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404

  尼克松表示同意,在英国已经注定要撤离的情况下,伊朗出面填补这个真空最好不过。
  尼克松此时已经想好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点,面对着中东军事强国普遍亲苏的情况,尼克松把希望寄托在了伊朗的身上,用沙特的石油来刺激经济,用伊朗的军事力量保护沙特,来保障美国的利益,这就是双柱战略,作为稳定中东的基石。
  他不知道莫斯科方面已经决定,只要等伊拉克共产党把全国稳定的控制住之后,苏联会对叙利亚、伊拉克和埃及三国进行军事援助,来完成自己的三边形战略。这样从军事力量上的对比,还是苏联这边占据一定的优势,美国这边只有土耳其和伊朗,至于沙特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土耳其和伊朗都和苏联接壤,苏联的优势是地理上的优势。
  尼克松的中东之行主要是在建立起来防御苏联的网络,美国遏制苏联网络一共有三个,一个是欧洲的北约,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剩下两个组织一个在东南亚、一个在中东。但都是不完全的组织,东南亚缺少了印尼,而中东缺少了伊拉克,这种防御组织都有漏洞存在。尼克松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尽力弥补。
  趁着尼克松出访出访,卡斯特罗兄弟已经在古巴把所有的准备都完成了。在尼克松到达沙特的时候,两兄弟决定行动。
第637章
投奔自由
  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国对古巴的监控一直都存在,但本身古巴不具备威胁美国的力量,虽然他是除了巴西之外的拉美第二军事强国,但和美国相比仍然不是一个级别的。但这次卡斯特罗兄弟准备从其他方面想想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人,苏联把整个东欧的异己分子全部送到了古巴,本身就是在等待古巴做出权衡,现在,古巴已经权衡完毕了,既然美国一直要引诱古巴人偷渡,那卡斯特罗兄弟就准备玩一次大的,把苏联放在这里的人加上本国不需要的人全部送到古巴去。
  对于置身在热带的古巴来讲,什么时候做这件事都可以,苏联想要这么做难度就大了,这个月份人要是掉在海里,白令海峡的温度足够把人在十分钟内冻死。
  尼克松在沙特阐述自己双柱战略的同时,古巴马列尔和各大在北方的港口,一艘又一艘大小不等,但都是苏联援助给古巴的旧船纷纷升上了古巴国旗,这种船只有六七百艘,虽然并不是新船,但也绝不是半路会沉没的破烂。
  西半球晚上十点,各大港口都已经被戒严,古巴武装力量把护送这些人上船,很多港口都被命令不准在晚上出来,被送上船的还有足够一个星期吃的食物。哪怕就是严密的准备,古巴也不具备一天就完成偷渡的能力,所以哈瓦那当局决定利用黑夜把人先送到船上去,然后第二天严令上船的人不准下来,如此反复直到做好一切准备。
  第二天一早,人们在上班的时候会发现各港口都多了数量不等的船只,但他们绝对想象不到里面已经装满了要偷渡的人,所有船上都存在古巴的现役军人,在把这些人送上船的时候,这些军人已经用俄语、德语等一些语言告诉船上的人,他们会被送到美国。在那片土地上这些犯人将不会继续服刑,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这个消息起到了稳定人群的作用,在古巴这几年来,他们都被告知了美国的情况,当然是比较片面的,在这些人眼中美国就是天堂。而美国其实也知道古巴国内存在东欧人,因为有一些人逃离了古巴,以前就偷渡成功,把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告诉了美国人。
  逃离古巴的犯人几年来大概有一百多人,对于整个群体来说不是一个大数目,这些人都得到了美国的照顾,他们需要这种例子的存在作为冷战的依据。让美国政府获得对抗的支持理由,在一些媒体的传播之下,美国很多人都知道古巴岛上这么一群可怜的人。
  “你们马上就不需要在服刑了,既然我们对社会主义这么反感,那就去资本主义最强大的美国吧,在那里你们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这种讲话稳定了人们的情绪,本来被忽然弄到船上的时候,人群中是有些骚动的,这源自于未知的恐惧。再者他们是东欧人,在二十多年前的世界大战中,第三帝国可没少发明各种奇特的处理方法,一些人刚开始还以为古巴人要把他们沉到海底呢。
  这种白天风平浪静,但晚上往船上塞人的行为一共持续了一个星期,这个过程中古巴武装力量表现出来了巨大的纪律性,可以说古巴所有计划经济的人才,都在调配这件事。
  角大楼坐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波托马克河畔的阿灵顿镇,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从空中俯瞰,这座建筑成正五边形,故名五角大楼。美国总统杜鲁门建立的国防部开始在此办公。从此,五角大楼便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代称。楼里除国防部机关外,还包括下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军三总部。
  “最近古巴方面好像有些动静,我们间谍卫星显示,似乎一些港口多出了一些船只,不会要出什么事情吧?”五角大楼中,一个在观察卫星照片的探员一边看一边说道。
  “会出什么事情?难道苏联准备第二次部署核导弹?出现了一些渔船和旧货轮,难道他们满载着原子弹准备对我们自杀性攻击么?别傻了,苏联的原子弹早就不需要这么做了,以为现在还是二十年前么。”另外一个年纪比较大的探员打个哈哈,苏联原子弹刚刚成功的时候,因为没有运载工具,美国各大港口有一段时间在严查苏联到港的货船,害怕上面搭载着原子弹在港口引爆。但就像他说的,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想想只能让人哈哈一笑。
  想想也是,古巴怎么可能有能力登陆美国?不过最近古巴港口那些船只确实有点多了。刚开始的探员开始觉得应该把这件事上报一下。
  “从今天晚上开始,开放所有北部面对美国的港口,送他们去美国吧,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古巴需要的,我们的国家不需要这种人。”卡斯特罗把雪茄从嘴角拿下来,下达了开放港口的命令。
  西半球晚上一点,古巴北部各大港口中,所有悬挂着古巴国旗的船只上面,古巴军人纷纷下船,临走的时候告诉这些已经登船的人,一定要把身上的古巴身份证明带好,这样才会被美国人收留,这支不亚于诺曼底登陆的船队马上要出发了。六百多艘各类船只上面满载着准备前往美国的犯人,除了未成年没有登船之外,一共有九十万人左右,加上古巴自己的十二万多人,妥妥的一个百万大军。
  在古巴军人的瞩目中,这些轮船缓缓驶离了港口,这些轮船上有犯人们自己的船员在架势,加勒比海周围这几天风平浪静,只要一直向北不会出现迷航或者触礁的情况。
  在佛罗里达,美国有巨型雷达监控海面的动静,这是应对古巴倒向苏联之后建立的雷达站,他将肩负着防止苏联借助古巴对美国袭击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他是用来监视加勒比海的海面,雷达站时常能看到海面上往美国偷渡的信号,但美国政府对此事欢迎的,这些雷达站的工作人员也不能说什么。
  今天像是往常一样,但是突然雷达上面显示出了古巴那边越来越近的信号,按照往常的想法,人们认为那是古巴偷渡者的船只,但马上所有人脸色都变了。上面的信号来源越来越多,一个、十个、一百个,上面密密麻麻的信号来源震惊了所有雷达站的工作人员。
  “苏联人对我们实行了两栖登陆么?”见到这种情况一个中尉倒吸一股凉气自语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今天看到的情况,还有几个人认为是雷达出现了故障,应该马上排查,找到故障的地方修复。在乱糟糟的局面中,直到半个小时之后他们才把这种情况上报。
  一层接一层的上报后,五角大楼迅速的做出了反应,此时这个船队已经进入了美国领海的一侧,距离美国海岸线不到六十公里。
  美国海岸警备队第七防区迅速接到了命令,派出快艇前往出事的海域观察情况。热带的天亮总是比较早,当美国海岸警备队的快艇到达这些船只前面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些挂着古巴国旗的船只上面,人头涌动,全部都是平民,他们挤在甲板上,还对美国过来的快艇挥手致意。
  但是可以断定上面没有军人,一艘快艇上的警备队队员艰难的咽了一口吐沫道,“按照政策,我们是不是要接收这批古巴的流亡者?”天才刚刚亮,在能见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他们看不出来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古巴人,再说古巴也有白人存在,他不知道这些挂着古巴国旗的船上到底是谁。
  “好像是的,这个白痴一样的政策是谁制定的,我们必须马上报告。”天亮之后,加勒比海上空出动的武装直升机和侦察机,完整的看到了这批可以说是庞大的船队,从古巴北部的各大港口中出发朝着美国而来,最晚出发的船队才刚刚出港,而最早出发的轮船已经快要到达美国的海岸线了。
  “我的天呐,这里面至少有二三十万人。”在空中侦查的美国飞行员一脸的蛋疼,对着上面报告道,“我真想要击沉这些船只,他们到了美国会毁了这里。”
  此时海面上美国海岸警备队已经不知道如何示好,甚至五角大楼中,各大军种的将军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是敌人入侵的话打就对了,但对方是平民,如果全部击沉的话,全世界的吐沫会把美国人淹死。
  卡斯特罗在早上起来之后,开始对全国发表了公开讲话,“对于一些不喜欢留在古巴的人来说,勉强他们没有必要,而且我们也不需要他们。不需要这些对我们国家不满的人,既然美国人想要这些人,我可以把这些人送给美国人。”
  两个小时之后,全世界都知道古巴针对美国策划了这次规模巨大的偷渡事件,一时间全世界哗然,刚刚回到华盛顿的尼克松,才结束了自己的中东之行,就又碰上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第638章
遣返?
  卡斯特罗此举让美国政府处在一个难堪的地位,他们早就声明接受古巴热爱自由的人民。现在面对这种数量庞大的偷渡队伍,接受也不是不接受也不是。一个不留神,距离美国不过一百多公里的古巴,就给美国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这种壮观的偷渡潮,迅速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所有人都在观察美国人怎么做。
  但随着难民潮上岸,美国政府第一时间发现了其中不对的地方,这人数也太多了,已经上岸了十几万人,后面的船队仍然源源不断,在人潮不断上岸的时候,美国海岸警备队的队员发现其中有不少欧式的面孔,古巴有为数不少的白人,但绝对不是这种比例。
  这种情况逐级上报,马上美国政府就发现,这些欧式面孔的人全部都是苏联、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等国的人。这种情况一经报道,引起全美媒体一阵哗然,美国紧急建立的安置点明显不够用,甚至只有人数的十分之一的容量。
  随后一家枪械店被这些面孔的难民抢劫,这些身带纹身面向凶恶的成年男人,熟练的摆弄着枪支,虽然枪械和苏联国内的不同,但大体上的原理是一致的。和捷尔任斯基下属契卡周旋十几年的武装匪帮,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的地方。
  他们得到枪支之后不是马上就觉得自己可以和美国政府对抗了,而是迅速的离开了迈阿密,他们知道如何对抗这种执法机关,如果是意味的硬抗,他们根本就不会进入古拉格的机会,而是很早之前就被契卡消灭了。什么时候应该武装对抗,什么时候应该认怂躲避,不需要任何人来教导他们。
  对于身强力壮的律贼团体来说,他们不需要那些安置难民的安置点,他们只需要一个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的环境,只要一旦脱困,活下去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就是要活的多好,所以律贼团体是最早消失在迈阿密的团体。
  在美国设置的登记地点登记?开什么玩笑?律贼团体之所以进入古拉格,他们不就是不是契卡的对手么?他们怎么可能会在相信另一个政府呢,他们宁可被击毙也不会在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寒冷的西伯利亚回忆,他们已经不希望在经受一次了。
  “怎么办,偷渡过来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苏联集团的异己分子,我们不能排除苏联默认了古巴的行动,主要给我们一个难堪,从今天早上开始迈阿密就出现了暴力事件,不到中午已经出现了上百起,警察已经抓了五六百人,佛罗里达州已经往迈阿密加派了人手,这种事已经被美国媒体知道了,很快就会有很多报纸来谴责我们的决策。”尼克松脸色十分难看的看着自己的幕僚们说道,这个对古巴难民的政策是林登约翰逊制定的,现在却让他出来背锅。
  不出所料,在了解了真实的情况之后,美国媒体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谴责美国政府政策的漏洞,甚至美国军方的执行力,这么多人同时偷渡,竟然没有被发现。在越南战场的失败表现,加上这次事件,五角大楼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我们谴责古巴在这件事上的敌对举动,这不但不符合和平的初衷,只会让古巴的孤立环境更加加深。”美国国务卿威廉·皮尔斯·罗杰斯,在尼克松的安排下开始对这件事进行谴责,他又不能说原来的决策是错误的,只能把这种偷渡浪潮的出现归结于古巴的流氓举动上面,同时对苏联也进行了批评,说这种举动没有苏联的放任,古巴自己肯定是不敢做的。
  “苏联此举无异于此时的缓和举动,双方的谈判没有了基础,也就不会有任何成果。相信这也是勃列日涅夫先生不愿意见到的,任何国家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人民,相信苏联也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人民,我们希望莫斯科方面能够给出一个说法。”美国国务卿威廉·皮尔斯·罗杰斯当着世界媒体的面前进行了呼吁,希望苏联和东欧国家可以把这些人接回去。
  美国国务卿的呼吁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马上被莫斯科得知,在下午两点出现这种呼吁的时候,莫斯科时间是晚上十点,克里姆林宫根本不会对华盛顿的呼吁做出反应。
  “主席,古巴出事了?”克格勃副主席茨维贡一大早就到谢洛夫的家中,显得十分焦急。
  “出事了?”谢洛夫明知故问的同时,还不忘了蹲着给尤利娅系上红领巾,目测女儿比前世的自己长得快,可能是白种人的体格成长确实比较有速度。
  “是的,卡斯特罗把我们关押在那里的所有犯人都送到了美国。”茨维贡十分急切地说道,“现在已经登陆一百多万人,整个美国南部海滩全都是人,美国人正在对我们进行抗议。”
  “先把我女儿送到学校再谈!”谢洛夫把大女儿抱起来,心中暗叹女儿越来越沉了。
  这件事已经惊动了克里姆林宫,也不怪茨维贡这么着急,谁让早先谢洛夫让他把古巴的情报网络调动一下,提早给他挖了一个坑呢,严格来说克格勃没有发现动静,茨维贡这个副主席属于是失职。茨维贡没准心中也有所怀疑,但此时他不敢推卸责任。
  “第一书记同志,第二书记同志,葛罗米柯同志也在啊,大家好。”谢洛夫带着轻松的神色来到克里姆林宫,笑呵呵的和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打着招呼。
  “尤拉,你应该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吧?我想问你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勃列日涅夫开门见山的问道,“美国给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外交压力,这让我们有些被动。”
  “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是古巴把我们关押在那里的犯人送给了美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阵轻松,一个麻烦就此解决了。”和其他人的凝重不同,谢洛夫神色自始至终都很轻松,就像是他说的那样,这些人已经成了他的心病,释放是不行的,一直关押还存在成本问题,哪怕是关押在古巴也不保险。
  “似乎什么时候都非常轻松,但这次不同,美国让我们给他们一个交代。毕竟一次进入这么多人,很多国家都认为是我们策划的。”勃列日涅夫有些为难地说道,“这对我们国家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
  “这样吧,我马上发布一个声明,承认是我策划的。作为一个时刻想着颠覆美国的恶魔,美国人一定会相信的,我把所有的行动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这样就没有问题了。”谢洛夫没有一丝犹豫的开口道,不就是背锅么,谢洛夫不是针对在座的某一个人,而是想要说你们全部都是乐色。
  怪不得谢列平这么喜欢用这个人,勃列日涅夫算是见识到了,但还是面漏难色的道,“尤拉,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评估一下如果我们把人接回来,怎么样?”
  遣返?开什么玩笑?“那里面有将近十万名律贼,我绝对不能把他们放出来,古拉格的名声之所以这么恶劣,当初固然有内务部监管不力的地方,但有一半的责任要在那批人的身上。这群武装匪帮的后代,从血液里就是我们的敌人。”谢洛夫想都不想就拒绝道,“古拉格的非正常死亡,一半多要归功于这些人,一旦放出社会后果不堪设想。本来当年这个团体最后剩下六万多人,但是放归社会之后,各地内务部很快有抓回了一批人,很多人手上都有命案,这些人根本毫无改造的必要,除非我把他们都枪毙。”
  “这么看来,这些人还是放在美国祸害他们吧,现在美国的国内环境本来就不好,暴力事件频发,这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听了谢洛夫的话,勃列日涅夫就知道,这些人确实不能放回来,作为一个很实际的人,麻烦已经出去了,他怎么会在要回来呢。
  “其实克格勃还有一个长期任务,早就在进行,只不过当时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齐涅夫和茨维贡同志也都知道,今天我就先说明一下,那就是我们一直在往美国和欧洲输送移民,往美国输送黑人,往欧洲输送和平教徒,每年的人数不等,大概有几十万左右。”谢洛夫直接拿出了目前欧洲一些地方的统计数据。
  经济地位低下。欧洲和平教徒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属于蓝领阶层。欧洲和平教徒失业率是欧洲本土人失业率的两倍以上。
  教育程度不高。欧洲七成和平教徒仅有中学以及中学以下的学历,族群隔都化。欧洲和平教徒集中于欧洲的大中城市附近,组成了一个个在主流社会包围下的光怪陆离的社区。这些社区的居民大都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他们聚居在一起,有着相同的语言、传统、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孤立隔阂于主流社会。这些贫穷社区往往有惊人的犯罪率、失业率、辍学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三十年后,也许我们会看见欧洲和美国的惊人变化。”谢洛夫给所有人描绘了一个不太美妙的前景,当然这是资本主义阵营的,以苏联为代表的独裁国家,向来不受移民欢迎。
第639章
在美国呆着吧
  “你们做了多少年了?”勃列日涅夫盘算一下问道,“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变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但是如果成功的话,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勃列日涅夫为什么会这么说?不是他多么相信克格勃的判断,他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描绘蓝图这种事情也就是听听,之所以很相信谢洛夫的说法是因为,这就是苏联面对的事情。苏联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民族,人口出生率一直都很高,在帝俄时期那里的人口只占据俄罗斯帝国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不是苏联在欧洲的人口在卫国战争时期受到重创,这种情况可能不会这么迫在眉睫,但现在一想到人口比例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就一脑袋浆糊。
  掺沙子这招已经用过了,在中亚用过,主要用来稳定哈萨克。重新划分民族也用过了,塔吉克就是从乌兹别克共和国分出来的,合并行政区也用过了在乌克兰。但是苏联欧洲地区本身生育率就是比不上中亚和高加索。民族融合苏联说的比后世的中国还多,勃列日涅夫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和总政委专门谈谈人口上面的问题了,说不定谢洛夫有办法。
  “应该也有几年了,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时候就开始了。”谢洛夫回答道。
  勃列日涅夫了然的点点头,那这个年头真不能算短了。看来克格勃在政策延续性上一直都很有成果,当然如果这些政策都是谢洛夫制定的话,这就说的过去。
  短短时间勃列日涅夫的脑筋急速运转,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他是不需要任何人教导的,一个干部有多大的价值,怎么用,他都有自己的标准。
  苏联本身就存在少数民族,除了当初在乌克兰族划分的时候有些失误之外,基本上不存在问题,那些民族早就存在,不论莫斯科承认还是不承认,他们都一直生活在那里。这个年代勃列日涅夫不可能学习历代沙皇,先用武装开拓团清理一遍,武装开拓团的后代目前都在美国呢,自称人人平等的苏维埃不能做这种事,那么就要想想别的办法。
  在会议结束之后,勃列日涅夫专门把谢洛夫留了下来,商量了一下这个问题。很多办法苏联都已经使用了,效果不能说没有,但却没有达到莫斯科的预计,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准备和联盟之眼谈一谈,希望谢洛夫能想出一个好主意。
  “苏联的各种数据都在你的脑子里,我不相信你没有看到我们的人口不平衡问题。”勃列日涅夫点燃了一根烟,很隐晦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所谓的人口不平衡远远没有另外一个问题严重,那就是苏联的人口增长不平衡,少数民族增长太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