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404

  相反很多资产阶级政党甚至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民主政党,似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这也很正常,他们喊口号哪有以宗教名义喊口号吸引人呢?
  这个年代美国对中东很重视,但还没有重视到后来这么重视的地步,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石油美元这种概念,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在美国跳越南这个坑的之前还相当稳固,虽然上次出现过一次波动,但时间已经过去三年,看起来美元相当的稳定。
  等到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维持不下去了,美国需要石油美元的时候,才会把中东重要性在提升上一个档次,从六十年代的中东各国态度来讲,以色列当然是美国的铁杆盟友,排第二的则是伊朗的巴列维王朝,至于沙特和那群酋长国,虽然比较讨厌无神论的苏联,但和美国也就是不温不火的态度,对于以色列仍然充满了仇视,不要说现在,一直到二十一世纪,沙特都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两国也没有外交关系,只不过美国国力太强能压住让两国不至于起冲突。
  六十年代的沙特还没有后世这么的亲美,所以短时间内美国还不至于把目光放在中东上,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大国都和苏联关系不错,如果不是伊拉克已经乱了,而且准备对伊拉克共产党动手,按照历史发展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和苏联关系也比较融洽。
  在美国没有投入巨大力量进入中东之前,苏联在伊拉克搞搞文章是可行的,模式则是后世阿富汗共产党推翻达乌德的模式,努力发展地下党员建立单线联系。也就是说用克格勃的潜伏渗透办法来达成目的,这就是克格勃费尽心力训练伊拉克人的目的。
  然后就是土耳其方向的情报汇报,一个新的名次吸引了谢洛夫的注意,库尔德共产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从第一总局的报告上来看目前还很弱小,而且还引起了安卡拉的注意,开始着手准备取缔工作。
  只是看了一下谢洛夫就略过了土耳其的情报分析,对于土耳其不需要进行评估,这件事上态度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只要消灭土耳其能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什么手段都行。库尔德人当然也不干净,世纪初迫害亚美尼亚人的事件中,库尔德人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手中也沾了不少亚美尼亚人的鲜血。
  这都没有关系,只要库尔德人愿意掉转枪口把在亚美尼亚人身上做的事情,从土耳其人身上重复一遍,谢洛夫愿意把库尔德人洗干净。把亚美尼亚人的遭遇全部推到土耳其人身上去,把库尔德人打造成一样的受害者,这都没什么,正义不是不重要,如果后面还有更大正义等着,那不是更好么?
  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的日子已经定下,到时候谢洛夫也会参加,会议上苏联的中央委员们唯一关心的问题是,在科兹洛夫倒下之后,谁会变成赫鲁晓夫认可的第二书记。
第429章
我的克格勃
  六月十八日,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召开,各加盟共和国中央委员、俄罗斯所有地方州委书记都参加了这次的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所有人都想要知道一件事,在科兹洛夫倒下之后谁才是赫鲁晓夫准备培养的第二书记。
  这是一件大事,谁能想到两年前在苏联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为第二书记的科兹洛夫还在主持修改苏联共产党的党章,两年时间不到就连会议都参加不了了。
  “同志们,关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于用专业的干部队伍和良好运行的方式,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的成绩十分显著,但也出现了不少错误,作为苏联的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有些错误是我必须承担的,这点无可回避!”十五面加盟共和国国旗和列宁雕像之下,赫鲁晓夫主持了这次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首先谈到了这几年来的问题,然后像是往常一样给所有出席干部鼓劲。
  “我马上就要七十岁了,在未来的时间中不可能长时间的领导我们的党和国家,在适当的时候我会自己选择退休,把我们的国家交给更加有前途的同志来领导,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赫鲁晓夫推了一下眼镜说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将按照列宁同志规划的路途,坚定的走下去,谢谢同志们,我提名勃列日涅夫同志和波德戈尔内同志担任中央书记的人选,大家可以进行属于自己的选择了!”
  赫鲁晓夫的讲话引起了一片挽留之声,似乎所有人都对赫鲁晓夫退休的表态非常不满,不断有人发言让赫鲁晓夫收回自己的话,然后才开始对中央书记的投票。
  在紧锣密鼓的投票中,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都顺利的成为了中央书记。赫鲁晓夫的提名在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得到了通过,有些人用思索的目光在两个人的身上,本来他们认为第二书记的人选是一个人,但是没有想到赫鲁晓夫同时提名了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两个人担任中央书记,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两个人都有机会,赫鲁晓夫还准备进行一番最后的考察?
  成功当选之后,案例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都要上台发言,首先已经重新成为中央书记的勃列日涅夫对赫鲁晓夫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的评价,随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对于第一书记表示退休的意见,我是不会同意的,赫鲁晓夫同志的身体还非常好,完全可以在领导我们的国家继续走下去,这点相信所有中央委员都是支持的,我们拥护赫鲁晓夫同志的一切决定,并且愿意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我们干部的一切力量!”
  勃列日涅夫的话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所有在场的中央委员想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退休这个问题,尤其面对第一书记这个问题上,表态是十分愚蠢的。就算是赫鲁晓夫自己十分愿意退休,非常真诚的表达要退休的想法,也没人会相信。
  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过先例,一九五二年十月全会期间,斯大林曾故意提出自己的退休问题,当时斯大林站在讲台上望着全场说道,他年老了,他不能履行受托的一切职责,他可以继续承担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可以履行像以往那样主持政治局会议的职责,但是再也不能作为总书记来主持中央委员会的会议了。因此,他请求解除他的后一项职务,满足他的这一请求。
  斯大林讲这些话时看着会场,在斯大林讲话时主持会议的马林科夫就站在桌子后面。从马林科夫的脸上看到一种害怕的表情,他比其他所有的人,至少比起其他许多人更快地意识到杀身大祸就要落到大家的头上,而其他人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表情的含义是:不能同意斯大林的这一请求,不能同意他卸去这三项职务中的最后一项,这是不行的。
  马林科夫的面部表情、他的手势、他那富于表现力的高举的双手、简直是在恳求所有在场的人立即坚决拒绝斯大林的请求。这时,在斯大林背后就发出震耳的喊声:“不,我们请求留任!”,场内也喊声四起:“不!这不行!我们请求连任!请收回自己的请求!”
  这么多年过去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当时发生的事情,既然斯大林当时能这么试探一次,谁知道赫鲁晓夫现在的这次提及退休问题是不是试探呢?就算不是试探,谁敢真的去谈论这个问题。
  波德戈尔内随后的发言中表达了挽留的意思,虽然没有勃列日涅夫说的冠冕弹簧,但波德戈尔内本人也不傻,用激昂的声音说出了在场所有中央委员的想法。
  “感谢大家的挽留,让我们谈论下一个问题吧!”重新回到主席台上面的赫鲁晓夫心中很激动,毕竟能被所有人挽留说明这些人还需要他。这种表现更加让人们认为赫鲁晓夫所说的退休之类的话只是说说而已。
  “国家干部的专业性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国家安全工作尤其是情报领域的工作中,对我们的国家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一个年轻能力强的干部最合适掌握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部门,我们的安全干部要善于发现威胁并且解决问题!”赫鲁晓夫看着全场,所有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都是一脑袋问号,但马上就明白过来赫鲁晓夫准备更换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不过,更换克格勃主席不是中央主席团就可以做出决议么?
  “所以为了这个目的,经过我和一些中央书记的沟通,以及在中央主席团的讨论,我任命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同志,为新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希望谢洛夫同志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尤里,上来谈谈吧!”赫鲁晓夫最后把目光放在谢洛夫身上伸手邀请道。
  “首先感谢第一书记对于我本人的信任,再者我要感谢中央主席团对克格勃安全工作的关心,对此我没有什么说的!我今年三十六岁,在安全机关工作的十年中自认为不会激动的语无伦次,但今天例外!”谢洛夫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们安全干部的使命,就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愿意付出牺牲。当人民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快乐的生活,就是对我们安全干部和机关最高的褒奖,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建立这种安全感并不容易,但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全体同志愿意去实践,谢谢同志们……”
  “请允许我多说两句,在第一书记的领导之下,苏联近年来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每天都在拉近,在古巴导弹危机之中虽然无法扩大战果,但相信这都是暂时的,时间在我们这边,我希望第一书记继续领导着我们战胜美帝国主义,我的话说完了,感谢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以及全体在场的同志们!”谢洛夫伸出右手对着全场中央委员敬了一个军礼,最后转向赫鲁晓夫点了一下头,在赫鲁晓夫的许可之下走下了主席台。
  “也不用每个上台的同志都对我进行挽留,我的身体还是不错的,等我在解决完了一些问题,就可以回家抱孙子去了!”赫鲁晓夫低着头嘟哝了一句,随后说道,“我们伟大的祖国、自由的联盟,就像是谢洛夫同志刚才说的那样,终究会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是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祖国万岁!”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
  在今天会议的尾声中,会场响起了庄严的国际歌,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全体中央委员全体起立,随着这个伴随着他们工作的熟悉旋律哼唱起来。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随着国际歌的旋律,第一天的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闭幕,出了会场的谢洛夫直接上了等待他的轿车前往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从现在开始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在某些人眼中最为恐怖的苏联强力机关落到了他的手中,现在谢洛夫的头上没有谢列平,也没有谢米恰斯内,成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真正掌控者,现在的谢洛夫可以说一句,“这是我的克格勃……”
  “我以钢铁一般的菲利克斯为榜样,维护联盟的秩序,铲除敌人,保卫人民!忠实履行肃反工作者的义务,嗅出并铲除叛徒!”在巨大的捷尔任斯基铜像之下,在周围的克格勃安全干部的见证中,谢洛夫庄严的履行着自己的誓言。
第430章
内行主席
  从今天开始,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掌控者换人了,谢洛夫就任主席后再次刷新了赫鲁晓夫执政中的部委一把手记录,原来保持这个记录的谢米恰斯内,当时他就任克格勃主席的时候是三十七岁,而今年的谢洛夫年满三十六岁。
  在这个历史上,关于这段时期有这个克格勃三谢的说法,尤其是最后上任的克格勃主席谢洛夫,将克格勃打造成了内外一体的综合性部门。当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如果把克格勃成立时候开始的谢罗夫大将也算在内,这个时期的克格勃其实应该是四谢时期。
  而在克格勃内部没有这种言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安全干部发现谢洛夫担任克格勃主席的时间远远比其他三谢时间要长的多,直到谢洛夫最终卸任克格勃主席的时候,这个机构已经打上了浓厚的谢式烙印。
  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又持续了两天后顺利闭幕,赫鲁晓夫在名义上仍然保留着科兹洛夫中央书记的职务,也许是希望有朝一日科兹洛夫仍然能够恢复过来重新工作。名义上新增加的两个中央书记,则变成了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勃列日涅夫同时仍然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名义上的苏联国家元首。
  但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负责的工作差不多,一般人还真的有些搞不明白到底赫鲁晓夫更加属意谁多一点,这可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相信过上一两年人们在心中就会有自己的评价,但现阶段这和谢洛夫无关,他现在必须接手克格勃的主要工作。
  作为新上任的克格勃主席,谢洛夫还必须照顾一下谢米恰斯内的想法,从谢列平那里得到的消息,他和勃列日涅夫商量让谢米恰斯内做俄罗斯苏维埃第一副主席,这点勃列日涅夫也同意了,这其中肯定有交换条件,只不过现在谢洛夫还不知道。
  在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结束那天,谢洛夫召集了克格勃各大总局局长和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机关干部,为谢米恰斯内开一场欢送会。地点就定在克格勃的礼堂中,一共出席了四百多名在莫斯科的安全干部。
  “在谢米恰斯内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工作有着卓越的进展,为此我提议为我们的主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从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干杯。”谢洛夫高举着满满一杯伏特加高喊道。
  谢洛夫、伊特瓦索夫、萨哈托夫斯基、谢尔久科、罗曼、卡德波夫、基班诺夫、瓦连京等等一大群总局局长将谢米恰斯内簇拥在中间,同时举杯为谢米恰斯内庆祝。
  音乐声响起,舞会开始,所有人散布在礼堂中的各个角落,一些人在大厅中翩翩起舞,找自己的女伴随着音乐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展示了和平常不太一样的一面。
  “谢谢你,尤拉!”谢米恰斯内拿着酒杯看向场中央低声道,“其实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次酒会是给我的一个安慰,可能我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克格勃主席了。”
  阻止了谢洛夫的解释,谢米恰斯内继续说道,“第一书记看中在安全机关的履历,这点我没有意见,只不过可惜了两年的时间,放心,我只是有些遗憾,但对我们的友谊我很尊重!”
  “谢谢你的理解!”谢洛夫能感受到谢米恰斯内那种无奈,在原本的历史上谢米恰斯内的克格勃主席能做到一九六七年,在其中率领克格勃调头对付赫鲁晓夫,在勃列日涅夫政变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政变哪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赫鲁晓夫也不是没有支持者,克格勃是一个拥有近百万成员的庞大组织,如果发挥了应该发挥的作用,政变在萌芽中就会被发现并且摧毁,根本就没有突然袭击的可能性。最大的可能其实是刚刚有些干部开始串联,这些情况就应该被赫鲁晓夫知道,然后还在萌芽中的政变随着赫鲁晓夫收拾几个起头的家伙消失在无形之间。
  只要克格勃掉转枪口在政变中发挥作用,新上任的勃列日涅夫自然会想办法拆了克格勃,谢米恰斯内的主席能够做到一九六七年,完全是因为刚开始谢列平的势力还在,随着勃列日涅夫慢慢的用切香肠的方式解决了谢列平的势力,最后谢米恰斯内被收拾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政变最好还是不要发生,这对所有人都好,一些干部不满就让他们不满好了,赫鲁晓夫会收拾掉这些人的,真以为一个正常情况下第一书记是这么好推翻的?
  在欢送谢米恰斯内之后,谢洛夫首先面对的是克格勃的组织结构问题,换句话说,空出来的第一副主席应该由谁来担任?这种选择也并不难,在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上,坐在中央位置上的谢洛夫提名了自己曾经的上司,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兼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这个提议没有遭到阻碍便顺利通过。
  萨哈托夫斯基担任第一总局局长已经好几年了,从资历上面完全足够。
  “第一书记对我们的信任是显而易见的,关于未来的工作重点,我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工作应该继续在国外加大力量,对待某些反苏或者有反苏风潮的国家,克格勃应该毫不留情的给予清除和打击,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专门负责对付这些国家的应对总局!”歪着头的谢洛夫一副懒洋洋的口气道,“这个总局就是特种作战总局,我个人意见是暂时放在第十一总局的编制上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见?”
  意见自然是没有的,扩大组织部门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对外工作意味着有更多的经费支持,怎么会有人反对?
  “那么我继续刚才的话题,关于我们部门一些作战力量的规划,如果同志们有意见可以打断我,这都没有关系。我的意思是应该对各种军事力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编,提高所属武装力量的专业性。”谢洛夫双手搅在一起态度很诚恳地说道,“在应对一些国内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当中。”
  克格勃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两大块,一块是以边防军为主的作战部队主要在边疆地区,另外一大块则是原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部队,现在的内卫军。但其实克格勃各大总局下属还有军事力量,第一总局、第二总局和第五总局、分别拥有数量不等的特种渗透部队,用于处理突发事件。除了这三大总局之外,交通管理总局的交通警卫部队、国防科技保卫总局的科研警卫部队、第九警察总局的干部警卫部队、还有克格勃的基本自保力量第十五总局的机关保卫警卫部队,第十五总局的部队是驻扎在克格勃的各大机关中作为警卫。
  “在这方面我们和盟国是可以合作的,在境外特种作战的领域中,我们绝对不能单独作战,而是要拉着盟国一起行动,以后将成为常态固定下来。”谢洛夫说完自己的想法等待着别人的意见。
  “对于我们下属总局的警卫部队进行整编是没有问题的,更加专业当然更好,不过对外作战我们需要盟国的力量么?”伊特瓦索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当然了,也不能所有压力都由我们自己顶着,再说他们的力量也不弱,至少加起来不弱!”谢洛夫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其实不是所有东欧国家都和苏联一样情报部门管理边防军,波兰公安部、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安全部、匈牙利内务部、罗马尼亚内务国家安全总署、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些部门都各有各的特点,不能全部一概而论,蚊子再小也是肉,谢洛夫不能放过他们,情报部门没人敢说自己能做到极致,哪怕自认为是天下第一的克格勃,也必须承认各国情报部门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然后谈了一下对于世界的监控问题方向,谢洛夫就结束了自己担任克格勃主席之后的上次克格勃主席会议,这次他担任一把手的首次会议,比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第一次开会的时候都顺利得多,和前面那两位比起来,谢洛夫完全是在克格勃成长起来的本土干部,几乎没有人把谢洛夫视为外来者,一些问题完全是内行在领导内行。
  “第五总局从现在开始着重监视国内文化界的动静,任何在各种情况下流露出来对西方向往态度的作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应该全部建立安全档案,对文化界必须保持钳制,不能让第五纵队滋生在文化界。”
  很快谢洛夫接任克格勃主席的消息就传遍了苏联各处,很多地方的安全干部都知道,这次的克格勃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本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干部,这应该是好事吧?
第431章
文化人
  文化界一旦投敌,造成的影响将非常巨大,路线不同,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苏联末期的乱象中文化界绝对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克格勃第五总局虽然存在,确实是对付西方思想渗透和宗教势力复兴,但实际上目前更多对付的是后者,原来也并不难理解,赫鲁晓夫对苏联文化界时不时的言论采取包容的态度,这也是苏斯洛夫没事和赫鲁晓夫争论的原因之一。有这种第一书记存在,可想而知第五总局的工作,也仅限于采取频繁的预防性警告,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作家比如索尔仁尼琴这种人,活蹦乱跳简直活的不要太滋润。
  虽然心中对这个家伙充满了厌恶,但谢洛夫只能当做没有看到,闭着眼睛当索尔仁尼琴不存在。理想中的第一书记,自然性格上别向赫鲁晓夫这样有些天真,对自己有着充分的信任最好立为接班人,但实际上这两种特质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个人的身上。事情就是这么不能十全十美。
  “那群潜在的第五纵队,天天蹦的相当欢实,而我们的第一书记只是没事动动嘴巴让那些文化界的家伙不要乱说话,实际上那些人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谢洛夫长叹一口气对卡德波夫说道,“有时候我真的想让他们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当年索尔仁尼琴为什么不直接死在古拉格?结果出来给我们添了这么大的麻烦?”
  “头,要不要我们处理一批人?”卡德波夫少将比划了一个杀的收拾。
  谢洛夫赶紧摇头,这是谢米恰斯内的处理办法,杀人不是不可以的,但要看回报和投入能不能形成正比,如果杀人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只会解决问题,难道以为他这头里海虎会手软么?但问题不是这样,大环境宽松克格勃如果动手玩暗杀,只会让文化界那群自认为良心的家伙炸窝,这可不是好事。
  只要大环境变动了,别说索尔仁尼琴一个人,就算是整个苏联作协全死了他也不怕。因为在动手之前,国家舆论会首先收紧,切断外国人知晓的渠道,到时候克格勃做什么都没有人知道,但目前不具备这种环境。
  但放过索尔仁尼琴还是有些不甘心,什么车祸、淹死致谢死法都不能考虑。因为这种死法一旦出现肯定会引起怀疑,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这个人病死,还要做的更加像一点。
  “索尔仁尼琴这个人,身体就没有什么病么?”放弃实在是不甘心,最终谢洛夫还是更进一步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这个人一定要除掉,如果按照时间来算的,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应该已经开始动笔了。
  为了克格勃的名誉,这个人必须死,为了苏联的名誉考虑,这个人就更应该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