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404

  现在对于新任的克格勃主席谢洛夫,勃列日涅夫也希望通过接触来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那就是这个克格勃主席能不能用,对自己会不会造成致命的威胁?还是会成为自己的助力,当然这种接触才刚刚开始。
  “我的朋友,你觉得尤拉如果面临在安全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之间的选择,他会选择哪一个?”下车之后的勃列日涅夫看着契尔年科问道。契尔年科和他已经认识了快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正好是谢列平去阿塞拜疆视察的时候,见到谢洛夫的时间。
  “谢洛夫是谢列平一手提拔的,应该会选择和谢列平站在一起吧!”契尔年科对于勃列日涅夫是毫无保留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谢列平、谢米恰斯内之间的关系差不多。
  勃列日涅夫莫名的笑笑,觉得自己的部下还需要多见识一下,直接推开了自己办公室的大门,声音从里面传来,“知道么,尤拉首先是一个克格勃主席,必须和自己的安全体系干部站在一起,谢列平的势力看似无懈可击,但共青团和克格勃根本就衔接不上……”
  从回到书记处之后,担任中央书记的勃列日涅夫几乎马上就感觉到了两个人若有若无的威胁,一个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波德戈尔内,另外一个则是最年轻的中央书记谢列平。短时间内勃列日涅夫只是感到谢列平可能会成为一个威胁,但对谢列平还不会采取手段,他首先要巩固自己的位置,击败这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上和自己地位相同的波德戈尔内。
  勃列日涅夫很欣赏谢洛夫那种长期规划,在暗处一点一点的进行积累,最后一击致命的想法。欣赏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也是这种人。在没有把握之前,勃列日涅夫不会进行任何动作,而有了机会他也不会放过去。
  这种想法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信,然后确保自己每次面对的只有一个对手,而不是一群,在没有一个人是自己对手的前提下,把自己的竞争对手一个一个的收拾掉。唯一的坏处可能就是,这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慢慢操作。
  在勃列日涅夫评估谢洛夫的同时,刚坐上克格勃主席没多久的谢洛夫也在进行同样的评估,只不过刚刚反过来。从去年开始他似乎和勃列日涅夫的接触越来越多,一直到这次勃列日涅夫来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参观,这个接触的次数有些太频繁了。如果到了现在他还看不出来什么,那简直不配掌控克格勃这个情报机关。
  “太快了,刚刚回到书记处就有这种嗅觉,还是在最高苏维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一切尽在掌握中,这句话不适合我,比较适合他!”谢洛夫颇感无力的自语道。
  从历史来看,勃列日涅夫这个人属于那种现实主义者,最讲究的就是实际而不是主义,而且还实际的过分。众所周知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候苏联的情况是这样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这是苏联的三驾马车。除此之外就是理论家苏斯洛夫、按照年龄说不定是下任总书记的谢列平。
  这种态势其实仅仅维持了大概十年,而勃列日涅夫剪除几个威胁之后,也就是七十年代中期之后。苏联的三驾马车名义上还是他们三个,但实际上有几个部门的权利大大增大,成了勃列日涅夫自己控制的三驾马车,他们是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已经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中。
  克格勃、国防部、外交部这些超级部门的领导人政治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和最高苏维埃、部长会议主席平起平坐,阿富汗战争最力主出兵的是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反对者是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而最后的决议是出兵。
  怎么接触勃列日涅夫已经成了谢洛夫的一个问题,这位老大可不是赫鲁晓夫,跟他谈共产主义是没用的,勃列日涅夫看的是多少收获,没有收获就什么都不要谈。
  “难道我要向安德罗波夫学习?躲在卢比杨卡装死?一定有办法的!”谢洛夫自认为事情远远比安德罗波夫面对的要好一些。
  从工作属性上来讲,安德罗波夫早期的愿望其实是苏斯洛夫的角色,成为主管阶级斗争的中央书记,这种情况下苏斯洛夫对随时准备代替自己的人观感可想而知,一脚把安德罗波夫踢到克格勃去做主席,因为克格勃的权利虽然很大,但在赫鲁晓夫时代政治地位并不高,不会成为一个威胁。
  但可能苏斯洛夫也没有想到,勃列日涅夫后来为了摆脱波德戈尔内、柯西金、苏斯洛夫和谢列平的人数优势,把三大部门的领导层政治地位提高,自己直接领导,让这些勃列日涅夫的这些对手彻底成了摆设。从那个时候开始,没有人在能反对他了,时间是一九七三年。
  安德罗波夫和苏斯洛夫的关系不好,但谢洛夫自认为和苏斯洛夫的关系还不错。苏斯洛夫是没有党羽的,其实很容易互补,想到这谢洛夫决定去苏斯洛夫那里抱大腿,就这么定了。
  抱大腿的谢洛夫必须要进行一番准备,有这个条件么?有,这种客观条件存在,就是谢洛夫刚刚和勃列日涅夫谈的,西方苏联学学者。这个年代对苏联妖魔化的宣传比后世对中国大的多的多,如果谢洛夫记得没错,后世主要是一个华裔在宣传中国崩溃论,谢洛夫面对的情况更加简单,想找出对苏联有敌意的学者一抓一大把,都不用特别的去挑选俄裔。
  “我们的主要工作方向是,要炮制出来一份我们本国人民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污蔑,而一般西方人民看一眼则欢欣鼓舞的东西。在大数据的支撑之下,把这些污蔑镶嵌进去。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苏联步履维艰,而我们对面的西欧只要到时候等着苏联自己改革,就行了!假宣传部先给我一份大纲,这种事情必须要通过我们的苏斯洛夫书记首肯,不然我们真的会有麻烦的!”谢洛夫对着第二总局的假宣传部一把手说道。
  “意思就是要充斥着明显的谎言么?我明白了,主席!”假宣传部部长点头表示理解。
  明显的谎言,是克格勃术语,意思是散播对苏维埃攻击意图十分明显的谣言。在赫鲁晓夫时期这句术语其实只有作为术语的作用,但再过几年就不一样了,因为赫鲁晓夫时期对舆论比较放松,出现了文化界攻击苏维埃的言论,于是等到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通过决议,对刑法第190条作了几项增补:以口头形式散布诋毁苏联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明显谎言,以及书面形式创作同样内容的作品,处以剥夺三年以下的自由,或劳动营改造一年,或处以一百卢布的罚款……对组织和参加破坏社会制度的集体行动者进行惩处。
  到底什么算是明显谎言?什么算是破坏社会制度的集体行动者?这件事情,本人说了不算;律师说了不算;甚至连法官说了也不算,苏共中央把解释权交给了自己最宝贝的机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让国家安全干部解释法律。
  几天后谢洛夫带着这份报告去了苏斯洛夫的家中,开始完成自己第一步的抱大腿步骤。
  “通过宣传领域的引导,让我们的敌人对我们采取战略误判?听着倒是很有意思的,不过这些文件还是不能流到我们苏联境内,尤里,你不明白就算是自称理智的学者,其实在面对爆炸性新闻的时候,也无法得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明显的谎言是没有用的,在你们安全领域之中,还是要对苏联学进行封锁,只要要尽力封锁!”苏斯洛夫点点头留下了谢洛夫的宣传计划,表示自己要进行一些补充,最好把影响力仅仅散布在西方世界中。
第435章
百事可乐
  离开苏斯洛夫家后,谢洛夫难掩心中的喜悦,至少在苏斯洛夫这里得到了支持。心里他当然希望谢列平这艘大船不要翻,但万一出现了翻船的情况,他还希望有一位大佬罩着自己。只要勃列日涅夫开始有个人领导的倾向,相信中央主席团的其他委员一定会想起自己的。自己一定要安然度过这几年。
  这份计划只要等待苏斯洛夫的批准之后就可以实行了,相信这应该不是问题。本质上这仍然是对敌方的舆论渗透,而不是他把手伸到了苏斯洛夫的领域中。应该不会像是安德罗波夫那样引起苏斯洛夫的反感。
  安德罗波夫的远大理想是,有朝一日接替苏斯洛夫,执掌党的意识、形态大权。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虽然他既不是赫鲁晓夫线上的人,也未参与倒赫阴谋,但赫下台后,苏共政治局灰衣主教苏斯洛夫坚持要把安赶出中央,让这个未来的竞争者去克格勃。这是因为,苏联史上尚无从克格勃回党中央的先例。
  安德罗波夫在离开苏共中央、书记处时留下一句话:“我还要回来的。”果然,苏斯洛夫死后,安德罗波夫不仅回来了,而且坐进了苏斯洛夫的办公室,最后当上了总书记。不过现在赫鲁晓夫会不会被政变还是未知数,苏斯洛夫想要把安德罗波夫撵出书记处,似乎也不是很容易,书记处又不是苏斯洛夫自己说的算,赫鲁晓夫相信也愿意用安德罗波夫给苏斯洛夫上上眼药。
  “这些事情就不能想,太复杂了!”对于谢洛夫来讲,苏联高层的政治圈是无比混乱,谁和谁关系好根本不能做出简单的判断,有一点倒是比较确定的,苏联国内目前的局势还算平稳,当然是平稳的,因为他现在是克格勃主席,不平稳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做克格勃主席过一段时间总是要向克里姆林宫递交安全报告的,所以他总说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总往克里姆林宫跑其实没什么道理,现在这项工作已经由谢洛夫来做了。他现在开始每隔一段时间也要起草对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安全报告,当然谢洛夫肯定不会自己做,而是让自己的秘书谢尔瓦诺夫来起草,没办法,就是这么懒……
  “关于国外的安全形势是这样的,欧洲方面我们仍然在对峙,总体来讲比较平稳,并没有出现我们预料不到的情况,其中西欧共产党的发展仍然没有脱离比例,希腊共产党重新整合力量,在土耳其驱逐希腊人回到君士坦丁堡之后,希腊共产党表达了抗议,并且帮助归国的希腊人安居乐业!似乎力量在逐渐恢复……”虽说不是自己写的报告,但也都是自己吩咐的,谢洛夫怎么就不记得自己说了这么多话让谢尔瓦诺夫去撰写?
  还有就是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眼前来到这里的安全报告有多长?这点谢洛夫不知道,现在他怀疑两位前辈肯定不会把报告写的太长,因为他们都是自己动笔。
  一边感叹一边把安全报告翻到下一页,继续宣读道,“关于东方的斗争形势是,中国同志在输出革命上废了很大的心力,东南亚各国都出现了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情况。同时中国援助外界国家的金额正在扩大,涉及国家正在增多!其中越南的安全形势正在恶化,根据我们克格勃的评估,重新变成另外一场朝鲜战争的希望正在越来越大!”
  “停一下,中国援助其他国家会不会成为他们国家的负担?还有中国在越南的情况着重说明一下!”赫鲁晓夫其实看谢洛夫也挺有意思的,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递交的安全报告,远远没有谢洛夫这么多,什么事情都要写上一写。
  “中国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东南亚可以理解成为中国对美国势力做出打击的努力,而对于非洲的援助,我个人认为是打破现在的孤立局面!”谢洛夫停顿了一下道,“应该是为了打破在中印战争之后,在全世界掀起的反对中国浪潮!”
  后世的网络舆论中,把中国的外交孤立归结于美苏的封锁,这只是外因,而且苏联这边没什么具体的封锁动作,其实中国的外交孤立很简单,中印战争!这点谢洛夫从七十五国联合表态支持印度中就能看出来了,连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印度,这种孤立氛围只有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可以相提并论。
  这种全世界反对中国的浪潮,中国敢说真的不在乎么?实际还是在乎,不然不会在中印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外交突围了。
  那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对外援助突然增加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就是在外交上突围,欧美加上美苏集团的国家就不要考虑了,还不定谁援助谁呢?所以中国掂量了一下决定把图为方向定在非洲,因为那边比较贫穷,投入不多就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至于中国在非洲的援助分析,报告在这里!”谢洛夫放下手中的安全报告,转而把克格勃第一总局法属非洲司和英属非洲司的报告拿出来给赫鲁晓夫过目。其中分别出现了几种援助模式,从军事到工业、再到农业、教育、医疗等等。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政策的演变脉络。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军事援助,分析中国军事专家如何在非洲将非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军队”改造成“人民军队”。后来叙述的重心是中国如何在对非洲国家的工业、交通成套项目的援建中实践。
  还有关注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农业援助,考察中国通过农业援助力图将自己农业模式移植到非洲的过程及结果。探讨中国对非洲国家实行的教育援助,重点围绕中国培训非洲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过程和结果展开论述,医疗援助内容集中于中国通过派遣医疗队对非洲国家进行的医疗援助,中国医疗队通过派遣赤脚医生、设点、巡回医疗、培训当地医生等方式实践了以合作医疗为基础的卫生道路。
  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发展模式、并扩大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影响,让非洲国家学习中国的道路,以此巩固中共在国内的执政合法性并与美苏等冷战对手在非洲进行角逐,乃是中国对非援助中的核心利益。
  “看来我们的东方同志有着不小的心思,为了突破外交困境也是拼命了!尤里,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赫鲁晓夫也知道中国面临的外交困境,当初中央主席团本来有声音是声援中国的,但随着绝大部分国家都表态支持印度,苏联这边也只能采取中立的态度。苏联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可能因为支持中国和这么多国家敌对,换做中国也不会这么做。
  “中国虽然比我们极端了一点,但总归还是我们一个阵营的同志,而且中国参与进来对我们是有利的,目前最大敌人是美国,我们和中国只是兄弟间的吵架!”谢洛夫一边拿着国内安全报告一边说道,“其实这种情况下最头疼的是美国人,尤其是在越南的美国人……”
  “说道越南人,越南同志对我们提出了援助请求,不过我已经拒绝了,现在趁着一点空闲时间我必须把我们国内的问题处理好,没有时间和美国对抗!”赫鲁晓夫提了一句,然后等着后面比较重要的那份报告。
  国内的安全报告谢洛夫没有宣读,而是直接让赫鲁晓夫自己看,其实直白一点说,国内的安全报告就是克格勃对国内的监督,其实就是评估现在苏联内部是不是稳定。有马林科夫的先例,克格勃对干部群体的监督比较严格,防止再来一次马林科夫集团。
  “有什么异常的地方,克格勃一定要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明白么?”赫鲁晓夫点点头说道,第一书记同志也是神经百战的人物,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玩干部轮换肯定会引起不满?只不过赫鲁晓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提拔的一批年轻干部会背叛自己。
  “知道了,不会有人脱离我们的视线,我们肃反工作者会让国家处在安全状态之中!一旦有暗潮涌动,第一书记绝对会马上知道!”谢洛夫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把这份三十多页的报告全部汇报完毕,这可真是个体力活。可能是谢尔瓦诺夫刚刚成为谢洛夫秘书的原因,为了表现能力才打造出了这么长的安全报告,下次必须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了。
  “嗯,密切注意国内外的动静,目前局势比较复杂,克格勃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赫鲁晓夫强调了一下道,“唐纳德·肯特好像要对我们苏联进行一下考察,这个人的安全就交给你们负责了!”
  “知道了,到时候我会亲自部署这方面的工作!”谢洛夫干脆的答应道,唐纳德·肯特,百事可乐的总经理,秘密警察头子和资本家向来都比较有共同语言。
第436章
中国援助苏联
  这是谢洛夫首次对赫鲁晓夫递交安全报告,以后这也将是一个常规环节出现在工作当中,评估国内是否稳定,有没有人对中央不满,尤其是对赫鲁晓夫本人不满。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苏联第一书记之间的互动,也是双方互相信任的源泉。
  这种信任建立在克格勃的工作当中,作为一个强力机关控制住苏联国内的干部阶层,和第一书记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对于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才是克格勃存在的价值。这点不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都不会主动去改变,因为他们比谁都更加需要这样一个部门的存在。
  克格勃可以被削弱,但绝对不会消失不见,这是实际的需要,说实话克格勃的生命力甚至比苏联都要顽强,直到后世的俄罗斯时期,那个国家也被一群安全干部控制在手中。掌控国家的人从来都没有变,只不过换了一块牌子,光明正大的走到前台而已。
  到了现在,谢洛夫只要保证自己不出问题,乐观一点的估计,苏联迟早都会落入自己的手中,因为安全干部明确的知道这个国家需要什么,同时也是最清楚世界变化的群体。
  共青城按照苏联远东工业中心的规划而建造起来的,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工业产品生产总量占该市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占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机械制造业,占百分之六十,黑色金属占百分之十,石油加工和化工占百分之十二。机械制造是阿穆尔共青城的经济基础。
  在滨海边疆区的开垦中,共青城则是提供大规模机械支援的基地,苏联共青团动员三十万共青团员开赴远东,这次的开垦计划中,三十万共青团员将成为在这里的主力军。
  “这里的景色多美啊,像是我们的主席说的那样,有山有水就是好地方。说实话,如果不是我们主席从来都没有判断错误过,我都不想破坏这里的环境。”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在草丛中漫步,颇有些感叹道。
  在谢尔久科中将的身边,则是克格勃边防总局局长泽里亚诺夫上将。泽里亚诺夫上将出现在这里也不奇怪,苏联漫长的边界线当中,克格勃边防军的任务十分繁重,不像是欧洲和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本身不太缺乏的人力,在和蒙古、中国交界的地方苏联边防军必须承担巨大的工作量,远东这边的边防军区随着局势的变化,开始提上加强军备的日常当中。
  “是啊,这里其实比中亚更加有开发性,也比中西伯利亚那边暖和一点!”穿着绿色将军服的泽里亚诺夫上将对这里的情况其实并不陌生,身兼边防军司令的他,一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就在苏联漫长的边境线上巡视,很多时候克格勃主席团的会议他都不会去参加。
  “主席选择的地方不错,就像是他说的那样,这里有着一种叫做稳定性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自然灾害发生的!”谢尔久科中将点点头道。从莫斯科来到这里之前,谢洛夫就曾经说过在滨海边疆区那边,基本不会出现自然灾害,江对岸的中国东北地区也是一样,在地理上一旦连这块地方都出现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那整个苏联或者整个中国的情况都不能看,这块地方属于气候很稳定的地方,除了气候冷了一点,一年的降水不多不少,每年都非常稳定,如果这里出现了气候异常,那其他地方还不知道差成什么样了。
  可以说除了要注意一下雪融性洪水、冰凌洪水和寒流之外,在适合农业的种植季节当中,什么都不会出现,对了,提防一下野猪群这种小事谢洛夫没有单独吩咐。
  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初春,当气候转暖时,北方河流封冻的冰块开始融化。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河坝,由于大量冰凌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雍高,在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形成了冰凌洪水。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这边的边防军军备应该更新了,不知道我们主席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虽说主席的意思是保持克制,但也不能让我们的士兵没有安全感吧。”泽里亚诺夫上将忧心忡忡地说道,苏联和中国关系的变化虽说没有历史上这么激烈,但作为边防军司令的他却是苏联感受到边防最清楚的一批人之一。苏联和中国的口岸已经比蜜月期冷清了很多,港口、船运几乎都在降温,这点经常来远东的泽里亚诺夫上将感受的最为明显。
  “主席的意思是,如果共青城提供的支援不够,我们应该开口向中国请求提供支持!”谢尔久科中将说话的时候也带着一丝不确定道,“不知道主席为什么会这么说,难道中国同志一直等着我们求他们?”
  “我也不知道,难道中国会因为我们求助感到高兴?”泽里亚诺夫上将想了一下道,“那我就试试吧,万一中国同志同意帮助,也会让我们的开垦计划加快,这是一件好事。”
  这是当然的,中国从中印战争取得坏名声肯定要急需打破,不然也不会开始大规模的对外援助了,谁不知道大规模援助赔本?只有中国人聪明?以为美国、苏联的阵营中就没有白眼狼?苏联援助的白眼狼那是一群一群的,距离比较近的就有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距离远东比较近的还有不太听话的朝鲜,更别提非洲那一群政变一次就找一次大哥的黑叔叔们。
  美国那边也一样一群让自己头大的小弟,比如说这个年代还很坑的韩国、南越、一直都很坑的菲律宾、为了遏制印度扶持的巴基斯坦等等。美国人也是捏着鼻子认命了,只要能抵挡住气势汹汹的社会主义运动,坑一点就坑一点吧……
  急需要打破外交困境的中国,此时不怕花钱,而是怕真的被封锁住脱离世界之外,后者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真的被封锁住了,被世界孤立,中国怎么折腾都不会掀起一点浪花。
  因为这个历史时空中,中国的战国更大而且没有撤军,所以被孤立的态势比原来历史上还要大,在这种情况下中苏关系虽然在冷却,但还远远没有比历史上恶劣。谢洛夫牺牲印度的行动没有白费,英国人说的好,在印度人民的血没有流干之前,大英帝国是不会投降的。这句话说的太对了,要不说对方是老牌帝国主义呢,谢洛夫认识到了这句话,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因为西南方向和印度的敌对,中苏就算是未来不可能高唱牢不可破的联盟,关系也不会恶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地方是占住了,同时中国也收获了一堆坏名声,比历史上受到了更大的敌视。有声有色的大国好歹修炼了这么多年,又有英国、美国在后面摇旗呐喊,此时的中国有着前所未有的孤立,在这种环境下谢洛夫断定只要滨海边疆区开口,中国是肯定会援助的。
  这是互相需要的事情,中国需要一块敲门砖证明自己的价值,单枪匹马去非洲进行援助,说不定黑叔叔们刚开始根本不相信中国,世界上有美国、有苏联、为什么我们要请求中国进行援助?而首先援助苏联的滨海边疆区,则会打响自己的招牌。谢洛夫估计中国一定会大家宣扬援助苏联的消息,随后借着这次机会进入非洲。
  这块敲门砖,谢洛夫不能直接给中国,帮助中国在非洲站稳脚跟,这会被其他对中国有警惕的干部所诟病,但他可以通过迂回作战帮助中国打响名号,同时帮助自己在滨海边疆区的开垦建设,增大开垦的进度。
  连泽里亚诺夫上将都没有预料到,自己对中国方面提出援助请求的时候,对方在短暂的上报时间之后就一口答应,干脆的程度超过了他自己的预估,热情的态度令人不可直视。
  “这就是老子是克格勃主席的原因!我真是个天才……”在莫斯科的谢洛夫接到了泽里亚诺夫上将和谢尔久科中将的电报后,丝毫不吝啬的夸奖自己,这下中国开始援助非洲的时候,一旦非洲国家对中国产生疑虑,中国一定会说我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北方的苏联知道不,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援助过苏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