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404

  “卡廷惨案早有公论,是第三帝国当年的犯下的战争罪行。美国采用嫁祸的手段栽赃苏联,是一种没有底线的舆论攻击,提供的证据漏洞百出,毫无可信度。”
  共青团真理报迅速对美国的调查报告进行了反驳,并且表示苏联早已经调查出来结果。
  “现在,就需要民主德国出场了!”拿着翡翠手串摆弄的谢洛夫呵呵一笑,用卡廷惨案做文章,从二十年前就已经不可行了。
  美国和苏联互相攻击几天之后,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昂纳克,针对最近沸沸扬扬的卡廷惨案进行了表态,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昂纳克面色沉重,带着真挚的歉意道,“实际上我们的档案部门保存着关于卡廷惨案的调查报告。当初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我们曾经通知过莫斯科,苏联同志劝说我们隐瞒,因为民主德国和以前的第三帝国完全没有关系,民主德国的人民同样是第三帝国扩张的受害者。”
  民主德国随后开启了长达一万多页的报告,一些斯塔西安排好的老人以二战老兵的名义,承认了正式他们部队实行了卡廷惨案。
  紧接着波兰统一工人党总书记雅鲁泽尔斯基立刻飞往柏林,和昂纳克会晤,要求查阅民主德国保存的卡廷惨案档案,得到了昂纳克的同意。民主德国和波兰之间一下子把全部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卡廷惨案身上。对卡廷惨案的报道完全盖过了莱茵大营的报道。
  “纠结在过去的仇恨没有意义,我希望民主德国和波兰两国珍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这也是当初我建议民主德国方面不要公布卡廷惨案档案的初衷。我们都明白民主德国和第三帝国完全不一样,四十年前的战争罪行不应该由现在的民主德国民众来背负。”
  谢洛夫关于卡廷惨案的表态中,伴随着莫斯科对社会主义阵营中团结的重视。一点都不掩饰社会帝国主义的一面,但就是这种表态,才是很多国家认识中霸道的苏联。也正是这种带着威胁表态,才加强了可信度。
  那么?这件事应该就是美国为了转移莱茵大营的视线污蔑苏联的。克里姆林宫已经要求美国把提供档案中的人证找出来。所有人都把视线放在了美国人身上。
  “这次之后,美国的信用基本破产了。”谢洛夫一点不担心,难道里根能让死人开口?
第1007章
陨星反舰导弹
  苏联这边要证人有证人,要档案有档案,最重要的是有民主德国一个国家自觉的背锅。与之相比,美国提供的证据就非常苍白。甚至民主德国还公布了一卷纪录片,看样子就已经是最少二十年前的带子,就像是一个尘封的历史被开启。
  这不用从舆论上反应,有逻辑能力的人都会觉得,苏联这边的说法更加符合逻辑。苏联和美国先后提供的证据的时间相隔只有一天,应该不存在造假的可能。谁也不会认为苏联会在二十年前就造假。
  总有些聪明人不好洗脑,这些人从逻辑上推敲谁说的话更具可信度。以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政府的宣传。这些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同样没有逃离谢洛夫的洗脑,聪明!这只不过是他们自认为罢了,二十年的时间足够克格勃将整个卡廷惨案修补的天衣无缝。
  里根公布美国掌控的卡廷惨案证据,只不过掉进了谢洛夫二十年前挖好的坑当中。这一击反手打脸,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在了里根身上。听到消息之后,里根愣在原地,很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来,就和谢洛夫刚听到卡廷惨案调查结果被美国公开的时候一样。像是一下子被打懵了。
  到底是美国的调查报告有误,还是这件事本身就不是苏联做的?不对!里根不相信美国的调查结果有误,直接下令寻找当年调查委员会的人去查证。
  从白宫的一声令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接到命令,迅速利用自己庞大的对内监控能力,寻找五十年代调查委员会的成员,联邦调查局的能力毋庸置疑,从白宫命令一声令下的时候,很快就从调查委员会档案的名字上纷纷上门。
  但是出乎预料的是,当年参与调查的成员都已经不在人世,在七十年代之前就已经去世,到了今天,已经没有一个人可以出来作证。
  碰!里根一拳砸在桌子上愤怒地喊道,“我知道,我就知道。这些人都被杀人灭口了。”
  “总统,我们是不是要寻找一些人冒充调查组的成员?反正苏联也是这么做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冷声道,既然苏联都敢这么做,美国这么做也没有什么关系。
  “不行!”随着声音,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急急忙忙的走进来道,“从卡廷惨案的档案被曝光之后,我也开始查阅调查委员会的事情,我才想起来,大概在十二年前的时候,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曾经得到风声,要求美国对五十年代调查卡廷惨案的事情进行解释。我们已经回复此事不存在。如果继续咬着不放,苏联就会公布他们那边的证据。当时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发出过带有中央情报局名义的正式文件。”
  凯西说话的速度非常快,显然是刚刚从中央情报局的总部赶来。就是为了阻止里根在这件事上再犯糊涂,一旦莫斯科公布当初中央情报局给卢比杨卡的回复。就将坐实美国是在污蔑苏联,这家将会让美国处在更加不利的舆论环境当中。
  “你的意思是,我们就再也不提了?”里根的声音非常平静,可胸口却又一种郁结之气怎么都压不下去,作为美国总统,他的信用呢?美国的信用呢?
  “责任当然不是你的,我们需要一些人做替罪羊。不能代表全体美国的人。而且不能公开宣布,当做个人来处理。”凯西沉吟一下说道,“现在和苏联撕咬下去没有意义。”
  不公开的个人处理,就表示里根对此事不知情,或者是被一些人蒙蔽了。这可以把卡廷惨案的调子降低,让美国体面的抽身。后续报道可以让民间媒体来进行,悄无声息的结束这一场舆论战。凯西已经敏锐的发现,美国和苏联现在正在互相比烂。苏联是豁出去了,可美国豁不出去。
  克里姆林宫中,谢洛夫在自己的办公室来回转圈似乎十分焦躁,时不时的停下来自语一句“不应该啊,里根应该站出来指责苏联才对,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里根这个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这个简单指的是对外政策方面。在里根任期之内,很多政策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包括对苏联的政策,和星球大战计划的提出。
  里根上台之前,冷战已经进行了快四十年,苏联扩张的步伐虽然没有刚开始这么快,却余威尚在,一个正常的总统上台会仔细的寻找苏联的破绽,一点一点的把苏联逼回去。而不是刚刚上台就暴露这么明显的敌意。
  苏联这么强大的国家,拥有这么多国家的支持。怎么看也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彻底被击败的,更不要提被打垮国家解体。可里根就拼命和苏联对抗,认为自己一定会赢。
  星球大战计划一个正常的总统是不可能提出来的,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以现在的科技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实际里根也知道,可他就推行这个不可能的计划。
  里根的种种举动都可以归纳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我们能赢,苏联会输。不考虑一个计划需要多少个部门来实行,需要多少资金来实施,国家有没有必要这么冒险。里根看来只要苏联倒了,美国的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那如果苏联没有倒下呢?里根带出来的问题加上美国本身存在的问题,让以后的美国总统怎么解决?“这个老年痴呆这次怎么这么沉得住气?有人在支招么?”谢洛夫百思不得其解,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美国总统的权利和苏联总书记的权利是没法比的。
  吵吵了两天后,谢洛夫等来的是美国副国务卿辞职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一惊然后道,“后手没有实施的必要了,看来有人发现了我们的目的。”
  “这么说来,美国有人料到我们会公布中央情报局的回信?应该是凯西。”切布里科夫大将想了一下,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怀疑对象。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我们太自信了。中央情报局和克格勃一样是情报组织,怎么会不进行数据收集呢?凯西提醒了里根非常可能。”谢洛夫叹了一口气,比较遗憾的道。
  里根如果对苏联进行攻击,谢洛夫就可以顺势公布中央情报局给克格勃的回信。这样就能坐实美国是在故意栽赃苏联,让美国的国际信用破产。可现在,只是美国政府的一些人个人信用破产,这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惜了,就差最后一步,对方突然变聪明了。”切布里科夫大将也十分遗憾,只需要一段时间事情就会降温,莱茵大营毕竟是历史问题。拿到现在来说也吸引不了多长时间的眼球,如果证明美国故意栽赃苏联,意义完全不一样。
  “没关系,就像是考试一样,一百分的成绩当然是完美,九十分的成绩也可以算优秀,是我有些贪婪。”谢洛夫长叹一声道,“用舆论、用政治黑幕来对付美国看来是行不通了。看来最终,我们还是要用军备竞赛,甚至战争来解决问题。”
  “也许真的是这样!”切布里科夫同意道,他知道谢洛夫准备在一个方向和美国真刀真枪的来一次,用一场热战的方式来结束冷战。
  随后的时间中,关于卡廷惨案和莱茵大营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这完全变成了舆论战。不论是克里姆林宫还是白宫,都没有人在出面对对方进行攻击。
  谢洛夫知道这件事的影响力只能局限在德国身上,所以不在关心,预期继续玩手段,还不如真正的进行一些军事准备,莱茵大营还在震荡德国政坛的时候,他已经前往黑海造船厂亲历第十搜鲨鱼级核潜艇下水,还有第一艘北风之神的服役。
  鲨鱼级核潜艇,又称阿库拉级核潜艇,它是苏联海军继“O”级核潜艇之后建造的第四代攻击核潜艇,苏联海军继“O”级之后建造了“鲨鱼”级攻击核潜艇,它是苏联第四代核潜艇。
  鲨鱼级核潜艇饿视察完毕后,谢洛夫前往远东观察联合试验,观察作为代替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的陨星重型反舰导弹的第四十五次发射。
  “似乎我们的陨星没有达到服役的成功率,听说最近三次试验全部成功,成功率才刚刚达到百分之六十。如果真的和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对抗,可靠率是一个问题。”这一次的发生成功没有给谢洛夫多大的安慰,成功率还是太低了。
  “八百五十公里的射程,带来的难度比以往大得多,反舰导弹只有我们苏联自己在前行,没有参考当然是有些困难。”戈尔什科夫并不掩饰这方面的困难,为研究人员辩解道。
  “可时间已经过去十五年了,这个成绩不令人满意。”陨星反舰导弹是著名的切洛梅设计局受命,从七三年开始受命研发一种新型的三军通用陆攻巡航导弹,代号为“陨星”。
第1008章
蛰伏
  想要树立一个和已经发展成熟的体系对抗的同等级体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世纪初航空母舰就已经出现,反舰导弹才刚刚出现了三十年。就算苏联奋起直追,也不容易抹平几十年的时间差距,谢洛夫也知道自己施压其实没有道理。可谁想半途而废呢?
  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绝对不能中间停止。前人的辛苦不能白费,谢洛夫并不相信导弹万能论,也知道航空母舰还有潜力。不代表就要学习美国的一切,对于代替花岗岩的陨星三军通用导弹,他有自己的想法。
  “下一次的发射,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给我对准日本首都东京。”谢洛夫从观测台下来对着身边的戈尔什科夫元帅道,“我不是在开玩笑,把我的意思告诉其他人。”
  “我们要进攻日本?”戈尔什科夫元帅大吃一惊,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总书记的想法十分危险,难道是受到里根传染了,也想拿一个国家出来磨磨刀?
  这种想法不是一个政治家能做出来的,大嘴一张就要开战,只有第三帝国那种赌徒国家才能做出来,看里根这几年的对外干涉,美国的名声都已经成什么样了。
  实际七十年代苏联的名声也很臭,打破已有的格局总是遭人恨的。不然里根刚刚上台的几年,也不会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指示很快其他国家就发现,里根的政策和苏联战略进攻时期一点区别都没有,又开始都反对,记吃不记打,国家也是如此。
  谢洛夫停下脚步,歪着头看了一眼这位红海军的司令,拉长着声音道,“新式武器试验出现一点意外在正常不过了,我们可以解释是误炸,众所周知,我们的反舰导弹容易受到干扰,在复杂的电磁条件下,出点状况很正常。如果里根觉得出兵能解决问题,那让他来吧。不然从报纸上骂我们两句,这种日子我们都过了几十年,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样行么?”戈尔什科夫元帅觉得误炸这个借口,是不是有点太帝国主义了。
  “没什么不行的,提高可靠性才是正经,最近几次都成功了,这种趋势很好。一旦入役,至少我们三十年内不用担心如何对抗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了。”谢洛夫长出一口气道,“红海军是国家最后的短板,只要弥补完毕,世界范围内将再无对手。”
  谢洛夫认为自己已经很实际了,陨星反舰导弹刚开始的设计射程是五千公里,不要说在美国航空母舰的作战半径之外,当做洲际导弹使用都没有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整个通用导弹的进程缓慢。雷达扫描周边地形等高线与内部存储的数字化地图来匹配,类似于美军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与无线电高度计的原理相比更复杂。不过测试过程中,苏联发现雷达图像校正系统发生了很多技术性问题。
  最终才把苏联各军种提出的不同指标,变成了对抗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重型反舰导弹项目,这样八百五十到九百公里的射程已经足够。面对美国重型舰载机也不会吃亏。而据他所知,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重型舰载机,作战半径也就是一千公里左右。
  现在的美国早期F18舰载机,作战半径不过六百公里,仅仅比苏联的花岗岩反舰导弹的射程多了五十公里,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势。美国的舰载机作战半径到达一千公里,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事情了。
  视察完红海军的进度,谢洛夫直接去了哈尔科夫坦克制造厂,红海军重要,但是对于苏联这种漫长的边界,世界第一的领土面积,陆军才是一切的基础。红海军可以锦上添花,陆军强大与否对苏联是致命的。地面装甲力量,是苏联陆军的基石。
  苏联武装力量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完全取决于苏联坦克的强大与否。T80坦克虽然十分强大,可对于军力的追求,苏联永远不嫌自己的武器不够精良。
  五年前,苏联就启动了第四代主战坦克T-95的研制工作,T-95新型坦克重约五十吨,长宽和T-72和T-80坦克基本相同,吸收了现役T-80U型坦克的各种优点,并赋予其更多特种性能,被要求在许多方面上超过美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
  到时将采用一种新型悬挂装置,不仅能确保其在高低起伏的陆地上高速平稳地行驶,还可任意调节车底距地高。还采用一种新的隔舱式设计布局,其火炮安装在尺寸较小的无人炮塔上。安装了新型火控系统,目标信息将通过光学、电视和红外通道获取,与其铰连的是一部激光测距仪。
  “还不错,相信到时候他出来的时候,全世界将会十分震惊。”谢洛夫赞赏道,T-95新型坦克其实就是T14阿玛塔坦克的直接鼻祖,之所以叫T-95坦克是因为,苏联军方预计将在九五年大规模列装进入苏军现役部队。不过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才以T14阿玛塔坦克的名义,进入俄罗斯军队中服役。
  T-95坦克的命运还算是幸运的,最后在T14阿玛塔坦克身上复生。比起全苏联因为解体半途而废的武器项目,同样十分重视陆地力量的俄罗斯,还能把它捡起来。
  从哈尔科夫坦克基地出来,谢洛夫想着是不是去看看地效飞行器,最后想想还是算了。直接去基辅,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的家里。
  有时候还真的需要这个勃列日涅夫的亲传弟子出出主意,从老谋深算这个角度上考虑,谢尔比茨基完全不输给任何人,不过这个人就是运气差了一点。
  “卡廷惨案真的是我们苏联做过的?”谢尔比茨基也知道最近的舆论战,不过他并不知道这件事,能接触到那批档案的只有总书记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目前整个苏联,只有谢列平和谢洛夫知道。
  “你猜呢?”谢洛夫不置可否,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这件事就由谢尔比茨基自己去猜测吧,他不能说。更何况证据早就被销毁了,没有任何人能查得出来。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会处理好的。”谢尔比茨基呵呵一笑道,“你这种说话说一半挑起别人好奇心的办法,还是用在别人身上吧。我早已经过了好奇的年龄。”
  “嗯!说实话!我感觉挑事的频率太密集了,一年中发生太多的大事,如果每件事都和我们有关,傻子也能看出来问题。”谢洛夫沉吟道,“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感觉。”
  “看来你发现了!”谢尔比茨基点点头认可道,“没错,几个月时间,从中导条约、北方集群撤退、美国股灾到莱茵大营。事情有些太密集,每件事都和我们有关,哪怕你一直都是只做事不说话,也几乎隐藏不住真正的目的了。就算是你现在心中还有计划,也应该暂时停止,让时间流逝冲淡这段时间的记忆,到时候会更加容易。”
  不就是有舍才有得的道理么?谢洛夫点点头,不过道理谁都会讲,这种类似于心灵鸡汤的话,如果是别人说,他肯定是不在意的。可谢尔比茨基这么说就不同了,如果这个家伙不是远离莫斯科,而是在中央任职的话,远远比契尔年科要难对付的多。
  “你的意思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谢洛夫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道,“好,暂时就先这样,等这段时间的风波完全过去再说。”
  “你竟然能听得进去我的话,真令我惊讶。”谢尔比茨基洒然一笑摸着自己的头,问出了心中的问题,“你认为,距离我们击败美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他想知道谢洛夫对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认识的,到底什么才能算是取得冷战的胜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