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404

  “索尔仁尼琴原来有癌症,但是已经痊愈了!”卡德波夫也摇摇头,暗叹索尔仁尼琴的命大,在古拉格的条件下都能活过来,竟然还把癌症治好了。
  “痊愈了?痊愈了就不能复发么?”谢洛夫眼中闪过一道亮色,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东西说道,“癌症是有很大的几率复发的,有些药品不但对癌症没有抑制作用,还会促进癌细胞的再生,这就是医学的力量,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头,你的意思是换掉索尔仁尼琴的药品,让他的癌症重新复发,然后我们在手术台上干掉他!”卡德波夫明白了谢洛夫的意思,准备借着索尔仁尼琴的病痛要他的命。
  “做的干净一点,对于这种大作家,我们尽全力的抢救,一次手术清除不了癌细胞,我们就寻找专家多做几次手术,索尔仁尼琴的岁数还不算大,完全可以多上几次手术台。给你两年的时间,时间很充裕,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谢洛夫已经打定主意让这个苏联著名的异己分子提早去见他心目中的上帝。
  杀了索尔仁尼琴这个人,省的这个家伙在苏联解体之后对着俄罗斯后悔,到时候他的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苏联不会在回来。
  如果谢洛夫记得没错,这个家伙和八十年代的美国总统里根很是臭味相投,因为那时冷战气氛稍缓,欧美政坛学界大吹和风;索尔仁尼琴则警告大家不可心存幻想,不是消灭苏联,就是被苏联消灭。这种主张太合里根的胃口了,他需要这种言论,好为冷战再添把火,直到拖垮苏联。更妙的是索尔仁尼琴的宗教情怀,简直与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如出一辙,同是主张回归基督教精神,同是谴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辈子都没法化身为完美政治武器的索尔仁尼琴,这时竟然变成了里根式“新保”的助力。
  他不能把这个人留给里根,里根那个美国总统说实话如果不是运气好,他的总统生涯肯定会向他的演员生涯一样失败。里根下台后的美国经济危机,就和他打鸡血的经济政策有很大关系,只不过苏联先死了,如果苏联咬牙坚持几年,以美国本身债台高筑的里根经济学后遗症,足够引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
  很多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文化人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你的国家已经没有资格作为美国对手的时候,你本人的利用价值就消失了。如果美苏的国力和环境反过来,谢洛夫绝对不会杀索尔仁尼琴,而是好好的对待他作为一个标杆,证明苏联对文化人非常容忍,同时在美国本土找几个被迫害的家伙进行宣传对比,可苏联没有这个条件,没资格在劣势的情况下显示国家的宽容。
  索尔仁尼琴只是因为名气大被谢洛夫注意到,其他的在克格勃危险名单上的文化人,也都在第五总局特勤人员的密切注意中。在打压文化界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放松。
  但这些人都没有索尔仁尼琴更加危险,索尔仁尼琴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听闻他已经开始寻找在古拉格服刑的人员准备撰写小说,作为克格勃主席的谢洛夫绝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主席,勃列日涅夫主席已经在总部门口下车,来到我们这里参观!”就在这个时候,谢洛夫的机要秘书谢尔瓦诺夫推门报告到。
  “你先回去吧,卡德波夫!”谢洛夫脸上闪过一丝迷惑说道,勃列日涅夫来卢比杨卡什么?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为自己回到中央书记的岗位上庆祝么。
  带着这种迷惑,谢洛夫起身准备准备汇报工作,就见到勃列日涅夫已经进来了,后面还跟着契尔年科,这位最高苏维埃秘书处主任。
  “尤拉,我只是今天比较空闲所以来卢比杨卡看看,不知道我们的克格勃主席欢迎不欢迎我呢?”勃列日涅夫还是挂着那种温和的笑容,好像回到中央书记的岗位上,没有让这个已经成了苏联排名前几号的巨头喜形于色。
  “当然欢迎,请坐,勃列日涅夫主席!”谢洛夫的笑容也很真诚,此时绝对不能把心中的卧槽表现出来,勃列日涅夫想要做什么,他听着就是了。谢米恰斯内那种毫无理由的装逼他可学习不过来,也不看看对面是谁?
  “尤拉,三十六岁就做了安全机关的最高领导,第一书记对你的信任我们都看得到!”勃列日涅夫笑呵呵的茫然四顾,随后看到谢洛夫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书,问道,“这是什么?”
  “一本西方学者写的苏联学书,我看看有什么新的观点出来了没有!”谢洛夫面不改色的回答道,“不过目前看来没让我学习到一些东西,还是那些老套的论点。通过这种学说要演变苏联,那是做梦!”
  冷战时期西方的苏联研究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对于西方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苏联学与政治学理论之间构成了双向互动、多元协同的复杂共生关系。但由于西方苏联学所运用的真正的“内核”理论实际上只有苏联化的极权主义模式,因此,在冷战时期苏联信息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西方苏联学为了丰富自身内容,提高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只能积极借鉴和吸纳苏联学之外的多学科理论,不断扩大自己的“外延”。
  这倒使得苏联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最初的极端性理论,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然而,这种理论先行研究方法,在很多时候会显得削足适履,而造成西方苏联学学者在面对不断变化的苏联现实时生搬硬套既有理论的负面效果。
  “为什么不叫一些文化界的人一起研究反驳呢?”勃列日涅夫翻看了两眼提议道,“这样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反驳,证明我们的国家是没有问题的。”
  “文化界那些人,说实话不值得信任,我还是自己研究吧,省的把第五纵队引进来。”谢洛夫不置可否地说道,“这些西方学者自称是苏联通,实际上他们对我们不了解,并不算是很大的威胁,实际上我还准备对苏联学的研究者提供资助,这种猪队友越强,对我们的工作越有利!”
第432章
苏联崩溃论
  “资助么?有用么?”契尔年科从旁边插言道,契尔年科现在是苏联最高苏维埃秘书处的主任,换句话说就是勃列日涅夫本人的秘书,地位应该相当于赫鲁晓夫总务部的部长马林。
  后来的历史中,契尔年科代替了现在的总务部部长马林的位置,成了勃列日涅夫小圈子中的总召集人,虽然没有竞争过安德罗波夫,但还是在安德罗波夫死后成功的成为了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和最高苏维埃主席。这位仁兄倒是比较正常,但上台时候已经七老八十,和安德罗波夫一样是病夫。
  这种情况显然和谢洛夫面前的勃列日涅夫有着很大的关系,要不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对最高领导层保持了惊人的稳定,就不会出现后来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那种刚刚上台马上办葬礼的情况,苏联领导层中最年轻的是谢列平,众所周知谢列平引起了勃列日涅夫的忌惮,一步一步被撵出了权力中心。
  一直在做党务工作的契尔年科,之所以提出自己的疑虑,自然是因为对这种西方的苏联学术团体抱着警惕之心,这点谢洛夫可以理解,苏联的干部其实不能算多么出众,但也知道基本的道理,对待敌人要加强防备。
  “斗争如果总是采取正面对抗的形势,是比较愚蠢的!如果契尔年科同志感兴趣的话,我可以送给你几本苏联学作者的著作,让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狗屁东西。”谢洛夫施施然从旁边的柜子里面拿出榨汁机,取出了几个橘子,不一会把两杯橘子汁送到了贵客面前接着说道,“就他们写的那些东西,我们联盟的一个市级干部都能看出来其中错误的地方,基础就是错的,继续研究下去的偏差只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最终的演变就是什么呢……”
  “这些苏联学的学者影响力越大,就会越干扰敌方对我们的判断!”勃列日涅夫把玩着已经空空如也的杯子,中气十足的开口道,“基于这种学说的出来的判断,根本就是一文不值,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扰乱敌人的思维,总是对我们的政策做出有偏差的应对……”
  倚在办公桌边上的谢洛夫用颇为奇特的目光瞄了一眼勃列日涅夫,不得不说道,“勃列日涅夫主席,你说的很对,这种涉及到党务的事情你这么快就得出了判断,相信一定做了很多深刻的理论研究!”
  “我没有做什么理论研究,也并非一个才思敏捷的人,但基本的是非对错,谁对国家有好处,谁对国家有害处,还是能看出来的!”勃列日涅夫微微摇头自我评价道,“这不能证明我多么聪明,而是我在机关工作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在起作用,尤拉,谈谈你的想法吧!”
  “这种所谓的苏联学,基础建立在对苏联所有体制的敌视上面,所以发展下去偏差肯定会越来越大,在相当程度上,以美国为主体的西方苏联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对美国以外的政治学理论借鉴、消化、美国化、甚至共产主义化的过程。然而,西方苏联学理论的匮乏和单一性极权理论,促使苏联学不断扩展其外延,与其他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的亚理论接轨,衍生出更多的理论分支。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只要我们深刻的剖析了这种苏联学理论的形成,就可以进行推演了。最大的可能是出现一群天天鼓吹苏联崩溃骗经费的学者。”
  把杯子的橘子汁都喝掉,谢洛夫舔了一下嘴唇懒洋洋地说道,“最终的演变应该会变成苏联崩溃论,天天用研究出来错误的东西欺骗民众,鼓吹苏联崩溃,反正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不是明年就是后年,不过这个时间太长了,而且发展理论的期间说不定真的有些有用的东西,所以我准备插手,让这种苏联学变成我们所需要的理论!”
  “听起来很不错!我们扶持这些人,用来扰乱一下西方的学术界,尤拉,这是你们情报部门固有的渗透作战方式……”勃列日涅夫温和的夸奖道,其实他很喜欢希洛夫这种说话方式,而不是一般的干部,张嘴就是列宁马克思、闭嘴就是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心中其实不是很喜欢这种说话方式,做的事情还是那套传统的解决办法。
  “这种渗透作战的最大优势在于,我们敌人绝不会有一丁点的怀疑,而且他们会对这种研究大开绿灯,利用政治和媒体资源扩大这种理论的影响力。而我们则可以在里面加上一些明显的漏洞,这种漏洞最好是一般的西方人深信不疑,而我们的人民一眼就能辨别出来!”谢洛夫打了一个响指道,“想想我就觉得,这才是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的地方!”
  第一次见到相关的苏联学书籍,谢洛夫就觉得好像有些论调他不是第一次看到。他后世绝对看到过这种东西,只不过现在的论点还相当原始,后来想想,有些论点不就是中国崩溃论的原始形态么?当然这远远不是苏联学的全部,甚至占据现在研究苏联理论的比重很小。
  没关系,这种理论简单来说不就是苏联药丸么?熟知中国崩溃论的谢洛夫可以提供一个大纲,然后召集学者在假宣传部的领导下进行补充,最后找一个潜伏在西方以白俄文学家身份作为掩护的特工发表,然后嘛,呵呵……
  严防死守最终会让苏联陷入被动之中,因为苏联的理论支撑那绝对是非常伟大的,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不伟大,但一般民众却感受不到,这是个很头疼的地方。与其这样被动防守,还不如突围寻找突破口,谢洛夫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断定,苏联崩溃论绝对有巨大的市场,从民众到学者都会赞同,这点冷战的大环境会帮助克格勃的计划实现。
  美苏双方在理念上均无法接受对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视对方为洪水猛兽。在这一点上,美国对德国纳粹制度的容忍度甚至超过对苏联共产主义的容忍度。三十年代,美国知识界的主流事实上是非常崇拜纳粹德国的。二战后美国迅速武装德、日两国,扶植两国的右翼势力,足以说明美国的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同属于西方文明范畴的美苏两国在理念上的不共戴天,与十七世纪时期三十年战争颇为相似,即为信仰而战。肆虐美国的麦卡锡主义,事实上造成了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研究的人士人人自危。
  但由于种种原因,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和负责苏联事务的官员所受到的质疑和冲击,要远远低于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和从事中国事务的同行,麦卡锡寻找“替罪羊”的矛头所向,主要是负责中国事务的政府官员,而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多有进入政府高层服务的机会比如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赖斯等。可见,把苏联所代表的制度和理念极端化、妖魔化,还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和从政的机会。布热津斯基最终出任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与其强烈的反苏理念不无关系。
  有着安全专家的招牌,谢洛夫敢于在任何苏联领导人面前吹牛逼,哪怕是苏斯洛夫现在站在谢洛夫的面前,他也敢这么说,而勃列日涅夫对这种解决方案表现出来了超乎寻常的兴趣,有这么一瞬间谢洛夫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和谢列平说话,但马上就清醒过来,面对勃列日涅夫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一点为好。
  “有时间应该找苏斯洛夫同志和你谈谈,相信我们的理论家很愿意在实际操作中听取一下安全机关的意见!”勃列日涅夫在克格勃主席办公室里面呆了一个多小时,双方就像是老朋友一样在交流,勃列日涅夫本身就比赫鲁晓夫要保守的多,相当喜欢听这种进攻论调。
  “已经快中午了,就在我们总部吃午餐吧,把加林娜同志一起叫过来,最近他的表现还算不错!”谢洛夫口中的加林娜是勃列日涅夫的女儿,被谢洛夫从第二总局调回总部就近看守,这个人质谢洛夫是不会放手的,还是在视线内比较安全。
  “我这个女儿啊,只有在这种严肃的机关才有可能安定下来!”勃列日涅夫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感情,谢洛夫要保持他的女儿在视线之内是防止自己被换掉,勃列日涅夫在回到中央书记岗位上之后,也发现了克格勃的重要性,自己的女儿正好在克格勃总部,就等于是多出了一个永远不背叛的线人,可以把克格勃总部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中,当然未来勃列日涅夫肯定不可能光指望这个不成器的女儿,到时候在安排人手进来。
第433章
跟着感觉走
  “尤拉,你们克格勃的食堂味道是我见过机关里面最好的!”勃列日涅夫丝毫没有做作的夸奖道,他身边的契尔年科不住的点头,对这种说法深表同意。
  “只要多注意一下伙食的情况,也不是这么难解决!”伙食这个问题就这么难么?虽说所有公众食堂的伙食一般都比较差,但只要舍得投入派人监督肯定有会改善。
  前提是一定要舍得投入,公众食堂之所以总是出现伙食太差的情况,通常都和经费不足有关,给予充足的经费同时避免贪污,自然就不会出现公众食堂伙食等同于猪饲料的情况。索性克格勃在这方面做的不错,主要因为有一个非常挑食的人做主席。
  谢洛夫对大列巴不感兴趣,吃是可以的,但经常吃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克格勃总部的食堂一直都很有多样性,因为谁都不知道他们的主席大人什么时候就开始对食堂的伙食不满意了,问题还有谢洛夫主席很喜欢吃很多不是苏联传统的东西。比如说苏联的土地上不种水稻,倒不是完全没有,而是产量低的可怜。
  后世的俄罗斯出口三十万吨已经创下历史记录,而印度同年出口大米超过一千五百万吨,但克格勃主席谢洛夫同志,无视苏联国内的客观条件,硬要让克格勃才主食里面加上大米,就比如现在,勃列日涅夫父女和契尔年科都在吃面包,谢洛夫同志很不近人情的捧着一碗大米饭,手里拿着一双筷子,丝毫不觉得自己脱离群众。
  其实苏联国内大米的需求非常小,小到想买大米必须在城市中购买,还不定能买得到,也就是莫斯科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当初在巴库的时候,瓦莉娅可没少因为米饭的问题跟谢洛夫咬耳朵,不过谢洛夫仍然是胜利者,他成功的改变了这个女人的饮食,避免了自己的优质毛妹变成俄罗斯大妈,现在自己的女人饮食习惯都改变了,真是功德无量。
  “尤拉,这是餐具么?还有你们克格勃的菜谱,很多菜我们都没有吃过!”契尔年科跟勃列日涅夫一样,喊着谢洛夫昵称,可能是第聂伯罗黑帮内部都有这种习惯。
  “作为一个扎根于全球的情报部门,各地的饮食我们都要熟悉一下,菜谱又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随便在一个国家偷几本很简单,省的到时候我们出国执行任务,不适应当地的饮食!”能利用情报部门去偷菜谱,这可能是世界情报机构中唯一的一个了,一般人模仿不来。谢洛夫一边回答一边用筷子夹了一点鸡蛋,筷子的灵活度没有让勃列日涅夫的女儿惊讶,因为在食堂她也很到过很多次了。但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两人很是好奇。
  挑食非常严重的谢洛夫在克格勃做主管,所以全体克格勃总部特工在自己的大本营就能吃到全世界的经典招牌菜。勃列日涅夫眼睛一直在谢洛夫的筷子上,因为他发现这双筷子的灵活程度令人惊讶,于是好奇的问,“这是哪国的餐具?”
  “中国的,很有意思的餐具不是么?”谢洛夫面不改色心不跳,在吃饭的时候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目光,而是显示自己良好的胃口,直接当所有人都不存在,自己胡吃海塞。
  “如果克格勃百万成员都像你一个饮食习惯,我们苏联的大米可能都不够用了!”契尔年科哈哈笑道,苏联的水稻产量连小麦的百分之一都没有,所以他的话也不是太夸张。
  “所以这次的滨海边疆区的开垦,其实是种水稻的,那边的环境不缺水,再者水稻的产量比小麦要高!而且水稻收获之后,还有时间种一些别的蔬菜!”高一斤也是高,更何况高了不止一斤。而且水稻的生长周期比小麦要短,优势其实是比较明显的。当然不论是小麦还是水稻,比产量都比不过玉米,玉米的产量对这两种作物完全是吊打一般的存在。
  “水稻国内的需求并不高,到时候积压了怎么办?”勃列日涅夫饶有兴趣的问道。
  “出口给中日韩朝,很多国家都有这个需求,日本就不错,对方也出得起价钱!”说话的时候谢洛夫已经酒足饭饱,最后拿着一个木耳沾了一下酱油,嗯,味道不错……
  苏联的出口,一般你有我也有的产品因为成本的问题,比如冬天暖气的费用,工厂建筑的成本,和每过几年就要翻新的公路等等,在和西方同类产品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一些设计独特的产品则被纳入美国经济圈的国家限制进口,但粮食没有在这个限制当中,因为苏联粮食出口的很少,一般都是在进口。
  算一下时间现在滨海边疆区的水稻种植都已经很长时间了,谢洛夫应该去一封电报询问了一下,不过因为时间紧迫而且是第一年开垦,所以大部分规划中的集体农庄还是种小麦,因为已经赶不上了。明年才是种植水稻正式开始的年头。所以今年到底苏联能不能顶过粮食危机还不知道,但经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谢神棍在年初通过统计数据让第一书记先看看今年的动静,事实证明通过才信一部分的统计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三月份出现了雪融性洪水,到现在的干旱天气。终于让一群不信任克格勃统计数据的专家闭嘴,让他这个克格勃主席度过一劫。要是今年真的风调雨顺,谢洛夫就必须要再次找个地方点火转移注意力,不然苏联中央统计局非让他解释明白不可,可能还要解雇几个克格勃统计部门的学者平息对方的不满,幸亏他的记忆没有出错,苏联今年的气候确实稍微有点不对劲。
  蝴蝶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谢洛夫的出现能让天气都改了,那他就要怀疑这里是不是地球?是不是来到了一个平行空间?
  等了一会吃完了午饭,让谢洛夫比较惊讶的是,勃列日涅夫竟然还不走,似乎对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有着莫大的兴趣,提出了要在这里走走的想法,对面是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这当然是可以的,如果换一个人谢洛夫早让他说再见了。
  “尤拉,似乎你对中国很了解,不知道你对我们南边的邻居怎么看?”在卢比杨卡后面散步的勃列日涅夫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也是看到谢洛夫熟练的用筷子才想到的。
  “远东的局势维持现状对我们就十分有利,因为中国的存在本身就让我们苏联省下了一部分的精力专门对付欧洲方面,不过不可能把希望全部放在中国身上,一些在最坏情况出现之后的计划我心里有备案,这不需要担心。”谢洛夫点点头回答道,“以短时间内的趋势,我们可以借中国的力量完成一些突破,突破点就在东南亚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这些地方都有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潜质,可能性不大的地区还有缅甸、马来西亚这些地方,一旦完成,我们和美国对峙的前线就到达了澳大利亚一线,这就已经开始压迫到英美的核心地区了,他们也失去了保护自己核心地区,在第三世界国家背后摇旗呐喊的资本……”
  英美的核心地区在原本的历史上中苏并没有威胁到,因为印尼被颠覆了,反过头来保护了本来力量不强的澳大利亚,一旦印尼成为中苏的盟友,澳大利亚就会变成前线,国防开支和军备将会大增,到时候想要在悠哉的躲在背后让印尼做挡箭牌是不可能的,还想要玩卖资源就过好日子的福利政策?澳大利亚到时候绝对玩不起!
  印尼绝对是一把好刀,但要看掌握在谁的手里,印尼落在美国人手中东南亚中苏的攻势就不会起到颠覆性的变化,如果反过来印尼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东南亚就大局已定,多出来的近亿人口首先会让澳大利亚压力大增,没法给美国做奶牛。印尼的作用就相当于跳板,难怪历史上美国拨出巨资扶持印尼陆军,覆灭了印尼共产党。
  “但老子棋高一招,打着维护苏加诺的名义建立起来了印尼内务部,等着我去印尼发动大清洗吧!”谢洛夫专门从卢比杨卡出来,把勃列日涅夫送上车才回到了总部当中。
  “觉得我们新上任的主席怎么样?”轿车徐徐开动之后,闭目养神的勃列日涅夫张嘴问道,“契尔年科,你见过很多干部,看谢洛夫这个人呢?”
  “谢洛夫主席的想法非常天马行空,很多人就算是想到了也不敢真的计划执行,但从他口中说出来这些大胆的计划,我总有一种很合理的感觉。”契尔年科想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印象,他就是这种感觉。
  “我总感的,尤拉似乎很害怕我!”勃列日涅夫睁开眼睛自语道,他也是单纯凭借感觉,但这句话契尔年科并没有听到。
第434章
明显的谎言
  勃列日涅夫并不像是其他苏联领导人,他本人对各种理论掌握的不多,也在各种场合中丝毫不讳言的承认这点,但长久的地方干部生涯中,他有着自己的一套处理办法。对于赫鲁晓夫、苏斯洛夫那种动辄列宁、共产主义的讲话,勃列日涅夫并不感冒。但他着自己的判断标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哪个干部有多大的价值,怎么使用,这点都难不倒他。
  在后来的历史上,勃列日涅夫最后对柯西金动手,一方面是因为柯西金本身年龄比较大,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勃列日涅夫知道,主导苏联经济没有人比柯西金更加合适。换掉了柯西金得不偿失,所以勃列日涅夫首先对付势力最大的谢列平和波德戈尔内,把苏斯洛夫束之高阁,最后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才着手换掉柯西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