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404

  这点丹尼尔说的一点都不错,身为苏联情报机关的主管,还总是冒充安全专家的谢洛夫,敢于经常说谎,还让别人看不出来他在说谎,底气就是来源于克格勃提供的信息支持。
  丹尼尔这么暴怒是有原因的,谢洛夫在为印度找完借口之后,开始提出了撤军问题,同时提出了在印度最近的强奸、案,这些案件比较不幸的是都是美军士兵做的。最近美国大使馆门口总是出现抗议的印度民众。当然以印度的治安水准,其实类似的案件每天不知道发生多少,只不过本国人民就是这个样子,都是对外国人要更加严格一点,再说美国大兵的光辉战绩登上了报纸,造成的影响力比印度人自己的案件大多了。
  撤军的事情经过几天的发酵,在一月底的时候,尼赫鲁总理终于公开宣布外国军队应该撤出印度,“印度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战争失败了我们舔舐伤口,但不需要一群外国人来教我们怎么做,而且某个国家的军纪问题实在是问题,我已经让内政部长去逮捕涉事的士兵,但美国人的傲慢令人无法忍受,对于涉案的士兵印度会一直保留追究的权利,同时外国士兵必须马上撤出印度的土地……”
  这个表态一经发出,谢洛夫便马上进行回应道,“尼赫鲁总理的意见苏联是十分理解的,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且有足够的力量自保,确实不需要外国士兵的保护,对于最近因为某些美国士兵的罪行,因为我前一段时间归国并不知情,但我愿意为此和美国方面进行沟通,让涉案的美国士兵接受印度法律的审判!”
  这怎么可能?美国在南越、日本和韩国、菲律宾搞出了数不清的类似问题,有几个美军士兵得到了处罚?这要是换到苏联在外驻军搞出事端,肃反工作者肯定会选择崩了涉案士兵,当然现在不会了,都已经六十年代克格勃也下不去这个狠手。
  眼前这个好像便秘一样表情的美国驻印度大使丹尼尔,已经在他面前坐了半个小时,还是那种看一眼就难受的死样子,谢洛夫终于失去了耐心不耐烦的开口道,“丹尼尔先生,你就不要想方设法的拖时间了,你们美国想要赖着不走在印度找一块落脚点,当我们苏联看不出来么?我告诉你,你们在做梦,如果你们非要仗着联合国决议耍赖,我一点不糊弄你,在陆地战场上,苏联的军队能把你们美军按在地上揍。印度人也会支持我们的,这个国家还没有弱到需要联合国军队才能保持国家完整的弱鸡地步……”
  说完话歪着脑袋的谢洛夫,一边等待丹尼尔的回答,一边想着卖肾援印这个方案到底靠谱不靠谱,如果美国真的赖着不走,支持印度军队和苏联士兵合力歼灭这两千海军陆战队需要多长时间。
  “谢洛夫将军,印度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丹尼尔斟酌着自己的语气开口道,他也知道尼赫鲁对外国军队相当反感,是站在苏联主张撤军的立场上的。
  “不要耍花招,在陆地上你们没有多少谈判的资本,这不是古巴!”谢洛夫毫无动摇之色的强调道,“印度军队就是再弱,几十万人打两千还是不成问题的。给你一天时间和华盛顿沟通,不然我就把美军不撤离的消息散布出去!”
第410章
卢比杨卡广场
  “你在威胁美国,谢洛夫将军是否是苏联最有自信的将军?”丹尼尔冷漠的反问。
  “几个月前在白宫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和肯尼迪总统说话的,而当时的情况远远没有现在要好,美军留在印度是不可能的,印度还没有弱到必须要依靠别人保护的地步,所以……”谢洛夫沉吟了一下道,“美国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不然印度这个第三世界盟主就一分不值了!现在你可以去找尼赫鲁总理,看看能不能劝说他回心转意,对了,能不能把涉案的士兵交给我,我想要移交给印度执法机关……”
  苏联最有自信的部门,甚至不是敢在冷战时期同时叫嚣东西两面同时开战的苏联国防部,而是克格勃这些安全干部们,这点似乎丹尼尔不是很了解,没关系,只要他多活几年,迟早会了解的。
  以印度的体量和人口来看,在弱小也不会弱小到哪里去,输给中国不代表会输给别人,至少后来两次的印巴战争中,印度军队的表现很不错,把和平教世界的安拉之剑揍得不轻。从情感上面来讲,印度人民不会接受自己本土有外国驻军,尼赫鲁敢答应的话,别说是印度共产党,就算是甘地复生就救不了他。
  用话不投机半句多来形容谢洛夫和丹尼尔的对话在合适不过,在这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办公室里,两人的交流屈指可数,陷入了长时间的尴尬中。这种情况下,谢洛夫直接拿出一本蓝色封面的书翻起来,关于如何进行反渗透和防止移民的论证,这本书的后面的作者一样是他自己。
  这不是谢洛夫在安全领域多么专业,而是他一直在假装自己很专业,同时多写几本书的好处是,可以把未来会发生的案例通过推测加进去,再者还能领取一些奖金,算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他又不能学勃列日涅夫总是给自己颁发勋章,所以只能这么干了。
  “时间只有一天啊,明天我就会以联合国驻印度维和部队指挥官的名义宣布撤离印度,到时候我会和印度的尼赫鲁总理一起宣布这个消息!”看着丹尼尔离去的背影,谢洛夫用一种慢走不送的表情喊道。哼!真是不自量力,手腕一抖把自己的半成品书籍收好,谢洛夫伸了一个懒腰,丹尼尔怎么和华盛顿沟通他不会理会,但相信不会改变既定结果。
  哪怕自己现在的祖国是苏联,谢洛夫仍然没有瞧不起任何一个欧亚大陆上国家的意思。只要人口过千万,在他这个安全干部眼中就都是一个大国。欧亚大陆是世界毫无疑问的中心,这里的每个民族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文明积淀,绝对不能把这些有着自己传统的国家,当做是非洲那些刚独立的殖民地,或者是南美那些没有文化沉积的文盲。
  所以的苏联的南下战略,一定要小心谨慎的进行,谢洛夫希望的结果是定向爆破,而不是点燃火药桶把自己给炸了,所以要深切的洞察这些国家的矛盾。出工不出力是最好的,拉一个帮手完成自己的目的是上上之策,现在他觉得印度完全可以够得上这个标准。
  矛盾是国家之间的常态,苏联和中国也不是没有矛盾,但好处也有很多,至少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情,甚至不需要联手就可以抵挡和平教在大中亚地区的卷土重来,这难道不是好事么。
  克格勃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抵挡宗教的卷土重来,所以谢洛夫甚至不讨厌伊朗的巴列维王朝,至少巴列维也很世俗的,而克格勃的下一步改革,他准备回国之后调整克格勃第五总局的工作方向,强化秘密警察总局的控制力,把这个部门变成一个真正的思想警察局。一些和这个范围不相关的工作,移交给第九总局。
  “应尼赫鲁总理的要求,从明天开始联合国进驻部队将从印度开始撤离,一个月之内所有苏联和美国的武装力量都会完全撤退完毕,不会在印度的土地上留下任何一兵一卒。”在新闻发布会上,一身戎装的谢洛夫当着印度各大报纸的面,宣布了这个消息。而且口中给了尼赫鲁很大的面子,完全是在想办法弥补尼赫鲁因为战败损失的威望。
  同时撤军对苏联是有利的,很简单的原因就是苏联人多,这次过来一个旅足足有六千人,同时撤退的话,很明显会撤退的更加慢一些。
  至于美国驻印度大使丹尼尔,也出现在了新闻发布会上,虚伪是一个外交官的必备素质,哪怕就是对这项撤军的意见心中千万个不愿意,丹尼尔仍然当着印度记者的面大谈什么和平行动,意义重大的之类的东西,一副美军来了印度是为了印度好的样子。
  “那群帝国主义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可真不少。”谢洛夫面无表情的听着丹尼尔的长篇大论,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回一趟外交部回回炉?当初在外交部的经历似乎还不太够……
  “那么关于在印度犯下罪行的美军士兵如何处理?会交给我们印度的法院进行审判么?”这名印度记者提出的问题,让昏昏欲睡的谢洛夫目光瞬间犀利起来。这个问题好啊,他也像知道丹尼尔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要知道印度的情况和日韩、联邦德国都不同,印度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让美苏军队进来只是权宜之计,没和美国签订什么条约。
  那么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中,美国人还敢保护自己士兵归国么?这个答案让谢洛夫相当期待,丹尼尔的回答还真的没让谢洛夫失望,直接表示涉案的士兵已经被押送回国了,将等待美国法院的庄严审判。
  “庄严地审判?”这个回答让谢洛夫差点笑出声,美国在冷战时期在日本、韩国、南越、菲律宾留下了数不清的私生子,难道那些女人都是自愿的?他怎么就没听说有几个士兵回国之后受到审判了呢?别说是这种案件,就算是命案,也没听说美国大兵受到多大的处罚。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这位印度记者还是年轻,竟然真的相信了美国鬼子的话,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关于撤军的事情就到这里,我们将严格按照印度政府的指示完成这次的工作,希望各位印度的先生和女士们可以谅解!”谢洛夫心不在焉的结束了这个话题,因为他想起了一件事情,当然了,又是脑子一热想起来的。
  “让第一总局调查一下有美国驻军国家的私生子情况,如果当地的单身母亲实在无法负担私生子的花费,这样,在适当的渠道可以买下来,带回苏联我们来培养。”让苏联大使馆的特工把电报发往莫斯科之后,谢洛夫对着安东诺夫将军说道,“将军,你觉得我们培养出来一批有美国血统的肃反工作者,到时候会不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副主席,这些孤儿有什么用呢?”安东诺夫将军微微一笑反问道。
  “怎么会没用呢?至少立场坚定,和美国人有切齿的仇恨,光这一条理由就足够了!”谢洛夫老神在在地说道,“如果可能的话,应该专门成立一支专门的部队,就用这些孤儿对付在世界各地的美国机构。”
  这完全就是在用美国人的孩子,对付美国人。当然这只是个初步的计划,比这个计划更加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最近的这批学员当中有没有比较好的苗子?”
  谢洛夫的意思是,跟着这些老牌肃反工作者出来的年轻干部当中,到底有没有可造之材。这个问题可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人杀了,需要的干部没有成长。
  索性这个问题没有让谢洛夫失望,真的有一批年轻干部得到了锻炼,未来这种机会很多,规模也很大,比如说印尼那边,美国覆灭印尼共产党让一个拥有三百万党员的政党灰飞烟灭,谢洛夫不准备扩大杀戮,如果自己成功的让印尼变色,一比一的杀回来就行了,毕竟他还是一个仁慈的人,不太喜欢血腥。
  “撤军问题按照计划执行就好了,我要回莫斯科了!一定要比美国人动作慢,防止他们耍花招。”谢洛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景色,街边角落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孩,现在是一月份,以新德里纬度虽然不冷,但也绝对不会多暖和,小孩身上没有多少衣服,也不知道冷不冷。
  过了一会收回自己的目光,这是印度自己的事情,他还是想办法怎么让苏联更稳定吧,在没有能力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乱发善心,损失一点资金是其次,引火烧身可就不好了,后世欧洲的难民问题就充分的说明了这点。
  在卢比杨卡广场上散步的谢洛夫,是和那批年轻干部一起回来的,经过这一次的海外实习,这批人将会被安插在一些部门作为底层干部,在适当的时候会得到启用。
  站在捷尔任斯基铜像下面的谢洛夫,微微抬头盯着前方的巨大铜像有了一会,自语道,“前辈你说的对,有的时候在危及到革命事业的未来,确实应该用激烈一些的手段对抗白色恐怖!”
第411章
赫鲁晓夫的想法
  没有当初苏联成立时候的激烈手段,世界上的资本家怎么会知道,工人一旦忍耐够了,是真的可以把他们挂在电线杆上面吊死的,今天工人待遇,绝不是游行加抗议得来的。而是流尽了很多人的血,才有了今天。
  “喂,你说我们头没事总是在广场看着那座铜像干什么?”站在克格勃总部门口的两个特工在窃窃私语,克格勃的所有高级干部里面,谢洛夫是最愿意散步的,只要他在莫斯科,每天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在卢比杨卡广场走上一圈。
  “不知道,你也知道咱们老大的风格很独特,我们要是能明白的话,会有美国人出高价钱给我们收集这方面的信息的,咱们还是不要乱打听比较好。”另外一个卫兵说完这句话就闭口不言,这种玩笑是不能乱开的,正在散步的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可是专门盯着这方面的动静,被枪毙的几个叛徒还历历在目。
  “哎,好烦恼!”谢洛夫转了一圈后顺着路回到了克格勃总部大楼,天气转暖这座总部就会开始改造了,另外一边的大楼将会拆除,新建造的大楼将会左右对称,同时第二总局的一些机关也会进驻,改造方案已经通过克格勃主席团的认可,未来总部和第一和第二总局的总局围绕着卢比杨卡广场,这也符合安全常识。
  在贝利亚各种流传当中被收拾掉的方式中,有半路截杀这么一个言论,说贝利亚在回内务部的时候半路上被抓捕,不管这个言论是不是真的,造作准备总是没错的,在谢洛夫的家和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之间的路线,还有卢比杨卡到克里姆林宫的路线上,应该做一些安排,防止自己突然之间被斩首了。
  “这个,有合适的人选没有?男的”谢洛夫看着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两个女人询问道。
  现在他必须要换秘书了,从增补成中央委员之后,挑选秘书就提上了日程。总是让两个未婚女人跟在自己身边,肯定会造成影响的,这点倒不是说完全不行,有些中央委员也没有顾忌的使用女秘书,但克格勃的目标确实大了一点,容易被盯住,所以最好还是换了好。
  “有,从加茨拿我们挑选了一个人,精通英法西和阿拉伯四大语种,心算课程满分,比计算机还要快,经过记忆力锻炼课程,瞬间记忆力强大,可以一眼就记住看见的东西,同时记录下来,这点经过我们姐妹的测试!”伊塞莫特妮抽出一份档案说道。
  “这种人还是去做第一总局特工吧,当秘书太屈才了!”谢洛夫冷淡地说道,做特工其实不是理由,而是记忆力这么强大,看一眼就能记住上面的东西,这种能力太令人忌惮,要知道克格勃到处都是秘密,一个这样的人跟在自己身边和定时炸弹有没有两样?
  关键这次挑选的机要秘书是男人,谢洛夫怎么降服他?难道牺牲一下色相去刚了他?
  “我需要一个有态度,够勤奋的人,至于太优秀的学员,还是送到第一总局比较好!”谢洛夫不慌不忙的点了一根烟说道,“标准就是这种标准,至于你们以后的工作,就负责特工城的运转,培训后备特工!”
  这是因为特工城在苏联是一个绝密,连出版的地图上都不会标示这些地方。把这两个姐妹送到特工城去主持工作,可以避开有些人暗中的打听。
  “那,将军,你希望新人秘书有着什么样的特质?这样我们才好挑选啊?”卢卡妮姣好的面容露出思索之色,太聪明的特工确实不太适合做谢洛夫的秘书,首先信任就是个问题。
  “首先当然是保密,要精通密码学!”谢洛夫想了一下保密还是最重要的,一般的密码并不难,不说他自己,就连瓦莉娅都会拿着密码本翻译加密电报。但对于一个苏联的资深特工来讲,认真吃透一种密码只不过是个开始。
  加茨拿城作为伦敦的复制品,苏联特工的超级大学,当然不能培养出来一群只会对着密码本使劲的一般工作人员,不论是建筑、用具、食品、人们的穿着打扮、使用的语言和人情风俗等,都是“正宗”的英国式。但是在这里接受培训的间谍所学的一门最重要的课程:收发报和密码技术,倒是地道的苏联式。
  学员在长达五年至十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纯熟地掌握起码是七种以上不同的密码,每一种密码都有一个代号,它们是:马丁;奥斯洛;史蒂夫;基尔;维纳斯;阿尔玛;诺思。或者用字母简代为:M;O;S;K;V;A;N。当十年学完全课程毕业后,便被派往国外,这时,间谍就要用这七种密码轮换交替地向克格勃总部进行秘密联络,还可以把这七种密码加以取东补西杂糅起来,使得间谍窃听站的反谍报密码专家窃听时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都学习过加茨拿的密码课程,对此也有印象,两人分别熟练掌握了六种和七种密码,不过加茨拿最为精锐的王牌学员往往会同时掌控住十种密码,分别在发出电报之后,回到莫斯科自己接发电报进行翻译,因为同时掌握十种密码的特工太少了。
  “我们两个会找到这样的学员的,将军!”伊塞莫特妮说道,当然给谢洛夫挑选秘书肯定不能只找一个会发报的书呆子,综合素质也必须要在考虑中,所以多种语言的掌握和身体素质也一样会在考量当中。
  可以说在给谢洛夫寻找机要秘书的人选上,两姐妹无比的上心,毕竟这也算是她们两姐妹的后继者,详细的定下了标准,两人又离开了莫斯科前往特工城去筛选。
  “冬天快过去了,又是一个播种的季节!”谢洛夫看着两姐妹扭着屁股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心中还是有些舍不得,他用这两个女人已经用习惯了,如果不是因为目标增大,还真的不想换秘书,谁愿意用陌生人呢?赫鲁晓夫提拔了这么多年轻干部,但最亲密的朋友还是米高扬,这就是个人感情的问题。赫鲁晓夫生气总是骂人,但基本上不会对米高扬发火。
  “一个星期之后体育部访问国际足联的行程,谢洛夫同志也要参与么?”在克里姆林宫外面的小道上,说话的是苏联中央委员、会总务部部长马林,总务部类似于中央办公厅,主持中央委员、会一些记录,向赫鲁晓夫进行报告。类似于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或者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主要助手契尔年科。这不是别人认为的,马林经常自比为波斯克列贝舍夫,称自己为赫鲁晓夫最信任的人。
  “去看看那个所谓的中立国,到底有没有表面上这么干净!”谢洛夫跟随着马林并肩而行,他对马林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也不知道在赫鲁晓夫下台的时候这个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有一点,如果勃列日涅夫上台,这个人肯定会被换掉。
  聊了几句,谢洛夫到达了赫鲁晓夫的办公室,今天赫鲁晓夫的办公室没有像往常一样热闹,赫鲁晓夫还是向往常一样在桌子上批改文件,带着眼镜时不时的凑近看一看,一个已经快七十岁的老人,还有这种精力确实是值得佩服的,不过比起斯大林从能力上还是差了一点,远远压住不住反对者。
  “印度的事情已经办完了?感觉你一点都不兴奋啊?”摘下眼镜的赫鲁晓夫和谢洛夫开着玩笑,赫鲁晓夫的严肃态度和开玩笑的态度千万不要当真,因为从性格上面来讲,根本没人知道赫鲁晓夫下一步的举动是什么,连科兹洛夫和勃列日涅夫都经常受到训斥,也可以这么说,苏联的中央委员没几个从来没受到赫鲁晓夫的指责。
  “有什么兴奋的,对于一个印度又不难!”谢洛夫脑袋仰着根本不在乎地说道,“回来之后好像一下子没什么事情做,所以又提不起来精神。”
  “小同志还是很骄傲自满么?”赫鲁晓夫嘟哝一句,然后拿着自己的文件说道,“看看我做出的规划,你就知道最近我作为第一书记在干什么了!”
  “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进入寄读学校,让所有的儿童从出生的所有教育都受到国家的保障,所有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由国家来保障以后的生活,过了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人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再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物需求就不是苏联应该操心的问题了!”
  “第一书记,这个计划似乎有些乐观了吧?”谢洛夫看了一眼就知道,赫鲁晓夫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自己这位第一书记脑袋又开始热了。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一九六三年的苏联粮食因为天气的因素,遭遇了大规模减产,如果不是看到了赫鲁晓夫的设想,他都想不起来这件事。
第412章
医学实验
  “乐观么?以现在的技术应该是不成问题吧!”赫鲁晓夫有些疑问的自语道。
  如果苏联全国都是苏斯洛夫那种人,那自然是不成问题,但问题不是。永远不要小看人类的浪费程度,这不是独属于资本家的。任何都有这种心里,要是敞开随便吃,苏联根本扛不住几年,中国就有先例,而且刚刚过去没几年。
  不过这也不好明着反对,可如果把目标定的低一点,不是反对而是延迟的话,谢洛夫倒是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克格勃身为情报部门,虽说不全是,但最缺乏的就不是数据。
  “第一书记,我需要从卢比杨卡调阅一下数据来进行分析!”这个时候谢洛夫必须相信自己的记忆,就是一九六三年苏联的天气不好,粮食产量下滑。当然苏联的粮食产量下滑的意思他是非常了解的,供应人均消耗是没有问题,只不过不可能同时负担畜牧业的消耗。
  “好,我们来看看联盟的预估也是好事!”赫鲁晓夫痛快的答应了谢洛夫的意见,玉米运动的碰壁倒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吃过一次亏的赫鲁晓夫现在不是像原来一样,自己做了决定立刻就推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