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404

  美国刚刚露出想要部署中子弹的意思,法国立刻表示坚决反对,煽动和法国关系不错的国家一起反对,整个西欧都蔓延着铺天盖地的抗议浪潮。
  在这件事上联邦德国和法国是一致的,还没等里根到达德国,联邦德国的抗议者已经上街了,德国人的想法也很简单,他们宁可被苏联的坦克威胁,也不愿意被苏联的核导弹威胁。
  苏联已经几次声明,美国部署中子弹不过是在尝试突破核武器的使用限制,不管美国说的多好听,苏联都会用核弹来回应,不会理会美国狡辩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适用范围。
  “在这件事上,一定要拉上法国,我们宁可被法国的核武器威胁,也要让美国的中子弹离我们远点。”谢洛夫对着外交部长葛罗米柯道,“里根走到哪,我们就抗议到哪。”
  事实就是这么清楚,苏联宁可忍受法国的威胁,也不能让美国威胁自己,苏联的态度清楚的被法国总统密特朗接收,这次法国成了美国最大的绊脚石。
  里根访问法国的几天里,就像是苏联认为的那样,走到哪里被抗议到哪里。所谓的个人魅力,演讲能力都发挥不出来。首先法国人听不懂英语,再者法国媒体没有包装里根。在没有包装的情况下,里根有个人魅力也发挥不出来。
  没有媒体的包装,什么伟大领袖,里根还没有刚刚离开法国的大特务头子有魅力。至少谢洛夫访问的时候,法国媒体统一口径认为,法国和苏联的友好将是世界和平的基石。
  在一片抗议浪潮之中,里根到达联邦德国,仍然能看到人山人海的抗议者,抗议里根试图在联邦德国部署中子弹的想法。
  “给我架上高音喇叭,围着西柏林,里根敢来西柏林,我让他一场演讲都进去不下去。”通过某个斯塔西资深特工,苏联立刻做出针对性部署。美国总统一碰到什么难题的时候,往往会跑到西柏林刷存在感,表现自己的英勇无畏。里根是演员出身,想到这招一点都不意外。
第950章
柏林墙下的交锋
  西柏林早就被他围成了大监狱,这种情况下里根进入西柏林,谢洛夫当然不敢干掉他,但是做点事情也并不难,整个西柏林有的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特工。制造一点事端让里根丢丢人,轻而易举。
  “你最好不要用柏林墙做文章,我可不是戈地图。”谢洛夫拿着从波恩传递过来的情报,就发现里根似乎真的准备来西柏林一趟,果然很符合冷战斗士的形象。
  整个西柏林目前有两百万人口,其实西柏林的市区并不大,只要谢洛夫想的话,可以让整个西柏林市区的人全能听到国际歌,当然也可以让这些德国人听到别的东西。
  目前的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人均指标上差距并不大,基本上处在一个水平上。因为亲苏国家比历史上多多了,而且谢洛夫为了西欧多元化的建设出了大力。而且柏林墙比历史上更高更大,很容易让东柏林的民众有一种西柏林被关在监狱中的感觉。几十年来不间断的骚扰建立的心里优势,等很多原因让民主德国很稳定。
  哪怕是一个正常人被高墙围起来,时间长了也会变得不正常。西柏林已经被围了几十年,加上高音喇叭不断骚扰,西柏林的风气非常不好,人类最古老的职业到是发展的不错,德国人的口味本身就比较重,便宜了三国占领军。
  “如果说目前东欧和西欧有什么不一样地方,那就是我们的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谢洛夫指的是摇滚运动,这是被苏联重点打击的运动。
  东柏林架好了更具穿透力的喇叭,里根也飞到了西柏林,在这座冷战对峙的最前线显示自己的魅力,“这就是苏联邪恶的地方。”降落过程中,从空中俯视柏林墙的里根信心满满。
  柏林墙的建立本身就是苏联阵营不自信的表现,至于西柏林吞噬民主德国人口,造成民主德国人口损失发展不起来的事,一个认为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天经地义的美国总统会在乎?在里根眼中你穷你不努力,我富我压迫你都是应该的。
  里根的到来仍然在西柏林引起了轰动效应,几十万人上街欢迎里根,这里是冷战前线,两种力量尖锐对立,但又维系着神奇的平衡,谁都不想退缩,同时谁也不能前进。就像两只僵持的斗鸡,虽未厮打,但都在努着劲儿。这时拼的是实力、耐力、精神,看谁把谁拖垮。
  受到热烈欢迎的里根当然明白,人群中肯定有苏联克格勃或者德国斯塔西的特工,对此他有一定的心里准备,不过里根绝对想不到这些人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柏林墙的建立当然是防止民主德国的人口被当时更强大的联邦德国,可这道屏障却被西方视为“人类自由的耻辱”,他们发誓要推倒此墙,但都枉费心机,强大的苏联在那边顶着呢。就这样,双方虎视眈眈,剑拔弩张,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冲突,柏林墙成为全球最脆弱、最敏感的政治地震带。
  每次需要显示力量的时候,美国总统都会访问西柏林,古巴导弹危机时候的肯尼迪,当时在西柏林同样引起了轰动,不过在七十年代这种轰动消失了,苏联越来越强大,西柏林的人自然没什么信心。里根上台后,开始夺回被苏联夺走的影响力。这才让西柏林人心中升起了一点希望,但信心已经远远没有肯尼迪时代这么足。
  肯尼迪那句我是柏林人,正好碰见了赫鲁晓夫主政。在那个时代赫鲁晓夫才是世界政坛的大忽悠,肯尼迪的演讲直接被赫鲁晓夫顶了回去。除了一句我是柏林人被记住,基本上没有效果。柏林墙对于苏联来讲是不能退让的问题,一旦在这个问题上退让,就说明苏联已经在内部出现了变故。
  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挑战的问题,里根决定要挑战一下,在冷战对峙的最前线树立自己无所畏惧的姿态。谢洛夫早已经在等着了,还是那句话,他不是戈地图。面对里根要拆除柏林墙不置可否,还要民主德国总书记站出来表明立场。这个人大特务头子可丢不起,小兄弟们还在咬牙坚持,大哥先跪了,开什么玩笑?
  民主德国也非常给面子,知道美国总统来到西柏林,今天没有放国际歌,表现出了巨大的克制,不过谁都不知道,一个巨大的屏幕在随时待命,一旦确定里根的行程,这块大屏幕就会被竖立起来。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这里还是东西柏林的分界线,柏林墙从这里建立起来,里根决定在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举行演讲。里根离开三国占领军司令部的消息刚刚走漏,东柏林这边总书记昂纳克就下令组装大屏幕。
  “肯尼迪总统访问了柏林,在市政厅里面对这个城市以及全世界的人民发表了讲话。在那之后,有两位总统访问了柏林。今天,我自己,也第二次来到了你们的城市。”里根在背对着勃兰登堡门,对着西柏林高达十万的民众,心中不由的豪情万丈,拿出了自己准备多时的演讲稿,“我们今天这个集会,正在面向整个西欧和北美进行广播。我知道,在东面,人们也在看着、听着。对那些东欧的倾听者,我有一言相赠:我虽然没有和你们站在一起,但我也在对你们讲话,正如我是在对我面前的这些人们讲话一样。我同你们、你们在西面的同胞一样,都有一个坚定的、不可变更的信念,只有一个柏林。”
  就在这个时候,人群当中出现骚动,一些人议论纷纷,很快人们纷纷带着惊讶的神色看着里根的背后,一个巨型屏幕正在被吊起来。越过柏林墙的高度,上面的人是苏联共产党总书记,里根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敌人。
  “请继续,里根先生,很抱歉,我不能来到柏林,不过我愿意听一听你说什么。”谢洛夫指了指摄像头道,“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同样可以达成这个目的。首先我必须要感谢德国的领导人表达感谢,给德国同志们添麻烦了。”
  谢洛夫冷飕飕的声音在大屏幕上响起,让背对着大屏幕的里根身体轻微一震,但马上恢复了原样,面色平静的回头看了一眼,就像是谢洛夫说的,这是两人头一次算是面对面。谢洛夫其实看不到里根,他只能听见声音。这个大屏幕是单向的,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
  里根屏退脑海中的杂念,这个突然袭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可演讲还要继续,就当是多了一个听众,不过下方的十几万民众,注意力已经被转移了。
  “在西柏林,四十年前还是一片废墟的地方,现在是德国产出最大的工业区,到处是繁忙的办公区、优良的住宅和公寓、热闹的大街,和不断蔓延的公园草坪。在当年似乎是文化荒漠的地方,现在有两所最好的大学、乐团和一家歌剧院,无数的剧场和博物馆。在过去是匮乏,在现在是极大丰富——食物、衣物、汽车——在库达姆大街上应有尽有。在废墟上,从毁灭处,你们这些柏林人在自由中重建了地球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
  “既然谢洛夫先生在听,那我就坦白的说,如果你想让苏联、东欧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请你打开这扇大门,拆掉这道大墙吧!”里根忽然回头,对着大屏幕大喊道。
  整个勃兰登堡门之下,聚集的所有西柏林民众欢呼声久久不息,同时他们还想要听听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会怎么回应。
  “只有一个德国,也只有一个柏林,里根先生是不是忘记了,五十年代的时候苏联是推动过德国统一的,我们建议美国不要建立北约,如果美国当时同意了,华约也不会存在。”谢洛夫的镜头感非常不错,只是冷漠脸有些失分,显得比较高傲,因为技术的关系,他不可能和里根无缝对话,而是要等上几秒钟才能回答,“我们建议德国统一,同时美苏双方的军队撤除德国领土,是美国拒绝了苏联。”
  “从一些表面上来看,西欧确实显得比较有活力,可我们也没有让人民饿肚子。”谢洛夫不慌不忙的道,“我们已经同意进行中程导弹谈判的,同时也做出了一些姿态。但是这不能以苏联的无条件后退作为结尾,苏联不能看着尼加拉瓜被帝国主义力量颠覆,不能让格林纳达的悲剧重演。”
  “里根,如果我同意德国统一,美国和苏联撤出德国领土,让德国变成一个真正的中立国家,你会同意么?如果你同意,那么现在就可以开始谈判。”谢洛夫忽然笑了起来,但马上重新变成了冷漠脸,“你不会同意的,这样美国就没有价值了。”
  事实上苏联也不会同意的,但是谢洛夫主动说了出来,里根就很难堪了。
第951章
花式吊打
  万不得已的时候,德国统一变成一个没有外国军事力量的中立国。只要美国真的和苏联一样同时撤出,苏联绝对不是那个最吃亏的国家。联邦德国是美国的重要血牛,是法国近在眼前的宿敌,苏联固然损失了不少。美英法三国同样损失巨大。
  苏联只不过后退一步,除了德国,苏联一样可以再东欧驻军。可三国占领军离开德国领土,还能撤到哪去呢?德国后面是法国,法国可不会让外国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的。
  只要同时撤出驻军,美国比苏联更加不愿意。但撤离不能是苏联出卖民主德国,类似冷战结束苏联出卖民主德国,这种苏联单方面吃亏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事实上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苏联也不会考虑德国统一的事情。能得到全部谁会要一半呢?不过鉴于五十年代贝利亚确实提出过占领军全部撤离,让德国变成一个统一的中立国,类似奥地利,这次同样一个安全干部出身的苏联领导人这么说,里根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接口,苏联最高领导人一声令下就能实行,里根可没有这种权利。
  谢洛夫一开口就让两德合并,这几乎逼美国吐出二战战果的一半,里根知道美国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如果他敢和这个大特务头子学,马上将迎来第二个精神病人送自己子弹。
  关键就是谢洛夫根本不给缓和的余地,开口就是两德统一,哪有这么谈判的,里根心中急转就要化解掉对方的话,可大特务根本不给这个机会。
  “里根,在想怎么敷衍我呢么?按照体制,你可以把责任推到国会上,你有一百个理由对我的提议不回应。就像是贝利亚倡议的两德统一你们充耳不闻一样。不但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我相信全世界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人们眼中的贝利亚,不过是刽子手而已。”谢洛夫的话不但能让里根听的清清楚楚,同样能让越来越多的西柏林民众听见。
  “可时代不同了,当初你们可以不让普通人知道苏联的合并提议,现在呢?你能把所有听见提议的西柏林民众都封口?就算你能,还有一墙之隔的东柏林民众,他们一样能听见我的话!”谢洛夫沉吟了一下无奈道,“作为一个你口中资深的大特务,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既然我做不到,你也不行……”
  既然我做不到,你也不行!这句话回荡在柏林墙两边,蕴含着多种意思。在实力这么接近的情况下,谁敢说美国就一定是胜利者。里根尽力了,他已经让不少美国人信心恢复。可应该命运给里根配的小丑戈地图,却没有到位。
  事实上,里根在上台之后美国开始重新反击,造成的直接后果并不是苏联众叛亲离。名义上世界上调整政策的亲苏国家还增加了几个。因为里根暂时拿苏联没办法的情况下,首先会伤害另一些同样不符合美国价值观,但是却不是苏联阵营的国家。
  不要说谢洛夫的苏联,就算是戈地图的苏联,这种现象同样存在,里根大举反攻首先遭到威胁的国家是利比亚、叙利亚这种国家。利比亚的卡大佐从里根上台之后亲苏动作越发明显,可惜谁都不能阻止大哥要自杀,大哥不但要自杀,还要用自己的尸体砸死盟友,让小伙伴也跟着殉葬。
  “谢洛夫总书记似乎忽略了东欧和西欧的巨大差距?”里根不慌不忙的把话题转移到经济上道,没有什么对比比这种对比更加强烈,苏联的理想在崇高,可经济赶不上欧美,就什么都不是,用经济对比更容易活得主动。
  “东欧和西欧的经济差距是可以看见的,而二战之前,这种差距是看不见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这些国家,和英法德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说直接一点,这些国家根本没有和西欧比的资格,现在他们有了,美国的成就全部是你里根任期之内达到的?没有两百年的安定环境,没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轮得到你在这里吹嘘经济?”谢洛夫一副你不要逗我笑的表情道,“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建设需要时间,养一棵树苗还要等它慢慢长大呢?”
  伟大领袖英明神武?美国梦的象征?那是戈地图给你衬托出来的,话说回来,有戈地图衬托,谁没有伟大领袖的牵制?现在在大特务头子的眼里,里根就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身上的魅力和学识,也不可能比一般的美国人更多。
  “几乎每一个美国总统,都来到西柏林一趟,表示自己必胜的信心,其实这场对抗本不应该发生的,我们反对继续占领德国,反对北约成立。最后作为回应,民主德国成立,华约成立,在这里的所有人,不管你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人,柏林墙两边的德国人。”谢洛夫伸出手指推了一下自己的帽檐家中口气道,“任何事情都有个前因后果,冷战并非是苏联挑起来,你们要有一些基本常识,还有,是联邦德国首先成立抛弃了自己的同胞,所有联邦德国的人,你们应该心里感到愧疚。”
  “柏林墙当然不是永恒,有一天他会打开,但绝不是在这种充满敌意的情况下打开。任何人不要妄想苏联会退让,民主德国的同志们。”大屏幕是两面的,另外一面同样对着柏林墙另外一侧的东柏林民众,这时候谢洛夫重新切换成了俄语,“苏联绝对不会抛弃民主德国,所有民主德国的发展限制,从今天开始全部废除。当有一天所有外国驻军全部撤离的时候,德国自然会统一!”
  “万岁!”东柏林一侧,爆发出来如同海啸般的欢呼,显然是民主德国的民众对谢洛夫的表达欢呼,这种欢呼穿过高墙能清晰的被里根听见。听着里根演讲的西柏林人在短暂的沉没后,不知道在谁的带领下,同样用德语对东柏林的欢呼表达回应,里根面沉似水,这些欢呼声都是给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而不是给他的。
  “请安静一下,信号不好。”谢洛夫等待了一会问道,“请问里根走了没有?”
  知道没有之后,谢洛夫才重新说道,“因为立场问题,里根总统带着强烈的敌意看着苏联,刚刚的演讲中提到了很多问题。关于一些技术发展和科技革命,里根总统似乎忘记了,苏联的英特网覆盖整个欧亚大陆和大部分的非洲,还有少数美洲国家。”
  “我忘记了一个人,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作为里根的亲密盟友,相信你今天的心情不是很好,因为一个邪恶帝国的领袖,当面拒绝了关于拆除柏林墙的建议。我们都明白,里根来到这里不过是假装能做到承诺的事情,同时假装在保护你们,实际上美国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何况是你们?”可能是长时间有些说累了,谢洛夫喝了一口水继续道,“演讲真是一个好东西,当年希特勒以微微动听的演讲骗取了德国人的信任,今天又有一个仇视苏联领导人,在冷战对峙的前线,以践踏苏联尊严的方式,做出了一些有脑子的人都不相信的保证。”
  “里根总统,你的演讲比希特勒还差了一点。现在我对你演讲中的几个要求进行回应。”谢洛夫此时已经完全掌控住局势,“苏联可以同意进行中导谈判,但这绝对不是因为美国的压力,我们有自己的国际责任,免于将属于苏联和美国的对抗,强加到别国的身上。”
  “如果里根口中那种自由的价值,指的是美国随时可以践踏苏联的尊严,无视苏联的价值观,那这种自由我希望只在美国不要出来。近一段时间来,里根总统走遍了欧洲,迎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抗议,才决定挑一个重要意义的地方挽回颓势,这个选择就是西柏林,非常可惜!”谢洛夫顿了一下露出了一个讥讽的表情,“被我看出来了,不然我也不会在莫斯科利用通讯听你废话!”
  “军事优势永久的在华约这一边,这种优势华约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足够一个中年人走进坟墓。整个欧亚大陆,都沐浴在一种安全、平等的社会氛围之下,也许生活水平和西欧不能相提并论,但比起各种落后的过去,他们有尊严的活着,像人一样活着。”
  “如果他们不同意的话,这不是苏联支持就能成功的。最后我还有一句话要和里根总统说,从没有一个美国总统这么明显的表达对苏联敌意,哪怕是肯尼迪总统。”
  谢洛夫的脸靠近了屏幕,柏林墙两边的人都能看到这张控制半个世界的脸,“我个人非常同意里根总统的一句话,冷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赢,你们输。”
  “里根总统,继续你的欧洲之行吧,还有一直跟着你的抗议浪潮。多想一想德国统一的计划,在公平的条件下我会听一下的!”谢洛夫说完最后一句话,嘴角挂上笑容,嘴炮这个东西,受到赫鲁晓夫影响很大的谢洛夫,并不是在针对谁,而是所有人全都是垃圾。遍布柏林墙的高音喇叭忽然同时接通,熟悉的前奏响起,柏林人最熟悉的音乐,已经听了几十年的国际歌响彻柏林墙两面……
第952章
关于贝利亚的问题
  听了几十年了,现在就连西柏林的居民都能完整的唱出来,就这样一首歌引起了柏林墙两面的柏林居民共鸣,变成了一个国家渴望统一的合唱。这种大合唱让里根勃然变色,就连被谢洛夫捏住软肋里根都能保持冷静,但却被这首广为传唱的国际歌弄的压制不住怒气,冷着脸快步离开了勃兰登堡门。
  “关上了?”确认了之后,谢洛夫脸上的嚣张才全部收敛,像是变戏法一样从办公桌下面连续抽出来十几张演讲稿,涉及军事、经济、文化、历史各种方面,当然了,没有任何一份是他自己写的,做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总书记刚刚通过作弊,完成了对里根的碾压。
  “已经好了,总书记!”小瓦莉娅挥手让总书记对面举着提示板的女孩们下去,这些女孩都不是花瓶,每个任掌握的知识,都比他这个总书记要多,同样也比里根多的多。
  里根是现场演讲,肯定不可能像是谢洛夫一样,随时有人提醒如何反驳,这次总书记不是很厚道的利用了十几个专业知识很棒的人,加上自己碾压了在异国他乡的里根。
  当然了,主要还是谢洛夫已经预料到里根会拿柏林墙做文章,来了一次守株待兔。
  别管这种对决是不是公平,能赢就行。这也是里根一直以来的想法,能赢就行。
  今天的事情注定会传遍世界,不过丢人的那个人,绝对不是谢洛夫。苏联给了民主德国统一的希望,加上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差距并不明显,民主德国绝不会重演三十年前的情况,可就算是这样柏林墙仍然要继续存在,继续保持现在的封闭状态。
  不一会儿,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进来,谢洛夫要和这位莫斯科的巨头商量一下关于前几天撕逼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希望格里申能够大度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