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404

  “好,这次就拿巴基斯坦开刀,让这些人知道和我们作对的下场。”乌斯季诺夫第一个表示同意,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会也点点头表示支持。
  勃列日涅夫等到大多数委员都表态之后,拍板定下了决议,让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来策划这件事,谢洛夫建议道,“我们的支持不是白白来的,必须让印度吞并东巴基斯坦,不然就不对印度进行支持,我们固然需要印度的存在提醒中国,不要以为我们没朋友,但同样也要巴基斯坦记住耻辱,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敲打敲打印度。”
  “支持印度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要加强印度的国际威望,再者一旦吞并东巴基斯坦,印度国内的宗教势力会更加平衡,这会带来两种可能性,一是印度从此之后内部牵制力增大,不可能发展到威胁我们的程度,这便于我们的指挥,这是比较坏的结果。第二则是因为两种敌对宗教在国内并存,印度可能最终会选择无神论,同时对两个宗教进行打击。增大可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可能性,这是比较好的结果。”谢洛夫此时思考了一下道,“不论是出现哪种结果,对我们苏联都是有利的……”
  八月份,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签订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缔约双方将继续发展和加强两国友好、睦邻与全面合作关系;双方保证不缔结也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军事同盟,不对另一方进行侵略,也不容许利用本国领土进行可能对另一方造成军事损失的任何行为,不向参加与另一方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援助;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适当的相应措施以保障和平与两国安全;双方声明不向他国承担与本条约不相容的任何秘密或公开义务。
  英迪拉·甘地在印度总理府思考了良久,这是因为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的问题,“以目前的局势,想要夺回东北部,东巴基斯坦是必然要被吞并的,不然你们就没有道路。锡金有联合国看着,是很难动脑筋的,印度进军东北部的路其实已经堵死了。而横在那里的就是东巴基斯坦,再者南亚因为历史原因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而一旦东巴基斯坦独立,就会成为南亚第一个单一民族组成的民族国家,他们全国都是孟加拉人,这会影响到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稳定,慢慢化解固然可以,但长久化解的疼痛和短期的阵痛相比,可能还是前者更大。”
  “一旦孟加拉人变成一个民族国家,会不会助涨西孟加拉邦的独立趋势,这是谁都不知道的,再者孟加拉的人口密度有多大你也了解,一旦继续增长,以后边界的移民问题会成为一个大麻烦,而有印度政府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延缓这个问题。”
  葛罗米柯的问题都非常实际,这都是印度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英迪拉·甘地的犹豫是因为印度国内有两派意见,一个是吞并,另外一个则是让孟加拉国独立。两派意见争执不休,目前是让孟加拉独立的声音略强一点,但最终还是要取决英迪拉·甘地到底站在哪边。
  长久的思考之后,英迪拉·甘地最终下定了决心,吞并!但这需要苏联的强力支持,葛罗米柯表示没问题,所有的军备苏联都可以提供,但吞并带来的国际压力则需要印度自己背负,在沟通之后,莫斯科的中央书记乌斯季诺夫开始操作武装印度军队的计划。
第653章
销售热潮
  “英迪拉·甘地的意思,肯定是打着解放孟加拉的旗号进去,然后就不出来了。”谢洛夫耸耸肩,这样可以减少国际压力,以印度一直都很不错的信誉,除了和平教国家之外,应该有很多国家会相信,这样很好,苏联以后可以推脱说自己被印度欺骗了。
  反正这又不是第一次了,中国不也骗过苏联么,苏联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好骗。但这一次谢洛夫认为骗的好,省的有人以后说苏联支持印度吞并孟加拉。
  “说实话,这是不是有些不符合国际精神?”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让摆弄大马士革钢刀的谢洛夫动作一停,哭笑不得地说道,“什么叫国际精神?从印巴分离之后,整个东巴基斯坦都变成什么样子了,那就是一个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巨型贫民窑,这么小的地方这么多的人,不管的话这个国家迟早会人口爆炸,到时候波及的国家可不仅仅是印度、周围的中国、缅甸一个都跑不了。”
  实际上在谢洛夫生活的年代,孟加拉国已经接近人口爆炸了,因为本国的人口太多,造成了不断往印度的领土上扩散,同样受害的还有缅甸。但这个时空已经不同了,孟加拉国一旦独立成功不被吞并,这颗炸弹威胁最大的国家就不会变成印度,而是中国。因为印度的东北部在中国的手里,那里的人口本身就不多。
  于是孟加拉国独立而不被吞并的话,以后这个人口炸弹就一定会炸到中国。想想人口过亿的和平教人群不断越境到你的国家中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局面?
  考虑到这种局面,谢洛夫坚定的支持印度吞并孟加拉国,还用数据证明这一点。印巴分离之后孟加拉地区的衰退,以及人口增长率,还有印度改变战略劣势的方向等等,让英迪拉·甘地知道,如果印度做老好人的话,这场仗就等于是白打,东进的路线仍然是被堵死的,对中国还是战略劣势,人口爆炸之后仍然能炸到你。
  孟加拉国必须被吞并,不然那里爆炸的人口迟早是一个问题,如果非要谢洛夫选择一个吞并孟加拉的国家,那他肯定选择印度,他可不愿意自己前世的祖国一下子出现这么多和平教徒,就算按照现在的人口,那都是几千万人。
  “不过我有些担心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十年前的中印边界冲突,七年前的印巴战争,英军的战斗力都不太令人信服。”乌斯季诺夫摘下了眼镜,疲惫的揉了揉道,“他们能打赢么?”
  乌斯季诺夫最近一直在为武装印度军队的计划操心,所以有些疲惫。通过上两次战争,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被深刻的怀疑,对中国输了情有可原,虽然比较惨。但印度可以说中国是早有预谋,趁着古巴导弹危机偷袭他们。但第二次印巴战争就说不过去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准备是同时进行的,印度仍然没赢。
  “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印度军队虽然打不过中国,但收拾巴基斯坦还是没问题的!”谢洛夫双手一摊道,“虽然我们援助的印度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巴基斯坦更差,这就没问题了。”
  从比烂的角度考虑,除了美国和苏联没有交过手之外,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公式,那就是印度在中国面前一败涂地,巴基斯坦在印度面前一败涂地,但巴基斯坦军队仍然是和平教中最有战斗力的国家,后世被沙特雇佣保护沙特,称为安拉之剑。这就可以想象沙特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抵到了什么地步,那是连胡塞都摆不平的地步。
  “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中国会不会出手教训印度,这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前几天的会议上我没有多问,是害怕计划被否决,但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安德罗波夫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中国出手,印度能不能扛得住?”
  “现在的印度装备,已经比中国要强了,而且要强上很多。而且黄种人生活的地区在印度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印度国内都是南亚民族。”乌斯季诺夫又带上了眼镜一边看文件一边道,“很多有利的因素已经消失了,中国要出兵就算能赢,这次也绝对不轻松,相信中国也能看得到这一点。”
  现在已经不是五六十年代了,苏联对中国早期援助的武器已经落后了。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除了没有战略武器之外,和其他任何强国都没有差距。只不过美国和苏联很多,中国的数量没有这么多而已。但七十年代那些武器都落后了,现在装备优势在印度这边。
  “打吧,反正又影响不到我们。”谢洛夫站起来抻了一个懒腰,无力地说道,“我们南下的通道到底要选择哪一条呢??还有就是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太碍眼了,应该找机会灭掉它。我先回去了,一会要去医院检查身体,再见……”
  战争怎么着也要准备一段时间,不是领导人说打就马上能打的,这个时间则是苏联出现手机销售热潮的时候,从莫斯科到海参崴、从工厂到集体农庄,手机成了苏联人民谈论的话题,在各大自选商店中都出现了询问的人群。
  苏联的平均工资不到一百五十卢布,高收入人群是克格勃的人,克格勃的普通军官和苏联部长级别的干部是一样的,此时苏联猪肉出售的价格大概是成本的一点五倍,就是说如果一猪头长大卖一百卢布,这头猪长大的过程会花掉苏联一百五十卢布。这种情况下苏联人的工资积累简直高的不像话,虽然名义上卢布和美元是一个汇率,但实际上苏联的工资在国内非常值钱,能购买的东西比美国高得多,但在国外又非常不值钱。
  因为这样,谢洛夫断定苏联人民很有钱,所以定价三百卢布出售手机。同时让假宣传部散布消息,手机的成本超过三百卢布,有一些部门建议停产手机。加上苏联本国内就有被扫空的内部环境,所以这种谣言有很好的效果。
  在铺天盖地的手机宣传海报之下,是空空如也的手机柜台,这让人更加相信成本高于售价是真实的,抢购浪潮发生,被摆出来的手机被一扫而空,又加剧了购买热潮。
  “呐,这就是饥饿营销。”谢洛夫觉得自己又可以从福尔采娃那里骗稿费了。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利润。
  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然后递给了自己面前的尤里勃列日涅夫,站起来道,“你们去意大利谈合作,一定要记住这几条,要知道意大利人的生活条件呢,比我们更加有活力,相信这种模式比在苏联更加管用,希望你们谈判的过程顺利。”
  “知道了,父亲总是让我向你学习,说你是办法最多的人,谢洛夫主席,谢谢你的提醒。”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十分低姿态地说道,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那就去吧,有麻烦直接找大使馆。”谢洛夫也不知道这位大公子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这种表面和善倒是和勃列日涅夫差不多,深得老狐狸的教育。
  等到尤里勃列日涅夫走了之后,谢洛夫施施然拿起来电话道,“我说,总书记的儿子出国,你们可要注意一点,别让我们的对手知道了。”
  “知道了,你没发现你这几年的胆子越来越小了么?”电话里面的声音充满了调侃道,“你当初怎么说了的?我们太优柔寡断,不然今天的苏联应该是我们掌权。现在看来你也不怎么样嘛,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心里都顾忌……”
  “你给我滚,没事我就把电话挂了。”谢洛夫笑骂了一声就放下了电话。
  保加利亚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斯塔西亚娜带着太阳眼镜神色轻松的走了在大街上,最后在一个咖啡馆停下,压低自己的帽檐说了一句俄语后,被引领到后台,在这里伊塞莫特妮正在等候,许久不见面的两人一个拥抱,伊塞莫特妮问道,“事情处理的不错,奥纳西斯没有怀疑?”
  “没有,那个老家伙还在为自己的儿子意外死亡伤心呢?现在他只有一个女儿了。”斯塔西亚娜抿着红唇道,“不过他好像对女儿更加看中,不好下手了。”
第654章
重返联合国
  “奥纳西斯的女儿?一个女人而已,我就不相信有多难对付。”伊塞莫特妮冷笑一声,唇红齿白的笑容下是满满的算计,“我们肃反工作者的工作简单,要么成功要么去死,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从七大特工城挑人,我们这么多优秀的特工摆不平一个女人?把这个女人的资料给我,让我看看她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人。”
  “姐姐,你似乎的性格似乎比以前冷酷了。”斯塔西亚娜俏皮一笑,压低着声音道,“我们要夺取船王的财产么?那可是一大笔财富,几百万吨的货轮啊。”
  “我们怎么会度财富动心呢?我们是共产主义者,财富只是我们达成理想的必要一个步骤,像是主席说的那样,我们不可能饿着肚子和美国拼到底。”伊塞莫特妮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把目标定在奥纳西斯的身上不显得太小了么?希腊这个国家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失事情,现在这个军政府当中,正式发展我们的好机会。总部的定义是怎么说了的,军政府容易出现裙带资本主义,能从中得到多少财富,全看你的能力了。”
  “我明白,总部已经给了我我所需要的一切,不过这个军政府真的不能小看,希腊共产党回归希腊之后,大部分领导都在监狱当中,有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总部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斯塔西亚娜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迷惑,这种怀疑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今天才说出来。
  “不要怀疑总部的规划,也许我们在等待一个时机。”伊塞莫特妮也不知道所谓的时机在哪里,但既然自己的男人说有就是有,她会选择无条件的相信,缓和一下态度道,“卡娅,你已经很长时间没回来过了,这几天就在保加利亚转一转,我让人观察有没有人盯着你。”
  斯塔西亚娜点点头,表示没有异议,那些民间的势力在强大,也不可能是克格勃的对手,几年来行动执行处帮助她清除掉了数不清的麻烦。在希腊的日子里,她为每一个苏联取得成就所兴奋,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打进了奥纳西斯的圈子,重要的是接触到了杰奎琳和肯尼迪的两个孩子,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将会一辈子和这两个孩子联系在一起。
  保加利亚是华约中苏联最信任的盟国,而保加利亚人民军的任务,除了公开相应苏联的战略之外,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监视罗马尼亚的动静,一旦苏联和罗马尼亚的关系完全恶化,保加利亚人民军将配合苏军进攻罗马尼亚。防止罗马尼亚脱离苏联。
  “姐姐,保加利亚街上的汽车,似乎有很多都是西欧的汽车?”斯塔西亚娜兴致勃勃的问道,“还有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办事处?真是有意思,竟然还有希腊的企业办事处?”
  “这不算什么,国内也在接受西欧的贷款和投资,总书记的政策是借用一下外国资金和拉平双方的民用技术差距,你在国外也应该知道这件事。”伊塞莫特妮一边开着雪铁龙轿车,一边无所谓的道,“国内的汽车业引进了联邦德国和日本的生产线,现在也正在调整。新车的密封性和成本都降低了不少,有空回国了你可以去登记领一辆,当然也许你不需要。”
  斯塔西亚娜确实不需要,她在作为派遣到希腊的特工头子,在物质上绝对不会有一点的担忧,但她也有自己的问题,小心翼翼的问道,“很多消息上说,似乎主席和总书记的关系并不好,老板似乎对缓和政策非常不满?”
  一阵剧烈的刹车声,把着方向盘的伊塞莫特妮骤然踩下刹车,低声道,“没有的事,你在国外不了解国内的情况,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两人的策略不同,国外报纸夸大了主席和总书记的矛盾,他们巴不得主席和总书记有矛盾呢。”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伊塞莫特妮当然是知道真实情况,但她不能说。谢洛夫的强硬态度已经收获了一批拥垒,地位最高的则是现在乌克兰的第一书记谢列斯特,说起来很矛盾,谢列斯特比较抵制大俄罗斯主义,一直对乌克兰本土的异议网开一面,另外一个方面他则是苏联中央主席团中的强硬派,反对和美国进行的缓和政策。而对内压制更狠的谢尔比茨基,则忠实执行勃列日涅夫的缓和政策。
  一般的干部根本不知道勃列日涅夫和谢洛夫的关系,以为谢洛夫是贝利亚之后的一代强人,到了连总书记都必须听取意见的程度,实际上谢洛夫没有任何不听话的意思,而勃列日涅夫则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中。两人至少目前远没有人们传闻中的那种尖锐关系。
  “小姑娘没事总是问国内的事情干什么?让你姐姐不要放任这个小姑娘,我知道这是你们的小师妹,但也都快三十岁了,别什么都这么好奇。”谢洛夫拍着自己的大腿让卢卡妮坐上来柔声道,“你们两个不能照顾她一辈子,是不是?”
  卢卡妮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靠在男人的怀里,低声道,“孩子总是在问我,他的爸爸是谁,有时候我真的不好回答,我害怕告诉孩子之后把你暴露出来,但是总不能让他一直在加茨拿长大,在小时候我还是希望他能出去和普通人一起学习,就算是以后要受训,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不是吗。”
  “那只能在保加利亚上学了,国内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谢洛夫被一种叫做我是人渣的情绪所淹没,自己生了一堆孩子但不敢让别人知道。现在叶连娜几个女人和生的孩子都住在保加利亚、因为那是苏联最容易影响的盟国,理论上最安全的。而她们每个人轮流来莫斯科一个月,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好像特别自私,谁让当初看见好的就想上呢。现在问题都来了……
  摆在苏联中央主席团面前的问题,还是来自于一直以来让苏联观感十分复杂的邻居。也就是中国,两个月前基辛格的秘密访问让苏联大为震惊,于是又引申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重返联合国的问题,苏联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
  这是一个让谢洛夫很为难的问题,按照自己塑造的强硬派形象,他应该是力主反对的,但这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所以最近几天他没有去克里姆林宫,安全干部能对外交政策指手画脚,所以他这几天一直呆在卢比杨卡。
  但似乎克里姆林宫那边已经有结果了,所以一直躲着不露面的谢洛夫接到电话之后,才赶来参加中央主席团委员会议,不过这个气氛为什么诡异。而且好像是冲着自己来的……
  “尤拉,我认为你应该把态度放缓一点,毕竟这是大局,我们不能反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要知道中国虽然总是找我们的麻烦,但毕竟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大国,对抗无意我们关系的发展。”长久的沉默之后,勃列日涅夫还是首先开口,其他中央主席团的委员都纷纷点头。
  嗯!嗯?谢洛夫点点头然后反应过来,一脑袋问号,自己什么时候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了?我心里明明比你们谁都赞成。难道我带着反派模板嘛?什么事情都能找到自己身上。
  想了一下谢洛夫明白了原因,自己因为是强硬派的招牌,所以不好明面上的赞成,只能躲在卢比杨卡不出来,看来这让中央主席团的其他委员出现了一个错觉,自己对中国有敌意,这个黑锅可不是一般的大。
  张了张嘴,谢洛夫犹豫了一下,带着纠结的表情哑巴吃黄连道,“我身为一个安全干部自然是无条件服从中央的命令,不会做对国家不利的建议。”他真的很难受,因为这根本无法反驳,这个黑锅他真的要背上了。
  “谢洛夫主席,放松一下吧,放下心中的敌意。”安德烈·葛罗米柯上来安慰道。
  我敌意你MLGB,谢洛夫用一种奇特的目光看着这位把戈地图扶上大位的外交部长。又引来了一阵劝解。
  在联合国的投票中,苏联本身就有三票,加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以及苏联在很多国家的影响力,如果铁了心的给中国一个教训,至少这次苏联是完全可以阻止的。最终苏联和历史上一样,对这件事采取了赞成的态度。
  1971年10月25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七十六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十七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坐在上沙发上看着电视的谢洛夫一副我胃疼的样子,看着上面的转播画面,拿着筷子无力的嚼着大米饭,引起旁边的瓦莉娅一阵侧目,“尤里,不舒服么?”
  “没有,我很舒服。”谢洛夫呵呵一笑放下碗筷,冷着脸上楼睡觉。
第655章
三哥的决心
  这个黑锅背的相当不舒服,希望未来不要泄露出去。连续几天谢洛夫都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于是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为了表现自己爱护干部的心情,带着谢洛夫去加盟共和国开始视察,但实际上谢洛夫开始发现,勃列日涅夫似乎在视察的时候,十分不放心自己留在莫斯科,但同样谢洛夫和谢列平已经商量过了,两人不管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一个人在莫斯科。
  “尤拉,事实上,我们可以从通过外交手段和政治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毕竟我们和中国还是同盟嘛!”勃列日涅夫在一路上循循善诱,似乎想要化解一下尴尬气氛。
  但这种话让谢洛夫的表情变得更加生无可恋,他一直都以能骗勃列日涅夫为荣,但这次他多么希望这个玩弄心里的高手聪明一点,能看出来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
  把我没有这句话憋了回去,动作缓慢撕下了一板药丸含在嘴里,谢洛夫觉得他现在需要冷静冷静,平时他吃的都是糖,但不代表身上就没有真的安眠药,在勃列日涅夫面前吃的精神药物都是真的,距离太近不吃真的容易穿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