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404


第426章
开垦远东
  “沃洛佳,你也不要有负担,我是知道你的,你有着卓越的政府工作经验。我准备推荐你去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去任职,相信在那里短暂停留后,你的道路将更加光明!”在没有把握之前,谢列平还是最后向谢米恰斯内通报了赫鲁晓夫的决定。
  没错,是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谢米恰斯内很早就是阿塞拜疆第一书记,又做过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这次从克格勃下来如果送到一般的州委去做书记,无异于等于是降职,这对于还非常年轻的谢米恰斯内来讲,是非常不可接受的,这点谢列平明白而且感同身受。
  以谢米恰斯内在仕途上的路程来讲,现在所能去的部门其实寥寥无几。首先部长会议主席的各部门是不行的,因为克格勃本身的地位就比一般的部长会议主席下属的部门要高。换句话说各大部委不适合现在的谢米恰斯内,他只能去比较重要的党委工作,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去哪里?
  苏联的政治版图当中,还能让谢米恰斯内上升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无非是这么几个地方,列宁格勒、莫斯科、乌克兰、这三个地方在苏联政治格局当中无比重要,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个地方的第一书记都是谢列平的朋友,本身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乌克兰那边已经人满为患了,很多苏联的高级干部都是在乌克兰出来的,他插不进去手。
  那就只能在俄罗斯想想办法,但俄罗斯没有党委组织,也不存在俄罗斯第一书记这种说法,曾经想要在俄罗斯建立党委组织的人都死了,日丹诺夫死后列宁格勒集团之所以被清洗,就是因为那些人准备在俄罗斯建立党委组织,道理很简单,俄罗斯党委一旦成立,本身就是对苏联最大的威胁,权威势必直逼苏联共产党。带来的一些印象会造成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不稳定,俄罗斯族占据苏联人口的一半多一点,谈不上绝对统治地位,真出现不稳定因素就会很难办。
  所以虽然每个干部都有些大俄罗斯的想法,但都不会真的在俄罗斯发展党委激化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矛盾,通常都采取只做不说的态度,各种文件都提倡民族团结,实际上用各种手段打击地方民族主义,推行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么?没想到我还是没有在克格勃站稳脚跟,不过尤里在安全机关确实比我要强的多!”谢米恰斯内其实心中早就有所预料,一直以来他都想要在克格勃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接任克格勃主席这一年半的时间当中,不能说没有成绩,但显然第一副主席的成绩比他要大的多,而且比他更加敢承担风险。
  谢米恰斯内也知道,他无法像是谢洛夫一样以巨大的胆量亲身去操作古巴导弹危机那种大事件,要知道一旦古巴导弹危机失败,那主要的谋划着绝对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已经到了克格勃主席这个级别的干部一般不会表达意见,所以古巴导弹危机的收获不是给了自己,而是给了第一副主席谢洛夫。
  遗憾是有一些的,但远远谈不上怨恨,大家都是在一个圈子里面,有着共同的目标。现在看来谢列平对他还不错,准备在俄罗斯主席团当中为他谋得一个领导位置,这就很好。
  “这就好,第一书记很看好尤里,这种信任是不多见的。”谢列平叹了一口气继续安慰着自己的老部下,他和谢米恰斯内的关系很好,两人在一个学校上学是学哥和学弟的关系,很早就认识的两人,一直在沿着既定的轨迹前行。
  当然谢列平是不知道谢米恰斯内后来的事情,如果他知道谢米恰斯内后来有一段时间在他和勃列日涅夫中间耍心眼骑、墙,估计现在就没有这么多的愧疚了。
  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的沟通还算是顺利,都是一个团体的人,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就分道扬镳,谢列平相信谢米恰斯内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心里不满。
  另外一边,不知道谢米恰斯内又干嘛去了的谢洛夫,结束了这次的克格勃主席团会议,让谢尔久科中将带着国内防谍总局去滨海边疆区考察,滨海边疆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使这块土地成为远东能源、矿产、水力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使这里集聚了寒带、温带及亚热带的生物种类,以及多种古生物物种。
  当然谢洛夫不是去保护环境的,这玩意和国家安全没什么关系,到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的地步,他作为克格勃的主管自然会过问。滨海边疆区算是苏联少有比较暖和的地方,当然和同纬度比起来还是过于寒冷,而且和一江之隔的东北不同,滨海边疆区以山地为主,临近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也是如此,一旦赫鲁晓夫同意在滨海边疆区开垦,相信当地的沼泽、平原和一些环境肯定会被破坏,这都是可以遇见的。
  这种情况谢洛夫只能当做没看见,在一个国家人民吃饭都紧张的时候,谈保护环境未免有些不要脸,如果某些王八羔子在这件事情上对克格勃进行攻击,喀山总精神病院欢迎你。
  开垦面积谢洛夫准备定在两百万公顷的份额上,至于会不会因为开垦造成水土流失?这种情况肯定存在,但会不会像是赫鲁晓夫在哈萨克开垦的土地那样被沙化,这不可能。当地的降水和森林覆盖面积远超哈萨克,而且本身就对那种环境比较了解的谢洛夫知道,一片森林只要不动山地的植被,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开垦一定要选对地方,以谢洛夫前世对一江之隔东北的了解,这次开垦是绝对没问题的,说不定效果比勃列日涅夫在哈萨克的工作效果还要好。
  而且滨海边疆区的人口压力远远比东北要小,再差也不会出现境内所有植被都被砍伐的情况发生,准备好了相关文件的谢洛夫直接去了克里姆林宫。
  “开垦?”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的声音是疑问,而赫鲁晓夫的声音则是赞许。这种反应非常正常,苏联的开垦荒地本身就是赫鲁晓夫大力推行的。而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的反应则各有不同,谢列平已经知道谢洛夫马上就要接任克格勃主席,自然不愿意在现在看见自己的部下去没事找事的去作死,勃列日涅夫则比较好笑,因为在哈萨克的开垦工作本来就是他在主持的。
  “对啊,是开垦?这是滨海边疆区的历年降水统计资料、平原分布资料、以及当地可用耕地面积的资料,以及远景规划,国内防谍总局局长已经去滨海边疆区考察了,相信会带回来非常不错的反馈。”谢洛夫一副你们怎么都这么看着我的样子,自顾自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道,“我偶然间看到了滨海边疆区第一书记弗拉基米罗维奇同志对于当地一些规划的想法,觉得弗拉基米罗维奇同志的想法还是比较保守,这件事情克格勃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相信会取得一些成果!”
  谢洛夫其实根本不认识弗拉基米罗维奇是谁,估计也就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家伙,打卡上班然后退休,没有在原本苏联历史上掀起哪怕一点风浪。但这封报告绝对是真的,各地的报告在克格勃都有备案,这份报告其实平平无奇就是说了一些老生常谈的话,对工业和农业发展说了一些漂亮话,仅此而已。
  但就是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只要稍微被重视一定要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就变成了克格勃答应地方政府的邀请,帮助滨海边疆区解决困难。
  “尤里,你是安全干部,帮助地方州委无可厚非,但你对那里没什么了解!”谢列平不失时机的提醒道,他真的害怕因为这件事耽误了在赫鲁晓夫那里的观感。
  谢列平明显是想多了,赫鲁晓夫非常感兴趣,打手一拍直接问道,“你有多大的把握?”
  “中央书记说的对,我本人对滨海边疆区没有多少了解,但克格勃有各种的专业人才,经过我们的专家评估后,觉得应该有一定成功的把握,就和个人来看么?”谢洛夫摸着下巴好像考虑了一下道,“不能说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怎么也有九成左右的把握!”滨海边疆区那块地方谢洛夫比较了解,和东北一样属于基本不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方,这个自然灾害是水灾和旱灾,既然这样还怕什么?
  咳咳!勃列日涅夫一阵猛烈的咳嗽,前面他还以为谢洛夫要谦虚一下,结果最后还是说出了九成把握?也对,这个家伙也是共青团的干部,难免和那些只会打嘴炮的年轻人一样,时不时的放一下卫星。
  “要什么支援?”赫鲁晓夫直接盯着谢洛夫问道,“滨海边疆区的开发,需要什么支持?”
  “机械工业部的农用机械和重型机械,共青团的组织人手!”谢洛夫直接张嘴说道。
第427章
原则
  “你怎么又搞事?”谢列平有些头疼的看着谢洛夫,现在他知道为什么赫鲁晓夫对谢洛夫有不错的观感了,两个相差三十多岁的老爷们有共同语言,都喜欢在比较平静的时候搞事情。谢洛夫这种喜欢没事搞出来点事情的作风,让同样爱搞事情的第一书记十分欣赏。
  “老书记,我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么?”谢洛夫微微抬头嘴角扯出一丝傲然的弧度,用饱含自信的态度道,“身为苏联最为杰出的安全干部,我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何有这种评价,但很多人都这么说……”
  谢列平藏在袖子下的右手攥起拳头又松开,重复了好几次终于抬手拍谢洛夫一巴掌的冲动,这个家伙现在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有事没事总是夸奖自己,还总是陶醉在其中。
  就算是你说的对,也不能自己夸自己啊!谢列平真是有一种命运不公的感觉,明明自己的地位比较高,而谢洛夫是自己的部下,结果每次都是谢洛夫出来搞事情,自己来善后。就拿这次准备在滨海边疆区的开垦来说,谢列平需要让共青团组织人手赶往滨海边疆区,还要以部长会议副主席的名义,让机械工业部调动出来重型机械、重型机械运输部提供重型卡车、林业资源部规划出来采伐的树木如何应用,等等等……
  谢洛夫出来一个提议,谢列平就要为此跑断腿。如果不像谢洛夫说的那样出成绩,谢列平保证,这次一定敲打敲打谢洛夫,随着这个部下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个屁股越来越擦不起了,有时候让他这个中央书记都倍感吃力。
  不是谢洛夫本人喜欢放卫星,他这么做的用意和谢列平是一样的,谢列平是为了他擦屁股,他更加伟大一点,正在为整个苏联擦屁股。当然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到了今天谢洛夫评估了一下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的之间的力量对比,很愉快的发现,如果赫鲁晓夫按时下台,自己将非常愉快的和谢列平集团一同覆灭。
  以目前谢列平这些朋友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根本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那么整个苏联现在谁才是最大的头,谁能压住只差一步的勃列日涅夫?当然是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从党务到政务都是一把手的赫鲁晓夫了。只有没有下台的赫鲁晓夫才能让谢洛夫感到一丝安全,多争取几年的时间让自己有一些抵抗力,有这个目标存在,别说赫鲁晓夫喜欢一些出人预料的大计划,就算是真的在放卫星,他也要上去摇旗呐喊,放的好……
  谢洛夫对远东还算了解,那里除了冷了一点,一般情况下和什么大灾大难都不沾边,如果那边都出现了自然灾害,那整个苏联或者是中国基本上都不会有好的地方。有这种稳定性,谢洛夫才敢提出在那边开垦,不然像是勃列日涅夫在哈萨克把草原弄沙化,那可真出事了。
  关于在滨海边疆区的开垦,自然是苏联的集体农庄模式,被很多人诟病的苏联集体农庄模式,其实在斯大林时期规模很小,大型集体农庄合并在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达到巅峰,集体农庄并不能为苏联粮食不够吃背锅,在后世中俄罗斯已经没有集体农庄了,人均粮食的产量还不如苏联,这里面就不提各种指标都下降很多的因素了,苏联副食品供应紧张只能表明人们有钱,生产的东西没有卢布多,而后世的俄罗斯很多东西看起来很多,那是因为人民已经买不起了。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集体农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计划工作中,实行以商品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办法;在生产方面,国家只向集体农庄下达一项指标,即各种农产品采购量,其他指标如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牲畜产品率、播种面积与结构等等,都由集体农庄自行决定;在采购制度上,取消义务交售制等多渠道采购办法,实行统一的国家收购制,并固定收购任务,发展农庄之间、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之间的跨单位协作,加强同与农业有关的部门的农工一体化。
  苏联的农民应该称呼为农业产业工人更加适合一些,用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作为国家的发展,本身就是在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不然就会出现东北大豆斗不过美国大豆的情况。一百个农民的成果,结果对方十个人的成果和你们一样,就算是你亩产高一点又怎么样?仍然不是美国人的对手。
  两百万公顷,不就是两万平方公里,苏联国土面积的千分之一不到,滨海边疆区的八分之一不到,也不是很大。用机械化开展开垦,可能无法和精耕细作相比,但足够解决很大的问题了,未来作为一块比较重要的产量区是绝对可行的。滨海边疆区可能也是苏联唯一能种植水稻的地方了,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和稻种的培养,大不了从现在开始筹备,小心一些在天气变冷之前绝对能出成绩。
  “滨海边疆区农业第一书记弗拉基米罗维奇同志的看法是非常具有忧患意识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现阶段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提高农业的粮食产量对我们苏联有着巨大的好处,提高国家本身抵抗能力!”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踌躇满志地说道,紧握的右拳增加着他本人的说服力,谢洛夫放的卫星让这位第一书记很是兴奋。
  “开垦?让国家安全委员会评估一下其中的风险吧!”苏斯洛夫推了一下眼镜道,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本身就是谢洛夫提议的。
  “克格勃已经派人去调查了,尤拉本身非常支持,正在进行风险评估。”勃列日涅夫不着痕迹的提醒着苏斯洛夫。
  “谢洛夫的安全评估我没有意见,如果其中没有问题,我表示支持!”苏斯洛夫没有过多的和赫鲁晓夫对着干,在不涉及自己主管的领域中,苏斯洛夫还算是比较好说话。
  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此时海参崴的滨海边疆区政府大楼中,对整个滨海边疆区的环境进行评估,海参崴的重要性不必多说,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也曾经到临此城,并表示其可以跟美国的旧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为苏联远东地区最重点的发展城市之地位。
  和滨海边疆区州委农业书记弗拉基米罗维奇谈了之后,谢尔久科把各地国家安全局和内务总局收集的情报发往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随后谢洛夫转到了克里姆林宫。
  赫鲁晓夫立刻批示机械工业部、林业资源部和共青团、克格勃立刻开展开垦滨海边疆区的活动,同时中央主席团通过文件下达给远东滨海边疆区,进行土地开发。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总部,第一副主席办公室当中,谢尔瓦诺夫正在一丝不苟的调阅文件,他是谢洛夫的新任机要秘书,毕业于加茨拿城,是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挑选出来的新任机要秘书。经过两个女人的考核,让两人都很满意推荐给了自己的男人。
  砰地一声第一副主席办公室的房门被推开,进来的人是国内防谍总局的工作人员,看见谢洛夫不在一愣,问道“谢尔瓦诺夫同志,第一副主席不在么?”
  “从后门出去前行五十米,左转二十米,第一副主席在后面锻炼身体。如果找不到的话,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第一副主席旁边有一个录音机,你顺着国际歌去找就行了!”谢尔瓦诺夫不慌不忙是说道,随后看见对方不动,叹了一口气直接把文件接过来,边走边看准备向谢洛夫进行汇报。
  天气在转暖但绝对称不上是暖和,光着膀子的谢洛夫在一个两米高的双杠上面,双脚别在双杠上面头冲下做仰卧起坐,每做一下都带着一股长长的哈气。勤奋这个词和谢洛夫不沾边,不过苏联的大环境是如此,他周围有十几个克格勃特工和他一样在锻炼身体,有人带动就有动力,谢洛夫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得一个劳卫奖章什么的。
  “第一副主席,乌兹别克当地出现冲击内务总局的事情,好像是在抗议执法不公,对我们的内务警察进行了暴力行为,不过挨打的内务警察后来出现了事情。”谢尔瓦诺夫一字一句的宣读着上面的报告。
  “怎么了?把民众给打了?”谢洛夫动作不停地说道,“仔细说说是怎么回事。”
  “当地内务警察一名警员在被群众殴打之后,盗枪报复,枪杀了参与暴力围攻内务总局的七个群众,那些群众都是一家人。”谢洛夫一听直接从双杠上下来,快速的浏览完毕之后道,“攻击国家安全机关,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希望法院从轻处罚!一家人?家族势力?仔细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对方是民众,也不能无原则的妥协!”
第428章
谁才是接班人
  事情是发生在乌兹别克苏维埃共和国花拉子模州希瓦市内务总局下属的内务局,事情的起因像是很多突发事件一样,并不是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次惨案发生的原因是,借钱,按照官方术语是由经济纠纷产生的矛盾,深层原因是借钱不还这个千百年不变的理由。当地内务局警察调节了纠纷,让借钱的人写下保证书保证还浅,事情到此应该告一段落。
  但实际上这只是惨案的源头,借款人回到家之后谎称被警察暴力对待,借款人连同家属三十余人便闹到了当地内务局去抗议,找到了调解的警察进行围殴,后来则是警察气不顺盗抢尾随报复杀人。
  一边穿上衣服的谢洛夫示意把录音机关掉,想了一下说道,“有一个问题,既然我们的处理是没有问题的,当地内务局领导为何会放任家属冲击执法机关?”
  “希瓦市内务总局的解释是,因为害怕出现群体性事件!”谢尔瓦诺夫说道,“当地内务总局害怕事态扩大,所以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但警察一时激动展开报复。”
  “群体性事件呢?我没看见,凶杀案我是看见了,现在已经便成文件送到了卢比杨卡!”缓慢的把上衣的扣子系上,谢洛夫低沉的喝道,“希瓦市内务总局局长是不是脑袋有病?执法机关能被普通人冲进来?内务局无法制止警察被打么?不说让他们把人抓起来,至少制止是没有问题吧?这件事没有什么身份的问题,警察维护法制,但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内务警察被打是活该么?”
  如何处理这件事谢洛夫有自己的考虑,对谢尔瓦诺夫命令道,“和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联系一下,克格勃并非包庇内务警察,但这件事事出有因,单单处理一个警察为死刑平息民愤的办法绝对不可行,这个警察的命必须保留下来,马上让当地国家安全局着手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
  “随后如果没有问题,责任在冲击内务总局的家族那边,立刻将当天冲击内务总局的人员抓捕,我们并非是打击报复,而是要明确责任,犯错的警察自然会上法院等待审判,而那些人冲击内务局的责任也要追究,就这样,给乌兹别克方面发电吧。”谢洛夫想了一下其中的问题下达了命令。
  他只能做到笼统的干涉一下,实际上他不认识乌兹别克法院的任何一名干部,认识也没用,谁知道几年后还是不是这个人?苏联法院体系归苏联最高苏维埃管理,也就是现在勃列日涅夫是他们的老大,在谢列平担任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之后,谢列平也能间接管理,和最高苏维埃管理的很多部门一样,苏联法院要定期举行选举,以赫鲁晓夫时期干部频繁调动的程度,真没有必要认为自己下次选举还能选的上。
  和一个法官关系不错,过几年他还在什么地方你可能都找不到了,让谢尔瓦诺夫下去办理,回到自己办公室的谢洛夫开始拿准备的文件开始阅读。
  谢尔瓦诺夫作为新人机要秘书正在熟悉这里的工作,对于这个新人秘书谢洛夫还算满意,一个二十三岁的小伙子,已经在加茨拿完成了必要的特工课程,密码、手语、反侦察课程都不错,熟悉一段时间之后肯定会帮助他解决不少问题。
  在大部分时间里面,克格勃的工作也被每天发生的琐事所困扰,很多规划又不是会马上见效,所以只能密切关注然后观察发展趋势,这个过程比较枯燥是肯定的。平时的时间谢洛夫面对的问题就是哪里又出现了什么案件,比如这次。
  五天前谢洛夫还碰到另外一件事情,一个苏联公民去印度旅游因为吃牛肉被印度警察逮捕,谢洛夫只能和印度内政部沟通放人。现在他都怀疑在这么下去,克格勃迟早会变成后世白俄罗斯卢卡申科的那个部门,连女人嫁到国外被家暴都要管,还要派特工出国去威胁对本国女人家暴的外国人。
  “要不说这种日子挺无聊的!”谢洛夫只能没事翻看一下第一总局的情报聊以自慰。
翻看着关于中东地区的第一总局评估,算是他除了锻炼身体之外的一个消遣,首先是关于伊拉克共产党的消息,谢洛夫对于伊拉克共产党算是投入了克格勃所能提供的全部支持。克格勃从来没有在一个党派上投入过这么大的心思,从来都没有。
  考虑到中东地区宗教氛围太浓厚,谢洛夫回想了很多历史经验加上克格勃记载的成功行动资料,定下了怎么让伊拉克共产党更加有战斗力的办法。在阿塞拜疆的训练营当中,所有条件和训练强度以及训练课程,伊拉克共产党派过来的外国同志完全享受着个克格勃特工受训一样的待遇,对于来到苏联的伊拉克学员,谢洛夫完全以国际主义精神能给的全都给了,生活条件甚至比苏联本国的人还要好。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伊拉克共产党未来要反水,可能克格勃的特工在中东就要面对自己的徒弟挑战,可能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于受训的伊拉克人这次他真的是毫无保留。
  成果是非常显著的,伊拉克共产党的党员又少了一万人,但地下党的人数增加了两万,同时已经先期回到伊拉克的受训人员也在工作,一方面是帮助伊拉克共产党建立遍及全国的情报网络,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借着伊拉克低强度内战的环境,进行肃反工作。
  对于伊拉克共产党表面上人数越来越少的趋势,美国人非常满意,因为从表面上来看其实声势最广的是教派武装,而军力最强的则是政府军,第一总局的特工时不时进入某个圣地制造一起爆炸事件,让教派武装更是群情激奋,有五分的力量却有十分的嗓子,看起来声势相当高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