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404

第407章
主持撤军
  “太冒险了,但如此的诱人,在克格勃的工作范围之内先行渗透,这倒是不过分。”科兹洛夫也是好不容易才安耐住自己的心情,艰难的恢复理智道,“说说你的第一步准备从哪里下手?”
  “塞浦路斯!在这次土耳其驱出希腊人的事情平息之后,我还希望希腊共产党和希腊政府和解,重新在希腊公开活动!”谢洛夫很认真地说道,对于希腊和土耳其来讲,塞浦路斯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火药桶,更何况塞浦路斯内部本身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就充满了矛盾,而谢洛夫则准备利用这种矛盾。
  十年后希腊和土耳其兵戎相见,打北约内战的时候,起因就是塞浦路斯共和国。一方面是因为塞浦路斯的内部矛盾,另外一方面则是军事政变上台的希腊总统费宗·吉斯吉斯将军在推动希腊和塞浦路斯合并,因为希腊和塞浦路斯合并触发了土耳其人敏锐的神经,才造成了希腊和土耳其再次兵戎相见。
  所以介入土耳其的条件,第一点必须是希腊军事政变军政府上台,随后才是推动希腊和塞浦路斯合并,这样只要苏联装聋作哑土耳其自然会下场用武力解决问题。
  所以说谢洛夫让希腊共产党的力量重新整合在希腊公开活动,其实和国际主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恰恰相反,谢洛夫是准备让希腊军政府在政变的时候把希腊共产党领导人都抓进监狱里面,把这些共产党人关起来。
  随后才是苏联开始动作的机会,这种触发条件并不容易,这需要克格勃专门抽出来一支力量专门盯着希腊和土耳其两国,索性克格勃本身的规模足够,至于情报人员的选择也不难,很少有人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苏联国内有使用希腊语作为母语的人群,这个人群就在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只不过这个人群比较零散,分别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境内,总数加起来不到十万人。
  谢洛夫不需要成百上千的精锐特工,以塞浦路斯的面积和人口,只需要几十个人就可以完成情报方面的工作,至于希腊国内,想要找到一批共产主义者作为线人,也不是难事。
  “好吧,土耳其和希腊的事情克格勃多观察一下,只要时机成熟了,中央主席团不会成为这件事的阻碍。”赫鲁晓夫专门在时机成熟这个词汇上加重了口气。
  “明白!”谢洛夫马上立正敬了一个军礼,表示克格勃一定会严格遵照中央的指示,绝对不会擅自行动,有新的情况发生一定会让中央主席团第一时间知晓。
  在完成这次质询后,谢洛夫再次回到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因为谢米恰斯内不在,所以这件事情是他独自安排的,同时在年初的行政文件上加了一条,利用克格勃的纪律性加上了一条行政条文,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部加上了一条关于提拔干部和涨工资的标准,把结婚和生育子女的数量加入到了考核之内。
  只要一有机会,谢洛夫总是想要解决一下苏联的人口问题,尤其是主体民族的人口问题,他的手暂时伸不到别的部门,只能在本部门折腾折腾,好在克格勃下属的人员并不少,在合并了内务部之后,人数已经足足有百万规模,这还不算内务警察那种治安力量。这样先看看成果,如果有效的话,谢洛夫还准备出去宣扬一下克格勃在方面的成绩。
  无非就是把升职和涨工资联系起来,这不是歧视,而是相应联盟的号召。每年的英雄母亲让勃列日涅夫接见的并不少,既然国家环境如此,某一个部门相应中央指示完全说得过去。
  “选定进入希腊和土耳其南部的特工,就由你们国内防谍总局进行挑选,人选一定要可靠,这次我们准备进行一次长期规划。”没错,还包括土耳其,苏联想要找到土耳其人也不困难,这有什么奇怪的,白俄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就是土耳其人的后裔,高尔察克就是土耳其名字,只不过到了他这一代改信了东正教而已。如果土耳其人不够也没关系,土耳其人不是一直喜欢玩大突厥主义么?克格勃完全可以在中亚挑出来一批信得过的人,装作叛逃到土耳其,连这种小事都办不了,克格勃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长期规划么?是因为最近土耳其驱逐出希腊人么?明白了!”谢尔久科中将和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虽然分管的方向不同,但作为一个情报主管还是有着敏锐的直觉,一下就明白了这个渗透计划是对着最近的局势去的。
  “这些人也许十年我们都不会动用,但只要动用了,就要一击致命!”谢洛夫冷着脸强调道,“土耳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必须突破通往地中海的通道,这样才能根本改变我们处在被封锁的地缘劣势,为了联盟的胜利,这比什么都重要!”
  苏联本土领土庞大,一个国家就占据了欧亚大陆的将近一半面积,天然就具备影响欧亚大陆的资本,这点苏联自己知道,美国也知道,所以从土耳其、伊拉克一直到伊朗、巴基斯坦、美国费尽苦心打造了一条防止苏联南下的防线。希望把苏联封锁在寒带当中,在中苏关系还算和睦的时候,苏联其实不会显示出来太大的劣势。
  但这肯定是暂时的,苏联和中国都是大国,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中国不可能把冷战胜利的希望完全放在苏联身上,自己去打下手。苏联同样不敢把所有希望全部放在中国身上,把命运寄托在中国永远和自己并肩作战上。
  要改变苏联本身被封锁在寒带的劣势,还得苏联自己动手。只要在土耳其、伊拉克和巴基斯坦方向上任何一点取得突破,让苏联的势力进入到海边,苏联就可以独自扭转地缘劣势,不但不会被封锁,而且会取得在欧亚大陆的绝对优势。
  因为只要苏联的南下战略成功,整个欧亚大陆就会被苏联截断成为互不相连的两个部分,以阿拉伯地区为界限,在地理上苏联就可以把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砍成两段。这样美国的任何地区的盟友都形不成合力,苏联在地理上无论是怎么部署,都是占尽优势的。
  历史上阿富汗战争,也可以理解成苏联在地中海方向埃及的支撑点被美国破解后,最后一次尝试改变地缘劣势的举动,但那次努力失败了。
  “我明白其中的含义,第一副主席。”谢尔久科中将深深地点点头,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克格勃情报人员,也必须会看地图,这是基本的能力。更何况身为总局局长的谢尔久科呢,只不过一般特工看的是逃跑的地形图,而克格勃的领导阶层看的是世界地图。
  最明显的就是,克格勃的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的下属机关,都是按照世界地图进行划分的,所以连基本的策划能力都没有,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组织结构。
  在莫斯科登机之前,谢洛夫碰到了一个出人预料的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这难道是给自己送行的么?最高苏维埃主席什么时候这么清闲了?
  马上谢洛夫就知道,勃列日涅夫还真的是顺道过来给他送行的,估计一般人早就感激涕零纳头便拜,从此进入第聂伯罗黑帮,拥护勃列日涅夫到死。但谢洛夫是不会的,历史教训深刻,内务部部长季库诺夫和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可是被这个人畜无害的长者玩的团团转,双方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好,真当真了谢洛夫好一好是谢米恰斯内的下场,惨一点直接像是季库诺夫英年早逝了。
  勃列日涅夫一手拆了谢列平的共青团干部和司法干部的团体,简直是微操大师。
  “尤拉,其实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还是有些保守了,你的建议真让人心中激动,其实我是绝对支持你的,这次去印度完成任务快点回来,我还想和你谈谈这方面的事情!”勃列日涅夫貌似非常感兴趣地说道,似乎他比任何领导人对苏维埃格勒的设想都上心。
  “勃列日涅夫主席,感谢你的认可,也许到时候我们仔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谢洛夫心中毫无波动甚至有些想笑,自己有多大的胆子和你拉关系,连赫鲁晓夫都被你拉下来了。
  时间不长,谢洛夫和勃列日涅夫挥手告别登上飞机,直到客机升空消失在天空中,勃列日涅夫才收回目光,和契尔年科离开了机场。
  “这次的目标是撤军,同时要拉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我们空降兵一起撤退,印度国内不能留下美国人的力量,哪怕只有一个人,下飞机立刻帮我联系安东诺夫将军,我想知道一个多月来印度发生的情况,马上联系尼赫鲁总理,商量撤军问题!”谢洛夫不断的在客机上发布命令。
第408章
我们要撤军
  英伦风格以自然、优雅、含蓄、高贵为特点,运用苏格兰格子、良好的剪裁以及简洁修身的设计,体现绅士风度与贵族气质,个别带有欧洲学院风的味道。作为大英帝国的明珠,印度就深受这种风格的影响,一首优美,当然也许只是熟练的克罗地亚狂想曲在指尖弹奏而出,谢洛夫似乎有一种错觉,自己似乎应该做一个有逼格的文化人,而不是一个置身在黑暗当中的肃反工作者。
  把最后一段弹奏完毕的同时,钢琴的琴盖扣上,带起一阵破音的谢洛夫转过身来,一边自恋的看着自己好似艺术家的手,轻松的问道,“工作完成了?谈谈最近的收获吧,安东诺夫将军,一个多月不见,你似乎年轻了不少!”
  年轻是一种状态,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时候,人们往往都有这种心情,使得从气质上往往比外貌要年轻,很多人在退休之后身体会瞬间垮掉,没几年就变得病病殃殃。安东诺夫将军此时就显得很有激情。
  “在印度的经历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激情,希望这种经历以后还有?”安东诺夫将军也不讳言,直言自己在这种环境当中是最为快乐的,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答案比较悲哀,肃反不光影响了当年的很多无辜者,对执行者也造成了困扰。
  “完成了多少名额?”谢洛夫尽量不会去问触碰心灵的问题,而是问工作进度完成了多少,没错,肃反是有指标的,什么人被资产阶级、奴隶主和敌对势力容易影响,将会成为克格勃进行判断的准绳,谢洛夫上次留下的指标是锡金王国一万人,这是考虑到印度对锡金王国的疯狂渗透得来的数据,到底合乎不合乎情况,其实他心里也不知道。
  但就算是多了,那有怎么样?对于锡金王国本身来讲,避免被吞并本身就是最大的理由,清理掉一个被外国控制的阶层,对于本身的锡金民众来讲,谁会关心一群外国人的死活?
  “一万一千四百多人吧,我们通过了锡金国王作为媒介,让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一场摆脱印度控制的举动,争取民族独立,这点美国人也不会说什么!”安东诺夫将军表情不变,他这辈子已经习惯做这种事情了,清理内部敌人的时候都不会心软,更何况是在外国。
  “没有被美国人发现?”翘着腿的谢洛夫靠在后面的钢琴上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受过反侦察训练,知道如何避免被敌人察觉,全面封锁消息自然是不可能的,但目前美国人相信确实是锡金王国在抓住机会摆脱印度的控制。”安东诺夫将军淡然的回答道,安全和情报不分家,不论是内务部的反侦察训练还是克格勃的反间谍训练,对于他这种老牌肃反工作者都不是问题。
  因为印度和中国在西里古里走廊对峙,让处在中间本来应该无人问津的锡金王国瞬间重要起来,这点美国和苏联几乎同时发现,这颗平衡双方而处在最中间的砝码,开始进入了美国和苏联的视野当中。一般人可以想象到三八线附近有一个小国家把朝鲜和韩国隔开么?锡金王国虽然没有完全把中国和印度隔开,但已经很大程度上有了这种作用。
  这次中印边界战争基本上对苏联来讲,可以缓解未来一段时间的北方压力了,如果这种压力很存在的话,唯一似乎有些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在边界战争之后,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开始对中国频频示好,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谢洛夫这个安全干部的脑海中,根本就没有巴铁这个词汇,提起巴基斯坦首先会想到这是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家,马上还会想起巴基斯坦亲美反苏。就是这么简单,这种国家在苏联有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被消灭。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未来肯定会越来越恶劣,一旦苏联选择在阿富汗南下,中国会不会因为对抗印度,转而在巴基斯坦的问题上和苏联冲突?谢洛夫认为应该是不会的,从时间上来讲,阿富汗问题应该是最后爆发,如果前面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布局都失败,苏联就只剩下最后一条通道,这个时候谢洛夫就会策划在孟买试图引爆的贫民窑聚集区,造成重大死伤后,谁敢拦着印度报仇,谁就是反人类。
  希望中国不要再这个事情上犯糊涂。谢洛夫认为中国不会在这个明显的立场问题上犯糊涂的,那可是针对几十万平民的大事情,一旦爆发就算是印度出倾国之战都是合情合理的。
  关于印度东北部印度本土移民的逃亡问题上,谢洛夫没有多问,不用一点操作印度就已经把这个事情推到了中国身上,本身就是敌国关系,推到中国身上正合适。估计以后宝莱坞会多几部抗中神剧描写这件事的。
  比起这方面的问题,谢洛夫反而对美国大兵的日常发泄比较感兴趣,刚刚下飞机一天,谢洛夫就从印度的英文报纸上看到了大版面的报道,他想知道的是这件事跟安东诺夫将军有没有关系?
  “这个嘛?我到了印度后才听说有一种名为神女的东西存在,只不过进行一番引导,谁知道美国人比较喜欢对普通妇女下手呢?”安东诺夫将军的回答,表明了其中有几起案子,确实和他有关系,但谈不上策划,只是释放消息进行引导,归根究底还是美国大兵本身管不住自己的裤裆。
  印度有一种与其历史一样古老的传统——来自贱民家庭的女孩子年纪轻轻便开始为寺院服务,成为印度教高级修士和婆罗门长老的性奴隶。她们被称为圣女。
  这些地位低下的乡村女孩十岁时便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婚姻模式,将自己一生幸福都献给了当地的神,为本村的村民进行宗教仪式和做祈祷。刚刚进入青春期,她们便在仪式和庆典上嫁给寺院,然后与教会僧侣共度洞房花烛夜。
  遵照传统,“印度圣女”全部来自贱民家庭,她们刚刚进入青春期,就被迫卖身于寺院。人前。这种丑事儿瞒不了人,所以,走进寺院,向神灵献身的少女,注定要出卖青春和肉体,也注定要过一辈子没有婚姻的奇特生活。
  “我们的空降兵不要出现这个问题就行了!”谢洛夫倒吸一口凉气,美军在男女关系这个问题上,还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随便释放点消息都能起到作用。
  “不会,在我们这些肃反工作者面前,红军的士兵不敢,只有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性作用!”安东诺夫将军想都不想就回答道,让谢洛夫不要在这方面担心,“换成卫国战争时期,那些美国大兵的事情都足够枪毙了!”
  谢洛夫了然的点点头,表示了解。苏联红军的军纪这个问题,绝对不能说是好,但当时的内务部蓝帽子态度也很明确,别让我们抓住,抓不到你什么都好说,反正没人举报你就算了,一旦被揭露,除了枪毙还是枪毙。和美国想方设法把犯了事的士兵弄回国不同,涉及到苏联的形象问题,肃反工作者的手段比当地的法律还要狠,当地法庭可以判刑,而肃反工作者会枪毙犯事的士兵。
  因为这次一批克格勃的肃反工作者跟着空降兵来到印度,于是空降兵的士兵相当的老实,每天除了维持秩序之外,还给当地的农民劈柴挑水,调节家庭矛盾,在呆上几年没准能在印度当地建立一种叫做军民鱼水情的东西。当然这种情况最为受益的是低种姓的印度民众,主要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造成了影响。
  这种情况谢洛夫本以为只有中国在对待驻军当地的民众才会出现,没想到苏联红军士兵完成的也不错,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接受的教育和体制都是差不多的。
  “这就好办了,我这次过来是处理撤军的问题的!”谢洛夫点点头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的目的不是过来帮助印度进入共产主义的,好事做一点就行了,把剩下的经历放在自己国家的民众身上吧。本国人民还是比外国人民要更加重要一些,而且总是这样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其实是吃亏的,长时间总是这么教育士兵,一旦出国作战有时候士兵会出现惊人的天真,苏联在历史上的阿富汗战争就束手束脚,这和这种心态也有关系。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次见到尼赫鲁的时候,谢洛夫感觉尼赫鲁的精神似乎又萎靡了一些,看起来中印战争的结果真的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包括国防部长梅农、陆军二号人物考尔中将的一批人都被撤换,这算是个不小的打击。
  “这次我的目的很简单,准备撤出联合国的武装力量!”一见面谢洛夫就开门见山地说道,“这点是我们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决议,印度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长时间国土内有外国士兵并不合适,而且我们苏联和美国在一个国家存在,并不是好事!”
第409章
印度反美
  苏联和美国的矛盾所有人都清楚,不说理念就说国家利益,也必须是一个国家彻底服软才能解决问题,而且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从来都不是。苏联和美国各自背后还有一群支持者,一旦失败可不是自己的国家低头认输这么简单。这是国际责任的问题,你手下一群小伙伴可不是白白付出的。
  你说你能赢,结果你输了,那其他在这个过程中下筹码认为你能赢的国家,肯定要把自己那份赌注也赔进去,这个过程中真不会产生怨恨么?
  历史上苏联最后认输,当然这和内部叛徒出现要瓜分国有财产有关系,所以才出现了东欧脱离苏联控制之后,变成了一水的敌国。反过来想想,如果是美国输了呢?今天跟着美国屁股后面耀武扬威的那些国家,真的还会和美国一条战线?不会反水反咬一口?
  美国纠结起来一个阵营说是对抗苏联,结果到时候低头认输,所有利益都被苏联和后面的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什么都吃了。赔账的可不仅仅是你美国一个国家,那些西欧的国家会和美国人一起付出这个代价。地球又不是无限大,苏联赢了就说明你美国人不行,既然你不行,我们为什么不能和苏联一起合作,反过头来对付美国人?
  美国人自己的屁股又不干净,到时候联邦德国把莱茵大营挖出来,顺便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旗子一换反过来站在苏联这边对付美国,这又有什么不可以?
  戈地图可不是害了苏联一个国家,而是搞砸了一个阵营,苏联要是输了,东欧国家反俄都是自找的,谁让你作为老大没带着自己的小伙伴取得胜利,最后的结果不是说明你不行么?既然如此我们跟着更加强大的老大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已经和尼赫鲁总理说过了,马上会开始撤军的行动,现在印度已经恢复秩序,各项生产都已经恢复,因为这次的战争印度人民会紧紧团结在一起,这点我们可以从印度共产党的表态上看的出来,关于这方面我必须为印度共产党说一句公道话,印度同志们并非叛国者,而是反对主动的前进政策,主张用谈判和接触来解决问题,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而且现在印共的同志们已经和尼赫鲁总理进行了谅解,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和尼赫鲁总理站在一起,为了印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洛夫对着印度时报的记者提问时候说道。
  “谢洛夫将军,有很多疑问在于苏联在这次我们和中国战争中的态度问题,请问你对中国是怎么看的?还有苏联能不能发挥影响力帮我们要回土地?”这个记者问出了一个相当天真的问题,天真的谢洛夫都不想回答。
  “苏联并不知道那块土地是谁的,所以无法表明立场,因为印度和中国的态度相反,再者还有一点,苏联无法惹怒南方的邻国,这点你可以不理解,但你们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明白原因在什么地方!”谢洛夫着重了援助的问题,“有我们苏联提供的十八个师和美国提供的十三个旅的装备,印度军队应该很快就恢复实力,不会出现用英国一战时候的武器对抗现代化自动武器的尴尬局面了!”
  印度在这次战争中轻武器是明显吃大亏的,中国士兵用仿制苏联的五六式自动步枪,而印度陆军用一战时候英国士兵用的老李,李·恩菲尔德步枪一八九五年研制,在一九零五年装备英军,按照谢洛夫的说法,这种步枪的岁数比他爸爸都大。
  和这种记者见面是最累人的,谢洛夫不但要考虑到苏联的利益,还要顾及到印度人的感情,甚至还要帮助印度陆军的失败找借口,比如说把这次战争的失败归结于英国武器的落后,准备不足和对方早有准备,再比如对手的人海战术等等。
  谢洛夫没有说谎,其实这次参战的中国士兵确实比历史那次战争要多的多,因为目标已经不同了,那次只是抽空揍一次印度,这次是不准备撤退的。好像比印度投入的兵力多了一个团,他也就直接因为这一个团的兵力,在印度记者面前谈谈人海战术的问题。
  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亲自下场为你们找借口,可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个待遇。对于印度军队的认识,谢洛夫没有一副鄙视的态度,他是很认真的认为印度军队其实还是有用的,只不过打不过中国的军队而已嘛,吊打巴基斯坦还是不成问题,而巴基斯坦军队后世则是沙特的保护神,可想而知海湾那群酋长国完全就是栈板上的肉,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水平。这么一看印度还是很强的,不愧是打遍欧亚的劲旅。
  如果苏联不依靠大规模的坦克集团军,其实对付中国也不容易,所以说不是我方不给力,完全是国军太狡猾,印度收拾巴基斯坦的时候还有用,所以谢洛夫为了国际利益,也要为印度找出一些借口,最好在列出来一二三四五……
  于是第二天印度时报大版面了刊登了谢洛夫接受本报纸访问的新闻,里面身为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谢洛夫上将,真的很给面子列出了印度失败的原因,比如印度陆军还装备着世纪初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印度本土军队不适应高原作战,中共人海战术,早有预谋的抓住了古巴导弹危机的时间等等。
  “无耻,苏联人在放屁,就算说的是真的,也不看看中国士兵的武器是仿制谁的?”美国驻印度大使丹尼尔端着报纸破口大骂道,“一个狡猾的敌人,而且还掌握着苏联最强大的情报和安全机关,有着海量的信息支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