尔加,看来中国出现条件不错的人了。”谢洛夫想了一下问道,“那么接待你们的企业领导的专车是什么?”
  “UAZ-469军车,看不出来这种军车在中国的企业单位很流行么?”尤利娅想到这里笑了起来道,似乎在异国他乡看到苏联本土的军车感到十分有意思。
  “那叫二一二吉普车。”谢洛夫也笑起来,这种吉普车他小时候见过,小学时候就基本消失了,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他小时候林业局局长的专车,也就是一辆二一二吉普。两人聊了一会,一家子人吃了一顿晚餐,因为大公主的回来,这顿饭吃起来相当热闹。尤利娅也很惊讶,似乎父亲没有出过,却对自己去的地方很了解。
  “父亲,你是不是派人跟踪我了?”尤利娅狐疑的看着自己的父亲问道。
  “没有!”谢洛夫是否否认,然后道,“不过中国的治安很差,下次去多带一点人。”这个年代的中国治安,经过了最差的时候,可车匪路霸还是很多。国家环境和安全一点都沾边,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遇到预先。
  印尼首都雅加达,一座恢弘的大楼面前,印尼国父苏加诺的巨大雕像熠熠生辉,似乎在注视着来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这里是苏加诺联盟阵线的总部大楼,几十年来,苏加诺联盟阵线继承着苏加诺的遗志,粉碎马来西亚、夺回新几内呀,建设一个大印度尼西亚,只不过一直没有成功。
第1014章
东帝汶
  苏加诺联盟阵线总部大楼之内,几乎等同于印度尼西亚的国会。这座四十层的大厦,是由苏联援建而成,其中包括苏加诺去世以来的所有印尼掌权者,都在这里诞生。
  “这是莫斯科方面反馈给我们的意见,关于东帝汶的问题,苏联原则上是对我们支持的,苏联人认为,不论是澳大利亚还是美国,都不会因为一个东帝汶和我们印尼开战。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的判断!”
  在顶层的举行会议上,苏加诺联盟阵线的高层,正在讨论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信上是关于东帝汶问题的态度,东帝汶问题是印尼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敏感问题,当然敏感问题远远不止这一个,还有新几内亚归属权的问题。
  本来真正的历史当中,苏加诺遭遇政变,印尼转而亲美。苏哈托先后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美国修复关系,放弃了新几内亚的声索。不过这个历史时空,那次政变被谢洛夫粉碎,旋即在印尼展开大清洗,连同所有反苏力量被一网打尽。
  从那个时候开始,印尼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到了今天,印尼街道上仍然有粉碎马来西亚、打倒美帝国主义这种标语。苏加诺联盟战线掌控着印尼的大局。随之而来的是印尼仍然认为马来西亚是英国从印尼分割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则是美国的走狗,占据了半个新几内亚,目的是阻止印尼成为大国。
  印尼这种环境,让苏联的东南亚攻略一帆风顺,在整个东南亚牢牢占据主动权。作为回报,苏联对印尼的武装,尤其是海空军武装也是不遗余力的。
  现在的印尼从菌食上并不比澳大利亚要弱小,而且人口远远超过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
  “如果只是我们和澳大利亚的问题,现在早就没有什么东帝汶问题了。说实话十年前苏联就应该支持我们,而不是等到今天,可惜几年前苏联本身内部运转出了问题,才等到今天。”
  作为苏联的盟国,印尼人也知道苏联在几年前接连不断的有国家领导人去世。直到最近才稳定下来,其实最好的机会应该是七十年代,不过那个时候全世界有很多地方等着苏联去抢夺,东帝汶这个地方太小,获益太少,实在让苏联关心不起来。
  “不管怎么说,我们这次是正式的接到了苏联的支持,就看我们是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提升社会的信心,化解掉我们国内的危机。”
  这句话引起了在场的大人物全体赞同,近几年随着石油暴跌,一些工业基础不强,还比较依靠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原材料价格暴跌,影响到了很多国家,苏联在其中处境还不算是最艰难的,伊朗、伊拉克、墨西哥、巴西、印尼这种国家,工业没有强到一定地步,又依靠出口原材料获利才比较惨。
  通过一场战争来转移视线,光近几十年就不知道发生多少次了。印尼这么想也丝毫不奇怪,而且印尼本身也认为,东帝汶这个小的一个地方,可能会引起澳大利亚的敌视,却还不至于把美国人招过来。
  “马上往东帝汶方向运兵,驱逐澳大利亚人,让他们知难而退。”
  莫斯科深夜,谢洛夫得到了印尼军队调动的消息,印尼解放军毕竟是他当年一手清理出来的军队,自然还有一些人和苏联保持联系。叫做解放军的意思很明显,印尼还有很多领土在外国人的手里,和中国那种意思差不多。
  “如果是卡特的话,真的会默认东帝汶被吞并,可里根这个人,谁敢对他进行预测?”谢洛夫也为印尼的大胆判断感到惊讶,这和萨达姆认为美国怕死人不敢开启战争的想法一样天真,不过就东南亚的地理环境,会不会唤起美国的越南战争恐惧是没准的事情。
  不过到底里根敢不敢再次展开军事行动,到时候就知道了。如果不敢,谢洛夫可能还要想别的办法把第五舰队调离,实在不行就支持马来西亚共产党反攻,总是巴林的第五舰队必须离开,第五舰队在巴林,伊朗就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也赢不了。
  对于印尼这个整个国家都在赤道上的国家而言,没有冬天这个概念,一年四季这里都是夏天,本来在葡萄牙放弃殖民地之后,印尼认为可以效仿中国,等待东帝汶的回归。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澳大利亚对东帝汶的控制。
  当时苏联在全球四处出击,没有对印尼的要求理会,当然这是故意的。当时的克格勃主席,就是那个大特务头子故意建议勃列日涅夫不要理会,不然这个国家翅膀硬了,难保不会和中国学习,这次苏联的首肯,让印尼的领导人欣喜不已。
  森林对印尼非常重要,木材出口占据了印尼国家不小的份额,就如同远东木材出口的重要性一样,某种意义上远东和印尼是竞争关系,都是出口木材给日本。所以印尼和日本的关系很好,但同样和美国的关系非常差,直到现在印尼和美国仍然没有外交关系,在中国重归常任理事国之后,印尼才重返联合国。
  热带雨林对行军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为了这次的行动,印尼秘密调动了第四军区的野战部队,对东帝汶以你一侧进行补充,为了隐蔽行动,这支支援部队昼伏夜出赶往西帝汶,运输方式是通过海运,同样的昼伏夜出。
  多年以来,印尼和中苏接近到时学到了什么叫做纪律性,苏联因为印尼的地理条件,着重加强过印尼海空军,这也是因为印尼陆军有历史污点。而印尼的海空军有革命传统的结果。
  整个帝汶岛比较孤立,分别在印尼和澳大利亚的控制之下,一旦交火起来,还不知道谁能取得胜利,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于印尼和澳大利亚而言都是一样的。
  二月底,整个帝汶岛仍然处在安逸的环境当中,被印尼控制的西帝汶和澳大利亚控制的东帝汶,中间由一道看不见的线,但是基本岛上居民的走动没有收到限制。
  澳大利亚和印尼之间的警戒线,也不像是一些国家的边界那样,机枪碉堡林立,因为澳大利亚也没想到手中的半个小岛有多大的作用。澳大利亚是不会理解一个社会主义印尼,心中会怎么看待一块认为是自己的领土,却被别的国家占领是什么感觉。
  社会主义国家把国家荣誉看得比命都重要,这是苏联带来的一整套价值观,跟着人权揍的澳大利亚心中是无法理解的,长时间的和平只是因为苏联没有对印尼表示支持。而这个支持一旦到位,印尼一点都不怕一个全国干旱的澳大利亚。都是买资源的国家,没有谁比谁强。印尼人也不会承认澳大利亚人种强。
  这天晚上深夜,西帝汶印尼军营当中,出现了小规模的喧哗,但是马上消失不见。所有士兵都被命令不得泄露机密,几个被抓捕的军官被带走,从此之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太阳落山之后的帝汶岛十分平静,这些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仍然过着十分落后的生活,不论是印尼这一方还是澳大利亚那一方,都没有带来太多的现代化气息。毕竟全世界没有人把目光放在这里,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这是印尼和澳大利亚争一口气,不值得关注。
  晚上九点,印尼军营的士兵被纷纷叫起,枪弹隔离状态被解除,每一个士兵都已经全副武装,子弹上膛。开始在军营当中集结。
  十点钟,满载着士兵的军用卡车驶出印尼各个军营。随后牵引火炮、装甲车连续不断的开出军营向东而去。置身在军车当中的士兵们默不作声,很多人的脸上都流淌着汗水。不知道是闷热的气氛所致,还是对即将到来的行动心里紧张。
  晚上十一点,大批军车运载着印尼的士兵越过两国的警戒线,进入澳大利亚军队控制的东帝汶地区,马上,在警戒线周围的澳大利亚哨所中的士兵就发现了这个情况,政要准备阻止就看到大批印尼士兵下车,手中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着自己。
  面对这种生死攸关的情况,有着人权价值观的澳大利亚士兵,简单的比较之后,迅速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举起双手投降。不过在这之前军人的职责,还是让封锁线哨所的澳大利亚士兵,告知了后方的澳大利亚驻军,印尼军队已经越过了两国认可的封锁线进入东帝汶。
  五千多名士兵分成几条路进入东帝汶,直到一个半小时之后,交火在一处村庄周围正式开始,这个村庄附近有一个排的澳大利亚驻军。骤然响起的枪声让村中的军民瑟瑟发抖,激烈的枪声和接连不断的爆炸声表明着双方交战的激烈成度。
  一方面是激烈的战争,而不远处的村庄却像是死一般的寂静,这种场面非常诡异。
第1015章
发酵
  “快点,快点,那些亚洲猴子袭击我们。”在这声叫嚷的同时,尖锐刺耳的呼啸声就已划空而来。接踵而至的炮弹猛烈的砸在澳大利亚人的阵地上。爆炸的弹片向四方飞舞,以难以捉摸的轨迹横扫一切。大地在强烈地摇晃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受到了扭曲。
  这一场战斗的规模算不上大,但激烈成度不比任何战斗逊色。要么生、要么死,战争的到来往往就能昭示着这么一个简单而残忍的道理。
  澳大利亚人不明白什么十几年来的和平状态一朝覆灭,印尼人为什么要动手?一个小小的帝汶岛值得么?普通士兵没有时间做政客的工作来权衡其中利弊。他们必须要全力应对这种突然袭击。炮火风暴狂烈而密集,尖锐的呼啸声与响亮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高低相应、此起彼伏。
  帝汶岛这次战斗的开始不如冷战中几场大战争来的声势浩大,甚至在二战中都不算一场大战,可致命性一点都不弱。被航空炸弹炸死当然比用步枪打死壮观,可对于死者是一样的,最终的命运殊途同归,都是死……
  走到袭击的澳大利亚人进入几乎已经被填平的阵地,如果这也能称之为阵地的话。必须说明的是,这不能怪澳大利亚人,帝汶岛又不是三八线,十几年的时间,早就让松懈的双方把用来应对战争的工事荒废,这种情况下谁是进攻者谁占优势,比较不幸的是,印尼是进攻的哪一方,苦果却需要澳大利亚人来承受。
  山崩海啸的声音终于由密转稀,取而代之的是高速机枪的压制,伴随着装甲车前进的履带声,这种带着混合音响效果的声音由远及近,不得不让刚刚和上帝打完招呼的澳大利亚来专心应对,是死战还是投降?这是一个问题?
  枪声陆陆续续响起。炮击之后必有进攻,夜空下,照明弹闪耀着炽白或者淡黄色的光芒,将大地染上奇异的色泽。零星或成串的枪炮子弹呈暗红偏橘色,以极快的速度从前沿战壕飞向远处,零星的小树被现代化武器拦腰打断,澳大利亚士兵知道,自己的腰并不比这些植物强多少,作为军人,每个人都了解,真正的枪支打在身上,绝对不是向电影中演的那样,出点血就完事了,身中十几枪还能继续作战,只存在梦里……
  和平持续了这么多年,真到了玩命的时候,很多人心中还是充满了踌躇。抬起枪射击更多的是本能反应,精神层面上,确实是被帝国主义欺负我们这种教育了多年的印尼人更强一些,印尼人的进攻开始,贫瘠的土地上晃动着无数的人影,还能够看到一些比人影更大,杀伤力和威慑力也大得多的——苏联装甲车。
  热带雨林地区重型坦克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印尼装备了苏联主战坦克,帝汶岛上也有,不过还远远在后面没有上来,以装甲车作为开路先锋早已经足够。
  澳大利亚阵地这边,炙热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斜而下,逼近中的黑潮顿时减缓了速度,在一些地段甚至出现倒退,然而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装甲坚厚的苏联装甲车顶着守军炮火猛烈开火,而紧随其后的自行火炮也纷纷停下来实施炮击。
  眼前的残酷战斗仍在继续,手榴弹如雨点般砸向装甲,轻重火器也在拼命射击,但除了手榴弹起到了作用,其余的对苏联装甲车好比隔靴搔痒。在装甲面前,普通的步枪无异于烧火棍。
  这场战斗远远没有多么艰难,只不过给附近村庄的居民感觉很震撼而已。普通人总是把军人神圣化,事实上欧美军人在完成义务之后完全可以投降。当印尼军队拿下这个阵地的时候,只有寥寥几个倒霉蛋成为尸体,几百发迫击炮弹和机枪扫射的战果就是这么点。
  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子弹和炮弹才能干掉,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一战时期两万发子弹只能杀一个人,所以在那些瑟瑟发抖的帝汶人眼中,好像灭世一样的灾难。其实就是声势比较吓人而已。
  “这是侵略,这是对澳大利亚宣战?”在一颗还在熊熊燃烧的大树下,被火光照应面色发红的白人军官大声抗议着印尼军队的无耻行为,忘了说,他现在已经是俘虏的一员。
  没关系,反正又不是长官一个人丢人,周围一串的澳大利亚俘虏衬托下,这位军官的形象仍然英武逼人,尤其身在逆境面不改色,值得竖起一个大拇指。
  几个印尼士兵端着枪,不知道这个口中念叨着人权,国际法的白人到底是不是脑子有病,你能指望普通士兵懂英语么?还是澳式的,不能!所以么?当一个穿着墨绿色军装的印尼士兵上前一个枪托的时候,整个世界安静了,这多好。
  “解放被殖民者强占的领土,国家和人民在看着我们,继续前进吧。”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发出震撼人心的演讲,鼓动士兵继续前进让不辜负祖国的希望,不得不说印尼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这套国家大义也完全将整个国家的气质完全改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