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404

  戴高乐早已经在去年去世,现在法国的政府是共产党和社会党联合执政的政府。在去年去世的还有印尼的苏加诺,在苏加诺去世之后,印尼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执政的则是印尼共产党,印尼共产党人数已经接近八百万,印尼本土人已经到了一半的比例,成了苏联在东南亚最为倚重的盟国。
  同样已经去世的还有埃及的纳赛尔,现在的埃及由一个委员会进行集体领导,至于本来应该接替纳赛尔的萨达特,在访问苏丹的时候遇到了意外,飞机坠落当场死亡。去年一整年谢洛夫可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外工作,利用各种手段巩固苏联的盟国中的亲苏派,为即将到来的全面进攻做准备,没有一个稳固的基地,进攻自然就不可持续。
  索性这些事情都做成了,唯一不太成功的是,意大利共产党第二次上台没有成功。这让一帆风顺的克格勃,头一次遭到了不小的打击。算是一九七零年的一点瑕疵。
  “父亲最近的精神不太好,医生也说不出来所以然,直说是岁数大了,需要静养。”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看到来人说道,谢尔盖赫鲁晓夫和梅夏采夫和叶戈雷切夫的关系都不错,他曾经说要不了多长时间,谢列平就会主持大局,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是失败了。
  “我想进去看一看。”谢洛夫听了之后说道,“齐涅夫同志,和谢尔盖聊一聊吧。也许我们退休了之后,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到时候我们则是被看望者。”
  现在的赫鲁晓夫怎么说呢,从表面上看起来和三年前差不多,这和他本身比较拿得起放得下有关,赫鲁晓夫在退休的头半年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但这之后就好了很多。开始经常出去游玩,时不时的对一些小领导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克格勃的照顾下,一般都会得到照办。当然这些建议,还和以前一样,有些确实不错,有些实行之后事情更糟了。这些情况都反馈到了赫鲁晓夫的手中,这个老头子倒是颇为乐此不疲。
  “尤里来了?真羡慕你,现在的中央主席团委员里面,只有你还是这么精力旺盛。”躺在床上的赫鲁晓夫只是身体比较虚弱,看起来不会马上去见马克思。
  “来了,过来看看老头子!”谢洛夫开着玩笑,从腰带上取下了一把锋利的大马士革钢刀,熟练的削苹果皮。这还是第一次去埃及的时候得到的礼物,这把刀的原主人也在去年去世了,不一会把苹果皮削好,递给了面前的前任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很高兴,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笑了起来,自从退休之后谢洛夫来的频率虽然不高,但每次都和以前一样能和他说说话,这种态度让他很高兴。两人之间的说话都无所顾忌,赫鲁晓夫对苏联政策的一些不满,也都会说出来,当然随后谢洛夫会把这些话在和勃列日涅夫说一遍。
  可能是看到谢洛夫之后心情还不错,赫鲁晓夫很快把苹果啃完了,他一直都身体不错,在做第一书记的时候通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现在虽然没什么精力,但只是正常的老化现象,马上恢复了一些精力的赫鲁晓夫,就和谢洛夫聊起来。询问最近有什么事情没有。
  “一年来阿富汗的局势对我们有些不利,这可能是最好不处理的事情了,这个国家就在我们的边上,一群在中世纪的宗教占据主导地位,让我们不敢贸然插手。”谢洛夫想了一下妁起了这个问题。去年列宁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阿富汗各大大学的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结果激怒了阿富汗的宗教势力,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冲突完毕之后,双方可能更不会容忍对方的存在了,可以说阿富汗双方势力的摊牌从一九七零年就已经开始了,这一年来阿富汗虽然看起来没有大的冲突,但阿富汗的亲苏力量肯定在想办法夺权。
  谢洛夫就谈起了这件事,另外一件事比较血腥他不可能说,那就是在伊拉克这个国家,克格勃集合了十几个国家的安全部门,对整个伊拉克进行分片处理,每个国家应对一个省,开始对宗教势力开刀,为了这件事克格勃用了两年进行调查,设置了一个有二十几条标准、高达十万名额的肃反名单,在去年十月革命纪念日后同时动手,一个星期就抓了七万多人,为此克格勃还拨出巨款,在巴格达复制一个喀山监狱专门关押这些人。
  这种突然行动,在苏联驻伊拉克军事顾问团的指挥下,几乎在刚开始就把伊拉克两大教派的重要人物一网打尽,叛乱也同时出现了,有两个省出现了叛乱。但经过评估苏联不认为这可以动摇伊拉克共产党的统治。
  “阿富汗这个国家,我们从建国一直都在给他援助,但我们还是希望这个国家平稳,这个国家不一定非要和我们一样,只要他不乱对我们就是最大的帮助了。”赫鲁晓夫说了一句,在这个时候他又找到了做第一书记时候的感觉,然后问起了国内问题。
  谢洛夫也都回答了赫鲁晓夫的问题,但其中心不在焉的样子让赫鲁晓夫感觉到事情好像不简单,问道,“是不是勃列日涅夫权威的加重让你有些担心?”
  勃列日涅夫三年来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取消了第二书记的职务,同时把负责思想的中央书记地位拔高,现在事实上的第二书记是苏斯洛夫,但这和当年的第二书记是不同的,苏共二十四大的时候,直接取消了第一书记的称呼,虽然很多人都认为第一书记和总书记没区别,但最大的改变就是勃列日涅夫用总书记职务,终结了有关谁是接班人的议论。
  勃列日涅夫等于是告诉苏联的干部,谢列平他和同样是一代的领导人。两人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看起来是非常不错,可也等于告诉别人谢列平不可能取代自己。
  这种欲言又止的神态,赫鲁晓夫想了一下明白了谢洛夫的苦衷,摇摇头道,“主要你和谢列平仍在能在中央主席团保持权威,这一切就没有问题。相信你可以的……”
  实际上谢洛夫做不到,他能做到保证自己地位稳固,在早先的提议中,谢列平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议谢米恰斯内进入中央主席团,被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否决了。两人都觉得谢列平这个人有些不能让人接受。
  甚至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波利杨斯基,曾经把谢列平的朋友称为影子内阁。这件事被谢洛夫知道之后,直接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给了这个第一副主席一个警告,两人在会议上吵了起来,还是勃列日涅夫做和事佬终止了当时的争吵。
  从那次之后,勃列日涅夫几次提出过这件事,表示应该彻底打击共青团干部夺权的谣言,自己也不会相信舒里克对自己不利,随后几次在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提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第一书记,其实能让苏联在集体领导上继续前进的是你,只要你保持健康,就没有问题。”谢洛夫走之前一语双关的留下了一句话,赫鲁晓夫在这个历史上是自己退休的,这是全苏联都知道的事情,勃列日涅夫谨慎地性格,肯定不会在赫鲁晓夫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大肆排除异己,因为他的合法性来源于赫鲁晓夫的退休,但如果赫鲁晓夫去世了,这事情就没准了。
  “谢谢你的祝福,小伙子。”赫鲁晓夫点头,装作没有听出来谢洛夫的话外之音。
  “怎么能加强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敌对到底的决心呢?”回到卢比杨卡的谢洛夫思考起来这个问题,也许这个时候,苏联需要一个叛徒。
第651章
手机出现
  一个叛徒,而且是级别很高的叛徒,可以证明一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个叛徒绝对不能出现在克格勃,让追究责任可不是开玩笑的。有一个人落入了谢洛夫的视线当中,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的秘书,舍甫琴科。不过这个家伙还没有出国,算了,谢洛夫也没办法逼着这个人现在就做叛徒。
  那这件事就可以以后再说,谢洛夫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做推销员,等了这么多年,谢洛夫终于可以等来了一样东西,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在克格勃十年的支持下,终于拿出来了谢洛夫一直需要的东西,便携式电话也就是手机。手机终于缩小到了可以放在公文包里面的大小,同时这个成本在二百四十卢布左右。这是普通苏联人两个月的工资。
  手机目前就在谢洛夫的面前,而发明者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这个为克格勃工作了十几年的工程师,正字小心翼翼的坐在椅子上,看着这位卢比杨卡的主人。
  “也就是说,可以保证五百公里的通话质量?”谢洛夫歪着脑袋摆弄着手中的黑色砖头,手机大概二十厘米长,这还不算后面可以抽出来的天线,但是已经具备了随时携带的作用。和他小时候见到的大哥大差不多。
  “是的,如果我们在乌拉尔山以西建立足够的信号塔,相信可以覆盖全国。”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不是一个只知道研究的工程师,明白建立这么多的信号塔需要的成本。这么大的花费,不知道政府和中央要投入多少钱。
  “乌拉尔山以西?那西伯利亚呢?不管了?那边的人不需要手机么?”谢洛夫一副你还太年轻的样子,深刻的批评了对方的小家子气,“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要整个苏联人都用上手机,我们希望所有国民都能都可以用,原来是成本下不来,所以才一直无法推出,不然早几年它就应该配备给全国人民了。”
  阿尔法车载电话都推出十年了,现在不但在苏联和苏联的盟国普遍存在,就连意大利也遍地都是,整个欧亚大陆一半多的国家都有车载电话的身影。就连美国也有为数不少的车载电话,当然那是美国的,和苏联的系统没有关系。
  这是每年苏联外贸部和美国的嘴炮项目之一,那就是美国的车载电话是不是对阿尔法电话进行了抄袭,在阿尔法电话出现之后,美国和德国、日本的汽车产业都出现了安装车载电话的配置,美国利用资金优势甚至研究出来了比苏联更好的车载电话,多花了十几亿的资金倒不是大事。
  “这就是就交给我,好东西一定要让人民享受到。”谢洛夫把首批手机装起来,他需要拿着这些样品去克里姆林宫,说服其他中央主席团的委员。
  美国总是出现通货膨胀,苏联总是出现通货紧缩,美国人觉得美元越来越不值钱,苏联恰恰相反,苏联的卢布理论上可以买很多东西,实际上也是如此,于是后去买东西的人往往面对的情况是卖完了……
  谁让苏联的工资不断增加,物价却一直固定住了呢。至少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十年没有动过,鱼类也是这样,肉类也是这样。谢洛夫实行天降正义的活口扳手,上面直接把价格用钢印打在了上面,意思就是价格永远不变。
  所以说手机的出现是一个好东西,他可以消灭一部分苏联人口袋里面的工资,人手里没钱了,自然就不会把自选商店扫空,这不就不会出现各种卖完了的情况嘛。
  不然克格勃不断抢劫,都无法满足苏联人民的旺盛需求,把一箱子手机摆在了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们面前,谢洛夫开始介绍这其中的意义,“这将是一场信息的革命,想想看一个人可以在海参崴和莫斯科的亲戚直接沟通,这意味着什么,人民将和中央在一起,我们之间将不会存在隔阂,以后不会在出现地方出现情况而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发生,这同时避免了地方干部的违法行为,甚至到时候不论是国家安全委员会还是内务人民委员会,都可以裁掉一些成员,这也可以节省我们的开支。”
  谢洛夫大谈自己从来不相信的信息社会,没错,他从来都不相信,他见过遍地都是智能机的社会,没发现除了玩游戏方便一点外,和工业社会有什么不同。虽然不相信,但苏联必须在信息产业上占据先机,这是没毛病的,苏联的很多信息产业起步都不晚,没有被美国拉开距离,如果现在就有中央的支持,没准就可以击败美国。
  “五百公里内可以保持通话畅通?”勃列日涅夫颇为感兴趣的摆弄着这块和砖头差不多的东西,谢洛夫所说的什么产业、什么布局他都没记住,就记住这个实用性的功能,很方便。
  谢洛夫差点忘了,和勃列日涅夫说话最好简单有效一点,点头道,“没错,可以保证五百公里之内的通话畅通,如果多建设信号塔的话,可以覆盖整个苏联,甚至我们的盟国也可以和我们一样,这样他们的所有信息都会控制在我们的手里。再者可以利用手机赚取很多的外汇,压制住我们敌人的相关产业。”
  “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马祖洛夫笑了一下道,“不过前景听起来不错,克格勃方面试验过了手机的性能了么?可以保证可靠?”
  “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作为一个大项目进行发展,工厂马上建造,各地的信号塔马上设立,相关专利记录在案,不过意大利方面的专利是否现在还安全呢?”勃列日涅夫简单的吩咐了几句,问谢洛夫关于意大利的问题。
  “没问题,很多意大利的公司都和我们有合作,阿尔法车载电话也离不开我们的技术支持,如果意大利人知道有新东西的出现,会很高兴的,说不定这次还有法国人。”谢洛夫点点头做出了保证。
  “那建立工厂的速度一定要体现出来我们的效率,基里连科同志要多关心一下进度。”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看向了勃列日涅夫的战友。
  “放心吧,基里连科可以办好这件事。”勃列日涅夫侧着头看着自己的战友道。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先后同意,柯西金也表示没问题,马上选址建立工厂,调拨资金把手机投产,三驾马车都没有异议,马上以书面形式发表文件,制定生产计划让各部门去执行。
  “如果你不叫我叔叔,那我们还是可以谈谈的,如果你下次还这么叫的话,那你以后就不要来了。”谢洛夫一副受不了的样子,看着眼前不比自己小太多的人。尤里勃列日涅夫、现在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儿子,至于跟着这位大公子过来的两个人,正在下面的食堂吃饭,谢洛夫都认识,连身份证明都是他亲自过问制造的。
  手机产业已经被定下来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工厂已经选址动工,各地的信号塔选址有第七总局的干部迅速测试完成,就等着主管重工业的基里连科把设备弄齐就开始了。半年之内大规模的生产就会开始,现阶段则有克格勃的工厂进行先期生产,生产出来的手机则分发给各大部委和地方领导干部,巨贪谢洛夫首先给瓦莉娅配备了一部,反正对方是教育部的副部长,级别也够配备。
  “那,谢洛夫主席,我想要参加去意大利的代表团,父亲的意思是让我来问问你的意思。”尤里勃列日涅夫态度比较平和,他知道谢洛夫在苏联的安全领域中说话十分算数,如果他不同意总书记的儿子出国,那自己就绝对出不去。
  “你要出国?”谢洛夫摸着下巴,这件事倒不是不可以,想了一下他终于明白,勃列日涅夫这个不嫌累的老狐狸又在试探他,只不过这次拿儿子来试探,于是道,“你本身就是外贸部的干部,没什么不可以的,去意大利谈判团不是在三个月后开始嘛,到时候让茨维贡同志安排一下你的保护工作就行了,你也知道,万一某些国家知道你的身份,难保不会出现什么不好的念头。”
  “姨夫那边是没问题的,但在安全领域,父亲的意思还是要看看你的意见。”尤里勃列日涅夫好像松了一口气笑道,“安德烈说你很严酷,看来不是这样。”
  他口中的姨夫自然是茨维贡,安德烈则是茨维贡的儿子,茨维贡的妻子是这位大公子的小姨,谢洛夫摆摆手表示没什么,然后邀请对方在食堂吃饭。最近一年好像从卢比杨卡蹭饭的家属越来越多了。
  在苏联三驾马车的关注之下,一些手机工厂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了,苏联在效率上的优势体会的淋漓尽致,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各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信号塔建设,也在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目光中迅速展开。甚至连印刷的宣传海报都已经准备完毕,只要手机进入市场,宣传上马上就会跟上。
第652章
武装印度
  “消息可以确定?美国人还是低头了……”谢洛夫的面色平淡,但心中因为最近的喜悦之色可以说被冲淡不少,在国内铺天盖地宣传信息革命,甚至各大城市的局域网都已经到了最后联网的时候,这个消息可以说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
  “是的,我们从巴基斯坦得到了消息,可以确定是尼克松的助手基辛格。”第一总局的局长莫里金犹豫了一下道,“是不是马上把消息报告给克里姆林宫?”
  “不用了,外交部有自己的渠道,克里姆林宫应该已经知道了。”谢洛夫深吸了一口气道,就在这个时候桌子上的红色电话响起,拿起来电话就听到里面说道,“知道了,三大部门都要到么?明白,契尔年科同志。”
  放心电话,谢洛夫让司机开车送他到克里姆林宫,在将近二十年的苏联生活中,他一直都没有学会开车,这个毛病是一个无间道的突破点,比如他最新一任的司机,就是茨维贡安排过来的,虽说他以为自己安排的很隐秘。
  作为一个不会开车的男人,谢洛夫对于的态度就是各种蹭,恰好勃列日涅夫比较爱好飙车,于是休假期会出现一个比较奇特的场面,苏联最大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自驾驶吉普车搭载着苏联最大的情报头子去打猎,身后跟着数以百计的秘密警察护卫着两人的安全。
  到达克里姆林宫后,除了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成员之外,还有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和克格勃并列的三大部其他两个部门长官都已经到齐。
  “尤拉,坐,情况相信你都知道了!”勃列日涅夫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脸上看不出来内心的想法,有一句话叫什么了的?喜怒不形于色,对,就是这句话。
  谢洛夫一声不吭的坐下,十几年来他不停的散布中国威胁论就是为了阻止美国和中国接近,事实证明这没什么用,再多的小动作,都没有美国低头来的实在。人家美国主动要改善关系,无视中国威胁论你能怎么样。
  美国已经发现自己不能同时摆平两个国家,肯定会选择一个弱小的敌人缓和,其实就和现在苏联的政策差不多,苏联选择的是西欧,美国选择的是中国。中国就算在能给美国找麻烦,也不会让美国升起中国比苏联威胁更大的错觉,因为国力摆在那里。
  这种情况和后世的情况差不多,俄罗斯不管怎么折腾,都不耽误美国把主要力量调到东方,玩重返亚太的策略。因为明面上国力差距,不是折腾就能改变的。
  “谈谈这件事吧,同志们,这个举动非常突然,我们需要慢慢的考虑。”勃列日涅夫看了众人一眼,叹了一口气道,“不得不说,美国人还是比较能找麻烦的。”
  “稳住一个比较弱的对手,集中精力对抗强敌,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策略,就和我们麻痹西欧,在其他方向对抗美国一样,美国人显然也不是傻子。”谢洛夫自顾自的点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道,“事情还不算太糟糕,怕什么?”
  “我们怎么会怕,就算是在东西两面同时开战,我们也能取得胜利。”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态度强硬的道,“他们以为走到一起就可以了?真以为能和我们对抗?”
  “格列奇科同志,请注意一下你的言辞。”勃列日涅夫出言打断道,“事情还不算太糟糕,让谢洛夫同志先说,我们还没有必须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
  “他们还能变色不成?什么都改变不了对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谢洛夫面色不变的道,“只要这点不变,事情就永远不到武力解决的时候,我们占据了天然的优势。”
  “万一变色了呢?你有什么策略,这个责任谁来负?”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声音有些不好听地喊道,“你们克格勃的力量在中国是最弱的吧?”
  谢洛夫猛然站起来,走到旁边的墙壁边上把帘子拉开,背对着众人看着世界地图,沉默了一会突然回头喊道:“如果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我的建议就是立刻开战,以核武器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所有军队不分方向进行突击,对所有接壤的国家开战,不知道这个答案格列奇科同志是否满意?”
  站在世界地图下方的谢洛夫脸色冷漠,认真的态度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就连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接口,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这个时候出声道,“谢洛夫同志只是说明了最坏的结果,现在明显还不到最坏的时候。再说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们都知道这是气话,尤拉,谈谈一些实际的建议吧。”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出声缓和了气氛问道,“如果一点都不作出回应,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听说印度正在寻求对巴基斯坦作战的支持?”重新坐下来的谢洛夫突然问出了这个问题,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都点头,然后又说道,“基辛格是从巴基斯坦借道的吧?这次我们就给巴基斯坦一个教训,支持印度吞并东巴基斯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