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404

  谢洛夫其实本来没怎么样,但架不住美国记者天天替自己吹牛逼,没有经过自己允许的解密都出过好几本了,他想问问到底什么时候能收到版权费。
  “谢洛夫将军,你为何是苏联领导人当中对美国敌意最重的人,请问美国有什么地方得罪苏联了么?你为什么要敌视我们?”一个反应快的记者马上问道,抢在了所有人之前。
  啊?谢洛夫仰着头一下子愣住了?不要误会,他不是不占理一时语塞,而是得罪的地方太多,不知道如何谈起,银河号?海峡危机?南斯拉夫大使馆?南海撞机?不行,这都是上辈子的事情了,现在还没有发生。近一点的,铁幕演说,柏林危机,在土耳其部署核导弹,五十年代空降间谍对东欧渗透?太多了,多的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
  “小伙子,你知道冷战开始的标志么?”谢洛夫脸上的笑容已经敛起消失不见道,“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那个时候整个东欧还存在其他党派,你们逼着苏联不得不考虑一个新的威胁,正视美国的威胁,从而开始建立一体行动计划,而华沙条约成立的时间在北大西洋公约之后,苏联是被迫迎战的。今天所谓的苏联威胁,是你们挑起来的。”
  “所有的事情都有原因,你们主动围困苏联,然后说我们要征服美国?可见美国的教育真的不怎么样,我无意在制度上进行讨论问题,只是纠正一下你脑子里面的错误史观。”谢洛夫伸出手指摇了摇道,“多考虑一下你们自己的问题吧,今天的美国和我十几年前来美国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到处都是颓废的景象。”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就限制战略武器、经济、贸易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会谈。勃列口涅夫强调苏美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
  尼克松承认,随着苏联力量的增长,美苏力量对比业已平衡,特别是在具有决定胜的核发展和核能力方面差距已经弥台。尼克松强调:“我们是两个最突出的核超级人国,这是现实。但我们双方都有盟国。他们全是有自尊心的。我们做事决不应漠视他们的利益,否则会把事情弄糟。”
  两人的会谈仍然是秘密进行的,从克里姆林宫到白宫,换了一个地点,走进来的谢洛夫再次看到基辛格不太高兴的在外面等待,非常高兴的调侃道,“这不是基辛格先生么?怎么?换成了你们美国自己的地方,还是无法参与到密谈当中。”
第673章
我们要回家
  “忘了恭喜你,基辛格先生,你已经是下一任的国务卿了,总算是达成了自己的梦想,估计总统你自己都没有奢望过,犹太人似乎不太可能成为美国总统。”眼前没有别人,只有这么一个人让自己消遣,谢洛夫只能勉为其难了,装作没有看出来对方的厌恶,像是好朋友一样的闲聊,一些比较远的卫兵,还以为两人的关系不错呢。
  两个小时之后,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从办公室里面走出,一副取得重大成果的样子。互相有好的握手,“尼克松没有答应我提出的防范核战争条约!”在回来的路上,勃列日涅夫开口道,“可见尼克松仍然认为美国的军力仍然在我们之上。”
  “或者说他们认为,在核力量仍然在我们之上。”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补充道。
  双方讨论了共同关心的问题,其中包括限制战略武器、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力量对比及欧洲安全等。美苏在会谈中争论最多的是防止核战争问题。苏联强烈要求签署一项防止核战争的条约。尼克松觉得,苏联竭力主张这一条约实质上是防范美国。毕竟从地缘上来讲,苏联的重要地区跟容易被攻击。
  “哼,核力量有什么用,他们敢扔么?他们是害怕一旦答应和避免核战争的条约,无法对付我们在欧洲压倒性的陆军优势。”谢洛夫扑哧一笑,满不在乎的道,“我就不相信美国的巨富阶层不怕死,今天从那些记者的问题中,我就能明显的看出来,普通的美国人也害怕核战争,更不要提那些富商。一般的美国人认为,我们的核武器比美国更强,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教育手法,这种普通人的想法会出现,肯定是政府在蒙蔽普通人……”
  中东问题也是勃列日涅夫感兴趣的问题。勃列日涅夫试图使美国领导人关注越来越临近的中东战争的危险,以使美苏在这一地区合作,防止战争的爆发。尼克松则认为,这是苏联想用战争的威胁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迫使美国接受苏联提出的策略目标:美国和苏联联合采取外交手段,按照阿拉伯国家所提的条件实现和平,其基础是以色列全部撤军,以此换取对它的安全保证。应该说,这项以土地换和平的计划是应该得到美国支持的。尼克松等人不相信战争马上来临,对勃列日涅夫的呼吁感到厌倦和置之不理。
  “看来美国还是认为上次战争是我们干预的结果,正常情况下,单单凭借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开战是绝对赢不了的。”谢洛夫耸耸肩道,“只是我们自己努力是没办法的,还需要美国约束以色列,对方他们做不到,那我们无法达成目的。不如放手让他们开战,这次让他们看看社会主义伊拉克的战斗力。”
  “如果能不打仗还是不要战争比较好。”勃列日涅夫完全不是爱好和平,他只是没发现再次爆发中东战争对苏联有什么好处,但谢洛夫知道,历史上的石油价格大涨就是这次的中东战争之后的事情,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年底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三美元提高到十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事实上人们印象中苏联靠出口石油换取外汇的印象,就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事情。在这之前石油价格很低的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比这之后还要更高,所谓卖石油对抗,根本就是放屁,石油价格下降对苏联有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会让苏联崩溃。
  “葛罗米柯同志,和美国谈判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勃列日涅夫不是完全没有成果,除了中东问题和约束核战争发生、其他话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第一天的会谈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美国,尽管协定得到广泛的支持,人们仍然认为缓和与限制战略武器协定并不足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国内保守派还担心美苏缓和会被苏联利用,并使美国变得高枕无忧起来,从而放松对苏联扩张野心的警惕。
  这不用克格勃或者苏联大使馆的人出去收集信息,只要打开报纸,这方面的消息铺天盖地都是,把对于勃列日涅夫来访,美国人心中矛盾的心情阐述的淋漓尽致。
  至于西欧方面,美苏首脑会晤在欧洲受到普遍的赞扬,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西欧盟国的不安。它们担心美苏缓和可能使美国减少在欧洲承担的义务。从这点上来看,外交也算是有些作用的,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用。提升西欧和美国的不信任感,至少能给苏联争取不少时间,这有利于苏联战略进攻的时候,把西欧和美国区别对待。
  “我说,计划应该启动了吧?”住在苏联大使馆当中的谢洛夫放下报纸,算算时间也应该差不多了,至于勃列日涅夫,他正在尼克松的住宅做客,大部分的安全人员都在这里。刚刚得到消息,勃列日涅夫正在开着尼克松送他的林肯汽车,搭载着美国总统出去兜风,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打猎的戏码。
  “爸爸,快了,从访问之前,我们就在佛罗里达州释放了消息,引起了不少的轰动,预计有几万人已经从那边赶来,最早的人应该已经到了。”身后的年轻小伙子马上报告道。
  “毕竟是美国,我们要摆出一些高姿态,给美国人留下一点尊严。”谢洛夫呵呵一笑,觉得美国的垃圾食品也不是这么难以忍受了,反正是给美国人吃的,直接把从大街上买的食物扔进垃圾桶,这种师承英国的口味真是令人无法忍受。
  六月二十日,也就是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第三天,整个苏联大使馆门外被围的水泄不通,人数足有上万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苏联又对美国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引起了美国人对苏联大使馆的围攻,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这上万名男女老少,高举着横幅,是来到苏联大使馆门前请愿的。不少人齐声高喊,“我要回家!”他们都是苏联人、民主德国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从古巴登陆到美国的东欧国家人民,人民这个词汇不太准确,他们已经失去了所在国的国籍。
  “谢洛夫总政委,这是怎么回事?”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也是处理了很多棘手事件的老牌外交官,但被这个突发事件一样弄懵了,事先怎么一点征兆都没有?
  “不知道啊,让同志们出去问问情况。”谢洛夫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里面混入多少克格勃在煽动,这种小事他怎么会知道,他和一个普通情报人员的差距太远了。
  苏联大使馆门口的事情,立刻引来了不少人尤其是美国媒体的注意,他们不知道什么大环境,他们只知道大新闻,而且是爆炸性的新闻,新闻涉及到了正在访问美国的苏联人。
  媒体人纷纷涌来,加入到苏联大使馆门口的人群当中,至于这里的道路,早已经堵的水泄不通,苏联大使馆附近的道路早已经处在瘫痪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动静的苏联大使馆当中,苏联大使多勃雷宁从里面出来,拿着喇叭喊道,“请问你们为什么要围困苏联大使馆,如果有事情可以直说,看看我能不能为你们解决,对大使馆的围困无助于解决问题。”
  多勃雷宁的出现引起一阵骚动,经过口耳相传之后,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苏联驻美国的大使,纷纷喊道,“我们要回家,我们是苏联人,苏联才是我们的祖国。”
  所有喊话都是俄语,或者是半生不熟的俄语,人群一阵嘈杂纷纷往前涌,表示自己是苏联人,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人,这种情况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能过来的人,说明都在美国混的挺失败的,不过这也不对啊,他们还能从佛罗里达赶到华盛顿,说明还是点底子嘛。”放下望远镜的谢洛夫,嘴角挂上一丝嘲讽的笑容自语道,“现在知道真正的美国是什么样了,我倒是真的想听听他们的天堂感言。”
  至少现在整个佛罗里达州,在这些登陆人努力下,已经成了整个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州,其实也没多高,一般州的三倍左右,这要归功于这些人当中将近十万的律贼群体。从登陆之后这几年,美国的犯罪率节节高升,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苏联黑手党的威名,响彻美国五十州,很快就击败了美国本土的黑手党,成了当今美国最大的黑帮团体,遍及美国全国。至于这些普通人,已经被关押了很多年,就算入狱之前有些技术知识,这么多年的监狱生活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怎么可能会过上轻松的日子?
第674章
接见请愿者
  “爸爸,可以用这些人证明美国的社会环境远没有我们好,真是一个高明的主意。”身后的安全人员心悦诚服的赞叹道,上万人把苏联大使馆围困要回国,绝对可以打破美国一直宣传的某些东西,没有人比这些在两个国家都生活过的人群更有说服力。
  “高明谈不上,只能说雕虫小技。对了,你母亲是韩国人,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谢洛夫点上一根烟狠狠地抽了一口,脸上漏出思索之色,觉得房间的气氛有些不对,看见几个安全人员沉默不语,想了一下就知道是为什么,开口安慰道,“放心吧,我会为你们的母亲报仇,让美国付出代价,我保证。”
  “谢谢,爸爸。”最开始脸上有些亚洲人特征的小伙子忽然跪下来,双手紧握,脸上的神情十分激动,在他后面几个年轻人也一样,全部都跪下来。
  “下跪就不用了,这又不是帝俄时代,人人都是平等的,站起来。”绷着死人脸的谢洛夫按着自己的脖子,发出噼啪的响声。这些克格勃从海外带回来的孩子,毫无疑问都有不太愉快的童年,在精神侮辱和别人的歧视中度过。小时候应该没少舍弃尊严,但不能再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不然让人看见像是什么样子?
  外面多勃雷宁和聚集人群的谈话仍然继续,谢洛夫还要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算是给美国政府一个难堪,但让这些人归国?不行,这么容易就让他们回去了,根本就起不到惩罚目的,这些人被关押的时间都太长了,还能不能适应社会,会不会造成社会问题?这些都要考虑,不然就算达不到赫鲁晓夫释放律贼,造成苏联黑帮全国蔓延的情况这么严重,也会给苏联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现在不能像是以前,他自己只管做事让别人擦屁股,现在谢洛夫必须学会把自己的事情善后,苏联已经没几个人可以总给他擦屁股了。
  “绝不能让他们回去,必须让我们国家的人知道背叛祖国是什么下场!”谢洛夫想了一下,看着伊塞莫特妮收养的这些孩子道,“做事需要付出代价,反苏是可以的,现在他们在美国的状况就是他们付出的代价,你们明白是什么意思么?”
  “很公平,等价交换,爸爸还是很仁慈的,在韩国如果有这种人,说不定就直接消失了,朴正熙对付共产党,比这还要过分。但我们总不能直接驳斥他们……”
  直接拒绝显得太冷酷,这对苏联还是负面影响。苏联大使馆被要归国的人群围困消息马上传遍世界,在古巴偷渡事件之后时隔几年。在美国收到了广泛的报道,在多勃雷宁和人群谈判之后,谢洛夫表示可以开一个对话平台,看看对方要说什么,但是归国的事情先不要答应,看事后的发展再做处理。
  “总书记,我的意见是低调处理,在我们两国进行最高谈判的时候,可以进行对话,但不要对美国进行抨击。你认为怎么样。”谢洛夫拿着电话问道。
  “没什么问题,我们也不要在这件事上逼迫美国,没想到会碰到这件事,卡斯特罗给我们找了不小的麻烦。就这样……”勃列日涅夫把手机关掉,装作什么事都没有一样继续在尼克松的家中做客,作为对尼克松的回礼,勃列日涅夫送给了尼克松夫妇两部手机,也半开玩笑的问美国要不要仿制?
  “有些话我们不能说,但是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要说什么,我们可管不到。”塔斯社社长戈留诺夫亲自下了批示。
  塔斯社的戈留诺夫社长的亲自过问下,对苏联大使馆被围困的事情进行了简短的报道,口气十分正式,说明了这些在美国东欧以及苏联人想要归国的愿望。而克格勃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联络了克格勃驻各国顾问部,则散布更加具体的言论,说这些登陆美国的群体普遍过的比较失败,里面充斥着各种罪犯和妓、女,处在美国社会底层无法生活,所以才想要回国,这当然是谢洛夫授意下做的。
  华约国家普遍仍然处在各国的监管当中,消息上自然是不便利,尤其是和国外的渠道,更是各国情报部门重点防范,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自然无法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这种环境有利于克格勃的假宣传部工作。
  这些还在本国的人,民族自豪感都比较严重,听到这些充斥着犯罪者的群体要回国,正在苏联大使馆请愿,第一个反应就是绝对不行,这些去了外国的人,一旦在外国混不下去了就要归国,国家是什么?是垃圾场么?什么人都要?
  民主德国、波兰以及保加利亚一些报纸,很不客气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报纸上呼吁苏联不要手软,不能让这些人回来,“作为苏联的最高安全干部,我们都知道谢洛夫总政委在安全领域的成绩,这次我们希望谢洛夫总政委不要在压力下犯错误。”民主德国的一家报纸公开对谢洛夫喊话,让冷酷无情的苏联强硬派领导人不要屈从压力。
  东欧的冷嘲热讽马上被美国人知道了,美国各大报纸纷纷反驳东欧报纸对美国的攻击,不过在勃列日涅夫访问的情况下,不忘了盛赞苏联报纸的克制,建议东欧国家向苏联学习。
  “去,美国也讲究拉一派打一派,用苏联压制东欧国家。”把胡子刮干净的谢洛夫,在镜子前把军帽带上,准备出去。他决定举行一个招待会,让人群里面出来一点代表进入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外面则进行直播,全部放进来是不行的,苏联大使馆虽然很大,可装不了上万人,至于被挑选出来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是克格勃,这就不关别人的事情了。
  “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一些美国媒体也是可以进来的。”穿戴完毕的谢洛夫没有穿上开会时候穿的白色军服,而是换上了最老的灰色军装,以及除了他几乎整个苏联都淘汰了的蓝色围边大檐帽。蓝帽子因为和大清洗运动沾边太大,已经被新式的制服取代,蓝帽子的新式军装,苏联现在就做一套,只有克格勃主席穿在身上。
  苏联大使馆也算热闹,进来了百多个代表,已经被安排进来的二十几个记者,要知道能够进来的记者已经成了华盛顿记者的象征,他们都在紧张的等待报道这件事怎么解决。
  “没想到,我还有机会和你们这些犯罪分子见面,怎么样?在美国是不是过的很愉快?”随着话音落下,谢洛夫带着这个和大清洗留下影响的蓝帽子出现了,带着傲慢的态度看着进来的人群代表和记者。
  这个时候谢洛夫微微仰头,露出非常高傲的表情。实际上他只是在尊重俄罗斯传统,经常看苏联阅兵的就知道,苏联军人都为仰头,表现出来高人一等的骄傲姿态。
  “怎么不说话了?我怀疑你们是受到美国人煽动的,在总书记访问美国的时候过来搞事,当然我没有证据,这只是一种怀疑。”刚上来他就首先倒打一耙,斩断苏联和这件事的关系,不然这出没事会受到怀疑。
  带着这么一副表情,手中摆弄着大马士革钢刀,做出一副你们说我听着的态度,这种态度也通过摄像机表露在苏联大使馆外面的画面上。
  “那就是那个克格勃主席么?好像比传闻中和善了很多,不过很傲慢。”外面的人群出现了一丝骚动,不是所有人都认识谢洛夫,很多人被关押的时候,他还不是克格勃主席。
  “谢洛夫主席,我们是苏联人,在古巴服刑期间,被古巴人蒙蔽,真以为美国是一个天堂,来到这的时候才发现不是这样的,我的祖国远远比这里要好,在这里美国人根本不把我们当做人,而且这个国家非常不安全,我们找不到工作,我们本来就是苏联人,应该归国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起来,刚开口就抨击美国的种种不好。
  “呵呵,我还以为我在国内开会,我差点都认为你是克格勃了!”谢洛夫扑哧一笑,他已经看出来对方真的是一个克格勃,只能先用话堵住可能的非议,懒懒的道,“你们早干嘛去了?在国内的时候天天对国家不满意,现在来到了美国就应该努力工作,早点成家,祖国?苏联不是你们的祖国,没有一个正常人天天给祖国拖后腿。”
  “我不认为你们有回国的必要,现在的你们对苏联来讲,就是一群外国人,有空回去看看是可以的,先留在苏联绝对不行。”谢洛夫干脆堵死了这些回国的梦想道,“你不爱国家,国家也不爱你,是不是很公平?等价交换么!”
  “谢洛夫主席,如果是我们美国,你这种态度会受到谴责的。”一个带着眼镜很有正义感的记者,在这个时候插话道,他已经找到了今天新闻的爆点,不尊重人权。
  “所以说,美国不可能成为苏联,苏联也不会变成美国。”谢洛夫微微摇头,没有理会这个家伙,摇着头接着道,“不要总想着国家为你做什么,而要想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是肯尼迪总统的话,我只不过用另外一种口气说出来,美国记者的水准一般!”
第675章
访问结束
  “可我们原来就是苏联人,只是在古巴关押,卡斯特罗把我们送到美国,还给我们安排了古巴的身份,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当时古巴士兵有枪,我们没有办法。”另外一个已经进化成俄罗斯大妈的女人紧接着道,“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回国有道理。”
  “苏联对古巴负有国际责任,既然是卡斯特罗同志的决定,不论造成任何后果,苏联都会承受,就拿你们这件事来说,苏联已经遭受到了当时美国媒体的谴责,那是苏联付出的代价,我们选择和古巴同志站在一起,所以不能接受你们的回国申请。”
  谢洛夫拿着大马士革钢刀刮着指甲,同慢吞吞的口气道,“最近总书记在访问的时候,尼克松总统是话,你们没有听到,我们有盟国,必须对他们负责任。”
  又换了一个总统,把尼克松总统的言论拿出来堵住这些美国记者的嘴巴,一边的美国记者互相对视几眼,都摇摇头,觉得无法反驳这件事。
  这个苏联总政委动辄就拿美国总统的言论说话,他们平时的牙尖嘴利都发挥不出来,总不能说肯尼迪和尼克松说的话不对,这些言论都是很有正能量的话。如果是苏联人说他们还可以胡搅蛮缠,但是如果是美国总统说的,自打自脸可不太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